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木棉麓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功能分区及治理创新 被引量:3
1
作者 俞孜 王勇 +3 位作者 蒋燚 韦铄星 何衍海 梁志鑫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1期32-33,共2页
广西木棉麓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运用景观生态学、园林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进行规划设计,结合示范区的特点,划分为科研试验区、技术推广区、示范宣教区、生态景观区等四大功能区,并进一步细分为观测试验小区、技术示范小区、气... 广西木棉麓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运用景观生态学、园林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进行规划设计,结合示范区的特点,划分为科研试验区、技术推广区、示范宣教区、生态景观区等四大功能区,并进一步细分为观测试验小区、技术示范小区、气象观测场、径流观测场等10多项试验示范子项目,充分展示了具有广西区域特色的水土保持技术体系与优化治理模式。园区的建成为水土保持专业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参观学习与技术交流的平台,并且能够发挥带动辐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广西区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科技示范园 功能区划 创新成果 南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流调控理论在管道工程水土保持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田红 黄艳霞 任兵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3,109,共4页
为了探索径流调控理论在管道工程水土保持设计中的应用,以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东段干线(豫鄂段)为例,探讨了管道工程在爬坡和横坡等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保护措施。通过调流、蓄流和用流等水土保持径流调控措施,分散、排导、蓄积坡面径流... 为了探索径流调控理论在管道工程水土保持设计中的应用,以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东段干线(豫鄂段)为例,探讨了管道工程在爬坡和横坡等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保护措施。通过调流、蓄流和用流等水土保持径流调控措施,分散、排导、蓄积坡面径流,将管道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径流 径流调控 管道工程 水土保持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高效水土保持植物开发利用
3
作者 土小宁 梁月 俞孜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12期68-70,共3页
广西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植物种类仅次于云南、四川而位居全国第三位,特有属数量占中国特有属总数的34.8%,特有种880个。为了充分发挥当地植物资源优势,应由政府统一规划,选择适宜的、经济价值高的植物种,... 广西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植物种类仅次于云南、四川而位居全国第三位,特有属数量占中国特有属总数的34.8%,特有种880个。为了充分发挥当地植物资源优势,应由政府统一规划,选择适宜的、经济价值高的植物种,形成规模种植,并推行"政府+企业+农户"的项目建设运行机制,同时结合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充分发挥高效水土保持植物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的特点,进而达到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植物 开发利用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岩溶区生物柴油植物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艳 李茂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2年第4期46-47,70,共3页
本文分析了广西岩溶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对主要的生物柴油植物进行总结归纳,认为因地制宜地发展生物柴油植物进行环境治理,既可以缓解广西能源压力,带动广西经济可持续发展,又可以涵养水土,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缓解能源短缺和土地退化的双... 本文分析了广西岩溶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对主要的生物柴油植物进行总结归纳,认为因地制宜地发展生物柴油植物进行环境治理,既可以缓解广西能源压力,带动广西经济可持续发展,又可以涵养水土,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缓解能源短缺和土地退化的双重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植物 岩溶区域 广西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服务价值当量法的适用性研究--以广西典型岩溶区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黄艳霞 梁志鑫 +4 位作者 王玉杰 王云琦 王彬 顾剑红 李一凡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1期43-47,共5页
根据广西隆林县常么、者滕、龙窝坝3条典型小流域治理前后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估算了岩溶地区小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并探究了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近6年的治理,常么和者滕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趋势... 根据广西隆林县常么、者滕、龙窝坝3条典型小流域治理前后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估算了岩溶地区小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并探究了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近6年的治理,常么和者滕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趋势是耕地和未利用地向草地和林地转化,生态服务价值分别增长357万和429万元;龙窝坝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为未利用地向林地、草地和小部分耕地转化,生态服务价值增长506万元。总体上,龙窝坝小流域的治理效果优于常么和者滕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更加优化,提升的生态服务价值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流域尺度 广西石漠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蔡卓杰 卢远 谢坤坚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2期51-53,共3页
选取农业人口密度、土地开垦率、人均粮食产量、种植指数、单位面积第一产业产值、单位面积GDP、>15°坡耕地面积等7个人类活动指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指数定量分析各指标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程度,用干扰度指数分析人类活动对... 选取农业人口密度、土地开垦率、人均粮食产量、种植指数、单位面积第一产业产值、单位面积GDP、>15°坡耕地面积等7个人类活动指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指数定量分析各指标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程度,用干扰度指数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干扰。结果表明,影响广西土壤侵蚀的人类活动干扰度指数范围为0.47~2.36,从综合干扰度分析土壤侵蚀的人地关系,把影响土壤侵蚀的人类活动划分为微度干扰区、轻度干扰区、中度干扰区、重度干扰区、极重度干扰区,基于各干扰区提出有针对性的土壤侵蚀预防措施,减轻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为广西土壤侵蚀治理提供人类活动响应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关联度 干扰度 人类活动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崩岗侵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模式 被引量:21
7
作者 黄艳霞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共2页
