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一流”背景下西部民族地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丰景 刘国芳 +2 位作者 王君瑞 许剑 申乃坤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3期366-369,共4页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与健康保障的需求不断提升,生物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西部高等教育是西部发展的战略内生力量,因而需要为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拔尖创新型生物技术人才。文章旨在探讨“双一流”背景下,西部民族...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与健康保障的需求不断提升,生物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西部高等教育是西部发展的战略内生力量,因而需要为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拔尖创新型生物技术人才。文章旨在探讨“双一流”背景下,西部民族高校传统生物技术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通过分析民族高校本科生物技术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合理进行课程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深化产学研合作等一系列针对性的培养模式创新策略,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生物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拔尖创新人才 西部地方高校 “双一流”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生物与基因操作技术改造酿酒酵母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覃丽垚 孙喜华 +7 位作者 宾秋丽 雷丽萍 邹浩 单欣然 林岁殷 何东东 王桂文 吴仁智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27,共6页
酿酒酵母作为经典模式真核生物,凭借其遗传操作的便捷性、高效的糖酵解能力及完善的分子工具库,在工业生物技术中持续发挥核心作用。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酿酒酵母的应用场景在广度及深度方面均得到进一步拓展。该文系统梳理了... 酿酒酵母作为经典模式真核生物,凭借其遗传操作的便捷性、高效的糖酵解能力及完善的分子工具库,在工业生物技术中持续发挥核心作用。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酿酒酵母的应用场景在广度及深度方面均得到进一步拓展。该文系统梳理了近五年基于基因工程、基因编辑、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等技术改造酿酒酵母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视角剖析发展动态,并对改造酿酒酵母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深度开发酿酒酵母的生物制造潜力提供了系统化的技术路线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基因工程 基因编辑 代谢工程 合成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技术在微生物细胞代谢动态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屿川 覃丽垚 +1 位作者 姜明国 吴仁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6,共6页
拉曼光谱是一种基于拉曼散射的光谱分析技术,具有高效率、非接触和实时性的优点,常用于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微生物细胞生理生化分析。该文简单介绍了拉曼光谱在微生物细胞分析中的优势,主要总结了其在真菌(酵母、动植物病原真菌)、细菌(产... 拉曼光谱是一种基于拉曼散射的光谱分析技术,具有高效率、非接触和实时性的优点,常用于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微生物细胞生理生化分析。该文简单介绍了拉曼光谱在微生物细胞分析中的优势,主要总结了其在真菌(酵母、动植物病原真菌)、细菌(产芽孢细菌、病原细菌)和微藻细胞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深入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和微生物快速分类鉴定及选育等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光谱分析 微生物 细胞生物学 病原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局部海域海洋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及生物活性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少娟 陈雪梅 +4 位作者 沈锐 安德凤 蔡汉钦 姜明国 姜怡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0-472,共13页
为有效探究海洋新型天然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以广西北部湾局部海域海洋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纯培养分离方法分析海洋沉积物样品中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利用双层琼脂扩散法检测纯培养菌株的抗菌活性,通过PCR扩增法... 为有效探究海洋新型天然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以广西北部湾局部海域海洋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纯培养分离方法分析海洋沉积物样品中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利用双层琼脂扩散法检测纯培养菌株的抗菌活性,通过PCR扩增法筛选基因组中含有7种功能基因的阳性菌株。