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对-甲酰基二茂铁-3-乙氧基)苯基卟啉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瑛 张加研 +2 位作者 郑志锋 庄长福 雷福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51-2056,共6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由卟啉与二茂铁通过共价键连接的四(对-甲酰基二茂铁-3-乙氧基)苯基卟啉化合物(Fe-PH2),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所合成的为目标产物.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该卟啉体系... 设计合成了一种由卟啉与二茂铁通过共价键连接的四(对-甲酰基二茂铁-3-乙氧基)苯基卟啉化合物(Fe-PH2),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所合成的为目标产物.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该卟啉体系内部给受体之间在基态下存在弱的相互作用,而在激发态下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连接4个二茂铁基的Fe-PH2具有更丰富的氧化还原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对-甲酰基二茂铁-3-乙氧基)苯基卟啉 二茂铁甲酸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杨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2
作者 黄辰浩 程格格 +3 位作者 黄金福 韩丹妙 刘秀宇 黄钦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2-270,共9页
以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白杨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对MIP进行理化性质研究、特异性吸附及固相萃取实验。结果表明,MIP已成功生成印迹层,且其球形良好、粒径均匀、热稳定性良好。MIP对白杨素的最大吸... 以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白杨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对MIP进行理化性质研究、特异性吸附及固相萃取实验。结果表明,MIP已成功生成印迹层,且其球形良好、粒径均匀、热稳定性良好。MIP对白杨素的最大吸附量为43.8 mg/g,印迹因子为2.37,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同时MIP还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以MIP制备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能够高效分离纯化木蝴蝶中的白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素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选择性吸附 木蝴蝶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方体纳米氧化亚铜反应动力学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汤焕丰 黄在银 +2 位作者 肖明 梁敏 陈栎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91-2897,共7页
为了探究纳米多相反应过程的动力学行为,本文通过液相还原法可控合成了粒度为55 nm的立方体氧化亚铜(Cu2O)。基于纳米与块体Cu2O的区别,采用原位微量热技术获取Cu2O体系与HNO3反应过程的热动力学精细信息,结合热动力学原理及动力学过渡... 为了探究纳米多相反应过程的动力学行为,本文通过液相还原法可控合成了粒度为55 nm的立方体氧化亚铜(Cu2O)。基于纳米与块体Cu2O的区别,采用原位微量热技术获取Cu2O体系与HNO3反应过程的热动力学精细信息,结合热动力学原理及动力学过渡态理论计算得到Cu2O反应动力学参数,并建立立方体动力学模型讨论并佐证动力学实验结果。结果表明,纳米Cu2O的反应速率常数大于块体,而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Gibbs自由能均小于块体;随着温度的升高,纳米Cu2O的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Gibbs自由能均增大。动力学模型表明影响反应动力学参数的主要因素为:偏摩尔表面焓影响表观活化能,偏摩尔表面熵影响指前因子,偏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影响反应速率常数。本文为纳米材料多相反应动力学参数的获取和分析应用提供了一种普适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微量热技术 反应动力学 动力学模型 纳米材料 立方体Cu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械力化学作用制备荧光纳米纤维素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松华 熊明诚 +4 位作者 王梓 林凤采 王婷 林咏梅 黄彪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05-1413,共9页
采用机械力化学法,以磷钨酸-柠檬酸为复合水解剂处理竹浆纤维,再进一步加入半胱氨酸,使降解的纤维素发生接枝反应,从而在水相中一锅法制备高荧光、高量子产率荧光纳米纤维素(fluorescent cellulose nanocrystals,F-CNC)。研究考察了半... 采用机械力化学法,以磷钨酸-柠檬酸为复合水解剂处理竹浆纤维,再进一步加入半胱氨酸,使降解的纤维素发生接枝反应,从而在水相中一锅法制备高荧光、高量子产率荧光纳米纤维素(fluorescent cellulose nanocrystals,F-CNC)。研究考察了半胱氨酸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F-CNC的得率和荧光强度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荧光分光光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光谱仪(NMR)、X-ray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热分析仪(TGA)等对F-CNC的光学性质、形貌结构、化学结构、晶体结构以及热稳定性等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半胱氨酸溶液浓度为1mol/L,反应时间为8h,反应温度为140℃,F-CNC的得率为56.8%,荧光量子产率达到34.24%,荧光寿命达到3.44ns,且F-CNC的直径在20~40nm,长度为150~300nm。基于机械力化学法制备F-CNC工艺简便、绿色环保且所制备的F-CNC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在防伪和生物传感器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力化学 纤维素 纳米材料 高荧光 高量子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3PO4表面热力学性质及光催化原位过程热动力学的晶面效应 被引量:14
