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森林病虫害监测状况的系统聚类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庆先 庞正轰 +1 位作者 杨秀好 方丽英 《广西林业科学》 2007年第1期61-64,共4页
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广西14个市2005年森林病虫害应施监测状况,依据应施监测状况对14个市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与广西气候与地理分区相似,与各市的森林病虫害分布与发生状况相一致,证明广西制订的森林病虫害监测任务是... 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广西14个市2005年森林病虫害应施监测状况,依据应施监测状况对14个市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与广西气候与地理分区相似,与各市的森林病虫害分布与发生状况相一致,证明广西制订的森林病虫害监测任务是科学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聚类分析 无量纲化 应施监测面积 森林病虫害监测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桉树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贵玉 《广西林业科学》 2006年第4期285-288,共4页
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及桉树人工纯林的快速发展,广西桉树病虫害的发生日趋严重,表现为病虫害种类增多,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目前,广西桉树病害已发现30余种,虫害种类223种,分别隶属于9目55科,比1980年广西森林病虫害普查时的64种增长了5倍... 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及桉树人工纯林的快速发展,广西桉树病虫害的发生日趋严重,表现为病虫害种类增多,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目前,广西桉树病害已发现30余种,虫害种类223种,分别隶属于9目55科,比1980年广西森林病虫害普查时的64种增长了5倍多,给桉树人工林造成了严重威胁。根据广西桉树人工林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危害情况,分析了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了病虫害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桉树 病虫害 防治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病虫害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秀好 《广西林业科学》 1999年第1期20-23,34,共5页
研究项目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密切结合,应用先进的FoxPro数据库语言编制森林病虫害信息管理系统,把森林病虫害信息计算机化,实现对森林病虫害发生、防治、检疫、文档以及人财物的计算机管理。适合各级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单... 研究项目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密切结合,应用先进的FoxPro数据库语言编制森林病虫害信息管理系统,把森林病虫害信息计算机化,实现对森林病虫害发生、防治、检疫、文档以及人财物的计算机管理。适合各级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单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 信息管理系统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德伟 吴耀军 +3 位作者 罗基同 赵程劼 梁立道 秦元丽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4,11,共4页
桐花树毛颚小卷蛾Lasiognatha cellifera Meyrick是广西北部湾桐花树的主要害虫,通过室内饲养和林间观察研究,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基本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生活史。该虫在广西北部湾地区1a发生12代,世代重... 桐花树毛颚小卷蛾Lasiognatha cellifera Meyrick是广西北部湾桐花树的主要害虫,通过室内饲养和林间观察研究,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基本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生活史。该虫在广西北部湾地区1a发生12代,世代重叠。以2~3龄幼虫在桐花树叶片上卷叶越冬,3月上旬开始羽化为成虫,1~2d后即交配产卵,平均每雌产卵量76粒。卵历期2—4d,幼虫历期11~15d,蛹历期7~8d,成虫寿命约6d;该虫有2个明显的危害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春季和秋季。提出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的初步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花树毛颚小卷蛾 生物学特性 红树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桉蝙蛾病原真菌的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蓝霞 蔡文娇 +3 位作者 韦继光 杨秀好 罗基同 谭学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86-1392,共7页
