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复蒸-二次老化对柳州螺蛳粉米粉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刘容
王丹
+1 位作者
李月
黄永春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7-262,共6页
为了探究复蒸-二次老化处理对柳州螺蛳粉米粉品质的影响,在米粉加工的老化阶段,分别将老化2、4 h的米粉进行复蒸-二次老化处理,考察其对米粉蒸煮品质、质构特性、色值、热力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复蒸-二次老化处理能够明...
为了探究复蒸-二次老化处理对柳州螺蛳粉米粉品质的影响,在米粉加工的老化阶段,分别将老化2、4 h的米粉进行复蒸-二次老化处理,考察其对米粉蒸煮品质、质构特性、色值、热力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复蒸-二次老化处理能够明显改变柳州螺蛳粉米粉的蒸煮品质,其蒸煮损失率降低21.6%以上,复水时间延长2 min以上,复水率增加10.0%以上。对复水米粉进行质构分析发现,复蒸-二次老化处理能够增加米粉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复蒸-二次老化处理会稍微降低柳州螺蛳粉米粉的亮度L^(*)值,增加黄蓝度b^(*)值,但能增加米粉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止温度,热焓值增加12.2%以上。通过观察米粉的微观结构发现,复蒸-二次老化处理有利于促进米粉中淀粉链的短程有序化重排,使米粉内部组织结构变得更加致密。由此可见,复蒸-二次老化处理对柳州螺蛳粉米粉品质和微观结构会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可为柳州螺蛳粉米粉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粉
柳州螺蛳粉
老化
复蒸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MgO-AC清净剂的制备及对糖汁的清净效果
被引量:
1
2
作者
唐婷范
李琦
+3 位作者
陈金足
邓琳
李利军
程昊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178,共7页
[目的]解决制糖工业的末端产物赤砂糖的脱色难题。[方法]利用共沉淀法,经高温煅烧制备氧化镁—活性炭复合材料(MgO-AC)。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对所制...
[目的]解决制糖工业的末端产物赤砂糖的脱色难题。[方法]利用共沉淀法,经高温煅烧制备氧化镁—活性炭复合材料(MgO-AC)。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对所制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将其应用于赤砂糖回溶糖浆脱色过程中,考察了MgO-AC质量浓度、反应温度、pH和吸附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选取最优方案。[结果]MgO成功负载到活性炭上,其平均孔径为3.27 nm,表面积为250.78 m2/g,呈片状结构。正交试验最优方案为MgO-AC质量浓度8 g/L,反应温度60℃,pH 5.00,吸附时间70 min,在此条件下清净效果最佳,脱色率为98%。[结论]负载大量MgO微粒的活性炭,兼具氧化镁的亲水性、碱性以及活性炭的吸附性,形成具有独特吸附性能的材料,显著提高了对回溶糖浆色素等非蔗糖杂质的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砂糖
回溶糖浆
脱色
MGO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熟化方式对咸蛋黄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程谦伟
魏新悦
+4 位作者
符诗晏
干莉娜
钟秋
吴权丹
程缘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5-72,共8页
本研究分别采用烤制、超声波和蒸制三种熟化方式对分离腌制的咸蛋黄进行熟化处理,以水分含量、含盐率、表观出油率、色泽、质构特性、感官指标为品质指标,探究不同熟化方式对分离腌制咸蛋黄品质的影响,并结合拉曼光谱探究咸蛋黄的品质...
本研究分别采用烤制、超声波和蒸制三种熟化方式对分离腌制的咸蛋黄进行熟化处理,以水分含量、含盐率、表观出油率、色泽、质构特性、感官指标为品质指标,探究不同熟化方式对分离腌制咸蛋黄品质的影响,并结合拉曼光谱探究咸蛋黄的品质指标和结构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烤制温度和时间对咸蛋黄水分含量、含盐率和质构特性的影响较小,对表观出油率和色泽影响较大;蒸制30 min的咸蛋黄的含盐率显著低于其他熟化方式(P<0.05);控制烤制温度后,表观出油率随烤制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熟化后咸蛋黄的色差值依次增加的顺序为:蒸制<超声波<烤制;120℃烤制10 min的咸蛋黄感官综合评价较高。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未熟化咸蛋黄的蛋白质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β-折叠构象为主,烤制熟化后α-螺旋含量明显降低,超声波和蒸制熟化后β-折叠含量明显降低,色氨酸残基暴露的更多;酪氨酸残基在超声波的作用下暴露的最多,无规则卷曲含量均明显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β-折叠结构含量越高,咸蛋黄色泽越亮;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越高,咸蛋黄的水分含量越低,形态越好;色氨酸残基对咸蛋黄出油、形态和色泽都有显著影响;酪氨酸残基主要影响咀嚼性。本研究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解释了不同熟化工艺对咸蛋黄宏观特征的影响,为分离腌制咸蛋黄的熟化研究提供了部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蛋黄
熟化方式
拉曼光谱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大米霉变阶段品质的快速判别
4
作者
李海瑜
韦紫玉
+3 位作者
陈通
黄光伟
胡永志
孟赫诚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4-321,共8页
为实现快速、无损鉴定大米早期霉变过程的阶段品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大米霉变过程挥发性有机物质的变化,同时借助...
