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生物与基因操作技术改造酿酒酵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覃丽垚 孙喜华 +7 位作者 宾秋丽 雷丽萍 邹浩 单欣然 林岁殷 何东东 王桂文 吴仁智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27,共6页
酿酒酵母作为经典模式真核生物,凭借其遗传操作的便捷性、高效的糖酵解能力及完善的分子工具库,在工业生物技术中持续发挥核心作用。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酿酒酵母的应用场景在广度及深度方面均得到进一步拓展。该文系统梳理了... 酿酒酵母作为经典模式真核生物,凭借其遗传操作的便捷性、高效的糖酵解能力及完善的分子工具库,在工业生物技术中持续发挥核心作用。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酿酒酵母的应用场景在广度及深度方面均得到进一步拓展。该文系统梳理了近五年基于基因工程、基因编辑、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等技术改造酿酒酵母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视角剖析发展动态,并对改造酿酒酵母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深度开发酿酒酵母的生物制造潜力提供了系统化的技术路线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基因工程 基因编辑 代谢工程 合成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广西红树林放线菌Streptomyces sp.的次级代谢产物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淑玉 肖阳 +4 位作者 章唐桀 刘蜜 刘洪存 杨立芳 姜明国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8-415,共8页
目的为获得更多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对1株来源于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老鼠簕根际土壤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sp.GY-10129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该菌株的次... 目的为获得更多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对1株来源于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老鼠簕根际土壤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sp.GY-10129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该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采用波谱学方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滤纸片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从Streptomyces sp.GY-10129的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了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5-hydroxymethylfuran-3-carboxylic acid(1)、phevalin(2)、4-羟基苯甲醛(3)、germicidin A(4)、吲哚-3-乙酰胺(5)、6-methoxy-2-(2-phenylethyl)chromone(6)、Trans-3,4,5-trimethoxy-4'-isopentenyloxyl-stilbene(7)、1,3-benzodioxole derivative(8)、cycloheximide(9)、2-methyl-4[3H]-quinazolinone(10)。其中化合物1、6和7是首次在该放线菌中被发现。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化合物1和化合物9对假禾谷镰刀菌表现出微弱的抗菌活性。结论红树林放线菌Streptomyces sp.GY-10129具有产生抗菌先导化合物的潜在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放线菌 分离纯化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红树林放线菌Streptomyces sporoverrucosus33510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3
作者 翁杰 刘颖 +6 位作者 章唐桀 杨淑玉 吴金城 刘洪存 孟娟 姜明国 杨立芳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07-1616,共10页
为探究广西红树林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oroverrucosus 33510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的放线菌2号培养基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与文献数据... 为探究广西红树林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oroverrucosus 33510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的放线菌2号培养基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与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并采用滤纸片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从Streptomyces sporoverrucosus 33510发酵培养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L-异亮氨酸-L-脯氨酸-L-亮氨酸-L-脯氨酸)(1)、matsudipeptide B(2)、环(L-亮氨酸-L-脯氨酸)(3)、环(亮-异亮)二肽(4)、N-乙酰基酪胺(5)、异亮氨酸(6)、对羟基苯甲酸(7)、异香草酸(8)、2-吡咯甲酸(9)、邻羟基苯甲醛(10),其中化合物1、2、4、5、7、8、10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2)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6在0.2 mmol·L^(-1)浓度时对板栗疫病菌的抑菌效果为高敏,其效果优于阳性对照组,该化合物抗板栗疫病菌活性为首次报道。