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申遗时代”的花山文化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华清 黄红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251-255,共5页
花山申遗的成功,为广西左江流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新的机遇,把花山文化的传承、开发、保护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对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巩固边疆安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纵向历史... 花山申遗的成功,为广西左江流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新的机遇,把花山文化的传承、开发、保护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对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巩固边疆安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纵向历史分析法作对比分析,探讨“后申遗时代”的花山文化在传承、保护与开发中怎样促进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阐明继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实现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山文化 传承保护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南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2
作者 郭映珍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5期125-127,共3页
为建设美丽广西,助力桂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阐述了桂西南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分析桂西南红色文化面临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开发不充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思想守旧等问题,提出充分挖掘创新红色文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 为建设美丽广西,助力桂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阐述了桂西南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分析桂西南红色文化面临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开发不充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思想守旧等问题,提出充分挖掘创新红色文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以期赋能乡村振兴,助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南 红色文化 乡村振兴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媒体视阈下青年学生的道德信仰危机及其重塑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欢 张继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50-53,共4页
自媒体为人类认识和感知世界提供了新的途径。自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介质微型性、传播内容碎片化和随意性、传播方式去中心性、传播主体的大众性和平等性等一系列独有的特点,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青年学生群体的道德信... 自媒体为人类认识和感知世界提供了新的途径。自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介质微型性、传播内容碎片化和随意性、传播方式去中心性、传播主体的大众性和平等性等一系列独有的特点,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青年学生群体的道德信仰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自媒体的影响下,青年学生的道德信仰出现了道德理想丧失、道德情感麻木、道德行为异化、道德意志缺失、道德选择无序化等一系列道德信仰危机。重塑青年学生的道德信仰,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社会历史与文化的碰撞以及道德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青年学生 道德信仰危机 精神生活 社会历史与文化碰撞 道德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的“情”“理”精神及其互动逻辑
4
作者 向建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5期15-25,共11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表达深植于“情”与“理”的意涵之中。情感叙事是其核心话语策略,在叙事内容、手段、结构和场景设置上,情感要素贯穿始终。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表达也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叙事、共享发展...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表达深植于“情”与“理”的意涵之中。情感叙事是其核心话语策略,在叙事内容、手段、结构和场景设置上,情感要素贯穿始终。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表达也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叙事、共享发展的现实叙事和共筑未来的理想叙事,理性阐释和论述中华民族的生成与发展逻辑。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中的“情”与“理”呈现复杂多样的互动逻辑,二者通过构建“情理交融”的话语秩序开启对话通道,并借助法律书写保障话语实践契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实现不同话语类型的有效衔接与整合,关键在于促进话语内容在“情”“理”的形式、逻辑与结构层面实现顺畅转换。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表达中“情”与“理”的平衡需要动态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话语表达 “情”“理”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化与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达之争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君亮 栾忠恒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8,共7页