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海洋沉积物中检测到1407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物种丰度最高,其次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纯培养分离纯化鉴定出278株菌,分布在3门5纲16目24科31属,其中YIM 150853为1个潜在新分离单元。生物活性评估实验表明,76.34%的纯培养菌株至少对1种指示菌有抑制作用,其中链霉菌YIM 150601、YIM 150634抑菌谱广、抑菌活性强,放线菌的功能基因检出率高于非放线菌。广西北部湾局部海域海洋沉积物中蕴藏着丰富的细菌资源,纯培养菌株具有抗菌及合成生物活性产物的潜力,是开发新型天然产物的新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细菌 多样性 抗菌活性 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广西红树林放线菌Streptomyces sp.的次级代谢产物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淑玉 肖阳 +4 位作者 章唐桀 刘蜜 刘洪存 杨立芳 姜明国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8-415,共8页
目的为获得更多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对1株来源于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老鼠簕根际土壤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sp.GY-10129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该菌株的次... 目的为获得更多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对1株来源于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老鼠簕根际土壤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sp.GY-10129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该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采用波谱学方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滤纸片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从Streptomyces sp.GY-10129的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了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5-hydroxymethylfuran-3-carboxylic acid(1)、phevalin(2)、4-羟基苯甲醛(3)、germicidin A(4)、吲哚-3-乙酰胺(5)、6-methoxy-2-(2-phenylethyl)chromone(6)、Trans-3,4,5-trimethoxy-4'-isopentenyloxyl-stilbene(7)、1,3-benzodioxole derivative(8)、cycloheximide(9)、2-methyl-4[3H]-quinazolinone(10)。其中化合物1、6和7是首次在该放线菌中被发现。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化合物1和化合物9对假禾谷镰刀菌表现出微弱的抗菌活性。结论红树林放线菌Streptomyces sp.GY-10129具有产生抗菌先导化合物的潜在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放线菌 分离纯化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感应淬灭活性生防菌GXMZU-5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生物防治及其机制研究
6
作者 覃天涵 杨金新 +5 位作者 王璐 段莹泽 韦婧 李佳惠 朱英芝 李战彪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2-1479,共8页
为探究具有群体感应淬灭活性的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ria)GXMZU-5生物防治的能力及其机制,通过对香蕉果实及盆栽苗细菌性软腐病病菌Dickeya zeae GR-1的防治试验验证其生物防治效果,通过测定生物膜含量、胞外多糖清除能力、生物膜代谢... 为探究具有群体感应淬灭活性的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ria)GXMZU-5生物防治的能力及其机制,通过对香蕉果实及盆栽苗细菌性软腐病病菌Dickeya zeae GR-1的防治试验验证其生物防治效果,通过测定生物膜含量、胞外多糖清除能力、生物膜代谢活性抑制能力及QQ酶同源基因PCR扩增验证其生物防治机制。结果表明:GXMZU-5可有效降解酰基高丝氨酸内酯信号分子(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s),具有AHLs淬灭能力;在香蕉果实上进行的生物防治试验中,GXMZU-5的混菌处理组果实表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健康,未出现明显黑斑和软腐迹象,香蕉果实横切和纵切结果表明,处理组的病斑扩散面积大幅度减少;盆栽防治试验中,混菌处理组的香蕉假茎注射处无明显腐烂迹象,自然株高相比病原菌组恢复了56%,表明GXMZU-5具有显著抑制病原菌发病的作用。对其生物防治机制探究表明,混菌体系下的生物膜总含量、胞外多糖含量小于2种菌单独培养;MTT法测定生物膜代谢表明,GXMZU-5可有效地降低GR-1的生物膜代谢活动,且在混菌体系内占主要优势位置。说明GXMZU-5可通过淬灭效应降低GR-1生物膜生物量及活力,从而获得生物防治能力;对QQ酶同源基因进行扩增表明,GXMZU-5具有aii A内脂酶基因,可淬灭AHLs信号分子。本研究验证了GXMZU-5的生物防治能力,并初步探究了其防治机制,为淬灭菌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淬灭 伯克霍尔德菌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红树林放线菌Streptomyces sporoverrucosus33510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7
作者 翁杰 刘颖 +6 位作者 章唐桀 杨淑玉 吴金城 刘洪存 孟娟 姜明国 杨立芳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07-1616,共10页
