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P内养生路面混凝土收缩性能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劳家荣 黄忠财 +3 位作者 郭寅川 陈琳 申爱琴 杨景玉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76-682,共7页
超吸水性树脂(SAP)作为一种内养生材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收缩性能等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在公路混凝土路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收缩变形及内部相对湿度进行研究,并通过SEM对SAP内养生混凝土内部微观... 超吸水性树脂(SAP)作为一种内养生材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收缩性能等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在公路混凝土路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收缩变形及内部相对湿度进行研究,并通过SEM对SAP内养生混凝土内部微观形貌、裂缝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AP的加入能显著降低混凝土毛细孔隙间的范德华力,抑制混凝土的收缩应变;并能够在混凝土内部湿度下降时及时对混凝土进行水分补偿,使得其28 d内的相对湿度可保持在90%以上;SAP参数(目数及掺量)对混凝土抗弯拉强度的影响较大,其中100~120目(150~120μm)SAP对混凝土抗弯拉强度的提升作用最好;SAP的掺入可以提高水泥水化程度,生成更多的水化产物,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提升其密实性,并降低混凝土内部微裂纹长度及宽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进而提升混凝土的力学强度,并减少其收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吸水性树脂 内养生混凝土 收缩性能 相对湿度 力学性能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疲劳作用下水性环氧树脂桥梁混凝土裂缝演化 被引量:9
2
作者 黄忠财 吴金华 +4 位作者 郭寅川 靳欣宽 何子明 丑涛 魏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9期12985-12992,共8页
为探索湿热地区桥面板混凝土裂缝结构的演化规律,设计了湿热-疲劳耦合加载试验,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和Image-Pro Plus软件,分析了荷载单因素及湿热-疲劳耦合作用下桥面板混凝土裂缝结构参数的变化规... 为探索湿热地区桥面板混凝土裂缝结构的演化规律,设计了湿热-疲劳耦合加载试验,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和Image-Pro Plus软件,分析了荷载单因素及湿热-疲劳耦合作用下桥面板混凝土裂缝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混凝土细观裂缝的演化过程和水性环氧树脂混凝土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在荷载单场作用下,裂缝面积密度随作用次数单调增加,裂缝沿长度方向延伸和闭合交替变化,裂缝宽度则呈压缩和扩张交替变化;在湿热-疲劳耦合下,混凝土细观裂缝结构演化过程为压缩变形、扩展和贯通3个阶段。水性环氧树脂混凝土组裂缝面积密度、最大长度和宽度相比基准组分别降低了23.44%、33.19%和26%,分形维数减小了0.017。水性环氧树脂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的柔性聚合物膜桥联于微裂缝之间,能有效抑制混凝土细观裂缝的延伸与扩展,提高桥面混凝土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改性混凝土 水性环氧树脂 湿热-疲劳耦合试验 裂缝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原位监测技术在顺层岩体隧道的应用——以六汉隧道工程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劳家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10480-10485,共6页
为明确六汉隧道浅埋顺层岩体开挖后围岩应力变化规律及特征。基于FLAC^3D数值模拟分析顺层围岩隧道变形特性,对岩层节理面处偏压应力及二衬结构变形特征进行了施工期动态原位监测。结果表明:浅埋顺层岩体地形隧道开挖致使岩层节理面两... 为明确六汉隧道浅埋顺层岩体开挖后围岩应力变化规律及特征。基于FLAC^3D数值模拟分析顺层围岩隧道变形特性,对岩层节理面处偏压应力及二衬结构变形特征进行了施工期动态原位监测。结果表明:浅埋顺层岩体地形隧道开挖致使岩层节理面两侧局部应力不均衡,出现较大偏压应力和剪切应力;基于近9个月的监测点数据显示开挖20~30 m与80~90 m后,隧道初支与围岩接触应力变化明显,前者应力变化速率达到峰值,而后者开始趋于稳定;二衬混凝土结构应变随时间变化的响应规律表明初支结构承受围岩变形大部分有效荷载,二衬分担围岩变形传递的局部不均衡应力。其现场监测结果为今后该类型隧道设计与支护荷载的计算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应力 局部应力 节理面 偏压应力 动态原位监测 六汉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