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索单一类型文物多元内涵的展示手段——基于广西民族博物馆“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陈列”改陈的实践
1
作者 黄诗莉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73,共5页
铜鼓作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和东南亚广大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青铜礼乐器,是多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广西作为铜鼓藏量丰富的省区,一直以来都将铜鼓专题陈列作为重要展览。广西区内关于铜鼓专题文化的基本陈列自20世纪60年代始历经三次改... 铜鼓作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和东南亚广大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青铜礼乐器,是多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广西作为铜鼓藏量丰富的省区,一直以来都将铜鼓专题陈列作为重要展览。广西区内关于铜鼓专题文化的基本陈列自20世纪60年代始历经三次改造提升,展示内容和形式得到不断提升发展。广西民族博物馆“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陈列”陈列对单一类型文物展陈内容和形式进行深入思考,提供一系列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单一类型文物 展览 广西民族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十五面铜鼓合金成分及显微组织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覃椿筱 梁燕理 +1 位作者 陈嘉 黄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9,共13页
为了解不同类型铜鼓合金成分及显微组织特征,使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对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15面铜鼓进行分析检测,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各类型铜鼓合金配比与铸造工艺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石寨山型鼓为铜锡合金;北流型、冷水冲型与... 为了解不同类型铜鼓合金成分及显微组织特征,使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对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15面铜鼓进行分析检测,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各类型铜鼓合金配比与铸造工艺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石寨山型鼓为铜锡合金;北流型、冷水冲型与灵山型鼓为铜锡铅合金且铅锡含量较高,合金配比稳定;麻江型鼓锡含量均高,铅含量波动较大。显微组织观察显示,1面石寨山型鼓局部有滑移带及再结晶组织,2面麻江型鼓局部有滑移带,其余鼓全为铸态组织,α固溶体晶间分布(α+δ)共析体,皆有硫化物夹杂,多数存在数量不等的铅颗粒弥散或聚集分布,部分样品可见富铁相、氧化亚铜、自由铜颗粒。7面麻江型鼓均见较多缩松,位于样品截面中部。分析结果反映的不同类型铜鼓合金配比、夹杂物、铸造缺陷特征,可为铜鼓铸造技术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 合金成分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类藏品的展陈方式研究——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黄诗莉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7-100,共4页
近年关于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研究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将纺织品类藏品的展示作为专题性研究不多。通过对广西民族博物馆纺织品类藏品的展示方式与传统的博物馆藏品展示方式对比,结合纺织品类藏品的特点,初步探索能够有... 近年关于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研究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将纺织品类藏品的展示作为专题性研究不多。通过对广西民族博物馆纺织品类藏品的展示方式与传统的博物馆藏品展示方式对比,结合纺织品类藏品的特点,初步探索能够有效诠释纺织品类藏品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更好地彰显博物馆人文情怀的展示方式,真正让博物馆里的纺织品藏品"活起来",让观众能够真正看得懂陈列在博物馆里的纺织品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纺织品 藏品 展示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的民族博物馆建设新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梁玉珍 《中国博物馆》 2002年第3期46-51,共6页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民族博物馆 思想道德教育 精神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植物精油对博物馆空气霉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双娥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43,共11页