为探究广西红树林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oroverrucosus 33510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的放线菌2号培养基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与文献数据... 为探究广西红树林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oroverrucosus 33510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的放线菌2号培养基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与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并采用滤纸片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从Streptomyces sporoverrucosus 33510发酵培养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L-异亮氨酸-L-脯氨酸-L-亮氨酸-L-脯氨酸)(1)、matsudipeptide B(2)、环(L-亮氨酸-L-脯氨酸)(3)、环(亮-异亮)二肽(4)、N-乙酰基酪胺(5)、异亮氨酸(6)、对羟基苯甲酸(7)、异香草酸(8)、2-吡咯甲酸(9)、邻羟基苯甲醛(10),其中化合物1、2、4、5、7、8、10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2)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6在0.2 mmol·L^(-1)浓度时对板栗疫病菌的抑菌效果为高敏,其效果优于阳性对照组,该化合物抗板栗疫病菌活性为首次报道。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广西红树林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明确了菌株33510抗植物病原菌成分,为后续抗菌农药的研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MYCES sporoverrucosus 次级代谢产物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理念下“海洋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例析
8
作者 廖宏泽 申乃坤 +1 位作者 高乞 周浩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1期72-75,共4页
文章以PBL理念问题导向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为指导,基于“海洋植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专业知识储备不均衡、学生专业定位不清晰等普遍问题。结合具体教学课例《红树林代表植物——互花... 文章以PBL理念问题导向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为指导,基于“海洋植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专业知识储备不均衡、学生专业定位不清晰等普遍问题。结合具体教学课例《红树林代表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阐释了问题导学与混合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和科研创新的能力,增强专业认知度和职业规划意识,充分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植物学 PBL理念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花青素生物活性及其在水产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9
作者 覃荣鑫 莫程云 +4 位作者 陆昊亮 李吉庆 董健材 何鑫和 刘东盛 《科学养鱼》 2025年第6期75-77,共3页
原花青素作为植物界广泛存在的多酚类次生代谢产物,其独特的生物活性与水产动物健康调控需求具有显著的适配性(Ding等,2021)。随着现代水产养殖业向集约化发展,水产动物面临的氧化应激、免疫抑制和代谢紊乱等问题日益突出,天然植物活性... 原花青素作为植物界广泛存在的多酚类次生代谢产物,其独特的生物活性与水产动物健康调控需求具有显著的适配性(Ding等,2021)。随着现代水产养殖业向集约化发展,水产动物面临的氧化应激、免疫抑制和代谢紊乱等问题日益突出,天然植物活性物质的应用开发成为行业研究热点。原花青素因独特的抗氧化应激机制、抗炎特性及代谢调控功能,在水产动物营养强化和疾病防控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潜力(全帅等,2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 代谢调控 抗炎特性 抗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原生葡萄酒凌丰和野酿2号典型香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威 成果 +5 位作者 张劲 谢林君 尹慧芝 梁翡翠 庞丽婷 丰景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20-2331,F0002,共13页
【目的】明确广西原生葡萄酒凌丰和野酿2号的香气成分及典型香气特征,为广西原生葡萄酒风味特征挖掘与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凌丰和野酿2号2个毛葡萄品种酿造的原生葡萄酒挥... 【目的】明确广西原生葡萄酒凌丰和野酿2号的香气成分及典型香气特征,为广西原生葡萄酒风味特征挖掘与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凌丰和野酿2号2个毛葡萄品种酿造的原生葡萄酒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采用香气活性值(OAV)鉴定出活性香气成分和具有突出贡献的特征香气成分;应用香气轮廓法及香韵分析法分析2种原生葡萄酒典型香气特征。【结果】凌丰酒色更为鲜艳,但其干浸出物、可滴定酸和总糖含量低于野酿2号,二者均为干型葡萄酒。2种原生葡萄酒样品共鉴定出7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15种、酯类48种、醛类2种、萜烯类3种、酸类4种、其他5种。其中,凌丰葡萄酒鉴定出49种,挥发性成分总含量为17464.7μg/kg;野酿2号葡萄酒鉴定出57种,挥发性成分总含量为12584.6μg/kg。通过OAV分析,确定凌丰葡萄酒的活性香气成分有9种,特征香气化合物为癸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己酯和辛酸乙酯;野酿2号葡萄酒的活性香气成分有13种,特征香气化合物为异戊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丁酸乙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香气轮廓和香韵分析结果显示,凌丰葡萄酒典型香气特征包括果香、脂肪香、花香和少量的烤香、甜香;野酿2号葡萄酒典型香气特征包括果香、脂肪香、花香和甜香。【结论】2种广西原生葡萄酒具有典型的东亚种群特征,以果香为主要特征,但同时存在脂肪等不愉悦的风味,且花香特征较薄弱。凌丰葡萄酒香气浓郁度、典型性等香气品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丰 野酿2号 广西原生葡萄酒 挥发性成分 典型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油茶SNP标记开发及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2