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广西红树林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明确了菌株33510抗植物病原菌成分,为后续抗菌农药的研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MYCES sporoverrucosus 次级代谢产物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小花老鼠簕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促生、防病、产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殷豆豆 黄宏智 +7 位作者 宋超东 刘睿 梁颖 陆君铭 谢俊杰 阎冰 申乃坤 张红岩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3-984,共12页
【目的】分析广西小花老鼠簕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促生、防病、产酶活性,为小花老鼠簕种群恢复及筛选可利用菌种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对小花老鼠簕根、茎、叶及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对菌株的16S rRNA序... 【目的】分析广西小花老鼠簕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促生、防病、产酶活性,为小花老鼠簕种群恢复及筛选可利用菌种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对小花老鼠簕根、茎、叶及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对菌株的16S rRNA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结果经EzBioCloud比对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通过功能培养基对菌株的促生[溶磷、固氮、产吲哚乙酸(IAA)和分泌铁载体]、防病(香蕉枯萎病)及产酶(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从小花老鼠簕根、茎、叶及根际土壤共筛选获得细菌159株,根据菌落形态及16S rRNA测序结果排除重复后为65株,隶属于8目7科14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菌属,占分离菌株的64.62%,同时发现1株潜在新种(Gxun-T66),与已发现菌株相似性仅为98.49%;植物促生防病活性结果显示,溶磷菌株34株、固氮菌株31株、产IAA菌株20株、分泌铁载体菌株17株,其中北澳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territorii)Gxun-T33的溶磷和分泌铁载体能力最强;29株对香蕉枯萎病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Gxun-T25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69.67%;产酶活性结果显示,产蛋白酶菌株56株,产淀粉酶49株,产纤维素酶48株,同时产3种酶活性的菌株有34株,占分离菌株的52.31%。【结论】红树植物小花老鼠簕富含微生物资源且具备促生、防病及产酶活性,同时发现1株潜在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老鼠簕 可培养细菌 促生 拮抗菌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技术在微生物细胞代谢动态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屿川 覃丽垚 +1 位作者 姜明国 吴仁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6,共6页
拉曼光谱是一种基于拉曼散射的光谱分析技术,具有高效率、非接触和实时性的优点,常用于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微生物细胞生理生化分析。该文简单介绍了拉曼光谱在微生物细胞分析中的优势,主要总结了其在真菌(酵母、动植物病原真菌)、细菌(产... 拉曼光谱是一种基于拉曼散射的光谱分析技术,具有高效率、非接触和实时性的优点,常用于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微生物细胞生理生化分析。该文简单介绍了拉曼光谱在微生物细胞分析中的优势,主要总结了其在真菌(酵母、动植物病原真菌)、细菌(产芽孢细菌、病原细菌)和微藻细胞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深入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和微生物快速分类鉴定及选育等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光谱分析 微生物 细胞生物学 病原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亚热带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及促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晶 李波 +3 位作者 黎柳萍 韦靖 姜明国 周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8-476,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具有多种促生性能的菌株,并明确其促生特性和抗病效果。[方法]采用选择培养方法从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固氮、产氨、溶磷、解钾、分泌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IAA)、产铁载体和产蛋白酶等特... [目的]本文旨在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具有多种促生性能的菌株,并明确其促生特性和抗病效果。