从广西民族博物馆易滋生霉菌的展柜里分离、纯化及鉴定了三株霉菌,并研究香叶精油、罗勒精油和山苍子精油对霉菌的抑菌效果,测试这些植物精油喷洒于纸张表面后纸样的防霉性及鉴定三种精油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实验结果显示,三种供试植... 从广西民族博物馆易滋生霉菌的展柜里分离、纯化及鉴定了三株霉菌,并研究香叶精油、罗勒精油和山苍子精油对霉菌的抑菌效果,测试这些植物精油喷洒于纸张表面后纸样的防霉性及鉴定三种精油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实验结果显示,三种供试植物精油对霉菌均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在纸张上的防霉效果也很明显,其综合抑菌效果大小为:香叶精油>罗勒精油>山苍子精油。GC-MS分析表明,香叶精油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香叶醇(56.73%)、橙花醇(38.31%)。罗勒精油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丁香酚(83.14%),己二醇(16.15%)。山苍子精油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柠檬醛(36.01%),(Z)-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29.71%)和柠檬烯(16.67%)。植物精油作为博物馆展存环境的空气防霉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空气霉菌 植物精油 抑菌活性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观众的“力量”助推博物馆社会教育在新时代的改革——影响评估实验方法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4
6
作者 韦姗杉 吴伟镔 赖雪芳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85,共6页
自“十三五”以来,在新博物馆学思潮的影响下,国内博物馆的社会职能重心也逐渐从原来的收藏研究转向公共文化服务。然而,面对公众庞大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当前博物馆提供社会教育服务能力依然相对不足,服务模式和产品相对单一。因此在... 自“十三五”以来,在新博物馆学思潮的影响下,国内博物馆的社会职能重心也逐渐从原来的收藏研究转向公共文化服务。然而,面对公众庞大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当前博物馆提供社会教育服务能力依然相对不足,服务模式和产品相对单一。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提升博物馆服务能力,值得深入探讨。通过对两个展览,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影响评估研究,检验展览的社会教育效果,发现观众的反馈和期待,以观众的“力量”助推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公共文化服务 社会教育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植棉史考证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昕 李富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9期6518-6520,共3页
棉作为重要的纺织原料,在广西种植历史悠久,却从未得到研究重视。文章对于史载的"棉"的种类进行植物学分类,并结合纺织加工技术对古人所指"木棉"进行甄别。依据考古实物以及与云南和海南植棉情况的对比,推论出在春... 棉作为重要的纺织原料,在广西种植历史悠久,却从未得到研究重视。文章对于史载的"棉"的种类进行植物学分类,并结合纺织加工技术对古人所指"木棉"进行甄别。依据考古实物以及与云南和海南植棉情况的对比,推论出在春秋时期广西已经开始植棉,但是不普遍。其最初种植的种类为亚洲棉的多年生木本植物,随着棉向长江流域的扩展,演变为种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追溯从三国到清代广西植棉发展的历程,还原其发展情况,对了解古代广西的纺织面貌和社会经济状况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植棉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桂系时期两广经贸交往及对广西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健 莫志斌 黄胜敏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2,118,共7页
桂粤山水连,两广同根生,交往频繁。旧桂系时期,两广经贸交往空前繁荣,广东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省。两广的经贸活动给近代广西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旧桂系时期 两广 经贸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麻织史研究初探
9
作者 徐昕 李富强 《农学学报》 2015年第4期111-114,共4页
在考古实据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考证了广西植麻用麻的历史。广西的麻纺织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此后,它不断得到发展。在汉代,麻已普遍成为人们的衣着用料,且用作纺织纤维的种类较多,有大麻、苎麻、黄麻和蕉麻。在宋代,选材、脱胶... 在考古实据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考证了广西植麻用麻的历史。广西的麻纺织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此后,它不断得到发展。在汉代,麻已普遍成为人们的衣着用料,且用作纺织纤维的种类较多,有大麻、苎麻、黄麻和蕉麻。在宋代,选材、脱胶、灰冶、上浆及织作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工艺,以苎麻为主,兼有蕉麻。此时织物成为贡品及闻名的商品四处流通,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章进行广西麻织史的回顾,对了解古代广西的纺织面貌及社会经济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织 历史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服饰袖裆结构类型和文化探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樊苗苗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90,共7页
袖裆结构多出现于现代服装结构中,在民族服饰中的研究甚少。文章采用标本研究、比较研究的方法,从服装结构角度对民族服饰的袖裆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对博物馆馆藏民族服饰实物标本的数据采集、整理、结构图测绘,发现民族服饰袖裆结构存在... 袖裆结构多出现于现代服装结构中,在民族服饰中的研究甚少。文章采用标本研究、比较研究的方法,从服装结构角度对民族服饰的袖裆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对博物馆馆藏民族服饰实物标本的数据采集、整理、结构图测绘,发现民族服饰袖裆结构存在"袖裆开口"到"独立插片"再到"衣身或袖身相融"三种不同形态类型。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服装结构的变化衍生袖裆结构类型的多样性。少数民族纺织技术在布幅宽度上的相对稳定,是民族服饰袖裆结构不同形态保存至今的重要因素。多样性的民族服饰袖裆结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敬物尚俭"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服饰 袖裆结构 类型 插片 布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左江岩画与稻作文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嘉 《农业考古》 2016年第3期225-235,共11页