11
作者 廖宏泽 孙曼曼 +5 位作者 黄小娟 郝丙青 孙佳星 江泽鹏 王东雪 刘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37,共10页
【目的】基于简化基因组,挖掘油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筛选可用于油茶种质鉴定的简化SNP组合位点,构建SNP指纹图谱,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定广西油茶主栽良种苗木的SNP分子标记方法。【方法】以12个油茶无性系种质的两个重复共24份油... 【目的】基于简化基因组,挖掘油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筛选可用于油茶种质鉴定的简化SNP组合位点,构建SNP指纹图谱,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定广西油茶主栽良种苗木的SNP分子标记方法。【方法】以12个油茶无性系种质的两个重复共24份油茶标准样本为材料,采用ddRADseq流程进行文库构建,使用BWA将过滤后的测序数据比对到已发布的南荣油茶Camellia oleifera var.“Nanyongensis”参考基因组上,利用GATK进行SNP位点筛选,ANNOVAR软件进行SNP位点注释,STRUCTURE软件进行群体结果分析,使用PLINK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R语言,使用条件随机筛选法(CRS),筛选能够区分出油茶种质的最简SNP组合,绘制指纹图谱。【结果】测序数据质量良好,可用于SNP分子标记位点的开发筛选。与参考基因组比对后,共获得622064个为SNP标记位点,其中无基因型缺失的SNP位点40147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大于0.35的SNP位点2094个,前后60 bp碱基保守无变异的SNP位点共184个。最终筛选出可以将12个油茶无性系种质区分开的15个核心SNP标记位点组合,并以此绘制出SNP指纹图谱。【结论】基于简化基因组,建立了广西主要栽培油茶种质的SNP标记开发和指纹图谱绘制的方法,为苗期油茶种质的快速准确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助力规范油茶苗木市场,促进油茶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简化基因组测序 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小花老鼠簕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促生、防病、产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殷豆豆 黄宏智 +7 位作者 宋超东 刘睿 梁颖 陆君铭 谢俊杰 阎冰 申乃坤 张红岩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3-984,共12页
【目的】分析广西小花老鼠簕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促生、防病、产酶活性,为小花老鼠簕种群恢复及筛选可利用菌种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对小花老鼠簕根、茎、叶及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对菌株的16S rRNA序... 【目的】分析广西小花老鼠簕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促生、防病、产酶活性,为小花老鼠簕种群恢复及筛选可利用菌种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对小花老鼠簕根、茎、叶及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对菌株的16S rRNA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结果经EzBioCloud比对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通过功能培养基对菌株的促生[溶磷、固氮、产吲哚乙酸(IAA)和分泌铁载体]、防病(香蕉枯萎病)及产酶(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从小花老鼠簕根、茎、叶及根际土壤共筛选获得细菌159株,根据菌落形态及16S rRNA测序结果排除重复后为65株,隶属于8目7科14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菌属,占分离菌株的64.62%,同时发现1株潜在新种(Gxun-T66),与已发现菌株相似性仅为98.49%;植物促生防病活性结果显示,溶磷菌株34株、固氮菌株31株、产IAA菌株20株、分泌铁载体菌株17株,其中北澳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territorii)Gxun-T33的溶磷和分泌铁载体能力最强;29株对香蕉枯萎病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Gxun-T25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69.67%;产酶活性结果显示,产蛋白酶菌株56株,产淀粉酶49株,产纤维素酶48株,同时产3种酶活性的菌株有34株,占分离菌株的52.31%。【结论】红树植物小花老鼠簕富含微生物资源且具备促生、防病及产酶活性,同时发现1株潜在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老鼠簕 可培养细菌 促生 拮抗菌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亚热带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及促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晶 李波 +3 位作者 黎柳萍 韦靖 姜明国 周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8-476,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具有多种促生性能的菌株,并明确其促生特性和抗病效果。