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TNF-α、IL-1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2
1
作者 吴锦英 李欣明 +2 位作者 冯兵 温强 吴甲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621-623,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 目的:观察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丁苯酞治疗,研究组(49例)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均治疗14d。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TNF-α和IL-1水平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和IL-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研究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1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依达拉奉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1(I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面神经瘫痪8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杨培全 龙健中 +1 位作者 冯兵 张夏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7-188,共2页
目的认识双侧面神经瘫痪的临床特征,探讨双侧面神经瘫痪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 1998年至2010年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的双侧面神经瘫痪8例患者,治疗上均予地塞米松、β-七叶皂甙钠、甲钴胺胶囊、维生素B1注射液、大功率超短波治... 目的认识双侧面神经瘫痪的临床特征,探讨双侧面神经瘫痪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 1998年至2010年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的双侧面神经瘫痪8例患者,治疗上均予地塞米松、β-七叶皂甙钠、甲钴胺胶囊、维生素B1注射液、大功率超短波治疗、针灸等治疗。结果治疗后2周时有效5例,8周时痊愈4例,6个月时随访痊愈6例,12个月时随访痊愈7例。结论同时发生双侧面神经瘫痪临床发病率极低,其病因复杂,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双侧面神经瘫痪预后与病因相关,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面神经瘫痪 病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锦英 龙健中 +1 位作者 秦超 李欣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49-751,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其有无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2名正常对照者,检测其血清内脂素水平有无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各指标的联系。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再进一步随...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其有无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2名正常对照者,检测其血清内脂素水平有无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各指标的联系。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再进一步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每组4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2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增高(78.52±16.41 ng/mL、42.83±13.4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高内脂素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OR 1.652,95%CI 1.032~2.256;P=0.014)。相关性分析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与梗死面积、空腹血糖、收缩压和三脂酰甘油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治疗2周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62.14±14.37 ng/mL、78.52±16.4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常规治疗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内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合并重症肌无力2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吴锦英 赵伟佳 +1 位作者 李欣明 龙健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5-145,149,共2页
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其表现可与多种疾病交叉,当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叠加时,增加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难度。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脑梗死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38岁,有6年高血压病史。因言语含糊、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与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龙健中 陈春晓 +1 位作者 梁晓 林钊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35-436,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和影响重型乙型脑炎的预后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提高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43例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5.3%病例未接受预防接种;所有患者均为农村儿童;迅速有效控制高热、抽搐... 目的探讨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和影响重型乙型脑炎的预后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提高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43例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5.3%病例未接受预防接种;所有患者均为农村儿童;迅速有效控制高热、抽搐,无脑干损害,患者的综合危重程度较轻,低龄病儿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迅速有效控制高热、抽搐是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并降低残死率的有效方法,大龄病儿的预后较差。进行有效预防接种、改善居住环境可减少该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 治疗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醇诱发痛风急性发作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锦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3-243,共1页
陆家乾报道 患者男,47岁,因脑梗死、高血压病入院。入院后予甘露醇,尼莫地平、胞二磷胆碱、阿斯匹林、卡托普利等治疗,入院第3天晨间出现右跖趾关节剧烈疼痛,体检右侧跖趾关节红、肿、痛、热,以第一趾关节为主,累及整个跖趾关节。
关键词 甘露醇 痛风 急性发作 药物不良反应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