桂南以石铲为主体的稻作文化遗存与左江岩画在分布地域、时间、族性、文化渊源等诸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是左江岩画产生的基础,左江岩画中包含着很多稻作文化元素,稻作祭祀文化是左江岩画的主题内容之一。
关键词 石铲及其遗存 左江岩画 稻作祭祀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不要地”到国家口岸:广西边民互市传统的自反性延续 被引量:3
12
作者 蒙秋月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29,共7页
广西防城峒中口岸曾经是被称为"三不要地"的断裂地带,现在已开始建设国家一类口岸,这一过程并非国家单向权力主导,而是边民互市意志形塑的结果。这种互市传统看似背离了历代王朝主观的治边策略,却暗含着与世界的长久联系,呈... 广西防城峒中口岸曾经是被称为"三不要地"的断裂地带,现在已开始建设国家一类口岸,这一过程并非国家单向权力主导,而是边民互市意志形塑的结果。这种互市传统看似背离了历代王朝主观的治边策略,却暗含着与世界的长久联系,呈现出边疆特有的自反性特征,从而揭示了边疆发展的内在决定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始终遵循以边民利益最优化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民互市 自反性 边疆构建 边境口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馆藏古代含砷麻江型铜鼓初步科学研究
13
作者 邹桂森 张喜 陆秋燕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4-150,共7页
通过对比便携式荧光分析仪(pXRF)、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与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测定铜鼓基体的成分数据,差异较小,显示pXRF在检测锈蚀程度较低的麻江型铜鼓可靠性较高。使用pXRF对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221面麻江... 通过对比便携式荧光分析仪(pXRF)、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与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测定铜鼓基体的成分数据,差异较小,显示pXRF在检测锈蚀程度较低的麻江型铜鼓可靠性较高。使用pXRF对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221面麻江型铜鼓进行系统地检测,砷含量≥2%麻江型铜鼓共53面,占比高达24%,可确认铜锡砷铅四元合金是麻江型铜鼓(含砷麻江型)重要的合金类型。研究表明,含砷麻江型铜鼓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青铜器之一,其生产专业且复杂,是研究广西乃至南方砷铜矿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考古 麻江型铜鼓 铜锡砷铅合金 科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阵变换在家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剑鸣 葛又铭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3年第7期58-59,共2页
本文以家具造型设计的形式美为对象;矩阵变换为理论依据,分析矩阵变换所具有的形式美特征,及其与形式美规律"和谐准则"的内在联系。探讨矩阵变换方法进行家具设计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提出了矩阵变换在家具造型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本文以家具造型设计的形式美为对象;矩阵变换为理论依据,分析矩阵变换所具有的形式美特征,及其与形式美规律"和谐准则"的内在联系。探讨矩阵变换方法进行家具设计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提出了矩阵变换在家具造型设计中的运用方法和途径。旨在尝试从理性视角总结出形式美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变换 家具造型设计 形式美规律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壮族村屯的农具变迁及原因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龚世扬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124,共6页
农具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自从人类有了农业活动,农具就诞生了。从古至今,农具都在不断地发展、革新和变化,每一类农具的创制都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因此,分析农具的变化情况可以揭示出农业科技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就少数... 农具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自从人类有了农业活动,农具就诞生了。从古至今,农具都在不断地发展、革新和变化,每一类农具的创制都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因此,分析农具的变化情况可以揭示出农业科技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就少数民族地区而言,了解农具变迁,探讨其规律,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基于此,本文以广西武鸣县的一个壮族村屯——杨李村为例,通过田野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梳理了该村百年来农具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农具变迁的表现形式,并尝试对农具变迁的原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具 变迁 原因 壮族 少数民族地区 农业科技发展 农业活动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明花山岩画病害图像的全图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鹏程 徐昕 朱秋平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6-134,共9页