[方法]采用选择培养方法从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固氮、产氨、溶磷、解钾、分泌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IAA)、产铁载体和产蛋白酶等特... [目的]本文旨在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具有多种促生性能的菌株,并明确其促生特性和抗病效果。[方法]采用选择培养方法从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固氮、产氨、溶磷、解钾、分泌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IAA)、产铁载体和产蛋白酶等特性的菌株,通过16S rRNA对菌株分类学鉴定。测定其对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小麦冠腐病菌(Fusarium gramiuearum)、黄瓜织球壳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探究植物根际促生菌对植物的促生效果。[结果]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191株,固氮及产氨菌171株,解有机磷菌66株,解无机磷菌62株,解钾菌28株,产铁载体菌98株,产IAA菌41株,产蛋白酶菌45株。抑菌试验表明贝莱斯芽胞杆菌C32对6种致病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均在50%以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株IAA高产菌株川大肠杆菌0208对番茄和玉米植株促生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玉米盆栽株高、茎粗、根长、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分别增加21.49%、19.35%、42.98%、19.58%和56.67%,番茄盆栽分别增加53.51%、14.90%、12.28%、43.12%和48.62%。[结论]从广西亚热带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到多株具有高效促生和防病功能的菌株,为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提供优质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促生作用 吲哚乙酸 拮抗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火龙果茎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防菌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政 李林利 +4 位作者 苏姗珊 尹月 申乃坤 张红岩 姜明国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62-2170,共9页
为了明确广西火龙果茎腐病的病原菌,并对该病害实施微生物防治,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则,经离体试验验证其致病性,结合形态学和多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病原物种类,再运用平板对峙法筛选火龙果内生菌中的生防菌。结果表明:... 为了明确广西火龙果茎腐病的病原菌,并对该病害实施微生物防治,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则,经离体试验验证其致病性,结合形态学和多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病原物种类,再运用平板对峙法筛选火龙果内生菌中的生防菌。结果表明:在火龙果腐烂茎蔓分离到假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和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2种病原菌,其中假可可毛色二孢菌为国内首次报道可引起火龙果茎腐病;以假可可毛色二孢菌PY6为供试靶标菌,从34株火龙果内生菌中筛选到1株防治效果最好的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subtilis)L3-4,该菌株能使PY6的菌丝缠绕、断裂;L3-4无菌发酵滤液、100℃处理后的无菌发酵液均有抑菌效果,防效分别可达到72.08%和71.16%;但不产生抑制PY6菌株生长的挥发性化合物;此外,拮抗菌株L3-4对葡萄座腔菌、假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新暗色柱节孢菌均有抑制效果,抑菌率可分别达77.65%、73.13%、64.07%和62.01%。本研究明确了广西火龙果茎腐病的病原菌,筛选出的生防细菌可作为防治火龙果茎腐病的候选菌株,为火龙果茎腐病的诊断与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茎腐病 病原菌 假可可毛色二孢菌 拮抗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红树林放线菌Streptomyces olivaceuss 10127次级代谢产物及降糖降脂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阳 严静 +6 位作者 杨淑玉 章唐桀 翁杰 李奇林 刘洪存 孟娟 杨立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1-189,共9页
