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C_4或C_5椎体的改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冯浩 陈焕诗 +1 位作者 白瑞飞 易军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保留C_4或C_5椎体的改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4年于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4节段CSM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3例C_(2/3)、C_(3/4)、C_(4/5)、C_(5/6... 目的探讨保留C_4或C_5椎体的改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4年于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4节段CSM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3例C_(2/3)、C_(3/4)、C_(4/5)、C_(5/6)椎间盘变性并突出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次全切除C_3、C_5椎体,保留C_4椎体;8例C_(3/4)、C_(4/5)、C_(5/6)、C_(6/7)椎间盘变性并突出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次全切除C_4、C_6椎体,保留C_5椎体,行分节段减压钛笼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采用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并计算改善率。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经影像学检查评估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11例患者手术时间(165±35)min,术中出血量(735±159)ml,术后引流量(120±39)ml。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15.4±2.1)、(15.5±2.1)、(16.1±1.9)分,均高于术前的JOA评分(12.6±2.9)分(P<0.05);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9.9±10.3)%、(62.7±8.4)%、(63.1±7.7)%。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分别为(12.8±4.2)、(13.0±3.2)mm,均大于术前的(9.2±3.1)mm(P<0.05)。末次随访未发现钛笼下沉、钢板螺钉松动移位等并发症,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保留C_4或C_5椎体的改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节段CSM可获得满意的短期疗效,保留C_4或C_5椎体可增加固定钢板螺钉的把持力,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有利于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同时可增加植骨面,从而提高植骨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分节段减压 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