符号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并约定,人所特有的,指称对象以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并形成和呈现意义,最终可以视觉化的视觉图像。生活世界就是人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的,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符号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并约定,人所特有的,指称对象以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并形成和呈现意义,最终可以视觉化的视觉图像。生活世界就是人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的,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生成的,在其自身中获得实践活动解决方案的意义世界。符号化是指人在生活世界将思想表达为符号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传递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在生活世界的符号化表达和传递的过程。符号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达传递方式,生活世界是思想政治教育符号化表达传递的时空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符号化 生活世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技术的本体论追问:数据实在,技术实在,还是关系实在?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君亮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56,共6页
从其历史生成与现实应用来看,大数据就是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本体可以从数据实在、技术实在和关系实在等三个向度来追问。数据是大数据技术生成的本原,是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基本对象,数据实在是大数据技术的基础。大数据要绽放为大数... 从其历史生成与现实应用来看,大数据就是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本体可以从数据实在、技术实在和关系实在等三个向度来追问。数据是大数据技术生成的本原,是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基本对象,数据实在是大数据技术的基础。大数据要绽放为大数据技术,就必须对其展开获取、存储、分析、处理等技术应用,因此,技术实在是大数据技术的关键。数据表征着事实间的相关关系,技术揭示出事实间的相关关系,因此,关系实在是大数据技术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本体 数据实在 技术实在 关系实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主体性:大数据技术对人的本质的双重复归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君亮 陈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47,共5页
人通过劳动超越自己所属的种的尺度,从实践本体上获得相对于对象世界的主体地位,人的主体地位在认识论上也最终得到确认。人的主体地位的历史生成导致人与自然世界的割裂,造成了人的本质在整体性的遮蔽。人与对象世界的主客二分造成的&q... 人通过劳动超越自己所属的种的尺度,从实践本体上获得相对于对象世界的主体地位,人的主体地位在认识论上也最终得到确认。人的主体地位的历史生成导致人与自然世界的割裂,造成了人的本质在整体性的遮蔽。人与对象世界的主客二分造成的"主客困境"又使人的超越性被遮蔽。大数据技术在将包括人的行为与心理在内的自然万物都标记为0和1之际,有力地消解了人与自然世界的对立,进而从本体论与认识论两个方面消解了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主体地位的消解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应和关系,实现了人的整体性与超越性的双重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人的本质 主体性 整体性 超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左市甘蔗特色农业旅游产品谱系构建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俊安 吴明 +1 位作者 唐柳春 朱凤英 《南方农业》 2020年第2期113-115,共3页
我国是甘蔗原产地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崇左市是中国糖都,甘蔗产业发达,具有甘蔗种植自然生态景观,以甘蔗制糖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制造业以及众多相关产业和大公司,形成了以甘蔗为主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语言文化、传统制糖手工... 我国是甘蔗原产地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崇左市是中国糖都,甘蔗产业发达,具有甘蔗种植自然生态景观,以甘蔗制糖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制造业以及众多相关产业和大公司,形成了以甘蔗为主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语言文化、传统制糖手工业和现代制糖工业企业,成为旅游产品谱系构建的资源基础。根据游客与旅游项目的互动程度构建旅游产品谱系,形成自然生态与文化相结合,观光与体验动静结合,农业、工业与旅游业结合的立体旅游产品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业 旅游 产品谱系 崇左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与自治的矛盾:资本下乡的实践困境与优化策略
9
作者 吴琼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145,共4页
资本下乡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带动乡村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但资本逐利属性与乡村自治特征之间尚处于一种弱耦合状态,二者存在着小农自治与资本自利、人情社会与现代管理间的矛盾,形成了弱势乡村与强势资本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资... 资本下乡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带动乡村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但资本逐利属性与乡村自治特征之间尚处于一种弱耦合状态,二者存在着小农自治与资本自利、人情社会与现代管理间的矛盾,形成了弱势乡村与强势资本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下乡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由“服务方”到“主导方”的角色转变,乡村社会对资本的依附性增强,容易诱发利益侵占、官商勾结等恶性问题。为消除资本下乡的负面性,地方政府应树立正确政绩观并加强政策指引与制度设计,提升农民发展能力和维权意识,明确资本社会责任并强化对企业与领导干部的监督问责,真正将乡村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作为首要发展目标,有序促进产业振兴、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资本下乡 负面性 产业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江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10
作者 韦克蒋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7期132-135,共4页
左江流域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其在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然而,左江红色文化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存在着专业人才短缺、资源挖掘不足以及组织管理“弱化”等方面的问题。因此,... 左江流域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其在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然而,左江红色文化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存在着专业人才短缺、资源挖掘不足以及组织管理“弱化”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聚焦现实基础,从聚才引智、塑造品牌以及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多维联动,打造左江红色文化和乡村振兴的互利共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江红色文化 乡村振兴 人才建设 基层党组织 文化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