[方法]采用选择培养方法从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固氮、产氨、溶磷、解钾、分泌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IAA)、产铁载体和产蛋白酶等特性的菌株,通过16S rRNA对菌株分类学鉴定。测定其对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小麦冠腐病菌(Fusarium gramiuearum)、黄瓜织球壳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探究植物根际促生菌对植物的促生效果。[结果]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191株,固氮及产氨菌171株,解有机磷菌66株,解无机磷菌62株,解钾菌28株,产铁载体菌98株,产IAA菌41株,产蛋白酶菌45株。抑菌试验表明贝莱斯芽胞杆菌C32对6种致病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均在50%以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株IAA高产菌株川大肠杆菌0208对番茄和玉米植株促生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玉米盆栽株高、茎粗、根长、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分别增加21.49%、19.35%、42.98%、19.58%和56.67%,番茄盆栽分别增加53.51%、14.90%、12.28%、43.12%和48.62%。[结论]从广西亚热带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到多株具有高效促生和防病功能的菌株,为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提供优质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促生作用 吲哚乙酸 拮抗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火龙果茎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防菌筛选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政 李林利 +4 位作者 苏姗珊 尹月 申乃坤 张红岩 姜明国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62-2170,共9页
为了明确广西火龙果茎腐病的病原菌,并对该病害实施微生物防治,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则,经离体试验验证其致病性,结合形态学和多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病原物种类,再运用平板对峙法筛选火龙果内生菌中的生防菌。结果表明:... 为了明确广西火龙果茎腐病的病原菌,并对该病害实施微生物防治,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则,经离体试验验证其致病性,结合形态学和多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病原物种类,再运用平板对峙法筛选火龙果内生菌中的生防菌。结果表明:在火龙果腐烂茎蔓分离到假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和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2种病原菌,其中假可可毛色二孢菌为国内首次报道可引起火龙果茎腐病;以假可可毛色二孢菌PY6为供试靶标菌,从34株火龙果内生菌中筛选到1株防治效果最好的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subtilis)L3-4,该菌株能使PY6的菌丝缠绕、断裂;L3-4无菌发酵滤液、100℃处理后的无菌发酵液均有抑菌效果,防效分别可达到72.08%和71.16%;但不产生抑制PY6菌株生长的挥发性化合物;此外,拮抗菌株L3-4对葡萄座腔菌、假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新暗色柱节孢菌均有抑制效果,抑菌率可分别达77.65%、73.13%、64.07%和62.01%。本研究明确了广西火龙果茎腐病的病原菌,筛选出的生防细菌可作为防治火龙果茎腐病的候选菌株,为火龙果茎腐病的诊断与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茎腐病 病原菌 假可可毛色二孢菌 拮抗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红树林放线菌Streptomyces olivaceuss 10127次级代谢产物及降糖降脂活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肖阳 严静 +6 位作者 杨淑玉 章唐桀 翁杰 李奇林 刘洪存 孟娟 杨立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1-189,共9页
红树林生态环境特殊,具有丰富的放线菌资源,是天然活性物质的来源之一。为获得更多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对一株来源于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根际土壤的链霉菌属放线菌Streptomyces olivaceuss 10127的次级... 红树林生态环境特殊,具有丰富的放线菌资源,是天然活性物质的来源之一。为获得更多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对一株来源于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根际土壤的链霉菌属放线菌Streptomyces olivaceuss 10127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降糖降脂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该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通过PCR扩增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菌株进行鉴定,借助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质谱(mass spectra,MS)以及旋光(optical rotatory dispersion,ORD)等波谱学方法和文献数据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试剂盒测定化合物的降糖降脂活性。