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呼吸机湿化液加入的不同方法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将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462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30例,采用无菌输液管密闭式加入法;对照组:232例,采用无菌注射器(30 m l或50 m l)连接头皮针(9或12号,去掉针头...目的探讨呼吸机湿化液加入的不同方法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将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462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30例,采用无菌输液管密闭式加入法;对照组:232例,采用无菌注射器(30 m l或50 m l)连接头皮针(9或12号,去掉针头部分)加入法。分别观察加液时所需的时间、经济的支出、污染的指数和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影响。结果2组病例从使用呼吸机的时数、疾病种类、患者的年龄选择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加液方法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无菌输液管加入呼吸机湿化液能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省加液时间及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途径,符合医院内感染控制的要求。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呼吸机湿化液加入的不同方法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将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462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30例,采用无菌输液管密闭式加入法;对照组:232例,采用无菌注射器(30 m l或50 m l)连接头皮针(9或12号,去掉针头部分)加入法。分别观察加液时所需的时间、经济的支出、污染的指数和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影响。结果2组病例从使用呼吸机的时数、疾病种类、患者的年龄选择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加液方法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无菌输液管加入呼吸机湿化液能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省加液时间及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途径,符合医院内感染控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