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古籍到花茶香:古代科技文献揭示的茉莉花茶历史
1
作者 董泽 《茶叶》 2024年第4期232-237,共6页
中国茉莉花的栽培历史悠久,茉莉花与茶的结合,不仅体现了植物与饮品的完美融合,更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本研究利用中国基本古籍库,通过细致检索“茉莉”“末利”“末麗”等关键词,深入分析了这些包含词汇的文本内容。通过这... 中国茉莉花的栽培历史悠久,茉莉花与茶的结合,不仅体现了植物与饮品的完美融合,更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本研究利用中国基本古籍库,通过细致检索“茉莉”“末利”“末麗”等关键词,深入分析了这些包含词汇的文本内容。通过这一过程,对茉莉花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并揭示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在对茉莉花茶发展历史的梳理中,本研究发现,古代科技文献不仅详尽记录了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艺,更对当代茉莉花茶的创新制作技艺和文化内涵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茉莉花茶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花茶 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欧遥感科技合作的“白龙”探测器分析
2
作者 邵朋飞 《国际太空》 2024年第10期47-51,共5页
0引言“地球云、气溶胶和辐射探测器”(EarthCARE)由欧洲航天局(ESA)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合作研发,是ESA目前最大、最复杂的地球探测器,已在欧洲空间研究和技术中心(ESTEC)完成测试,用于研究云、气溶胶在反射太阳能及捕获... 0引言“地球云、气溶胶和辐射探测器”(EarthCARE)由欧洲航天局(ESA)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合作研发,是ESA目前最大、最复杂的地球探测器,已在欧洲空间研究和技术中心(ESTEC)完成测试,用于研究云、气溶胶在反射太阳能及捕获地热能的作用,量化“云-气溶胶-辐射”之间的3D结构,探索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航天局 研究开发机构 3D结构 气溶胶 宇宙航空 辐射探测器 气候变化 合作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炮简史:从东方起源到西方崛起,再看晚清困境
3
作者 赵慧婷 《今古文创》 2025年第10期81-83,共3页
本文以火炮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火炮的发明、西传、东渐的发展过程,着重讨论了火炮在晚清的发展困境,展现火炮跌宕的生命轨迹,分析火炮由“中国长技”到“西方利器”背后深层次的技术与社会原因。中国作为火炮起源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本文以火炮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火炮的发明、西传、东渐的发展过程,着重讨论了火炮在晚清的发展困境,展现火炮跌宕的生命轨迹,分析火炮由“中国长技”到“西方利器”背后深层次的技术与社会原因。中国作为火炮起源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自明朝以后欧洲逐渐超越中国,火器技术反向回流。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泥模铸炮与西方砂型铸炮差距尽显,根本原因在于工业与农业社会形态下,生产方式及科学思想的巨大差异。火炮发展历程,是科技、社会与制度发展变革的有力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技术 火炮史 晚清 技术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莲花打制锡器的文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邓环 林丹 《天工》 2022年第14期18-21,共4页
江西莲花打锡工艺是我国锡工艺的重要分支,是莲花县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价值。纯手工打制的莲花锡器,满足了历史上莲花县的地域生产生活的需求,至今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打锡过... 江西莲花打锡工艺是我国锡工艺的重要分支,是莲花县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价值。纯手工打制的莲花锡器,满足了历史上莲花县的地域生产生活的需求,至今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打锡过程中的造物文化、物质性的器物文化和非物质性的锡俗文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莲花打锡工艺文化,是一个兼具造物价值、器物功用价值、工艺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文化复合体。从民俗学角度探析莲花打锡工艺文化,有利于挖掘和培育其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下的文化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莲花 打制锡器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述史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应用
5
作者 李震 《今古文创》 2021年第48期107-108,共2页
口述史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高度的跨学科性,为学者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保存与发展方面的研究提供便利。本文通过综述前人研究,认为口述史应用于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缺少熟悉当地语言的学者、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抢救保护开展较晚和口述史资料... 口述史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高度的跨学科性,为学者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保存与发展方面的研究提供便利。本文通过综述前人研究,认为口述史应用于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缺少熟悉当地语言的学者、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抢救保护开展较晚和口述史资料可信度等阻碍,提出回归到具体场景中、工作由本地学者开展以及规范口述档案保存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 少数民族 阻碍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宁明瑶族长鼓变迁初探