5
作者 肖明 黄在银 +2 位作者 汤焕丰 陆桑婷 刘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9-406,共8页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了立方体{100}、四面体{111}和菱形十二面体{110}磷酸银微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电流,光致发光(PL)对催化剂的组分、结构、形貌及光电性质进行了系...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了立方体{100}、四面体{111}和菱形十二面体{110}磷酸银微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电流,光致发光(PL)对催化剂的组分、结构、形貌及光电性质进行了系统表征。以罗丹明B(Rh B)为目标污染物,对不同形貌Ag_3PO_4微晶的可见光催化活性进行了探究。通过微热量技术结合过渡态理论和热化学循环原理对Ag_3PO_4的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进行了测定,其数值分别为1.2972、0.9621、0.5414 k J?mol-1。采用自主设计的新型LED光-微热量系统获取了Ag_3PO_4原位光催化降解Rh B 2 h的热效应和稳定放热阶段的热焓变化率,并对其热谱曲线进行了合理的解析。结果表明,Ag_3PO_4的催化活性与原位光催化降解Rh B的热效应、热焓变化率以及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皆呈正相关。此外,通过捕获剂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SR)确定了Ag_3PO_4光催化降解Rh B过程的主要活性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银 表面热力学 原位光量热 光催化 晶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胞外多糖海洋弧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糖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龙寒 陈盛峰 +5 位作者 陈佳 杨迪 李晓燕 黄玉油 何秀苗 禤金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6-171,共6页
为初步探究广西北部湾海洋细菌所产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EPS)的生物学活性,通过LB-苯胺蓝培养基分离产EPS的海洋细菌,苯酚-硫酸法测定EPS产量,16S r DNA法鉴定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测定多糖分子量,红... 为初步探究广西北部湾海洋细菌所产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EPS)的生物学活性,通过LB-苯胺蓝培养基分离产EPS的海洋细菌,苯酚-硫酸法测定EPS产量,16S r DNA法鉴定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测定多糖分子量,红外光谱分析该多糖的结构;最后运用MTT(噻唑蓝)法测定该EPS对Vero细胞的毒性,以及对He La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从海水及红树林泥样中共分离获得167株产EPS的海洋细菌,其中一株BHc-09 EPS产量较高,达0.306 mg/m L,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BHc-09为弧菌属,其EPS分子量约为184.5 k D,结构中含有糖醛酸;该胞外多糖对正常Vero细胞无毒性而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弧菌 胞外多糖 分离鉴定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海近岸养殖海域3种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陈盛峰 陈佳 +3 位作者 禤金彩 龙寒 袁汉文 何秀苗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9-34,共6页
对北海近岸养殖海域的3种弧菌(Vibrio)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鉴定的弧菌进行耐药性分析。通过从北海近岸养殖海域随机采集水样,利用TCBS培养基对所采水样进行弧菌的分离和纯化,采用PCR方法和序列分析对弧菌进行鉴定,并对鉴定出的3种弧菌... 对北海近岸养殖海域的3种弧菌(Vibrio)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鉴定的弧菌进行耐药性分析。通过从北海近岸养殖海域随机采集水样,利用TCBS培养基对所采水样进行弧菌的分离和纯化,采用PCR方法和序列分析对弧菌进行鉴定,并对鉴定出的3种弧菌进行了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检测。共分离获得67株疑似弧菌菌株,经鉴定,19株为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4株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4株为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耐药性分析研究表明,19株副溶血性弧菌总体显示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其中100%的菌株对四环素、卡那霉素和红霉素表现耐药,94.7%的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84.1%的菌株对左氧氟沙星和78.9%的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4株霍乱弧菌和4株河流弧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强,但敏感度低,两者对复方新诺明均表现为中介敏感。本研究提示,北海近岸养殖海域中弧菌种类较多,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大多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对北海近岸海水养殖疾病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分离 鉴定 养殖海域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麻疯树果壳多糖及其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金磊 李鹏飞 +3 位作者 兰翠玲 马博 黄静 雷福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38-1644,共7页
