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肢骨科手术患者连续肌间沟术后镇痛的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苏建林 唐建东 +3 位作者 阳子华 张雪琳 粟涵 黄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上肢骨科手术患者连续肌间沟术后镇痛效果和炎症反应及运动阻滞情况。方法:择期上肢骨科手术(肱骨骨折和尺骨骨折内固定术),术中选用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中镇痛完善9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术后镇痛,A组为静脉组30例,选用... 目的:探讨上肢骨科手术患者连续肌间沟术后镇痛效果和炎症反应及运动阻滞情况。方法:择期上肢骨科手术(肱骨骨折和尺骨骨折内固定术),术中选用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中镇痛完善9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术后镇痛,A组为静脉组30例,选用舒芬太尼1.5μg/(kg·d)+氟派利多2.5 mg/d;B组单独局麻药组30例,选用0.15%左旋布比卡因加入镇痛泵中;C组实验组30例,选用舒芬太尼0.3μg/(kg·d)复合0.15%左旋布比卡因加入镇痛泵中。记录术后6、12、24、48 h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镇痛镇静评分、呼吸抑制和Bromage评估运动阻滞情况;在术前、术后6、36、72 h抽静脉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NC)。结果:在术后6、12、24、48 h,A组镇静评分最高,C组患者镇痛评分最低均有显著性,而C组与B组镇静比无显著性;在术后6、36、72 h,C组患者检测IL-6浓度、WBC和NC最低,而C组IL-10浓度最高均有显著性;A组患者术后嗜睡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最高有显著性,C组与B组比术后恶心呕吐和Bromage评估运动阻滞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0.3μg/(kg·d)复合0.15%左旋布比卡因连续肌间沟术后镇痛,对上肢骨科手术患者镇痛效果满意,减少机体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舒芬太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炎症反应 镇痛效果 阻滞评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超前镇痛对上肢手术患者术后臂丛神经镇痛的效果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苏建林 唐建东 +4 位作者 黄斌 粟涵 张雪琳 阳子华 李小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04-605,共2页
骨科上肢手术术后疼痛控制不理想,我们对在本院拟行择期骨科上肢手术患者进行了地佐辛超前镇痛,术后活动时镇痛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将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拟行择期骨科上肢手术(肱骨骨折... 骨科上肢手术术后疼痛控制不理想,我们对在本院拟行择期骨科上肢手术患者进行了地佐辛超前镇痛,术后活动时镇痛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将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拟行择期骨科上肢手术(肱骨骨折和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术中臂丛神经阻滞完善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术后镇痛各30例.2.方法患者术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 mg,入室后开放静脉,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肌间沟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均选用22号静脉留置针在肌间沟穿刺成功后,用预先均匀拉细的硬膜外导管置入,然后将其固定牢.术中使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25 ml行麻醉,阻滞完善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患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B组患者术毕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C组患者切皮前15 min给予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选用舒芬太尼0.3 μg/Kg.d复合0.15%左旋布比卡因共100ml加入镇痛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 术后疼痛控制 超前镇痛 上肢手术 患者 原因分 左旋布比卡因 静脉留置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雪琳 刘霞 +4 位作者 黎冬梅 伍雪云 丁毅 梁瑞向 黄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358-2362,共5页
目的评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1月在桂林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401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DR患者200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患者201例。患者... 目的评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1月在桂林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401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DR患者200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患者201例。患者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PLR及生化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LR诊断发生DR的价值。结果患者的PLR为(113.7±56.0),PLR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灵敏度为63.5%,特异度为69.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95%CI(0.65,0.75)],截断值为103.9。DR和NDR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PLR、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高密度脂蛋白(HDL)、尿微量清蛋白(UM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R对DR的发生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推荐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定期随访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