【目的】进行广西桉蝙蛾病原真菌的种类鉴定,筛选致病性强的优势菌株,为桉蝙蛾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对分离纯化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根据形态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的分... 【目的】进行广西桉蝙蛾病原真菌的种类鉴定,筛选致病性强的优势菌株,为桉蝙蛾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对分离纯化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根据形态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结果】从桉蝙蛾虫尸上分离纯化获得206个真菌菌株,这些菌株分属于白僵菌(Beauveria)、镰刀菌(Fusarium)、拟青霉(Paecilomyces)、曲霉(Aspergillus)、青霉(Penicillium)、毛霉(Mucor)和Evlachovaea,其中白僵菌分离率为87.4%,其他真菌分离率较低。经致病性测定,白僵菌是桉蝙蛾幼虫强致病菌,镰刀菌和Evlachovaea是弱致病菌,其他4类真菌为非致病菌。以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为依据,鉴定球孢白僵菌[B.bassiana(Balsamo)Vuillemin]、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echt)和Evlachovaea sp.为桉蝙蛾幼虫的致病菌,其中Evlachovaea sp.在中国首次被记载。【结论】广西桉蝙蛾的病原真菌为球孢白僵菌、尖孢镰刀菌和Evlachovaea sp.,其中球孢白僵菌为优势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蝙蛾 病原真菌 球孢白僵菌 尖孢镰刀菌 Evlachovaea sp.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虫啉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试验 被引量:9
6
作者 孙德莹 罗基同 +2 位作者 张天栋 蒋金培 王成举 《现代化农业》 2011年第1期17-18,共2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是桉属植物的重要枝叶害虫,为国际上高度重视的危险性害虫。目前,国内外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该虫效果均不太理想。据国外资料介绍,印度使用0.06%乐果溶液或0.02%吡虫啉溶液喷雾效果较好,若喷雾后又出现新的虫瘿,则... 桉树枝瘿姬小蜂是桉属植物的重要枝叶害虫,为国际上高度重视的危险性害虫。目前,国内外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该虫效果均不太理想。据国外资料介绍,印度使用0.06%乐果溶液或0.02%吡虫啉溶液喷雾效果较好,若喷雾后又出现新的虫瘿,则应在15~20d后再喷药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药剂防治 桉属植物 姬小蜂 树枝 噻虫啉 危险性害虫 试验 喷雾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虫啉、乙酰甲胺磷防治荔蝽若虫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德莹 罗基同 +3 位作者 蒋金培 王缉健 陈江 邹优升 《辽宁林业科技》 2010年第6期29-31,共3页
为充分了解乙酰甲胺磷、噻虫啉对荔蝽Tessaratoma papillosa若虫的防治效果,以选择最佳使用浓度,作者选用噻虫啉、乙酰甲胺磷对荔蝽若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噻虫啉、乙酰甲胺磷亦可杀死荔蝽若虫,乙酰甲胺磷500~1 500倍、... 为充分了解乙酰甲胺磷、噻虫啉对荔蝽Tessaratoma papillosa若虫的防治效果,以选择最佳使用浓度,作者选用噻虫啉、乙酰甲胺磷对荔蝽若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噻虫啉、乙酰甲胺磷亦可杀死荔蝽若虫,乙酰甲胺磷500~1 500倍、噻虫啉2 000~4 000倍防治效果较为理想,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8.37%和91.8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啉 乙酰甲胺磷 荔蝽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萧氏松茎象在广西的危险性分析与工程治理
8
作者 陈尚文 罗基同 +1 位作者 杨忠武 刘杰恩 《广西植保》 2008年第1期13-15,共3页
利用"有害生物危险性综合评价公式"对广西湿地松和马尾松林发生的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Zhang进行了危险性分析,R=1.911,属于接近高度危险的森林有害生物。发现阿维菌素和吡虫啉2种杀虫剂室内对萧氏松茎象接触毒性均较... 利用"有害生物危险性综合评价公式"对广西湿地松和马尾松林发生的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Zhang进行了危险性分析,R=1.911,属于接近高度危险的森林有害生物。发现阿维菌素和吡虫啉2种杀虫剂室内对萧氏松茎象接触毒性均较低,死亡率仅比对照高21.5%。林间药剂防治试验,平均防效仅为35.5%,表明化学防治不适宜作为调控的主要措施。采取人工抚育(疏伐)、化学除草、人工捕捉除治萧氏松茎象的生态调控和工程治理措施,从2004年到2006年,已经基本控制了萧氏松茎象在桂林湿地松上的蔓延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氏松茎象 危险性分析 工程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新监测技术应用及其在广西的扩散现状 被引量:9
9
作者 罗基同 陈尚文 +8 位作者 杨秀好 吴耀军 常明山 杨忠武 覃崇贵 李德伟 方小玉 吕康生 雷秀峰 《广西林业科学》 2011年第3期204-205,共2页
利用伞抖、粘板、灯诱等3种新技术对广西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Fisher et La Salle)扩散进行监测,在大规模铲除感虫桉树品系DH201-2后,对抗性桉树品系广林9号等已不构成威胁。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道注射两种生物杀虫剂对桉蝙蝠蛾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杰恩 陈尚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6-38,共3页
采用虫道注射方法,研究了吡虫啉和阿维菌素对桉蝙蝠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杀虫剂对桉蝙蝠蛾幼虫平均虫口密度的防治效果为100%。吡虫啉8个月的持续防治效果稍高于阿维菌素,虫害防治效果达到70.4%,而阿维菌素为69.3%;两种药剂... 采用虫道注射方法,研究了吡虫啉和阿维菌素对桉蝙蝠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杀虫剂对桉蝙蝠蛾幼虫平均虫口密度的防治效果为100%。吡虫啉8个月的持续防治效果稍高于阿维菌素,虫害防治效果达到70.4%,而阿维菌素为69.3%;两种药剂对桉蝙蝠蛾有较强和持续的抑制作用。吡虫啉和阿维菌素每孔注射适宜用药量为5ml(1:200)稀释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蝙蝠蛾 吡虫啉 阿维菌素 虫道注射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马尾松松针褐斑病调查初报 被引量:1