红树林生态环境特殊,具有丰富的放线菌资源,是天然活性物质的来源之一。为获得更多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对一株来源于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根际土壤的链霉菌属放线菌Streptomyces olivaceuss 10127的次级... 红树林生态环境特殊,具有丰富的放线菌资源,是天然活性物质的来源之一。为获得更多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对一株来源于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根际土壤的链霉菌属放线菌Streptomyces olivaceuss 10127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降糖降脂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该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通过PCR扩增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菌株进行鉴定,借助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质谱(mass spectra,MS)以及旋光(optical rotatory dispersion,ORD)等波谱学方法和文献数据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试剂盒测定化合物的降糖降脂活性。从Streptomyces olivaceuss 10127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6-(3-methylbut-2-enyl)-1-indol-3-yl)methanethiol(1)、 methyl indole-3-acetate(2)、 methyl 4-hydroxyphenylacetate(3)、 2-hydroxybenzamide(4)、 germicidin B(5)、 germicidin A(6)、 isogermicidinA(7)、 4′-hydroxy-5,7-dimethoxy-6-(3-methyl-2-butenyl)-isoflavone(8)、2,3-dihydroxybenzoic acid(9)、phenyl acetic acid(10)、germicidin N(11)、piloquinonea(12)。其中,化合物8和12为首次从该放线菌中分离得到。首次测定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降糖降脂活性。化合物1在降低脂质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化合物7不仅具有降脂效果,还具有降糖效果,且效果均优于阳性药组。放线菌Streptomyces olivaceuss10127具有生产降糖降脂活性先导化合物的潜在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myces olivaceuss 次级代谢产物 降糖活性 降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胞外多糖的海洋动物共附生细菌的分离及生物学活性分析
16
作者 项燕华 覃美玲 +1 位作者 李宜海 何秀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51-2058,共8页
【目的】对广西北部湾近海海域内部分鱼类、虾类和蟹类的体内和体表产胞外多糖(EPS)细菌进行分离及生物学活性分析,为该海域近海海洋动物共附生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北部湾近海海域内采集到的部分鱼类、虾... 【目的】对广西北部湾近海海域内部分鱼类、虾类和蟹类的体内和体表产胞外多糖(EPS)细菌进行分离及生物学活性分析,为该海域近海海洋动物共附生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北部湾近海海域内采集到的部分鱼类、虾类和蟹类体内和体表共附生海洋细菌为研究对象,用黏液比色法进行初筛后,再用醇沉法和Sevage法提取、纯化细菌所产EPS,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筛选出产EPS的海洋共附生细菌,通过16S rDNA序列对细菌种属进行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并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及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抗病毒能力初步评估代表菌株的EPS生物学活性。【结果】共分离到37株产EPS的共附生海洋细菌,基于代表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分别属于3纲4目6科6属10种,其中优势菌是芽孢杆菌属,占代表菌株42.86%,其次是普罗威登斯菌属(25.00%)和弧菌属(21.43%);EPS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菌株之间产糖量具有明显差异;DPPH清除率测定结果显示,代表菌株所产的EPS均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且不同属菌株之间、同属不同种菌株之间DPPH清除率差异明显;优势芽孢杆菌的代表菌株所产EPS具有抑制IBDV在鸡胚上复制的能力。【结论】广西北部湾近海海域内的海洋动物共附生微生物中产EPS细菌存在种属多样性,所产EPS具有抗氧化活性和抗病毒活性。研究结果能为广西北部湾近海海洋动物共附生细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动物 共附生微生物 胞外多糖 抗氧化活性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筛选及促生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杰 马丽娟 +3 位作者 罗春婷 钟仪珊 黄文善 朱英芝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微生物菌肥作为当前一种作物产量更高、品质较优良、环境更加友好无污染的新型绿色肥料,不仅能够迅速增加田间土壤表面的综合肥力,还能够显著改善气候和优化调配优质土壤。微生物作为微生物菌肥的重要成分,将其分离提纯并制成微生物菌... 微生物菌肥作为当前一种作物产量更高、品质较优良、环境更加友好无污染的新型绿色肥料,不仅能够迅速增加田间土壤表面的综合肥力,还能够显著改善气候和优化调配优质土壤。微生物作为微生物菌肥的重要成分,将其分离提纯并制成微生物菌剂可实现有针对性的促进植物生长等功效。为了筛选出高效的微生物菌剂,通过单株菌对柑橘枳壳苗的促生盆栽试验,筛选获得促生效果明显的菌株,然后通过沃柑盆栽试验筛选最优的菌株组合并探究该组合对作物的促生效果,最后以玉米、柑橘、桉树为对象进行肥料增效试验。试验共筛选出25株对枳壳小苗有明显促生作用的菌株;将筛出的25株菌株随机组合开展试验,筛选出最优的3株菌,分别为藤黄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拟蕈状芽孢杆菌。将这3株菌混合开展促生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浇灌该组合菌的沃柑株高增加87.50%、地径增粗52.48%。施用添加有该组合微生物菌剂的肥料,桉树苗比对照组株高增加0.33%、地径增粗9.16%;玉米比对照组鲜重增加1.25%、干重增加1.25%;沃柑比对照组地径增粗7.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生菌 微生物菌剂 柑橘 桉树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国海洋生物肥料发展现状与发展建议
