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建引领视域下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路径研究——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WY屯为例
1
作者 周园 任都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期93-97,共5页
党组织通过建立党支部和选派干部,加强对农村的组织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村民的组织力和凝聚力。而以WY屯为代表的大多边疆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民族特点决定其治理的复杂性和艰难度,因此党建工作必然要与乡村治理特色相结合... 党组织通过建立党支部和选派干部,加强对农村的组织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村民的组织力和凝聚力。而以WY屯为代表的大多边疆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民族特点决定其治理的复杂性和艰难度,因此党建工作必然要与乡村治理特色相结合,注重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通过党建引领项目发展,在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作为下,重塑党组织权威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持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吸纳村贤能人参与治理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力和服务能力,从而有效地完成村民的再组织化;在依托特色文旅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同时,更要注重乡村治理的创新,不断引入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在科技和创新模式的作用下加强村民自治能力,从而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边疆 民族地区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文化自信略论——以广西高校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玉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2-85,共4页
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任务。本文从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地处欠发达的边疆地区、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和文化教育不受重视等方面,分析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文化自信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挑战... 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任务。本文从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地处欠发达的边疆地区、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和文化教育不受重视等方面,分析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文化自信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挑战的对策:民族地区高校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点,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民族地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向,强化文化通识教育,多方位开掘学科的文化内涵;以本民族地区优秀文化资源为基础,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大学生 文化自信 挑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语境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媛 韦汉吉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共6页
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活动受特定语境的制约和影响,研究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语境,对于充分发挥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大众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现... 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活动受特定语境的制约和影响,研究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语境,对于充分发挥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大众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需要、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导者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社区文化社团存在发展的文化空间构成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语境、政治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语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话语资源、话语机制和话语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社区文化社团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的“中和”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晓通 《福建茶叶》 2018年第8期315-315,共1页
在中国茶文化中充斥着浓郁的中和思想,而在茶文化的境界培育中,也将中和思想作为主要的思想内核。在研究茶文化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对相应的哲学内容进行研究,发掘中和思想所传递出来的茶文化内容,并在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 在中国茶文化中充斥着浓郁的中和思想,而在茶文化的境界培育中,也将中和思想作为主要的思想内核。在研究茶文化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对相应的哲学内容进行研究,发掘中和思想所传递出来的茶文化内容,并在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加以科学融入,形成全新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研究了茶文化当中的中和哲学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生活价值论及其实践意义
5
作者 陈媛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共5页
马克思的生活价值论为解决当代人类生活意义的缺失与迷失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启导。自己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根本方式,在自己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对象化活动中,人创造自己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同时创造和形成人的生活价... 马克思的生活价值论为解决当代人类生活意义的缺失与迷失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启导。自己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根本方式,在自己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对象化活动中,人创造自己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同时创造和形成人的生活价值。在自己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生活由此置入求真、向善和臻美三种基本的价值诉求,人在创造真、善、美三种价值的实践中获得生活意义。正确把握和理解人的生活价值的内在结构及其历史样态,是赋予和丰富生活意义、提升生活质量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价值 生活意义 生存方式 审美生存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乡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基于广西木寨村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明进 李玉雄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5-71,共7页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不放松、不动摇。民族地区乡村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受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特别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交织叠加影响下,当前,在铸...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不放松、不动摇。民族地区乡村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受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特别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交织叠加影响下,当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还存在主体弱化、环境复杂、载体不多、权威不足等短板和弱项,对此,需要从壮大主体、净化环境、创新方式、树立权威等路径来深化和拓展,以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挑战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玉雄 王封琴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分析、预防和化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效性,是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的必然要求。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海量的数字信息与多元价值观的冲... 分析、预防和化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效性,是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的必然要求。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海量的数字信息与多元价值观的冲蚀、虚拟的数字交往与各民族现实交往的背反、复杂的数字信息与集体记忆的淡化、自由的数字空间与情感信任的异化等现实挑战。为此,应加快净化数字空间环境,提升主流话语影响力;推动文化数字化,引导“数字交往”健康发展;强化数字记忆功能,增强各民族集体记忆;增强主体自觉,建构积极健康的信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数字技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0