从Streptomyces olivaceuss 10127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6-(3-methylbut-2-enyl)-1-indol-3-yl)methanethiol(1)、 methyl indole-3-acetate(2)、 methyl 4-hydroxyphenylacetate(3)、 2-hydroxybenzamide(4)、 germicidin B(5)、 germicidin A(6)、 isogermicidinA(7)、 4′-hydroxy-5,7-dimethoxy-6-(3-methyl-2-butenyl)-isoflavone(8)、2,3-dihydroxybenzoic acid(9)、phenyl acetic acid(10)、germicidin N(11)、piloquinonea(12)。其中,化合物8和12为首次从该放线菌中分离得到。首次测定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降糖降脂活性。化合物1在降低脂质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化合物7不仅具有降脂效果,还具有降糖效果,且效果均优于阳性药组。放线菌Streptomyces olivaceuss10127具有生产降糖降脂活性先导化合物的潜在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myces olivaceuss 次级代谢产物 降糖活性 降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感应淬灭活性生防菌GXMZU-5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生物防治及其机制研究
9
作者 覃天涵 杨金新 +5 位作者 王璐 段莹泽 韦婧 李佳惠 朱英芝 李战彪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2-1479,共8页
为探究具有群体感应淬灭活性的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ria)GXMZU-5生物防治的能力及其机制,通过对香蕉果实及盆栽苗细菌性软腐病病菌Dickeya zeae GR-1的防治试验验证其生物防治效果,通过测定生物膜含量、胞外多糖清除能力、生物膜代谢... 为探究具有群体感应淬灭活性的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ria)GXMZU-5生物防治的能力及其机制,通过对香蕉果实及盆栽苗细菌性软腐病病菌Dickeya zeae GR-1的防治试验验证其生物防治效果,通过测定生物膜含量、胞外多糖清除能力、生物膜代谢活性抑制能力及QQ酶同源基因PCR扩增验证其生物防治机制。结果表明:GXMZU-5可有效降解酰基高丝氨酸内酯信号分子(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s),具有AHLs淬灭能力;在香蕉果实上进行的生物防治试验中,GXMZU-5的混菌处理组果实表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健康,未出现明显黑斑和软腐迹象,香蕉果实横切和纵切结果表明,处理组的病斑扩散面积大幅度减少;盆栽防治试验中,混菌处理组的香蕉假茎注射处无明显腐烂迹象,自然株高相比病原菌组恢复了56%,表明GXMZU-5具有显著抑制病原菌发病的作用。对其生物防治机制探究表明,混菌体系下的生物膜总含量、胞外多糖含量小于2种菌单独培养;MTT法测定生物膜代谢表明,GXMZU-5可有效地降低GR-1的生物膜代谢活动,且在混菌体系内占主要优势位置。说明GXMZU-5可通过淬灭效应降低GR-1生物膜生物量及活力,从而获得生物防治能力;对QQ酶同源基因进行扩增表明,GXMZU-5具有aii A内脂酶基因,可淬灭AHLs信号分子。本研究验证了GXMZU-5的生物防治能力,并初步探究了其防治机制,为淬灭菌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淬灭 伯克霍尔德菌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胞外多糖的海洋动物共附生细菌的分离及生物学活性分析
10
作者 项燕华 覃美玲 +1 位作者 李宜海 何秀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51-2058,共8页
【目的】对广西北部湾近海海域内部分鱼类、虾类和蟹类的体内和体表产胞外多糖(EPS)细菌进行分离及生物学活性分析,为该海域近海海洋动物共附生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北部湾近海海域内采集到的部分鱼类、虾... 【目的】对广西北部湾近海海域内部分鱼类、虾类和蟹类的体内和体表产胞外多糖(EPS)细菌进行分离及生物学活性分析,为该海域近海海洋动物共附生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北部湾近海海域内采集到的部分鱼类、虾类和蟹类体内和体表共附生海洋细菌为研究对象,用黏液比色法进行初筛后,再用醇沉法和Sevage法提取、纯化细菌所产EPS,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筛选出产EPS的海洋共附生细菌,通过16S rDNA序列对细菌种属进行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并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及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抗病毒能力初步评估代表菌株的EPS生物学活性。【结果】共分离到37株产EPS的共附生海洋细菌,基于代表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分别属于3纲4目6科6属10种,其中优势菌是芽孢杆菌属,占代表菌株42.86%,其次是普罗威登斯菌属(25.00%)和弧菌属(21.43%);EPS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菌株之间产糖量具有明显差异;DPPH清除率测定结果显示,代表菌株所产的EPS均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且不同属菌株之间、同属不同种菌株之间DPPH清除率差异明显;优势芽孢杆菌的代表菌株所产EPS具有抑制IBDV在鸡胚上复制的能力。【结论】广西北部湾近海海域内的海洋动物共附生微生物中产EPS细菌存在种属多样性,所产EPS具有抗氧化活性和抗病毒活性。研究结果能为广西北部湾近海海洋动物共附生细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动物 共附生微生物 胞外多糖 抗氧化活性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胞外多糖海洋芽孢杆菌分离鉴定及其多糖抗肿瘤活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尚泉 陈佳 何秀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66-3173,共8页
