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竞生走向共生:六堡茶传承中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互嵌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实践系列之四 被引量:13
1
作者 郝国强 李星莹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5,共13页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结晶。六堡茶是岭南地区的特色茶,体现了瑶族与汉族饮食文化的共生之美。在六堡茶文化的变迁过程中,通过“舜帝南巡”“茶箩娘”等民间叙事,岭南先民对中华文化的...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结晶。六堡茶是岭南地区的特色茶,体现了瑶族与汉族饮食文化的共生之美。在六堡茶文化的变迁过程中,通过“舜帝南巡”“茶箩娘”等民间叙事,岭南先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得到延承;通过制茶技艺从瑶族内部家族传承到各民族间师徒传承方式的转变,区域社会中的族际关系从竞生最终走向共生。同时,当前六堡茶从“侨销茶”向“畅销茶”的发展转向有助于多民族互嵌式的产业共同体建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六堡茶已成为一种富有情感共鸣和精神认同的文化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竞生 共生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互嵌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的价值意涵、架构维度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宋天琢 卞成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2,共11页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制机制是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本文围绕这一时代课题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阐释了其在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增强综合国力以及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所...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制机制是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本文围绕这一时代课题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阐释了其在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增强综合国力以及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所蕴含的价值意涵。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维度梳理了该制度机制的主要架构,并从健全制度机制的视角出发,针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实践路径,进行了简要探讨与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 价值意涵 架构维度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实证研究:跨文化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玉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7-160,共4页
运用卡氏16PF量表对广西6所本科高校800名学生的16种人格因素和4种次级人格因素进行的调查和跨文化分析表明,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人格教育应注意开展以创新为主题的知识教育、以提高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以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为... 运用卡氏16PF量表对广西6所本科高校800名学生的16种人格因素和4种次级人格因素进行的调查和跨文化分析表明,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人格教育应注意开展以创新为主题的知识教育、以提高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以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并通过"大学精神"文化、新课堂文化、社会实践文化、社交文化建设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高校 文化 人格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21
4
作者 杨军 黄艳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力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力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律和途径,是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紧急而又重要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探索——以南宁市新锦社区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建民 潘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99,共5页
居家养老是我国主要养老方式。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民族地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进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生理保健、疾病预防、家庭关系改善、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服务,具有社会创新性。同时由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 居家养老是我国主要养老方式。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民族地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进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生理保健、疾病预防、家庭关系改善、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服务,具有社会创新性。同时由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不完善,社会工作机构自身发育不成熟等因素,导致服务没有持续发展。完善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需要从政府预算资金安排、项目管理评估、多专业团队构建、组织培育等方面着手,推动地区政策创制,满足老人不同层面需求,缓解养老压力,促进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社会工作 居家养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30年少数民族生计模式变迁-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那门壮族村的田野报告 被引量:5
6
作者 秦红增 毛淑章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6,共5页
不同的族群在其生存和发展的历程中,适应其所处的生存场域所形成的生计方式也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因而可以透过对其的研究一窥当地族群风貌变迁。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壮族村的田野调查可以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土地制度、政府决... 不同的族群在其生存和发展的历程中,适应其所处的生存场域所形成的生计方式也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因而可以透过对其的研究一窥当地族群风貌变迁。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壮族村的田野调查可以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土地制度、政府决策、科技手段、市场导向以及村民的自我发展意识与需求,是影响那门村生计变迁的主要因素。在转型过程中和转型后引发的一些问题值得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30年 少数民族 生计方式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族际通婚:一个影响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桂林龙胜里排壮寨族际通婚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宋兴烈 徐杰舜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23-26,共4页