以麻疯树果壳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麻疯树果壳中的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条件,并采用还原能力、DPPH·有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作为麻疯树果壳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评价的3个指... 以麻疯树果壳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麻疯树果壳中的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条件,并采用还原能力、DPPH·有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作为麻疯树果壳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评价的3个指标。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麻疯树果壳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60 W,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0 h,料液比1∶25(g·m L-1),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5.96%。抗氧化实验表明,麻疯树果壳多糖具有良好的还原能力,且清除·OH及DPPH·的能力与浓度呈正相关。当麻疯树果壳多糖浓度为0.5 mg·m L-1时,对·OH及DPP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70%和60%。因此,该本方法操作简便、高效,测定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果壳 多糖 超声波提取 正交实验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HP-20分离肉桂原花青素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姜倩 张加研 +1 位作者 秦永剑 刘祖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1期10919-10921,共3页
[目的]研究HP-20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肉桂原花青素。[方法]采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肉桂原花青素,将1 g原花青素原料溶解在少量60%乙醇中,制得的浓溶液匀速加入吸附柱中,分别用20%、40%、60%、80%、100%的乙醇对吸附在树脂上的肉桂原花... [目的]研究HP-20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肉桂原花青素。[方法]采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肉桂原花青素,将1 g原花青素原料溶解在少量60%乙醇中,制得的浓溶液匀速加入吸附柱中,分别用20%、40%、60%、80%、100%的乙醇对吸附在树脂上的肉桂原花青素进行梯度洗脱,并分析各部分质量、纯度以及聚合度。[结果]各部分样品分别标记为F20、F40、F60、F80、F100,五部分的质量分别为0.24、0.19、0.17、0.27、0.02 g;五部分中,纯度最高的为F40部分,纯度为82.65%,纯度最低的为F100部分,纯度为65.11%;洗脱过程中原花青素回收率达89%;分析各浓度的乙醇洗脱液中原花青素平均聚合度发现,10%~40%乙醇洗脱液中主要为低聚体,而40%~100%乙醇洗脱液中主要为高聚体。[结论]该研究为下一步肉桂原花青素高聚体的降解后的分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大孔吸附树脂HP-20 分离 聚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氢枞酸与二甲亚砜反应产物表征及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聂园梅 汪影 +1 位作者 申利群 姚兴东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5-28,共4页
脱氢枞酸和二甲亚砜在碱性催化剂KOH存在下215℃反应3 h能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C22H32O2S,相对分子质量360.211 5。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反应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其为脱氢枞酸甲硫基甲酯。通过研究乙酸... 脱氢枞酸和二甲亚砜在碱性催化剂KOH存在下215℃反应3 h能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C22H32O2S,相对分子质量360.211 5。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反应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其为脱氢枞酸甲硫基甲酯。通过研究乙酸酐及乙酸与DMSO的反应提出了相应的反应机理为酸首先转变成酸酐,后者再通过Pummerer重排反应与DMSO作用生成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枞酸 二甲亚砜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材料[ZnNa(H3btc)(H2O)2]·(H2O)2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玉平 杨华 +1 位作者 曾颖 谭春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3-96,共4页
合成了一种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nNa(H3btc)(H2O)2].(H2O)2,分析晶体结构,并采用体积法气体吸附实验,考察了该配合物的吸附气体性能。实验测试结果表是:该配合物为双核,中心Zn2+与三羧基和二个水构成双四面体配位模式),中心Na+与四羧... 合成了一种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nNa(H3btc)(H2O)2].(H2O)2,分析晶体结构,并采用体积法气体吸附实验,考察了该配合物的吸附气体性能。实验测试结果表是:该配合物为双核,中心Zn2+与三羧基和二个水构成双四面体配位模式),中心Na+与四羧基和二个水构成正八面体配位模式;该配合物对CO2饱和吸附量较大,在p=20bar,t=20℃条件下达到14.25mmol/g,且随着温度升高,可缩短饱和吸附时间,但吸附性能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吸附性能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神挥发性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军民 张加研 +2 位作者 雷福厚 陈凯 严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02-1407,1356,共7页