6
作者 曾婵 容志毅 《今古文创》 2022年第23期99-101,共3页
瑶族长鼓文化有两种独特的现象:一是起源现象,瑶族长鼓的起源与盘王(瓠)传说有关,二是使用现象,既作祭祀之礼器也作歌舞之乐器。关于瑶族长鼓的起源,诸多前辈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文史资料、地方志、出土文物以及民歌民谣等的考证... 瑶族长鼓文化有两种独特的现象:一是起源现象,瑶族长鼓的起源与盘王(瓠)传说有关,二是使用现象,既作祭祀之礼器也作歌舞之乐器。关于瑶族长鼓的起源,诸多前辈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文史资料、地方志、出土文物以及民歌民谣等的考证,基本上可以确认瑶族长鼓是来源于细腰鼓的。关于细腰鼓的起源问题,目前国内学术界虽在具体的起源地上有不同的观点,但基本有一个公论,即细腰鼓起源于中国境内,且细腰鼓保存数量最多、形制最全的国家也是中国。细腰鼓可能源于新石器时期以前中原地区的某个民族。现今的瑶族各类型长鼓仍保留有中国古代各型细腰鼓群的遗风。瑶族长鼓舞以及其他南方少数民族细腰鼓乐舞都源于古代的傩舞,巫傩信仰始终贯穿其中,至今仍在岭南地区流传,反映出细腰鼓在瑶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宗教活动中的作用,既是作为人与神沟通的媒介(法器),又是作为人与人驱傩舞乐的乐器,相辅相成,不可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腰鼓 瑶族长鼓 起源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惜物:火草袋的历史及形制变化研究
7
作者 蓝芳逸 张学渝 《服装设计师》 2025年第5期64-69,共6页
火草布由野生植物火石花的叶背纤维纺织而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历史记载已有五百多年。目前学界主要关注火草布的服用,其他用途的关注很少。文章以火草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和工艺复原的方法,考察火草袋... 火草布由野生植物火石花的叶背纤维纺织而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历史记载已有五百多年。目前学界主要关注火草布的服用,其他用途的关注很少。文章以火草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和工艺复原的方法,考察火草袋的历史及形制变化,探讨火草纺织技艺的核心文化。惜物思想贯穿于传统和创新火草袋的设计中,是当地人利用火草纤维、珍视火草纤维的生动体现。西南少数民族火草纺织技艺中的惜物文化,为火草布的创新利用,以及传统服饰的再设计提供了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草纺织 惜物 核心文化 传统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侯乙与青铜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的文化自信
8
作者 邵朋飞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49-162,共14页
文化自信是当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通过中国符号为抓手探寻文化自信是关键。曾侯乙青铜编钟的出现给世界带来了“第八大奇迹”,这一出现不但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科技,更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声音。曾侯乙青铜编钟具... 文化自信是当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通过中国符号为抓手探寻文化自信是关键。曾侯乙青铜编钟的出现给世界带来了“第八大奇迹”,这一出现不但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科技,更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声音。曾侯乙青铜编钟具备多项“第一”,从其完美的铸造技术,到“一钟双音”,给世界带来了很多的不可思议。从其出现到现在有众多领域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其中含有很多文化自信的元素,因此选择关键点与当前社会的发展结合论述,作为弘扬文化自信的有力抓手。通过梳理青铜编钟所代表的“礼制文化”“铸造技术”“一钟双音”等科学技术,让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 青铜器 中国古代科技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族高脚罾的传承与发展--以东兴市江平镇[氵万]尾村为例
9
作者 陈凤梅 樊道智 万辅彬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24-29,共6页
高脚罾是京族先民为了提高近(浅)海捕捞效率而发明、创造的渔猎工具。作为一项特殊的传统生存技艺,踩高跷捕鱼体现了京族人民以海为伴、以岛为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承载了当地海洋民族文化的记忆,兼具实用与历史文化价值。新时... 高脚罾是京族先民为了提高近(浅)海捕捞效率而发明、创造的渔猎工具。作为一项特殊的传统生存技艺,踩高跷捕鱼体现了京族人民以海为伴、以岛为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承载了当地海洋民族文化的记忆,兼具实用与历史文化价值。新时期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关键在于创新,京族高脚罾于濒临失传的困境中获得新生和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其宣传、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协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脚罾 传承 传统技艺 京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