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量扩展因子法探究广西公益林中乔木的碳储量动态变化
1
作者 梁波 黄超群 +2 位作者 赵琦 谭俊 罗天啸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54-57,70,共5页
在“双碳”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广西公益林中乔木的碳汇能力,基于广西2018—2021年度公益林监测数据,运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并结合主要林分组的含碳率、根冠比等数据,对广西2018—2021年公益林中乔木的碳储量进行量化评估,分析碳储量动... 在“双碳”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广西公益林中乔木的碳汇能力,基于广西2018—2021年度公益林监测数据,运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并结合主要林分组的含碳率、根冠比等数据,对广西2018—2021年公益林中乔木的碳储量进行量化评估,分析碳储量动态变化过程,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显示:1)2018—2021年,广西公益林中乔木的碳储量从8719.05×10^(4)Mg上升至11464.95×10^(4)Mg;2)碳密度由2018年的37.28 Mg/hm^(2)上升至2021年的41.56 Mg/hm^(2),年均增长率达3.70%;3)广西公益林中乔木的碳储量以阔叶树为主,其中幼、中龄林碳储量占比较大,固碳速率相对较快,碳密度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总而言之,2018—2021年,广西公益林中乔木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均呈现上升态势,说明林地生产力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林 生物量扩展因子法 碳储量 碳密度 乔木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和VI生产力模型在中亚热带典型森林多时间尺度的适用性评价
2
作者 贾玉伟 顾大形 +2 位作者 秦佳双 倪隆康 任世奇 《广西植物》 2025年第8期1415-1425,共11页
估算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对探索陆地生态系统中碳的流动和存储至关重要,并有助于解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遥感GPP模型是区域和全球尺度上模拟GPP的重要工具。为摸清TG和VI这两种遥感GPP模型在中亚热带地区两种典型森林的适用性... 估算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对探索陆地生态系统中碳的流动和存储至关重要,并有助于解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遥感GPP模型是区域和全球尺度上模拟GPP的重要工具。为摸清TG和VI这两种遥感GPP模型在中亚热带地区两种典型森林的适用性及不同模型参数标定方法的模拟效果,该研究基于地面气象数据和MODIS数据,从全年和季节两种尺度利用通量塔实测GPP对TG和VI模型的敏感参数进行标定,分别对中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和桉树人工林的GPP进行模拟,并对比分析TG和VI模型在这两种生态系统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1)经过参数标定后,模型的模拟精度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在分季节标定的情况下,模拟精度明显优于全年标定的结果。(2)TG和VI模型的输入参数与两种生态系统实测GPP的相关性较高(R^(2)>0.70,P<0.001)。(3)TG模型的GPP模拟值与实测GPP的相关性高于VI模型,并且TG模型在次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模拟误差最小(|RE|<2%)。综上认为,两种模型皆具备在中亚热带地区两种典型森林中应用的潜力且TG模型的模拟效果优于VI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初级生产力 遥感 涡度相关法 地表温度 增强型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