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炉内碱金属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解明亮 陈汝刚 +3 位作者 余珊珊 王炜 陈绍鹏 陈绪亨 《炼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前,高炉内碱金属富集量的研究主要分析整体富集量,而炉内不同区域的碱金属富集量并不相同。为此,根据碱金属在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建立碱金属分布模型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K和Na在炉内富集量最大的区域均在炉身中下部,两者... 目前,高炉内碱金属富集量的研究主要分析整体富集量,而炉内不同区域的碱金属富集量并不相同。为此,根据碱金属在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建立碱金属分布模型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K和Na在炉内富集量最大的区域均在炉身中下部,两者在炉内的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但K的富集量远高于Na②炉内各区域碱金属的富集量,随着入炉碱金属负荷及炉渣碱度的增加而增大;③在三元碱度保持不变时,各区域碱金属的富集量随着炉渣(MgO)含量的增加而减少;④降低入炉碱金属负荷、炉渣碱度和增加炉渣(MgO)含量,均有利于降低炉内碱金属的富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碱金属 循环富集 分布模型 炉渣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钢6号高炉炉缸炉底破损调查
2
作者 莫朝兴 钱海涛 +4 位作者 李宏玉 高彩 周进东 熊玮 毕学工 《炼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6,共6页
对柳钢6号高炉炉缸炉底破损状况进行了调查。6号高炉一代炉役寿命12年零7个月,破损调查结果表明,炉缸炉底炭砖已严重破损,陶瓷杯结构完全被侵蚀掉,属于典型的象脚状侵蚀,且第7层炭砖侵蚀最为严重,残余厚度仅20mm左右。认为6号高炉炉缸... 对柳钢6号高炉炉缸炉底破损状况进行了调查。6号高炉一代炉役寿命12年零7个月,破损调查结果表明,炉缸炉底炭砖已严重破损,陶瓷杯结构完全被侵蚀掉,属于典型的象脚状侵蚀,且第7层炭砖侵蚀最为严重,残余厚度仅20mm左右。认为6号高炉炉缸炉底炭砖的破损,不是某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诸多破损机理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死铁层深度过浅,铁水环流发展,加速了象脚状侵蚀的形成;有害元素负荷高,破坏炭砖内部结构,加剧了炭砖的侵蚀;此外,还有铁水渗透、热应力和H2O的氧化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缸炉底 破损调查 铁水环流 有害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钢4号高炉渣处理系统改造设计
3
作者 刘伟 农理敏 韦俊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柳钢4号高炉第一代采用明特法渣处理系统,投产后一直存在现场蒸汽量大、设备故障率高等问题,特别是冲渣水细渣含量高、渣水分离效果差,导致水系统管道、阀门、水泵等设备磨损严重。2022年,将明特法改为转鼓法,在提升泵房、冷却塔等主体... 柳钢4号高炉第一代采用明特法渣处理系统,投产后一直存在现场蒸汽量大、设备故障率高等问题,特别是冲渣水细渣含量高、渣水分离效果差,导致水系统管道、阀门、水泵等设备磨损严重。2022年,将明特法改为转鼓法,在提升泵房、冷却塔等主体结构利旧的基础上,主要对渣粒化工艺进行了更新,并结合场地条件进行改进,重点改进了冲渣水细渣分离工艺、组合式锥斗沉淀池、冷却塔配水系统及环保盖板设施。改造完成后,渣处理设备磨损明显减轻,设备故障率、维护量大幅降低;沉淀池前后的冲渣水细渣含量分别降为66mg/L和50mg/L,现场无明显蒸汽散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渣处理 明特法 转鼓法 改造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