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呼气末屏气与吸气末屏气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曹治婷 曾靖童 +3 位作者 廖玉荣 王甜 廖立 霍鑫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呼气末屏气与吸气末屏气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探讨呼气末屏气在CCTA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00例CCTA怀疑冠状动脉狭窄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GA)的患者,以单双的顺序分组,单数为常规深吸气末屏气组(A组)50例、... 目的:对比研究呼气末屏气与吸气末屏气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探讨呼气末屏气在CCTA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00例CCTA怀疑冠状动脉狭窄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GA)的患者,以单双的顺序分组,单数为常规深吸气末屏气组(A组)50例、双数为深呼气末屏气组(B组)50例。比较2组图像质量评分、扫描长度、辐射剂量和患者对不同屏气方式感觉的舒适度。以CGA为诊断金标准,评价2组扫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结果:10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CCTA和CGA检查,CCTA共显示636个冠状动脉节段,2组图像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平均扫描长度值为(148±8)mm(范围:128~160mm),B组平均扫描长度值为(118±6)mm(范围:100~140mm),B组平均扫描长度比A组减少约20.2%,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扫描图像CCTA诊断为冠状动脉狭窄的结果均与CGA高度一致,Kappa系数均大于0.8;结论:呼气末屏气行CCTA检查可减少扫描长度,从而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但对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度无影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长度 冠状动脉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30例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孝成 潘光栋 +5 位作者 肖运平 褚光平 蔡敬铭 刘强 谭盛强 卢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因急性下肢缺血行导管溶栓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直接溶栓有效,2例溶栓期间患肢血运无改善后在DSA下行动脉切开取栓术,术后继续导...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因急性下肢缺血行导管溶栓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直接溶栓有效,2例溶栓期间患肢血运无改善后在DSA下行动脉切开取栓术,术后继续导管溶栓治疗后有效。导管溶栓治疗有效率为80.0%(24/30)。2例肢体坏死截肢,1例术后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因坏死肢体毒素吸收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导管溶栓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