为实现快速、无损鉴定大米早期霉变过程的阶段品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大米霉变过程挥发性有机物质的变化,同时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监测大米霉变过程淀粉结构的变化,在特征变量筛选的基础上采用特征级融合方法对两类数据进行信息融合,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建立判别模型,实现大米早期霉变过程不同阶段品质的区分。理化指标的聚类结果显示可将其品质划分为3个阶段;霉菌总数结果表明大米在22 d发生霉变;特征变量融合后建立的OPLS-DA模型区分大米霉变过程不同阶段品质的效果最佳,可细分为7个阶段,判别模型的拟合优度R^(2)为0.95,预测优度Q^(2)为0.86。GC-MS融合FTIR技术能够准确区分大米霉变过程的品质阶段,为大米霉变过程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风味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气相色谱-质谱
阶段品质
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气味信息的大米霉变早期阶段判别研究
5
作者
陈通
李海瑜
+3 位作者
胡永志
孟赫诚
张圆浩
韦紫玉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157,162,共8页
为实现大米霉变早期阶段的准确识别,对霉变过程中大米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和组分结构进行测定,同时借助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大米在霉变过程中的风味变化,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合聚类结果建立判别模型。结果表明...
为实现大米霉变早期阶段的准确识别,对霉变过程中大米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和组分结构进行测定,同时借助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大米在霉变过程中的风味变化,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合聚类结果建立判别模型。结果表明: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聚类分析可将大米早期霉变过程划分5个阶段,分为新鲜期、早期、中期、后期和末期5个阶段;基于气味信息建立的OPLS-DA判别模型,阶段划分数目与聚类分析的结果一致,模型决定系数R^(2)为0.85,预测指数Q^(2)为0.72,可实现大米早期霉变阶段的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风味
霉变
品质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壳聚糖-生物源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糖汁脱色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劲松
陈金足
+2 位作者
郭明森
程昊
唐婷范
《广西糖业》
2025年第3期205-213,共9页
制备壳聚糖-生物源钙复合材料并探究其对原糖液的脱色效果,为研发新型糖用澄清剂提高糖制品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以壳聚糖和生物源钙为原料,利用交联-喷射法制备新型壳聚糖-生物源钙复合材料,考察不同煅烧温度(450、550和650℃)下制备的...
制备壳聚糖-生物源钙复合材料并探究其对原糖液的脱色效果,为研发新型糖用澄清剂提高糖制品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以壳聚糖和生物源钙为原料,利用交联-喷射法制备新型壳聚糖-生物源钙复合材料,考察不同煅烧温度(450、550和650℃)下制备的生物源钙对复合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分析复合材料的表面形态、晶体结构和比表面积;以脱色率为指标,考察壳聚糖-生物源钙复合材料添加量(0.05、0.10、0.20、0.30、0.40 g)、脱色温度(30、40、50、60、70℃)、脱色时间(20、30、40、50、60 min)和原糖液pH(4.0、5.0、6.0、7.0、8.0、9.0)对原糖液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50℃煅烧获得的改性螺蛳壳制备的壳聚糖-生物源钙复合材料对原糖液的脱色效果最佳,脱色率为46.60%;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在50.0 mL 0.10 g/mL原糖液中,壳聚糖-生物源钙复合材料添加量为0.40 g、脱色温度为70℃、脱色时间为80 min及原糖液pH为6.0时,壳聚糖-生物源钙复合材料对原糖液的脱色率最高,达93.50%。采用交联-喷射法制备的新型生物源钙-壳聚糖复合材料作为新型糖用澄清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生物源钙复合材料
交联-喷射法
改性螺蛳壳
澄清剂
糖汁脱色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蒸-二次老化对柳州螺蛳粉米粉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刘容
王丹
李月
黄永春
机构
广西
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广西柳州螺蛳粉技术创新中心
广西
职业
技术
学院
出处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7-262,共6页
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2GXNSFBA03549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2360599)。
文摘
为了探究复蒸-二次老化处理对柳州螺蛳粉米粉品质的影响,在米粉加工的老化阶段,分别将老化2、4 h的米粉进行复蒸-二次老化处理,考察其对米粉蒸煮品质、质构特性、色值、热力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复蒸-二次老化处理能够明显改变柳州螺蛳粉米粉的蒸煮品质,其蒸煮损失率降低21.6%以上,复水时间延长2 min以上,复水率增加10.0%以上。对复水米粉进行质构分析发现,复蒸-二次老化处理能够增加米粉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复蒸-二次老化处理会稍微降低柳州螺蛳粉米粉的亮度L^(*)值,增加黄蓝度b^(*)值,但能增加米粉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止温度,热焓值增加12.2%以上。通过观察米粉的微观结构发现,复蒸-二次老化处理有利于促进米粉中淀粉链的短程有序化重排,使米粉内部组织结构变得更加致密。由此可见,复蒸-二次老化处理对柳州螺蛳粉米粉品质和微观结构会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可为柳州螺蛳粉米粉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米粉
