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从竞生走向共生:六堡茶传承中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互嵌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实践系列之四 |
郝国强
李星莹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3
|
|
|
2
|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的价值意涵、架构维度与实践路径 |
宋天琢
卞成林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3
|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实证研究:跨文化视角 |
李玉雄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
4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杨军
黄艳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1
|
|
|
5
|
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探索——以南宁市新锦社区为例 |
刘建民
潘源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
6
|
改革开放30年少数民族生计模式变迁-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那门壮族村的田野报告 |
秦红增
毛淑章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
7
|
族际通婚:一个影响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桂林龙胜里排壮寨族际通婚的人类学考察 |
宋兴烈
徐杰舜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13
|
|
|
8
|
1949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与启示 |
罗彩娟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9
|
|
|
9
|
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涵化、濡化与创新——从广西龙州布傣“天琴文化”谈起 |
秦红增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2
|
|
|
10
|
以节为媒: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机制--以广西布努瑶祝著节为例 |
罗彩娟
蓝尉铭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5
|
|
|
11
|
新中国成立初期改善民族关系的措施——以广西瑶族地区民族关系为例 |
韦国友
罗树杰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
12
|
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培育路径——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孙晓倩
欧阳常青
|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
13
|
广西和云南少数民族向海外移民的历史考察 |
郑一省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
14
|
文化多样性背景下民族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刍议 |
周丽华
吕俊彪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
15
|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情理法的冲突与融合 |
黄艳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2
|
|
|
16
|
乡村振兴背景下边境民族地区优化乡村集体经济的路径思考——以广西靖西市为例 |
韦顺华
王雨
|
《现代化农业》
|
2022 |
4
|
|
|
17
|
乡村传统工艺产业现代化转型的困境分析及路径策略--以广西平南县雅埠村小刀锻制工艺为例 |
邹海霞
陈炎梅
|
《中南农业科技》
|
2025 |
0 |
|
|
18
|
跨国民族劳务输出中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龙井市龙山村S屯朝鲜族劳务输出韩国为例 |
周建新
黄超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8
|
|
|
19
|
超越边界:跨物种民族志的困境与前景 |
陈彪
曹晗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
20
|
边界、跨国民族与爱尔兰现象 |
周建新
覃美娟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