8
作者 谭元敏 陈博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2,共10页
民族互嵌式社区作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场域,兼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双重内涵。以治理共同体为思考半径,分析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构建逻辑,发现其遵循“场域互动—情感共振—共同期盼”三方联动的立体化... 民族互嵌式社区作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场域,兼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双重内涵。以治理共同体为思考半径,分析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构建逻辑,发现其遵循“场域互动—情感共振—共同期盼”三方联动的立体化逻辑。由此递进至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实践路径,分别是:在治理主体层面,以动力嬗变促成多元主体良性互动;在治理模式创新层面,德法兼治推动治理结构优化;在长效机制保障层面,动态调适各民族共同领会的治理机制。籍此推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在基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共同体 民族互嵌 基层治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类学方法刍议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玉雄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0,共6页
人类学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开展研究别具一格,其在了解事实真相和获取一手材料上具有独特优势,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开展田野调查具有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一方面人类学的田野调查视野... 人类学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开展研究别具一格,其在了解事实真相和获取一手材料上具有独特优势,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开展田野调查具有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一方面人类学的田野调查视野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技术日趋成熟;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和运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研究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注重实地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另外,各种现实问题的破解、学科鲜明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视田野调查。为此,我们要坚持“书斋”与“现场”相结合,要通过亲眼观察、亲口访谈、亲身经历等方式获取一手材料;坚持逻辑推理与叙事深描相结合,通过生动、具体而又深入的叙事方式呈现事实真相;坚持“他”的客位立场与“我”的主位视角相结合,深入倾听研究对象“我”的声音,并以“我”的身份代入其中;坚持校园“小田野”与社会“大田野”相结合,深入广阔的社会“大田野”了解社会各群体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田野调查 人类学 内在逻辑 实践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柏拉图对“德福悖论”的解决
10
作者 汪佳璇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76,共7页
在西方哲学史上,德福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受到哲学家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中,以色拉叙马霍斯、波卢斯等人为代表的哲学家们认为,德福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提出德福不一致的“德福悖论”问题。面对“德福悖论”的挑战,柏拉图在《理想国》... 在西方哲学史上,德福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受到哲学家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中,以色拉叙马霍斯、波卢斯等人为代表的哲学家们认为,德福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提出德福不一致的“德福悖论”问题。面对“德福悖论”的挑战,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德性的本质加以分析,以表明德性与幸福的一致性,并且在《法义》中补充说明了德性与快乐、外在善、运气、幸福等之间的关系,试图在实践的领域解决“德福悖论”的问题。通过对柏拉图“德福一致”观点的认识,可以进一步地获得达致“德福一致”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德福悖论 德福一致 幸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田野调查
11
作者 李玉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1-35,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田野”无处不在,一是作为物理空间的“田野”,包括学校、乡村、社区、企业等;二是作为历史空间的“田野”,包括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回忆录、口述史等文献史料,也包括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所获得的一手文本资料;三是...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田野”无处不在,一是作为物理空间的“田野”,包括学校、乡村、社区、企业等;二是作为历史空间的“田野”,包括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回忆录、口述史等文献史料,也包括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所获得的一手文本资料;三是作为虚拟空间的“田野”,即互联网,互联网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研究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观察和调研,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颇具特色的“田野”。为了确保田野调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研究者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并采用恰当的方法。这些原则是客观性、全面性、深入性、参与性、尊重性原则等,具体方法包括参与观察法、深度访谈法、具物分析法、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田野调查 原则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改革的“变”与“不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12
作者 谭元敏 贾振华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共9页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适时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总结改革经验、把握时代大势的基础上,又适时作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适时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总结改革经验、把握时代大势的基础上,又适时作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代蓝图,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历史方位之“变”、时代任务之“变”和实践要求之“变”;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之“本”、遵循历史规律的改革之“基”和把握历史主动的改革之“要”。辩证分析和深刻领会新时代改革的“变”与“不变”,对于走好新时代改革之路,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粮食管理述论
13
作者 余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0-202,共3页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粮食问题严重。广西省政府采取一系列举措来加强粮食管理。如建立粮管机构,建设粮食仓库,制订粮食调节办法等。这些措施对增加粮食储备,保证战时军需民食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资金限制,基层人员管理不善,米谷变质...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粮食问题严重。广西省政府采取一系列举措来加强粮食管理。如建立粮管机构,建设粮食仓库,制订粮食调节办法等。这些措施对增加粮食储备,保证战时军需民食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资金限制,基层人员管理不善,米谷变质,粮损严重,对军粮民食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粮食管理 成效 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优化路径探究——以湖南H村为例
14
