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CHINET三级医院细菌耐药监测 被引量:35
1
作者 郭燕 胡付品 +111 位作者 朱德妹 汪复 蒋晓飞 徐英春 张小江 张峰波 季萍 谢轶 肖玉玲 王传清 付盼 徐元宏 黄颖 孙自镛 陈中举 孙景勇 陈庆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许云敏 郭素芳 王艳艳 魏莲花 李可可 张泓 潘芬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李威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方 吕志勇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孙倩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青 郭如意 朱焱 陈运生 孟青 王世富 胡雪飞 黄文辉 李娟 石泉贵 杨娟 热孜瓦古丽·阿不力米提 黄莉莉 邵雪君 任晓艳 李冬 张群 陈雪 黎日海 徐洁丽 高凯杰 徐璐 林琳 张卓 刘健龙 付敏 郭映辉 张文超 王增国 贾凯 夏云 孙珊 杨慧敏 苗艳 周明明 张诗海 刘红娟 陈楠 李婵 沈继录 门万琪 王鹏 张晓威 刘彦彦 安勇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6,共10页
目的监测2022年CHINET三级医院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国内58所三级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商品化药敏试验自动测试仪按CHINET统一监测技术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按CLSI M1002022年版折点标准判断。结... 目的监测2022年CHINET三级医院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国内58所三级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商品化药敏试验自动测试仪按CHINET统一监测技术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按CLSI M1002022年版折点标准判断。结果收集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上述医院临床分离菌共31801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5%,革兰阴性菌占70.5%。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除假中间葡萄球菌和施氏葡萄球菌外)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28.3%、76.7%和77.9%。MRSA中有94.0%的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敏感;MRSE中有90.8%的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2022年儿童和成人中分离的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中PSSP的检出率分别为94.2%和95.7%。除克雷伯菌属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范围为21.7%~23.1%外,其他细菌的耐药率多在13.1%以下。除天然耐药菌株外,其他肠杆菌目细菌对替加环素、黏菌素和多黏菌素B高度敏感,耐药率范围为0.1%~13.3%。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从2019年的23.5%下降至2022年的18.0%;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亦从2019年的79.0%下降至2022年的72.5%。结论三级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呈增长趋势,但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多种重要耐药细菌的检出率近年来呈现连续下降趋势,提示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开展多学科联动的方式对控制耐药细菌的流行播散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医院 细菌耐药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 被引量:35
2
作者 郭燕 胡付品 +137 位作者 朱德妹 汪复 蒋晓飞 徐英春 张小江 张峰波 季萍 谢轶 肖玉玲 王传清 付盼 徐元宏 黄颖 孙自镛 陈中举 孙景勇 陈庆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许云敏 郭素芳 王艳艳 魏莲花 李可可 张泓 潘芬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李威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方 吕志勇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孙倩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青 郭如意 朱焱 陈运生 孟青 王世富 胡雪飞 房华 张鹏辉 俞碧霞 龚萍 史海霞 温开镇 张贻荣 杨秀丽 赵义琴 廖龙凤 吴金华 顾洪芹 姜琳 户梅芳 贺雯 冯佼 游灵玲 王冬梅 王东娥 刘彦彦 安勇 黄文辉 李娟 石泉贵 杨娟 热孜瓦古丽·阿不力米提 黄莉莉 邵雪君 任晓艳 李冬 张群 陈雪 黎日海 徐洁丽 高凯杰 徐璐 林琳 张卓 刘健龙 付敏 郭映辉 张文超 王增国 贾凯 夏云 孙珊 杨慧敏 苗艳 王建平 周明明 张诗海 刘红娟 陈楠 李婵 寇存山 薛顺虹 沈继录 门万琪 王鹏 张晓威 曾晓艳 李雯 耿燕 刘泽世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637,共11页
目的 监测2023年国内主要地区医疗机构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国内73所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商品化药敏试验自动测试仪按CHINET统一监测技术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2023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 目的 监测2023年国内主要地区医疗机构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国内73所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商品化药敏试验自动测试仪按CHINET统一监测技术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2023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折点标准判断。结果 2023年1-12月73所医院共监测临床分离菌445 19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0%,革兰阴性菌占71.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除假中间葡萄球菌和施氏葡萄球菌外)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MRSE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9.6%、81.9%和78.5%。甲氧西林耐药株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MSSE和MSCNS)。MRSA中有92.9%的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敏感;MRSE中有91.4%的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儿童和成人患者分离的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株的检出率分别为93.1%和95.9%。除克雷伯菌属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2.5%、23.6%外,其他细菌的耐药率多在15.0%以下。除天然耐药菌株外,其他肠杆菌目细菌对替加环素、黏菌素和多黏菌素B高度敏感,耐药率范围为0.6%~1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1.9%和17.4%,不动杆菌属对两药的耐药率分别高达67.5%和68.1%。结论 临床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虽仍呈增长趋势,但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多种重要的碳青霉烯类耐药株检出率则呈锯齿形上升,提示继续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开展多学科联动的方式为应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及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外切内扎术分类处理环状混合痔80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胜龙 李秀峰 尹廷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552-1553,共2页
目的:介绍外切内扎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改良新术式。方法:根据环状混合痔的类型、痔块的数目和大小,设计3种不同的术式分别处理3种不同类型的环状混合痔共80例。结果:80例患者伤口均在3~5周内痊愈,无黏膜外翻、肠液外溢、大出血等并发症,... 目的:介绍外切内扎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改良新术式。方法:根据环状混合痔的类型、痔块的数目和大小,设计3种不同的术式分别处理3种不同类型的环状混合痔共80例。结果:80例患者伤口均在3~5周内痊愈,无黏膜外翻、肠液外溢、大出血等并发症,有轻度肛门狭窄7例,随访1~31个月均无肿物脱出,肛门外观平整63例,稍有皮赘17例。对手术非常满意18例,满意55例,基本满意7例。结论:改良外切内扎术分类处理环状混合痔在门诊局麻下即可完成,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也可以满足部分不愿意住院患者的要求,并发症少,安全性也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外切内扎术 分类处理 改良 分别处理 肠液外溢 肛门狭窄 经济负担 住院患者 推广应用 并发症 新术式 同类型 大出血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锦英 龙健中 +1 位作者 秦超 李欣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49-751,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其有无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2名正常对照者,检测其血清内脂素水平有无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各指标的联系。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再进一步随...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其有无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2名正常对照者,检测其血清内脂素水平有无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各指标的联系。