崩岗是我国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土壤流失形式,造成的危害严重。特殊的地质环境、降雨条件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崩岗侵蚀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根据广西已有的崩岗治理经验,提出了今后开展崩岗防治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崩岗 治理模式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高原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量C、N、P空间分布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利青 彭晚霞 +5 位作者 宋同清 邹冬生 曾馥平 宋敏 俞孜 刘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56-2065,共10页
土壤微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进程中的先锋种类,具有重要的生态修复功能,但空间分布格局是否存在的争议很大。以云贵高原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为对象,基于网格法取样,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综合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 土壤微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进程中的先锋种类,具有重要的生态修复功能,但空间分布格局是否存在的争议很大。以云贵高原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为对象,基于网格法取样,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综合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云贵高原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磷(Pmic)以及碳氮比(Cmic/Nmic)适宜,氮(Nmic)的含量较低,变异均很大,空间自相关性明显,最佳拟合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块金值C0较小(0.0016—0.0087),C0/(C0+C)均<25%(2.6%—10.2%),变程a较短(22.2—51.0 m),其强烈的空间变异主要由结构性变异引起。Kriging等值线图表明,Cmic、Nmic和Cmic/Nmic的高值区分布在坡的中上部,Pmic的高值区则在坡的中下部和坡脚。云贵高原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不仅存在着小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且不同土壤微生物属性的空间分布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C、N、P 空间变异 喀斯特 坡耕地 云贵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鼎湖山森林演替序列水文过程中总有机碳(TOC)变化规律及其对土壤碳平衡的贡献(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乔玉娜 尹光彩 +1 位作者 罗艳 刘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00-2307,共8页
森林水文过程中的总有机碳转运对土壤有机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对于水文过程对碳平衡的贡献机理所知甚少。本研究针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序列不同森林生态系统(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简称季风林))的大气... 森林水文过程中的总有机碳转运对土壤有机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对于水文过程对碳平衡的贡献机理所知甚少。本研究针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序列不同森林生态系统(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简称季风林))的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流、凋落物淋洗水以及地表径流中的总有机碳(TOC)进行了三年(2002年4月—2005年5月)观测,以此来分析水文学过程中TOC的变化规律和水文学过程对不同成熟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积累的贡献。每场雨后进行水样的采集,采集的水样装入棕色玻璃瓶中,加硫酸至pH值小于2,放置于实验室冰箱冷藏待测。TOC用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5000A型TOC-Ⅴ分析仪测定。研究结果及推论如下:鼎湖山森林水文学过程中TOC浓度和总量变化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大气降水中的TOC浓度和总量分别为(3.65±0.59)mg·L-1和51.8104kg·hm-2·a-1,大气降水是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循环过程中TOC的主要来源。穿透水(DTF)中TOC浓度和总量均为:松林>混交林>季风林,其中季风林TOC浓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种林型。松林树干流的TOC浓度显著高于混交林和季风林。凋落物淋洗水TOC浓度和总量大小依次均为:松林>混交林>季风林,且三林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径流中TOC浓度和总量均较小,且无明显差异。在湿季5月份,穿透水、树干流、凋落物淋洗水的TOC浓度呈现下降趋势。干季(10月)开始以后,穿透水、树干流、凋落物淋洗水中的TOC浓度又逐步回升。地表径流中TOC浓度干湿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干季中各水文学分量TOC浓度大于湿季,但TOC总量呈现相反趋势。在森林水文学过程中,凋落物淋洗水所携带的有机碳量是土壤有机碳输入的最大项,季风林、混交林、松林中TOC总量分别为246.983kg·hm-2·a-1,255.187kg·hm-2·a-1和261.876kg·hm-2·a-1;其次是直接到达土壤表面的穿透水,季风林、混交林、松林中TOC总量分别为28.152kg·hm-2·a-1,37.410kg·hm-2·a-1和43.176kg·hm-2·a-1;树干流中有机碳浓度虽高,但总量很微小,季风林、混交林、松林中TOC总量分别为4.663kg·hm-2·a-1,5.910kg·hm-2·a-1和4.566kg·hm-2·a-1,所以对土壤有机碳收入贡献不大。径流所携带的TOC总量很小,季风林、混交林、松林中分别为8.707kg·hm-2·a-1,9.318kg·hm-2·a-1,7.220kg·hm-2·a-1。由此可知,水文过程输入土壤的TOC总量远大于径流所带走的TOC总量,导致了水文过程中的TOC存留在土壤中,对土壤有机碳(SOC)的积累起着重要作用。季风林、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土壤每年通过水文学过程净输入的有机碳量分别为(27.1±1.65)g·m-2,(28.9±2.79)g·m-2和(30.2±2.65)g·m-2。水文学过程中的这部分有机碳由于占总有机碳比例较小往往被忽视,但是正是由于水分在土壤中的下渗使得有机碳的分布趋于均匀,这将更加利于SOC的积累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森林演替 水文过程 TOC浓度 TOC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岩溶山区生态现状及其重建对策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艳霞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6-27,共2页
桂西岩溶山区是广西最主要的贫困聚集区 ,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旱涝灾害频繁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不仅是造成当地群众生活贫困的一个主要因素 ,同时也是当地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造成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当地自... 桂西岩溶山区是广西最主要的贫困聚集区 ,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旱涝灾害频繁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不仅是造成当地群众生活贫困的一个主要因素 ,同时也是当地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造成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当地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结合桂西实际 ,提出在该地区重建良好生态环境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重建 桂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