柳州螺蛳粉
老化
复蒸
品质
Keywords
rice noodles
Liuzhou Luosifen
retrogradation
re-steaming
quality
分类号
TS213.3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gO-AC清净剂的制备及对糖汁的清净效果
被引量:
1
2
作者
唐婷范
李琦
陈金足
邓琳
李利军
程昊
机构
广西
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广西
糖资源绿色加工重点实验室
广西柳州螺蛳粉技术创新中心
蔗糖产业省部共建协同
创新
中心
出处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178,共7页
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2019GXNSFDA245025)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5GXNSFHA069196)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022GXNSFAA035490)。
文摘
[目的]解决制糖工业的末端产物赤砂糖的脱色难题。[方法]利用共沉淀法,经高温煅烧制备氧化镁—活性炭复合材料(MgO-AC)。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对所制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将其应用于赤砂糖回溶糖浆脱色过程中,考察了MgO-AC质量浓度、反应温度、pH和吸附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选取最优方案。[结果]MgO成功负载到活性炭上,其平均孔径为3.27 nm,表面积为250.78 m2/g,呈片状结构。正交试验最优方案为MgO-AC质量浓度8 g/L,反应温度60℃,pH 5.00,吸附时间70 min,在此条件下清净效果最佳,脱色率为98%。[结论]负载大量MgO微粒的活性炭,兼具氧化镁的亲水性、碱性以及活性炭的吸附性,形成具有独特吸附性能的材料,显著提高了对回溶糖浆色素等非蔗糖杂质的吸附作用。
关键词
赤砂糖
回溶糖浆
脱色
MGO
活性炭
Keywords
brown granulated sugar
remelt syrup
decolorization
MgO
activated carbon
分类号
TS245.1 [轻工技术与工程—制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熟化方式对咸蛋黄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程谦伟
魏新悦
符诗晏
干莉娜
钟秋
吴权丹
程缘
机构
广西
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广西柳州螺蛳粉技术创新中心
广西
生态工程职业
技术
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5-72,共8页
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23JJB130219)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3KY0348)
+1 种基金
广西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410594107)
广西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校科博22Z25)。
文摘
本研究分别采用烤制、超声波和蒸制三种熟化方式对分离腌制的咸蛋黄进行熟化处理,以水分含量、含盐率、表观出油率、色泽、质构特性、感官指标为品质指标,探究不同熟化方式对分离腌制咸蛋黄品质的影响,并结合拉曼光谱探究咸蛋黄的品质指标和结构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烤制温度和时间对咸蛋黄水分含量、含盐率和质构特性的影响较小,对表观出油率和色泽影响较大;蒸制30 min的咸蛋黄的含盐率显著低于其他熟化方式(P<0.05);控制烤制温度后,表观出油率随烤制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熟化后咸蛋黄的色差值依次增加的顺序为:蒸制<超声波<烤制;120℃烤制10 min的咸蛋黄感官综合评价较高。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未熟化咸蛋黄的蛋白质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β-折叠构象为主,烤制熟化后α-螺旋含量明显降低,超声波和蒸制熟化后β-折叠含量明显降低,色氨酸残基暴露的更多;酪氨酸残基在超声波的作用下暴露的最多,无规则卷曲含量均明显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β-折叠结构含量越高,咸蛋黄色泽越亮;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越高,咸蛋黄的水分含量越低,形态越好;色氨酸残基对咸蛋黄出油、形态和色泽都有显著影响;酪氨酸残基主要影响咀嚼性。本研究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解释了不同熟化工艺对咸蛋黄宏观特征的影响,为分离腌制咸蛋黄的熟化研究提供了部分数据支撑。
关键词
咸蛋黄
熟化方式
拉曼光谱
相关性分析
Keywords
salted egg yolk
cooking methods
Raman spectrum
correlation analysis
分类号
TS253.44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大米霉变阶段品质的快速判别
4
作者
李海瑜
韦紫玉
陈通
黄光伟
胡永志
孟赫诚
机构
广西
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柳州
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4-32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202150)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5GXNSFAA069667,2022GXNSFAA035256)。
文摘