18
作者 郭庆 吴霜 +6 位作者 赵雅慧 刘聪 吴家法 杨立芳 龙寒 禤金彩 姜明国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目的】为了解国内海洋生物肥料的知识产权现状,明确海洋生物肥料的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方法】对国内有关海洋生物肥料的公开专利进行检索分析,主要从年度专利申请量、区域分布、技术领域、申请机构类型和词频分析进行数据整理。... 【目的】为了解国内海洋生物肥料的知识产权现状,明确海洋生物肥料的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方法】对国内有关海洋生物肥料的公开专利进行检索分析,主要从年度专利申请量、区域分布、技术领域、申请机构类型和词频分析进行数据整理。【结果】海洋生物肥料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迅速,其中山东省在海洋生物资源农业应用领域领先全国,广西位于全国前列。企业在专利申请数量上远高于科研院所和高校。62%专利涉及的相关工艺为海洋原材料简单物化处理技术,其他的则为采用微生物发酵或酶解技术。专利词频分析表明,海藻是海洋生物肥料领域使用最普遍的原材料。【结论】海洋生物肥料市场潜力巨大,但其在应用上仍处于原材料收集利用的初级阶段,深入挖掘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能够促进生物肥料产业的升级换代。广西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也有微生物工业应用的经验和基础,研发人员应在原有海洋生物利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提升产品功效,促进广西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 海洋生物肥料 词频分析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oroverrucosus 33510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9
作者 刘颖 肖阳 +10 位作者 朱震鑫 刘洪存 姜明国 朱玉章 林坤 吴金城 卢晓梅 黄小宁 梁海娜 卢文森 杨立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4,共7页
为获得具有较好抑制植物病原菌活性的化合物,对一株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oroverrucosus 33510的化学成分及活性进行了研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半制备液相色谱(semi-pre HPLC)、柱... 为获得具有较好抑制植物病原菌活性的化合物,对一株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oroverrucosus 33510的化学成分及活性进行了研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半制备液相色谱(semi-pre HPLC)、柱色谱(colume chromatography, CC)、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和重结晶等分析及分离技术对该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nuclear megnetic resonance,NMR)、质谱(mass spectra,MS)、旋光(optical rotatory dispersion,ORD)等波谱学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滤纸片法对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检测。从33510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cyclo(D-Pro-D-Leu)(1)、bisphenol A (2)、methylp-hydroxyphenylacetate (3)、N-phenethylacetamide(4)、3-indole-methylethanoate(5)、dibutyl phthalate(6)、cyclo(D-Pro-L-Leu)(7)、cyclo(D-Pro-L-Ile)(8)、cyclo(L-Pro-L-Phe)(9)和cyclo(L-Leu-L-Val)(10)。除化合物5和9外,其他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抑菌结果表明,抑菌摩尔浓度为0.19mmol·L-1时,化合物2对板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的抑制效果为高敏(抑菌直径为2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链霉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生物活性及缓解重金属胁迫对水产动物生长、抗氧化和免疫性能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孟宪禹 黄科玮 +1 位作者 张元慧 童潼 《科学养鱼》 2024年第4期74-76,共3页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后的一种衍生产物,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带有正电荷的天然碱性氨基多糖,富含极性官能团,如仲羟基、伯羟基、氨基以及糖酐键等(黄吉等,2023)。因具有环境友好、来源丰富、低免疫原性以及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抗菌活性和...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后的一种衍生产物,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带有正电荷的天然碱性氨基多糖,富含极性官能团,如仲羟基、伯羟基、氨基以及糖酐键等(黄吉等,2023)。因具有环境友好、来源丰富、低免疫原性以及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抗菌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壳聚糖可作为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材料和抗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性 氨基多糖 极性官能团 生物相容性 脱乙酰 水产动物 伯羟基 抗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