族际通婚是社会整合过程中的一个十分敏感的指标。桂林龙胜里排壮寨虽然壮族占总人口的98%,但是族际通婚率却非常高,全寨48户人家中,有40对夫妇是族际通婚。这种现象促进了民族交流、消除了民族隔阂、沟通了民族心理、增强了民族团结。... 族际通婚是社会整合过程中的一个十分敏感的指标。桂林龙胜里排壮寨虽然壮族占总人口的98%,但是族际通婚率却非常高,全寨48户人家中,有40对夫妇是族际通婚。这种现象促进了民族交流、消除了民族隔阂、沟通了民族心理、增强了民族团结。可见族际通婚是影响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通婚 民族关系 重要因素 里排壮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19
8
作者 罗彩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30,共8页
1949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着力推进社会文化发展,致力于改善民生,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在经济交往、文化交... 1949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着力推进社会文化发展,致力于改善民生,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在经济交往、文化交流、族际通婚、族际交友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范围日益扩大,程度日益加深。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证明,为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要善于挖掘和合理利用历史资源;要坚持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提供政治保障;要提供坚实有力的经济保障;要构建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和居住格局等在内的互嵌式民族社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团结进步 互嵌 民族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涵化、濡化与创新——从广西龙州布傣“天琴文化”谈起 被引量:22
9
作者 秦红增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9-84,共6页
借助于"天琴文化"个案,结合民族志表达,从全球与地方、现代与传统的整合视角,可探讨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涵化、濡化等问题。创新以建构独立的、符合时代精神的民族文化体系,乃是民族文化传承、传播、永续的根本前提,... 借助于"天琴文化"个案,结合民族志表达,从全球与地方、现代与传统的整合视角,可探讨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涵化、濡化等问题。创新以建构独立的、符合时代精神的民族文化体系,乃是民族文化传承、传播、永续的根本前提,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持有开放、坚守两个法宝。惟其如此,民族文化才可自觉繁衍、生生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全球化 传播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节为媒: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机制--以广西布努瑶祝著节为例 被引量:25
10
作者 罗彩娟 蓝尉铭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4-153,共10页
祝著节是布努瑶最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节日,其从村落仪式发展为共享节日,是官方和民间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祝著节重构民众的集体记忆,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祝著节以独特的文化特质整合地方民众的社会意... 祝著节是布努瑶最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节日,其从村落仪式发展为共享节日,是官方和民间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祝著节重构民众的集体记忆,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祝著节以独特的文化特质整合地方民众的社会意识,建构共有的精神家园,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鉴于此,要善于吸纳节日的有益因素,让节日成为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著节 布努瑶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改善民族关系的措施——以广西瑶族地区民族关系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韦国友 罗树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34-38,共5页
中央和地方政府组成慰问团到瑶族地区宣传慰问;组织瑶族代表到北京和其他大中城市参观学习;帮助瑶族恢复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让瑶族当家作主;采取特殊政策来培养和使用瑶族人才;对于违反民族政策的错误做法给予及时的... 中央和地方政府组成慰问团到瑶族地区宣传慰问;组织瑶族代表到北京和其他大中城市参观学习;帮助瑶族恢复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让瑶族当家作主;采取特殊政策来培养和使用瑶族人才;对于违反民族政策的错误做法给予及时的批评和纠正等措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瑶族地区改善民族关系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瑶族 民族关系 民族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培育路径——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晓倩 欧阳常青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6-171,共6页
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学生创新创业的心理现状,并结合高职院校特点,从三个方面探索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的培育路径:以教学为中心,构建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培育课程体系;以实践为载体,拓展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培育实践体... 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学生创新创业的心理现状,并结合高职院校特点,从三个方面探索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的培育路径:以教学为中心,构建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培育课程体系;以实践为载体,拓展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培育实践体系;以能力为导向,完善高职生创新创业心理素养培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生 创新创业 心理素养 培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和云南少数民族向海外移民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一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7,共9页
与汉族相比,少数民族向海外移民的途径、原因,以及其移民网络有着某些显著的特征。国际性移民、集体性移民、陆路性移民和地缘性移民,是广西和云南少数民族移民的特点,而集聚式移民、发散式移民、强制式移民和自发式移民则是两地移民的... 与汉族相比,少数民族向海外移民的途径、原因,以及其移民网络有着某些显著的特征。国际性移民、集体性移民、陆路性移民和地缘性移民,是广西和云南少数民族移民的特点,而集聚式移民、发散式移民、强制式移民和自发式移民则是两地移民的主要方式,这些移民在长久的移民过程中,也建构出生计性迁移网络、亲缘性迁移网络和马帮性迁移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云南 少数民族 移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多样性背景下民族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刍议
14