为实现快速、无损鉴定大米早期霉变过程的阶段品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大米霉变过程挥发性有机物质的变化,同时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监测大米霉变过程淀粉结构的变化,在特征变量筛选的基础上采用特征级融合方法对两类数据进行信息融合,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建立判别模型,实现大米早期霉变过程不同阶段品质的区分。理化指标的聚类结果显示可将其品质划分为3个阶段;霉菌总数结果表明大米在22 d发生霉变;特征变量融合后建立的OPLS-DA模型区分大米霉变过程不同阶段品质的效果最佳,可细分为7个阶段,判别模型的拟合优度R^(2)为0.95,预测优度Q^(2)为0.86。GC-MS融合FTIR技术能够准确区分大米霉变过程的品质阶段,为大米霉变过程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米风味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气相色谱-质谱
阶段品质
信息融合
Keywords
rice aroma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chemometric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stage quality
information fusion
分类号
TS210.7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气味信息的大米霉变早期阶段判别研究
5
作者
陈通
李海瑜
胡永志
孟赫诚
张圆浩
韦紫玉
机构
广西
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柳州
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157,16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2202150)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5GXNSFAA069667、2022GXNSFAA035256)。
文摘
为实现大米霉变早期阶段的准确识别,对霉变过程中大米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和组分结构进行测定,同时借助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大米在霉变过程中的风味变化,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合聚类结果建立判别模型。结果表明: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聚类分析可将大米早期霉变过程划分5个阶段,分为新鲜期、早期、中期、后期和末期5个阶段;基于气味信息建立的OPLS-DA判别模型,阶段划分数目与聚类分析的结果一致,模型决定系数R^(2)为0.85,预测指数Q^(2)为0.72,可实现大米早期霉变阶段的判别。
关键词
大米
风味
霉变
品质判别
Keywords
rice
flavor
mildew
quality discrimination
分类号
TS210.1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壳聚糖-生物源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糖汁脱色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劲松
陈金足
郭明森
程昊
唐婷范
机构
广西
糖资源绿色加工重点实验室/
广西柳州螺蛳粉技术创新中心
/
广西
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北流市农村宅基地事务
中心
蔗糖产业省部共建协同
创新
中心
出处
《广西糖业》
2025年第3期205-213,共9页
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5GXNSFHA069196,2019GXNSFDA245025,2022GXNSFAA035490)。
文摘
制备壳聚糖-生物源钙复合材料并探究其对原糖液的脱色效果,为研发新型糖用澄清剂提高糖制品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以壳聚糖和生物源钙为原料,利用交联-喷射法制备新型壳聚糖-生物源钙复合材料,考察不同煅烧温度(450、550和650℃)下制备的生物源钙对复合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分析复合材料的表面形态、晶体结构和比表面积;以脱色率为指标,考察壳聚糖-生物源钙复合材料添加量(0.05、0.10、0.20、0.30、0.40 g)、脱色温度(30、40、50、60、70℃)、脱色时间(20、30、40、50、60 min)和原糖液pH(4.0、5.0、6.0、7.0、8.0、9.0)对原糖液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50℃煅烧获得的改性螺蛳壳制备的壳聚糖-生物源钙复合材料对原糖液的脱色效果最佳,脱色率为46.60%;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在50.0 mL 0.10 g/mL原糖液中,壳聚糖-生物源钙复合材料添加量为0.40 g、脱色温度为70℃、脱色时间为80 min及原糖液pH为6.0时,壳聚糖-生物源钙复合材料对原糖液的脱色率最高,达93.50%。采用交联-喷射法制备的新型生物源钙-壳聚糖复合材料作为新型糖用澄清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壳聚糖-生物源钙复合材料
交联-喷射法
改性螺蛳壳
澄清剂
糖汁脱色
吸附性能
分类号
TS244.2 [轻工技术与工程—制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复蒸-二次老化对柳州螺蛳粉米粉品质的影响
刘容
王丹
李月
黄永春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MgO-AC清净剂的制备及对糖汁的清净效果
唐婷范
李琦
陈金足
邓琳
李利军
程昊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熟化方式对咸蛋黄品质的影响
程谦伟
魏新悦
符诗晏
干莉娜
钟秋
吴权丹
程缘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大米霉变阶段品质的快速判别
李海瑜
韦紫玉
陈通
黄光伟
胡永志
孟赫诚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气味信息的大米霉变早期阶段判别研究
陈通
李海瑜
胡永志
孟赫诚
张圆浩
韦紫玉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壳聚糖-生物源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糖汁脱色中的应用
李劲松
陈金足
郭明森
程昊
唐婷范
《广西糖业》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