11
作者 蒙美琼 方丽英 +1 位作者 赵庭坤 黄飞龙 《中国森林病虫》 1988年第2期13-13,共1页
宁明县大面积马尾松(桐棉种源)天然林和人工林发现松针褐斑病。罹病针叶易脱落,对植株生长尚未见造成严重影响。病原菌与湿地松松针褐斑病的病原Lecanosticta acicola相似。
关键词 松针褐斑病 人工林 湿地松 桐棉松 马尾松 丛树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苗期焦枯病发生的调查与防治意见 被引量:13
12
作者 蒙美琼 黄金义 文凤芝 《广西植保》 1998年第4期26-28,共3页
桉树焦枯病是我国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近几年,我们在对桉树林的焦枯病进行调查的同时,注意到此种病害在苗木的发生、危害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桉树焦枯病不仅在幼林中造成严重危害,而且也是桉树苗期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发生、流行与... 桉树焦枯病是我国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近几年,我们在对桉树林的焦枯病进行调查的同时,注意到此种病害在苗木的发生、危害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桉树焦枯病不仅在幼林中造成严重危害,而且也是桉树苗期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发生、流行与温湿度、种植密度、苗圃的管理等有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焦枯病 发生 调查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的几种重要病害及防治 被引量:4
13
作者 蒙美琼 文凤芝 黄金义 《广西植保》 1997年第2期4-6,共3页
随着良种桉的大面积推广种植,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广西桉树有青枯病、焦枯病、灰霉病、茎腐病、褐斑病等几种重要病害。在防治上应着重于育苗管理、抗病品种的选育以及营林技术等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桉树 病害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我区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的理论与途径
14
作者 韦林 《广西植保》 1989年第3期33-35,共3页
马尾松毛虫是广西松树的主要害虫。本文通过总结三十多年来的防治实践,结合当前区情,提出我区防治松毛虫中开展综合治理的必然性、理论基础及其途径。 从目前防治松毛虫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看到,我区自从1971年推广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工作... 马尾松毛虫是广西松树的主要害虫。本文通过总结三十多年来的防治实践,结合当前区情,提出我区防治松毛虫中开展综合治理的必然性、理论基础及其途径。 从目前防治松毛虫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看到,我区自从1971年推广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工作以来,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有些地方盲目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使松毛虫产生了抗药性,引起了虫口回升和林内次要害虫猖獗等“农药恶性循环”,虫害始终未能解决。 第二部分提出综合防治理论和指导思想,确定它是一种以生态学为基础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抗逆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秦元丽 罗基同 +3 位作者 李德伟 吴耀军 赵程劼 邓艳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共2页
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Lasiognatha cellifera Meyrick进行室内海水浸泡试验,结果表明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幼虫和蛹在海水中浸泡对其存活率具有一定的影响,浸泡9 h以上对其存活率的影响极显著,死亡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而桐花树毛颚小... 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Lasiognatha cellifera Meyrick进行室内海水浸泡试验,结果表明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幼虫和蛹在海水中浸泡对其存活率具有一定的影响,浸泡9 h以上对其存活率的影响极显著,死亡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而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的卵浸泡在海水中15 h内对其存活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花树 桐花树毛颚小卷蛾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桉树蛀干害虫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16
作者 于永辉 杨振德 +2 位作者 庞正轰 陈尚文 杨秀好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28,39,共5页
随着中国桉树人工林栽培面积不断增大,桉树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也日趋严重。蛀干害虫由于其隐蔽性和防治难逐渐上升为主要的害虫种群。据统计,桉树蛀干害虫从2001年的18种增加到目前的25种,主要集中在3目10科,其中危害中等以上的有16种。... 随着中国桉树人工林栽培面积不断增大,桉树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也日趋严重。蛀干害虫由于其隐蔽性和防治难逐渐上升为主要的害虫种群。据统计,桉树蛀干害虫从2001年的18种增加到目前的25种,主要集中在3目10科,其中危害中等以上的有16种。文章总结了中国桉树蛀干害虫的发生情况和危害特点,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蛀干害虫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蛀干新害虫——桉蝙蛾形态与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秀好 于永辉 +3 位作者 曹书阁 骆有庆 罗基同 王辑建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40,共7页