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再进一步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每组4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2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增高(78.52±16.41 ng/mL、42.83±13.4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高内脂素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OR 1.652,95%CI 1.032~2.256;P=0.014)。相关性分析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与梗死面积、空腹血糖、收缩压和三脂酰甘油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治疗2周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62.14±14.37 ng/mL、78.52±16.4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常规治疗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内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对重症瓣膜病瓣膜置换术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何雪明 何文评 +6 位作者 许尹丽 汤展宏 陈维觉 潘成 周嚷 恭珊鸿 谭春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78-980,共3页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NA)对重症瓣膜病患者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7例,根据所使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分为:NA+多巴酚丁胺(Dob)组(NA组,n=12);肾上腺素(AD)+Dob组(AD组,n=15)。术中监...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NA)对重症瓣膜病患者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7例,根据所使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分为:NA+多巴酚丁胺(Dob)组(NA组,n=12);肾上腺素(AD)+Dob组(AD组,n=15)。术中监测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和动脉血气分析对两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别在术前(T0)、CPB结束时(T1)、术后6h(乳酸最高时,T2)、术后24h(T3)记录HR、MAP、CVP、连续心排血量(C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毛细血管通透性(PVPI)、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动脉氧分压(PaO2)、乳酸(Lac)及其清除率(LCR),并对供氧量(DO2)、耗氧量(VO2)、氧摄取率(ERO2)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 T2、T3时两组CI持续升高,且AD组明显高于NA组(P<0.05),NA组SVRI明显高于AD组(P<0.05);HR慢于AD组(P<0.05)。T2,T3两组D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D组比较,T3时NA组的VO2、ERO2明显升高(P<0.05),而LCR和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瓣膜患者术后循环衰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时无HR增快,减少心脏做功,提高CPB后组织氧利用能力,但需要PiCCO监测下调整其输注剂量及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血流动力学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合并重症肌无力2例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吴锦英 赵伟佳 +1 位作者 李欣明 龙健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5-145,149,共2页
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其表现可与多种疾病交叉,当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叠加时,增加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难度。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脑梗死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38岁,有6年高血压病史。因言语含糊、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TNF-α、IL-1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2
7
作者 吴锦英 李欣明 +2 位作者 冯兵 温强 吴甲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621-623,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 目的:观察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丁苯酞治疗,研究组(49例)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均治疗14d。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TNF-α和IL-1水平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和IL-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研究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1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依达拉奉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1(I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何文评 何雪明 +1 位作者 李华才 赵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728-729,共2页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小剂量利多卡因 丙泊酚 临床观察 无痛 复合 出血部位 化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与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龙健中 陈春晓 +1 位作者 梁晓 林钊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35-436,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和影响重型乙型脑炎的预后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提高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43例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5.3%病例未接受预防接种;所有患者均为农村儿童;迅速有效控制高热、抽搐... 目的探讨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和影响重型乙型脑炎的预后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提高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43例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5.3%病例未接受预防接种;所有患者均为农村儿童;迅速有效控制高热、抽搐,无脑干损害,患者的综合危重程度较轻,低龄病儿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迅速有效控制高热、抽搐是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并降低残死率的有效方法,大龄病儿的预后较差。进行有效预防接种、改善居住环境可减少该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 治疗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醇诱发痛风急性发作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锦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3-243,共1页
陆家乾报道 患者男,47岁,因脑梗死、高血压病入院。入院后予甘露醇,尼莫地平、胞二磷胆碱、阿斯匹林、卡托普利等治疗,入院第3天晨间出现右跖趾关节剧烈疼痛,体检右侧跖趾关节红、肿、痛、热,以第一趾关节为主,累及整个跖趾关节。
关键词 甘露醇 痛风 急性发作 药物不良反应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诊羊水栓塞8例抢救与手术麻醉体会
11
作者 何雪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58-758,共1页
关键词 羊水栓塞 并发症 全身麻醉 产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面神经瘫痪8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杨培全 龙健中 +1 位作者 冯兵 张夏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7-188,共2页
目的认识双侧面神经瘫痪的临床特征,探讨双侧面神经瘫痪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 1998年至2010年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的双侧面神经瘫痪8例患者,治疗上均予地塞米松、β-七叶皂甙钠、甲钴胺胶囊、维生素B1注射液、大功率超短波治... 目的认识双侧面神经瘫痪的临床特征,探讨双侧面神经瘫痪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 1998年至2010年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的双侧面神经瘫痪8例患者,治疗上均予地塞米松、β-七叶皂甙钠、甲钴胺胶囊、维生素B1注射液、大功率超短波治疗、针灸等治疗。结果治疗后2周时有效5例,8周时痊愈4例,6个月时随访痊愈6例,12个月时随访痊愈7例。结论同时发生双侧面神经瘫痪临床发病率极低,其病因复杂,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双侧面神经瘫痪预后与病因相关,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面神经瘫痪 病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