【目的】明确广西北部湾海洋细菌胞外多糖(EPS)独特的抗肿瘤等生物学活性,为北部湾海域细菌EPS活性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广西钦州茅尾海红树林浅层土壤样品,使用LB-苯胺蓝培养基及苯酚—硫酸法筛选EPS高产海洋细菌... 【目的】明确广西北部湾海洋细菌胞外多糖(EPS)独特的抗肿瘤等生物学活性,为北部湾海域细菌EPS活性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广西钦州茅尾海红树林浅层土壤样品,使用LB-苯胺蓝培养基及苯酚—硫酸法筛选EPS高产海洋细菌,基于16S rRNA序列进行菌株鉴定;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EPS的分子量及其结构,最后使用噻唑蓝(MTT)法测定EPS对Vero细胞的毒性及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效果。【结果】筛选出1株EPS产量为0.2917 mg/mL的菌株,命名为QLc-04,在LB-苯胺蓝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呈白色,不透明,中央略微隆起,表面粗糙,为革兰氏阳性杆菌。QLc-04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菌株的16S rRNA序列相似性在99.45%~99.82%,其中与B.thuringiensis BT62(CP044978)的相似度最高(99.82%),与B.cereus ATCC 14579(T AE016877)和B.mycoides DSM 2048(T ACMU01000002)相似性均为99.81%;在基于16S rRNA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上,QLc-04与芽孢杆菌属聚类为同一分支,因此确定QLc-04为芽孢杆菌属。QLc-04-EPS分子量约179.9 kD,属于具有吡喃型结构的多糖;QLc-04-EPS对Vero细胞无直接毒性,在10~300μg/mL浓度范围内Vero细胞随QLc-04-EPS浓度的增加其增殖能力不断升高,但QLc-04-EPS浓度超过50μg/mL时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P<0.05)。【结论】海洋芽孢杆菌QLc-04经发酵培养36 h其EPS产量为0.2917 mg/mL;QLc-04-EPS为典型吡喃型多糖,分子量为179.9 kD,具有显著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芽孢杆菌 胞外多糖(EPS) 吡喃型结构 细胞毒性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oroverrucosus 33510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2
作者 刘颖 肖阳 +10 位作者 朱震鑫 刘洪存 姜明国 朱玉章 林坤 吴金城 卢晓梅 黄小宁 梁海娜 卢文森 杨立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4,共7页
为获得具有较好抑制植物病原菌活性的化合物,对一株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oroverrucosus 33510的化学成分及活性进行了研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半制备液相色谱(semi-pre HPLC)、柱... 为获得具有较好抑制植物病原菌活性的化合物,对一株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oroverrucosus 33510的化学成分及活性进行了研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半制备液相色谱(semi-pre HPLC)、柱色谱(colume chromatography, CC)、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和重结晶等分析及分离技术对该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nuclear megnetic resonance,NMR)、质谱(mass spectra,MS)、旋光(optical rotatory dispersion,ORD)等波谱学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滤纸片法对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检测。从33510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cyclo(D-Pro-D-Leu)(1)、bisphenol A (2)、methylp-hydroxyphenylacetate (3)、N-phenethylacetamide(4)、3-indole-methylethanoate(5)、dibutyl phthalate(6)、cyclo(D-Pro-L-Leu)(7)、cyclo(D-Pro-L-Ile)(8)、cyclo(L-Pro-L-Phe)(9)和cyclo(L-Leu-L-Val)(10)。除化合物5和9外,其他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抑菌结果表明,抑菌摩尔浓度为0.19mmol·L-1时,化合物2对板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的抑制效果为高敏(抑菌直径为2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链霉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油水蒸气重整制氢过程中的积碳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丽芳 张正东 +3 位作者 蓝平 许庆利 刘文晋易 颜涌捷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8-522,共5页