为研究茯神挥发性成分含量、构成及其生物活性,本实验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的方法提取茯神低极性成分,以提取率作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提取压力、温度、二氧化碳流速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运用气相... 为研究茯神挥发性成分含量、构成及其生物活性,本实验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的方法提取茯神低极性成分,以提取率作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提取压力、温度、二氧化碳流速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挥发油对5种真菌的生物活性。得到提取模型极值点,即提取压力27.26MPa、提取温度55.97℃、提取流速10.68L/min时,提取率达到最大,提取率预测值为1.66mg/g。通过NIST14质谱库检索,鉴定了其中17个主要化合物,运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个组分的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84.5%。抗菌实验表明茯神挥发油对采绒革盖菌菌株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神 挥发性成分 提取工艺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硒化桑叶多糖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4
13
作者 胡润锋 李浚哲 +2 位作者 李鹏飞 周军 李湘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8-157,共10页
【目的】优化硒化桑叶多糖的制备工艺,获得抗氧化活性更高的硒化桑叶多糖。【方法】以硒含量为指标,利用HNO_(3)-Na_(2)SeO_(3)法对桑叶多糖(MLP)进行硒化修饰制备硒化桑叶多糖(MLP-Se),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Na_(2)SeO_(3)与MLP的质量比、... 【目的】优化硒化桑叶多糖的制备工艺,获得抗氧化活性更高的硒化桑叶多糖。【方法】以硒含量为指标,利用HNO_(3)-Na_(2)SeO_(3)法对桑叶多糖(MLP)进行硒化修饰制备硒化桑叶多糖(MLP-Se),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Na_(2)SeO_(3)与MLP的质量比、HNO_(3)体积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制备的MLP-Se中硒含量的影响,进一步利用响应面法优化MLP-Se的制备工艺。对MLP和MLP-Se进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凝胶色谱(GPC)分析、粒径和zeta电位分析、红外光谱(FT-IR)分析,探究硒化改性对桑叶多糖结构的影响,最后还研究了MLP和MLP-Se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制备MLP-Se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7 h、反应温度85℃、HNO_(3)体积分数0.54%、Na_(2)SeO_(3)与MLP的质量比1.27,此条件下制备的MLP-Se中硒含量为3.147 mg·g^(-1),建立的响应面模型可用于分析预测MLP-Se的制备;SEM-EDS分析表明硒化修饰改变了MLP的表观形貌且MLP-Se中存在硒元素;GPC分析表明MLP和MLP-Se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099×10^(3)和2.385×10^(3) kDa,硒化修饰增大了MLP的分子量;硒化修饰后桑叶多糖的粒径减小,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硒化修饰提高了MLP在溶液体系中稳定性;FT-IR分析表明MLP已被成功硒化,且硒与多糖是通过C-O-Se和Se=O结合;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硒化修饰可以提高MLP的抗氧化能力,MLP-Se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0.883和0.681 mg·g^(-1),明显低于MLP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_(50)值2.157和1.792 mg·g^(-1)(P<0.05)。【结论】硒化修饰可以改良MLP的理化性质,提高MLP的抗氧化能力,研究有利于桑叶多糖在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和药物等领域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多糖 硒化改性 响应面法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多糖结构特征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0
14
作者 胡润锋 李浚哲 +2 位作者 李鹏飞 周军 李湘洲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106,共7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得到桑叶多糖(MLP),进一步经分离和纯化得到4个桑叶多糖纯化组分(MLP-1、MLP-2、MLP-3、MLP-4)。采用苯酚-硫酸法、凝胶色谱(GPC)、气相色谱(GC)、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桑叶多糖的含糖量、分子量、单糖组成、化学结... 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得到桑叶多糖(MLP),进一步经分离和纯化得到4个桑叶多糖纯化组分(MLP-1、MLP-2、MLP-3、MLP-4)。采用苯酚-硫酸法、凝胶色谱(GPC)、气相色谱(GC)、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桑叶多糖的含糖量、分子量、单糖组成、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并深入研究了桑叶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4个多糖的含糖量(质量分数)分别为88.46%,78.18%,69.42%和67.35%。