作者 周丽华 吕俊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39,共2页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是新形势下我党的重大战略任务。民族院校作为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文化多样性特点较为显著。正视文化多样性存在的社会事实,积极创新学习模式,着力...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是新形势下我党的重大战略任务。民族院校作为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文化多样性特点较为显著。正视文化多样性存在的社会事实,积极创新学习模式,着力解决现实问题,是民族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党组织 民族院校 文化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情理法的冲突与融合 被引量:12
15
作者 黄艳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81,共7页
法是情理的固化与强化,情理是法的优化与升华。民族地区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习惯法、民间习俗等符合"法"的特征的"情""理"在民族地区传统治理和现代社会治理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具... 法是情理的固化与强化,情理是法的优化与升华。民族地区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习惯法、民间习俗等符合"法"的特征的"情""理"在民族地区传统治理和现代社会治理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具有特殊性,比如边远且复杂的自然条件、特别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样化的价值观念等。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存在执法资源欠缺,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宗教习俗影响,民族团结教育碎片化等现象,调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因此,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情理法融合过程中要注意丰富执法资源,提高工作人员队伍素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通过法治促进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健全纠纷调解机制。通过融合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情理法",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社会治理 情理法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边境民族地区优化乡村集体经济的路径思考——以广西靖西市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韦顺华 王雨 《现代化农业》 2022年第7期78-81,共4页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也是乡村地区实现产业兴旺的目标。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现阶段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优化边境民族地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乡村高质量经济的任务迫在眉睫。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也是乡村地区实现产业兴旺的目标。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现阶段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优化边境民族地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乡村高质量经济的任务迫在眉睫。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针对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村集体经济存在的人才缺乏、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模式同质化等问题,提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村集体多样化产业链、村企联营发展等优化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 边境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传统工艺产业现代化转型的困境分析及路径策略--以广西平南县雅埠村小刀锻制工艺为例
17
作者 邹海霞 陈炎梅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63-167,共5页
为实现乡村传统工艺产业现代化转型,围绕广西平南县雅埠村小刀锻制工艺的现代化转型展开研究,探讨了其发展情况、困境及转型路径。研究发现,乡村传统工艺产业现代化转型情况为生产方式由手工锻制转向机械化生产、经营角色从“铁匠”变... 为实现乡村传统工艺产业现代化转型,围绕广西平南县雅埠村小刀锻制工艺的现代化转型展开研究,探讨了其发展情况、困境及转型路径。研究发现,乡村传统工艺产业现代化转型情况为生产方式由手工锻制转向机械化生产、经营角色从“铁匠”变为返乡创业者、产业结构从单一到多元化方向发展。但还存在技术升级、市场拓展、文化传承和小刀锻制工艺产业转型的困境,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忽略工艺创新及市场拓展、经营人才流失与主体限制、产业转型缺乏文化与新产业建设。为实现其现代化转型,提出技术创新引领工艺升级、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人才培养与创新相结合、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路径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传统工艺产业 现代化转型 小刀锻制工艺 广西平南县雅埠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民族劳务输出中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龙井市龙山村S屯朝鲜族劳务输出韩国为例 被引量:18
18
作者 周建新 黄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32,共6页
龙山村S屯朝鲜族劳务输出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这种劳务输出在谋生空间上的跨国延伸,导致了S屯朝鲜族对于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意识上的动态调整,一方面强化了跨国族群间彼此不同的国家认同,一方面反而弱化了原有的族群认同意识。
关键词 跨国民族 劳务输出 族群认同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边界:跨物种民族志的困境与前景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彪 曹晗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45,共8页
在全球生态危机频发的当代,跨物种民族志是人类学迈向复杂社会,超越自然与人文的一种有益尝试,为联结人与非人提供了多种可能。跨物种民族志在接续自然与文化的同时,也经常游走于“一致”与“分离”之间,陷入零散化、碎片化与解构化的... 在全球生态危机频发的当代,跨物种民族志是人类学迈向复杂社会,超越自然与人文的一种有益尝试,为联结人与非人提供了多种可能。跨物种民族志在接续自然与文化的同时,也经常游走于“一致”与“分离”之间,陷入零散化、碎片化与解构化的可能陷阱,其在文本的呈现、叙述、解释以及方法应对上遭遇多种“麻烦”。然而,人类学的知识更新,多元主义、科际整合和多语言交叉,以及多物种保护的中国话语与实践使其前景广阔。站在新的起点,跨物种民族志要继续推进“新世代人类学”的知识生产,服务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重建人与非人的“缓冲地带”,构建全球生命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物种民族志 生态危机 本体论转向 新世代人类学 全球生命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跨国民族与爱尔兰现象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建新 覃美娟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共4页
"边界"是现代主权国家的地理和政治界线,它与跨国民族现象关系密切,应予以足够的关注和研究。任何追求新的族群文化边界的国家构建都是十分危险的,其结果必然带来新的族群冲突和人道灾难。在全球化背景下,每一个共同体或国家... "边界"是现代主权国家的地理和政治界线,它与跨国民族现象关系密切,应予以足够的关注和研究。任何追求新的族群文化边界的国家构建都是十分危险的,其结果必然带来新的族群冲突和人道灾难。在全球化背景下,每一个共同体或国家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在一种具有内在紧密关联、彼此具有相互构成性因素的文化之上,针对世界上广泛存在的跨国民族现象而言,这应当是一种"和平跨居"互惠互利的双赢现象。爱尔兰以"和平进程"为标志的政治模式,对世界范围的跨国民族问题的解决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 跨国民族 爱尔兰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