以浸渍法制备的Ni/Al_(2)O_(3)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生物油水蒸气重整制氢过程的积碳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的升高,积碳速率和整体积碳率先升高后降低,在600℃左右积碳速率和整体积碳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3.68 mg... 以浸渍法制备的Ni/Al_(2)O_(3)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生物油水蒸气重整制氢过程的积碳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的升高,积碳速率和整体积碳率先升高后降低,在600℃左右积碳速率和整体积碳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3.68 mg/(g·h)和24.89%。随水碳摩尔比的增加,积碳速率和整体积碳率逐渐降低,当水碳摩尔比从1增加到4时,积碳速率降低了72.79%,整体积碳率下降了72.77百分点。催化剂积碳分析结果表明,积碳和烧结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催化剂积碳主要以丝状碳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催化剂 重整 积碳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单克隆抗体制备
14
作者 段绪来 刘静宜 +4 位作者 郭伟强 陈金南 王致远 何秀苗 陈鸿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4-189,共6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VP2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源性。本研究用纯化的IBDV NN1172株与弗氏佐剂混合,经腹腔注射途径免疫5周龄BALB/c小鼠,3次免疫后,对小鼠进行眼眶采血,用ELISA方法鉴定VP2抗体水平,用抗体水平最高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进...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VP2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源性。本研究用纯化的IBDV NN1172株与弗氏佐剂混合,经腹腔注射途径免疫5周龄BALB/c小鼠,3次免疫后,对小鼠进行眼眶采血,用ELISA方法鉴定VP2抗体水平,用抗体水平最高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进行融合后,对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经亚克隆后获得1株传代稳定的单克隆细胞株-2G5(重链IgG2a型,轻链为κ型),经ELISA、IFA及Western blot验证结果表明,该细胞株产生的IBDV VP2蛋白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强。本研究为IBDV VP2蛋白表达检测提供了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VP2蛋白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内生菌Acinetobacter soli JKDY-3分离鉴定及其促生作用
15
作者 杨金新 王璐 +5 位作者 覃天涵 段莹泽 韦靖 李佳慧 朱英芝 李战彪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6-1497,共12页
【目的】鉴定水稻内生菌株并分析其对水稻的促生和定殖能力,为丰富水稻内生菌资源库、发掘优质内生菌资源及水稻促生菌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划线法从水稻根、茎、叶组织中分离纯化内生菌。用功能培养基检测内生菌的促生功能... 【目的】鉴定水稻内生菌株并分析其对水稻的促生和定殖能力,为丰富水稻内生菌资源库、发掘优质内生菌资源及水稻促生菌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划线法从水稻根、茎、叶组织中分离纯化内生菌。用功能培养基检测内生菌的促生功能,包括解钾、溶磷、产铁载体、固氮和分泌吲哚乙酸(IAA)能力。对筛选获得的菌株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方法(16S rRNA序列)进行菌种鉴定;通过测定菌株的生长曲线;筛选不同碳、氮源培养基优化菌株培养条件;通过测定菌株生物膜、果胶酶的形成能力并进行定殖试验,研究菌株的定殖能力;通过种子萌发水稻幼苗促生试验评估菌株的促生效果。【结果】从水稻叶片中分离得到菌株JKDY-3,该菌株解钾黄色晕圈直径为26.0 mm、溶磷圈直径为13.7 mm、产铁载晕圈直径为17.7 mm,IAA分泌量为58.44 mg/L,兼具固氮能力。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菌株JKDY-3为Acinetobacter soli。JKDY-3菌株快速生长对数期在2~14 h,培养基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酵母浸粉。菌株JKDY-3有较强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溶解生物膜后,空白对照组OD_(570nm)为0.065,菌株JKDY-3处理组OD_(570nm)为0.196;且该菌能产生果胶酶。接种7 d后,菌株JKDY-3在水稻根、茎、叶中均可有效定殖,定3殖量分别为3.75×10^(3)、7.26×10^(3)和6.76×10 CFU/g。种子萌发试验结果显示,菌株JKDY-3菌悬液浸种可极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和萌芽后的芽长(P<0.01),并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指数和萌芽后的根长(P<0.05,下同),5个指标分别增加12.29%、30.05%、28.22%、16.42%、26.80%。在难溶钾环境中,菌株JKDY-3处理水稻幼苗可显著增加单株地下部分干重,达36.96%,说明菌株JKDY-3能显著促进水稻幼苗根系生长。【结论】从水稻叶片中分离得到1株水稻内生菌株JKDY-3,鉴定为Acinetobacter soli,该菌株具有较好促生功能,能有效定殖于水稻植株内,可用于微生物肥料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内生菌 分离鉴定 促生 内生定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灰链霉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的异源表达及其酶学性质分析
16
作者 李吉玲 刘睿 +4 位作者 张雨欣 张莉刚 陆君铭 申乃坤 张红岩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7-525,共9页