作者 杨晓颖 《广东蚕业》 2025年第4期117-119,共3页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湖南省H村为例,分析了该村人居环境治理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总结了该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发挥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主...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湖南省H村为例,分析了该村人居环境治理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总结了该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发挥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主体作用、健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以及完善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等优化路径,以期提高H村人居环境治理效能,并为同类型村庄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环境治理 优化路径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少数民族文化自觉——基于壮族文化的思考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玉雄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35,共7页
为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现代化和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努力提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体自觉,确保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同向同行。同时,基于文化的价值性、历时性和共时... 为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现代化和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努力提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体自觉,确保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同向同行。同时,基于文化的价值性、历时性和共时性等特点,以及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现状,若要提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体自觉,则需要从提高价值自觉、历史自觉和社会自觉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少数民族 文化自觉 壮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现实境遇和突破路径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玉雄 许廷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104,共8页
正确分析和把握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出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是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前提。当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面临空间场域的变迁与社会资源的再整合、文化现代化转型... 正确分析和把握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出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是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前提。当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面临空间场域的变迁与社会资源的再整合、文化现代化转型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不足、传统惯性的文化张力与互嵌式社会建构等现实境遇。为此,一方面要激发各民族主体自觉,拓展和优化空间场域,消除族际交往藩篱;另一方面要搭建文化交流互鉴平台,增强各民族互信;再者要推动共同繁荣,夯实物质基础,建构牢固的命运共同体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交流交融 现实境遇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理特色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辉 李玉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30,共5页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理体系和经济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仅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消除绝对贫困的人口大国,也通过对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治理现代化成功经验的科学总...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理体系和经济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仅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消除绝对贫困的人口大国,也通过对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治理现代化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积极探索,形成了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治理现代化的极具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理特色,这些特色包括: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不仅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也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理效能及治理动能始终保持高位运转的关键所在;以人民为中心、走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向,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追求及根本评判标准,也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导向的治理对策,不仅充分体现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理现代化的内逻辑,也充分展现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理现代化的鲜活品质及科学路径;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发展战略,不仅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抓手,更是中国践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展示。这些特色从经济层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治理特色 领导体制 目标指向 治理对策 对外开放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登政府国家情报战略的注意力分配及其实践启示——基于对美国2023年《国家情报战略》的解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粟锋 曹宇轩 +2 位作者 黄晞 黄晓存 米亚文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研究目的]解析拜登政府发布的2023年美国《国家情报战略》,厘清其国家情报战略的内容架构以及背后的深层逻辑,为我国优化国家情报工作提供有益的镜鉴。[研究方法]引入注意力分配理论视角,利用文本分析法在横向上归纳美国2023年《国家... [研究目的]解析拜登政府发布的2023年美国《国家情报战略》,厘清其国家情报战略的内容架构以及背后的深层逻辑,为我国优化国家情报工作提供有益的镜鉴。[研究方法]引入注意力分配理论视角,利用文本分析法在横向上归纳美国2023年《国家情报战略》的注意力分配特征,在纵向上与美国前四版《国家情报战略》进行比较,揭示拜登政府国家情报战略的注意力分配逻辑。[研究结论]拜登政府国家情报战略的心理基础是以应对大国竞争为主导建立情报认知,美国情报界在组织层面趋向以职业化、一体化为原则促进情报融合,在行为策略层面以技术赋能、联盟互动为重点实施情报改革。美国2023年《国家情报战略》主线目标保持稳健,其聚焦已完成转型。对于我国,要遵循注意力形成与转化的内在规律,塑造内源、外源协同驱动的国家情报工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登政府 国家安全 《国家情报战略》 情报工作 注意力分配 文本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党史记忆建构的现实困境与逻辑理路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华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7-50,55,共5页
党史记忆对新时代青年有着明晰时代身份定位、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提升个人行为规范的重要意义。面对新时代青年建构党史记忆的情感弱化、价值紊乱、本质疏离的现实问题,可以通过合理挖掘时空资源建构党史记忆的群体认同、夯实代际精神... 党史记忆对新时代青年有着明晰时代身份定位、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提升个人行为规范的重要意义。面对新时代青年建构党史记忆的情感弱化、价值紊乱、本质疏离的现实问题,可以通过合理挖掘时空资源建构党史记忆的群体认同、夯实代际精神共识纠正党史记忆的价值偏差、创新记忆叙事方式提升党史精神的传播效能,增强新时代青年党史记忆建构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青年 党史记忆 建构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3—1957年河南省建立国家粮食市场的历史考察
20
作者 高旭旭 张军党 《河南农业》 2024年第1期78-80,共3页
1953年,中共中央决策实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后,全国各地就开始逐步建立国家粮食市场。通过国家粮食市场运营,国家能够有效掌控粮食流通,并有效、合理地满足城乡居民的粮食需求,避免粮食私商从事粮食市场投机活动。一、占领粮食阵地:重点... 1953年,中共中央决策实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后,全国各地就开始逐步建立国家粮食市场。通过国家粮食市场运营,国家能够有效掌控粮食流通,并有效、合理地满足城乡居民的粮食需求,避免粮食私商从事粮食市场投机活动。一、占领粮食阵地:重点打击粮食私商投机经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征购粮食期间就开始着力打击私营粮商运营,以保证国家顺利征购到足够的粮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市场 投机活动 粮食流通 粮食需求 决策实施 私营粮商 市场运营 城乡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