GPC分析表明,4个多糖组分都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峰,分子质量分别为6.14,8.08,10.25和2 017.55 ku。GC分析表明,4个多糖组分均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6种单糖组成,但具有不同的单糖物质的量比。FT-IR分析表明,MLP及其4个多糖纯化组分具有典型的多糖特征吸收峰,含有吡喃糖环结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试验表明,仅MLP与MLP-1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抑制作用,其中MLP-1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明显;而MLP-2、MLP-3和MLP-4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均为0。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动力学分析表明,MLP-1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属于非竞争型可逆抑制,MLP-1和对硝基苯-α-D-吡葡萄糖苷(PNPG)分别独立地与酶的不同部位相结合,PNPG浓度的改变对抑制程度无影响。研究结果探明了桑叶多糖中降血糖活性的主要成分,可为桑叶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表征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胶色酸A的荧光性质及其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伊冠东 刘兰香 +5 位作者 雷福厚 张加研 李凯 郑华 张弘 孙彦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311-316,共6页
考察紫胶色酸A的荧光性质和影响因素,探索其对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以及在实际检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溶剂的化学特性和极性、其自身浓度以及溶液的pH值都会影响紫胶色酸A的荧光强度和发射波长;Cu^(2+)、Fe^(3+)、Fe^(2+)和Pb^(2+)使紫... 考察紫胶色酸A的荧光性质和影响因素,探索其对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以及在实际检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溶剂的化学特性和极性、其自身浓度以及溶液的pH值都会影响紫胶色酸A的荧光强度和发射波长;Cu^(2+)、Fe^(3+)、Fe^(2+)和Pb^(2+)使紫胶色酸A的荧光猝灭,而Zn^(2+)和Al^(3+)使其荧光增强,其中Al^(3+)体现出显著增强紫胶色酸A荧光强度的特异性,其他金属离子对其荧光强度几乎没有影响。在Al^(3+)(0.04 mol/L)存在的条件下,紫胶色酸A的荧光强度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应用实验结果表明,以Al^(3+)为标准液,用荧光法检测两种不同饮料中添加的紫胶色酸A的含量,样品回收率在95.0%~109.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9%~5.4%之间。本实验开发了一种新的检测紫胶色酸A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胶色酸A 荧光 金属离子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石竹烯、对伞花烃及3-蒈烯二元体系的超额焓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光艳 王琳琳 +4 位作者 陈小鹏 廖丹葵 童张法 雷福厚 李鹏飞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9-784,共6页
利用C80型Calvet微量量热仪测定了对伞花烃+β-石竹烯,3-蒈烯+β-石竹烯和3-蒈烯+对伞花烃三个二元体系在298.15 K下的超额焓。三个二元体系的超额焓数据在全浓度范围内均为正值,并且最大值均在摩尔分数x1=0.5附近。采用Redlich-Kister... 利用C80型Calvet微量量热仪测定了对伞花烃+β-石竹烯,3-蒈烯+β-石竹烯和3-蒈烯+对伞花烃三个二元体系在298.15 K下的超额焓。三个二元体系的超额焓数据在全浓度范围内均为正值,并且最大值均在摩尔分数x1=0.5附近。采用Redlich-Kister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标准偏差分别为0.2151、0.1773和0.4483 J·mol^(-1)。结果表明实验所测定的超额焓与关联结果吻合较好。在相同温度下,3-蒈烯+对伞花烃体系的超额焓值均大于含重质松节油组分的对伞花烃+β-石竹烯和3-蒈烯+β-石竹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石竹烯 对伞花烃 3-蒈烯 超额焓 微量量热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桉树脂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业通 马丽 +3 位作者 李文 刘雄民 赖芳 陆顺忠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27-2230,2236,共5页
通过水提醇沉法对柠檬桉树脂的多糖(ERP)进行提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得到柠檬桉树脂粗多糖(ERPC)含量为7.79%。通过Sevage法和三氯乙酸法(TCA)对ERP进行脱蛋白,结果表明TCA法对ERP脱蛋白效果更好,且在TCA浓度达到6%时,蛋白... 通过水提醇沉法对柠檬桉树脂的多糖(ERP)进行提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得到柠檬桉树脂粗多糖(ERPC)含量为7.79%。通过Sevage法和三氯乙酸法(TCA)对ERP进行脱蛋白,结果表明TCA法对ERP脱蛋白效果更好,且在TCA浓度达到6%时,蛋白清除率达到94.79%,多糖的保留率为82.99%。采用聚酰胺层析柱对ERP进行除色素,脱色率为77.95%,多糖的保留率为71.94%,并分离出柠檬桉树脂多糖1(ERP1)、柠檬桉树脂多糖2(ERP2)。以抗坏血酸(Vc)作参照物,通过对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清除实验,考察了ERP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ERPC、ERP1、ERP2对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都有较明显的清除能力,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三者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IC_(50)值分别为9.82,13.6,11.3 mg/L,对·OH自由基清除的IC_(50)值分别为23.6,26.9,53.7 mg/mL,但均相比于同浓度下的Vc抗氧化活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桉 树脂 多糖纯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产5种植物精油的抑菌性能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闫佳 牛延菲 +3 位作者 史正军 雷福厚 赵平 吴春华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8-104,共7页