为充分利用废弃羽毛中的角蛋白资源,本研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得到红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rubrogriseus)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xR)基因trxB,通过构建重组质粒并将其转化到大... 为充分利用废弃羽毛中的角蛋白资源,本研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得到红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rubrogriseus)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xR)基因trxB,通过构建重组质粒并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进行表达,得到的TrxR经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后测定酶学性质。结果表明:经PCR扩增得到大小为969 bp的trxB,并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2b-trxB。在最优诱导表达条件[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浓度为0.5 mmol/L,光密度(OD_(600))为0.8,诱导温度为30℃,诱导时间为4 h]下,纯化后的TrxR大小为38.5 kDa。以羽毛粉为底物进行酶促反应时,TrxR的最适pH值为8.0,最适温度为60℃;K^(+)、Mg^(2+)对TrxR酶活力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而Fe^(2+)、Fe^(3+)、Cu^(2+)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异丙醇、苯甲基磺酰氟(PMSF)、二甲基亚砜(DMSO)均对TrxR酶活力有抑制作用,而二硫苏糖醇(DTT)对TrxR酶活力有促进作用;TrxR酶促反应的米氏常数(K_(m))为64.04 mg/mL,最大反应速率(V_(max))为3.70 U/min。TrxR具有较高的酶活力和回收率,在降解羽毛角蛋白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键还原酶 红灰链霉菌 异源表达 表达优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Gxun-7和拟蕈状芽孢杆菌Gxun-30混合发酵降解羽毛条件优化及降解产物分析
17
作者 李吉玲 许霞 +2 位作者 谢晨杰 申乃坤 张红岩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1-69,共9页
单菌发酵降解羽毛存在降解效果差、产角蛋白酶活性低的问题。为突破单菌发酵降解羽毛的局限性,提高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Gxun-7和拟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Gxun-30混合发酵产角蛋白酶的能力。本试验先对菌... 单菌发酵降解羽毛存在降解效果差、产角蛋白酶活性低的问题。为突破单菌发酵降解羽毛的局限性,提高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Gxun-7和拟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Gxun-30混合发酵产角蛋白酶的能力。本试验先对菌株Gxun-7和Gxun-30进行拮抗性试验及混合菌株发酵羽毛降解效果分析;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这2株菌混合发酵的条件进行优化;最后对羽毛降解液中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Gxun-7和Gxun-30间无拮抗效果,可以进行混合发酵,且混合发酵的羽毛降解效果及角蛋白酶活性均优于单菌发酵;获得菌株Gxun-7和Gxun-30混合发酵降解羽毛的最佳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为:羽毛添加量4%(m/V)、发酵时间48 h、麦芽糖浓度5 g/L、MnSO4浓度0.1 g/L,优化后的角蛋白酶酶活可达(931.47±6.77)U/mL,较优化前的角蛋白酶酶活(737.94 U/mL)提高了1.26倍;羽毛降解产物中含有1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可达1293.41 mg/L。P.aeruginosa Gxun-7和B.paramycoides Gxun-30混合发酵在羽毛降解效果、产角蛋白酶活性及羽毛降解产物氨基酸含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应用于生产饲料,为羽毛角蛋白资源的工业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降解 混合发酵 发酵条件优化 角蛋白酶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黑胫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防病促生作用
18
作者 郭健杰 易晗 +6 位作者 唐家昊 刘颜玉 韦金妮 杨咖儿 张红岩 申乃坤 陈伯昌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7-938,共12页
由烟草疫霉引起的黑胫病是威胁烟草生产的最具破坏性和最广泛的土传病害之一。本研究通过梯度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对峙法从云南省曲靖市烟草黑胫病重灾区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拮抗菌株t1.1。经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16S rRNA和gyrB基... 由烟草疫霉引起的黑胫病是威胁烟草生产的最具破坏性和最广泛的土传病害之一。本研究通过梯度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对峙法从云南省曲靖市烟草黑胫病重灾区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拮抗菌株t1.1。经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16S rRNA和gyrB基因联合建树鉴定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进一步研究表明,菌株t1.1具有产嗜铁素、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能力等多种促生、防病能力。