宁明花山岩画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壮族先民骆越人绘制在崖壁上的古老历史画卷,是当时人们进行宗教活动的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经过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在地质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作用下,宁明花山岩画产生了诸如岩... 宁明花山岩画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壮族先民骆越人绘制在崖壁上的古老历史画卷,是当时人们进行宗教活动的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经过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在地质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作用下,宁明花山岩画产生了诸如岩体开裂、钟乳石覆盖、剥落、褪色等一系列病害,造成部分岩画图像残缺模糊、漫患不清,严重影响到画面的完整性,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本研究主要参考字画修复中"全色"和"接笔"两种方法,从艺术学角度对受病害侵蚀的残损岩画图像展开"全图",旨在最大限度地还原岩画图像的原貌。研究成果对于了解骆越先民的作画意图、研究画面信息、分析岩画图像的组合方式意义重大,为日后岩画的复原工作提供基本的分析评估资料,也为类似岩画图像的辨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明花山岩画 病害图像 全图 数据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含砷麻江型铜鼓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桂森 李延祥 梁燕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研究古代麻江型铜鼓的成分、工艺和矿料来源及麻江型铜鼓与遵义型铜鼓的发展源流关系,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金相显微镜分析和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等方法,对所取4面含砷麻江型铜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为Cu-Sn-As-Pb四元合金... 为研究古代麻江型铜鼓的成分、工艺和矿料来源及麻江型铜鼓与遵义型铜鼓的发展源流关系,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金相显微镜分析和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等方法,对所取4面含砷麻江型铜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为Cu-Sn-As-Pb四元合金。同时结合文献研究可知,古代麻江型铜鼓中含砷的情况较为普遍,且含量较高。将该4面麻江型铜鼓与含砷遵义型铜鼓进行成分及铅同位素比值对比及地缘、矿产进行相关研究可知,含砷的两种类型铜鼓存在着一定的源流关系,并且含砷的两种类型铜鼓的矿料可能来源于云南文山地区与广西百色地区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史 麻江型铜鼓 遵义型铜鼓 Cu-Sn-As-Pb四元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服“三制”实物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樊苗苗 刘瑞璞 《服装学报》 2021年第6期515-521,共7页
通过对广西民族博物馆壮族服饰标本的整理和壮族传统服饰保存状况的田野调查发现,壮服存在"衣+裙""衣+裤"和"衣+裙+裤"3种基本组配形制。从"衣+裙"的原生性、"衣+裤"的输入性到"... 通过对广西民族博物馆壮族服饰标本的整理和壮族传统服饰保存状况的田野调查发现,壮服存在"衣+裙""衣+裤"和"衣+裙+裤"3种基本组配形制。从"衣+裙"的原生性、"衣+裤"的输入性到"衣+裙+裤"的融合性发展脉络,说明壮族服饰"为我所用"受发展民族独特性文化观念的影响,壮族服饰"三制"也是"一体多元"中华文化特质的生动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服三制 原生性 输入性 融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专题展陈评估方案研究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诗莉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98,共4页
陈列展览评估体系的建立,不仅仅是评判一个展览成败的重要标杆,同时也是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重要一环,是保障博物馆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基石。广西民族博物馆"霓裳羽衣"展览从展览前期筹备、实施中期到开展后三个阶... 陈列展览评估体系的建立,不仅仅是评判一个展览成败的重要标杆,同时也是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重要一环,是保障博物馆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基石。广西民族博物馆"霓裳羽衣"展览从展览前期筹备、实施中期到开展后三个阶段均开展了相关评估工作,提出了纺织品展览的评估方案,以期为相关展览的评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展览评估 评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文物数据资源建设及发展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国飞 《文博》 2010年第5期94-96,共3页
在全球信息化的大潮下,文物数据资源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其中也面临如何将文物数据标准化后的整合利用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以及在未来发展道路上会出现何种趋势,作者就此提出自己一些浅薄的见解。
关键词 信息化 标准化 知识产权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