为寻找新型、有效的抗霉菌天然产物,以滇产冬青、蓝桉、互叶白千层、迷迭香和香叶天竺葵的叶片为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5种植物精油,用滤纸片法和琼脂扩散法测试其对绿木霉、黑曲霉和桔青霉的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并用气相色谱⁃... 为寻找新型、有效的抗霉菌天然产物,以滇产冬青、蓝桉、互叶白千层、迷迭香和香叶天竺葵的叶片为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5种植物精油,用滤纸片法和琼脂扩散法测试其对绿木霉、黑曲霉和桔青霉的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5种植物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冬青油和香叶天竺葵油能有效抑制绿木霉、黑曲霉和桔青霉的生长,最小抑菌浓度试验也表明它们具有更强的抑菌活性;冬青油对绿木霉、黑曲霉、桔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25,0.13,0.25μL/mL;香叶天竺葵油对绿木霉、黑曲霉、桔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13,0.50,0.50μL/mL。5种植物精油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冬青油仅有水杨酸甲酯1种成分,且最小抑菌浓度与分析纯水杨酸甲酯试剂相同;蓝桉油有12种成分,最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占总成分的82.38%;互叶白千层油、迷迭香油和香叶天竺葵油的成分相对复杂,分别为36,38,41种。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5种植物精油的抑菌性能,可为植物精油和天然抗菌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霉菌 抑菌圈 抑菌活性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下邻氨基酚及邻苯二酚衍生物捕获自由基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晶 庄长福 +4 位作者 张加研 秦永剑 田珩 刘祖广 雷福厚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2091-2094,共4页
通过研究清除ABTS+·自由基实验,对其IC50进行比较,分析分子结构和环境因素影响邻氨基酚和邻苯二酚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性抗氧化活性的规律。结果发现,邻氨基酚及其衍生物清除自由基能力强于标准抗氧化剂BHT,在冰醋酸环境,清除自由... 通过研究清除ABTS+·自由基实验,对其IC50进行比较,分析分子结构和环境因素影响邻氨基酚和邻苯二酚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性抗氧化活性的规律。结果发现,邻氨基酚及其衍生物清除自由基能力强于标准抗氧化剂BHT,在冰醋酸环境,清除自由基能力基本不变,吡啶环境,增强清除自由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氨基酚 邻苯二酚 抗氧化性 AB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酚酯键合硅胶液相色谱固定相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曾磊 曹宇 +3 位作者 姚兴东 李国祥 雷福厚 史伯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57-1262,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漆酚酯为色谱配体,制备了一种新型色谱固定相。首先以漆酚和甲基丙烯酰氯为原料制备得到甲基丙烯酸漆酚酯,并通过物理吸附涂覆到由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化学修饰的硅胶上,再通过自由基引发与硅烷化硅胶的双键... 以甲基丙烯酸漆酚酯为色谱配体,制备了一种新型色谱固定相。首先以漆酚和甲基丙烯酰氯为原料制备得到甲基丙烯酸漆酚酯,并通过物理吸附涂覆到由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化学修饰的硅胶上,再通过自由基引发与硅烷化硅胶的双键聚合制得漆酚酯键合硅胶固定相(USP)。对固定相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分析(EA)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共聚反应成功地将漆酚酯固定在硅烷化硅胶上,且制备出的固定相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采用匀浆法装柱,以乙腈-0.05%磷酸溶液(3∶97,v/v)为流动相,流速为0.4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考察固定相对天麻浸膏的分离性能。以乙腈-水(50∶50,v/v)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为290 nm,考察固定相对吴茱萸浸膏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该固定相对天麻浸膏和吴茱萸浸膏均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从天麻浸膏中分离出5个色谱峰,从吴茱萸浸膏中分离出2个色谱峰。与商品化C18柱相比,USP柱可以从天麻浸膏中分离出更多的有效组分并实现基线分离,分离吴茱萸浸膏的色谱条件更为环保和安全。采用低流速对天麻浸膏和吴茱萸浸膏进行分离,减少了流动相的使用量,分离结果令人满意。以天然产物漆酚制备色谱固定相,既为分离纯化天麻素和吴茱萸碱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又为液相色谱固定相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还拓展了生漆在色谱分离材料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酚 键合硅胶固定相 高效液相色谱 天麻素 吴茱萸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