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t1.1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为67.14%,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8%甲霜·锰锌)57.14%的防效,且对烟草的株高、根长、鲜重及叶片表面积等指标具有较好的促生效果。综上,菌株t1.1对烟草黑胫病具有良好的的生物防治潜力,且具有较好的促生效果,丰富了烟草黑胫病的生防菌株资源,为乳酸菌防治烟草黑胫病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 植物乳植杆菌 生物防治 盆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和益生特性分析
19
作者 徐小雯 张红云 +6 位作者 林南新 黄宗兰 陆静静 张丽敏 李喆馨 王金子 姜明国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645-5656,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筛选具有良好耐受性、抑菌活性及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为后续饲用微生态制剂的开发研究提供优质菌株。首先将处理好的牛粪样原液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培养,经刚果红染色初筛及DNS法复筛后,筛选出具有良... 本试验旨在筛选具有良好耐受性、抑菌活性及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为后续饲用微生态制剂的开发研究提供优质菌株。首先将处理好的牛粪样原液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培养,经刚果红染色初筛及DNS法复筛后,筛选出具有良好耐受性和抑菌活性且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随后对目标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DNA鉴定和单因素发酵条件优化,同时进行药敏、抗逆性、体外抑菌、溶血性试验,验证其益生特性及安全性。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筛选出了1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所产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可达126.37 U/mL,对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对大肠杆菌、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菌作用,对大部分常用抗生素敏感且不具有溶血性,无可移动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无致病性基因。综上所述,本试验从牛粪便中分离出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具有良好的益生潜力和安全性,可作为饲用益生菌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纤维素酶 饲用益生菌 功能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F3/HNF4α/CYP7A1通路探讨毛果鱼藤石油醚提取物对代谢综合征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20
作者 严静 翁杰 +7 位作者 张萱 李雪 孔超男 刘洪存 杨立芳 姜明国 梁秋雁 何莉婷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02-2911,共10页
目的探究毛果鱼藤石油醚提取物对代谢综合征(MS)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KM小鼠通过饲喂高脂饲料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MS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洛伐他汀组、熊果酸组及毛果鱼藤石油醚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 目的探究毛果鱼藤石油醚提取物对代谢综合征(MS)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KM小鼠通过饲喂高脂饲料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MS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洛伐他汀组、熊果酸组及毛果鱼藤石油醚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饲喂正常饲料的小鼠作为正常组。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糖脂代谢相关指标,HE染色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RT-qPCR法检测肝组织ATF3、PEPCK、FXR、CYP7A1、HNF4α、CYP8B1、SRB 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ATF3、HNF4α、PEPCK、FXR、CYP7A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毛果鱼藤石油醚提取物高剂量组小鼠OGTT的曲线下积分面积(OGTT-AUC)降低(P<0.01);血清HDL-C水平升高(P<0.01),TG、TC、LDL-C、BUN、SCR、TBA、ATF3水平及AST、ALT活性均降低(P<0.01);肝脏损伤和脂质堆积情况得到改善;肝组织ATF3、HNF4α、PEPCK mRNA和蛋白表达,CYP8B 1 mRNA表达降低(P<0.01),FXR、CYP7A1 mRNA和蛋白表达,SRB 1 mRNA表达升高(P<0.01)。结论毛果鱼藤石油醚提取物可改善MS小鼠糖脂代谢,其可能通过调控ATF3/HNF4α/CYP7A1信号通路起到降糖降脂、改善肝脏损伤和肾脏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果鱼藤 石油醚提取物 代谢综合征 糖脂代谢 降血糖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