桉蝙蛾是近年来在广西、广东新发现严重危害桉树的蛀干害虫,本文记述了该害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该虫在广西分布于12个市49个县,10个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232个乡镇,危害桉树面积达2 894.42 hm2,多数个体1年完成1代,以幼虫于12月中... 桉蝙蛾是近年来在广西、广东新发现严重危害桉树的蛀干害虫,本文记述了该害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该虫在广西分布于12个市49个县,10个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232个乡镇,危害桉树面积达2 894.42 hm2,多数个体1年完成1代,以幼虫于12月中下旬开始在受害树干中越冬,次年2—3月化蛹,4月羽化,5月上旬初孵幼虫出现,6—8月幼虫上树转移危害,1年只有1次羽化;该虫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以沟谷和坡底危害较严重,主要危害1 2年生巨尾桉和尾巨桉无性系。1年生和2年生受害桉树单株材积生长量下降率分别为16.70%和24.78%。沟谷和坡底1 2年生速生桉无性系是防治的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蝙蛾 形态特征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小新壳梭孢梢枯病菌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被引量:9
18
作者 廖旺姣 邹东霞 +3 位作者 薛振南 黄乃秀 吴耀军 朱英芝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6-118,共3页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常用杀菌剂对桉树小新壳梭孢枝枯病菌Neofusicoccum parvum(Penny Cook&Samuels)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5%苯醚甲环唑和25%丙环唑对N.parvum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是0.0312和0.0330 mg/L...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常用杀菌剂对桉树小新壳梭孢枝枯病菌Neofusicoccum parvum(Penny Cook&Samuels)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5%苯醚甲环唑和25%丙环唑对N.parvum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是0.0312和0.0330 mg/L;18.7%丙环·嘧菌酯、25%咪鲜胺、50%甲基硫菌灵、50%异菌脲、50%多菌灵、40%腈菌唑和75%百菌清抑菌效果次之,EC50值分别为0.0499,0.0681,0.1462,0.1672,0.2720,0.3454和4.6199 mg/L;25%嘧菌酯抑菌效果最差,EC50值是16.145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小新壳梭孢菌 杀菌剂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达遥感技术的土栖白蚁探测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秀好 骆有庆 +1 位作者 Gregg Henderson 毛立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应用一种非破坏性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雷达遥感技术,探测土栖白蚁巢穴。通过对金属管和蚁巢的掩埋模拟探测试验,测定地下目标影像尺寸,建立目标-影像尺寸线性关系模型,构建土栖白蚁蚁巢的二维和三维影像图;通过林地实地探测,获取不... 应用一种非破坏性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雷达遥感技术,探测土栖白蚁巢穴。通过对金属管和蚁巢的掩埋模拟探测试验,测定地下目标影像尺寸,建立目标-影像尺寸线性关系模型,构建土栖白蚁蚁巢的二维和三维影像图;通过林地实地探测,获取不同目标反射的影像数据,有代表性地开挖验证,初步获得金属、树根、空洞和蚁巢4类地下主要目标影像特征;蚁巢尺寸的雷达遥感测量数据综合误差率为1.93%。雷达地下遥感探测技术是土栖白蚁监测和防灾减灾的有效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遥感 土栖白蚁 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蝙蛾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曹书阁 庞正轰 +2 位作者 杨秀好 于永辉 丘润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492-11495,共4页
[目的]研究桉蝙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方法]通过对广西北流市和陆川县等地的桉树人工林进行幼虫分布调查,共设10块标准地,采用6种不同的聚集度指标和回归模型分析法判断桉蝙蛾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桉蝙蛾幼虫主要分布在1m以下树... [目的]研究桉蝙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方法]通过对广西北流市和陆川县等地的桉树人工林进行幼虫分布调查,共设10块标准地,采用6种不同的聚集度指标和回归模型分析法判断桉蝙蛾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桉蝙蛾幼虫主要分布在1m以下树干基部;按蝙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主体为聚集分布,是环境因素的作用结果。桉蝙蛾幼虫在不同虫口密度下最适抽样数公式n=t2(1.1/m+0.6744)/D2和序贯抽样决策限模式:T'0(n),T″0(n)=n±1.332槡n(取m0=1)。[结论]研究结果为桉蝙蛾的调查取样和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蝙蛾 空间分布型 聚集度指标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