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年轻宫颈癌病因多因素分析——微量元素、营养因素与其他因素的作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又先 袁林 +1 位作者 陈静 覃莹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683-268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量元素、营养因素等与年轻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年轻宫颈癌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锌、硒水平,比较微量元素与营养因素及其他宫颈癌高危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年轻宫颈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微量元素、营养因素等与年轻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年轻宫颈癌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锌、硒水平,比较微量元素与营养因素及其他宫颈癌高危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年轻宫颈患者血清锌、硒水平[分别为(0.810±0.167)mg/mL、(0.082±0.011)mg/m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20±0.131)mg/mL、(0.210±0.016)mg/mL](P<0.01),蛋白质摄入量、蔬果类摄入量高与年轻宫颈癌发生呈密切负相关,并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年轻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危型HPV感染、微量元素硒、锌和服避孕药、首次性交年龄、多个性伴侣、精神创伤、蛋白及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量少等。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年轻宫颈癌的密切相关,低硒、低锌、长期蛋白质及蔬果摄入量低、近期内有精神创伤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微量元素 人乳头状瘤病毒 营养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30例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孝成 潘光栋 +5 位作者 肖运平 褚光平 蔡敬铭 刘强 谭盛强 卢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因急性下肢缺血行导管溶栓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直接溶栓有效,2例溶栓期间患肢血运无改善后在DSA下行动脉切开取栓术,术后继续导...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因急性下肢缺血行导管溶栓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直接溶栓有效,2例溶栓期间患肢血运无改善后在DSA下行动脉切开取栓术,术后继续导管溶栓治疗后有效。导管溶栓治疗有效率为80.0%(24/30)。2例肢体坏死截肢,1例术后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因坏死肢体毒素吸收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导管溶栓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小胆囊17例 被引量:6
3
作者 肖亿 潘光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43-2044,共2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急慢性胆囊炎等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发展。手术器械的进步。操作经验的不断总结,已成为胆囊疾病的金手术,有诸多肝胆、微创外科医师尝试通过LC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急慢性胆囊炎等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发展。手术器械的进步。操作经验的不断总结,已成为胆囊疾病的金手术,有诸多肝胆、微创外科医师尝试通过LC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本文就Lc术后残余小胆囊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残余 小胆囊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急慢性胆囊炎 手术器械 胆囊结石 胆囊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大镜下颈胸段原发性椎管内肿瘤切除术112例报告 被引量:5
4
作者 谢湘涛 胡朝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07-1011,共5页
目的探讨放大镜下颈胸段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112例颈胸段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资料,颈段64例,胸段48例;髓内25例,髓外硬膜下76例,硬膜外11例;长径1~9 cm,平均3.6 cm。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 目的探讨放大镜下颈胸段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112例颈胸段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资料,颈段64例,胸段48例;髓内25例,髓外硬膜下76例,硬膜外11例;长径1~9 cm,平均3.6 cm。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评级A级6例,B级10例,C级17例,D级77例,E级2例。均在眼镜式2.5倍放大镜下切除,均获1年以上随访。结果肿瘤全切或次全切98例,大部分切除14例。术后病理神经鞘瘤55例,脊膜瘤30例,室管膜瘤9例,星形细胞瘤6例,脂肪瘤和表皮样囊肿各4例,血管瘤和肠源性囊肿各2例。随访12~72个月,平均23.5月。复发16例,其中再手术12例。术前术后均无症状2例,其余110例至末次随访时疼痛麻木症状消失78例,减轻21例,无改善9例,加重2例。ASIA神经功能评级提高1级91例,2级12例,降级2例,不变7例。结论原发性椎管内肿瘤大多为良性,手术效果好,放大镜下显微手术能较好地切除肿瘤,同时能以微创方法减少对正常组织的干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放大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呼气末屏气与吸气末屏气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曹治婷 曾靖童 +3 位作者 廖玉荣 王甜 廖立 霍鑫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呼气末屏气与吸气末屏气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探讨呼气末屏气在CCTA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00例CCTA怀疑冠状动脉狭窄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GA)的患者,以单双的顺序分组,单数为常规深吸气末屏气组(A组)50例、... 目的:对比研究呼气末屏气与吸气末屏气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探讨呼气末屏气在CCTA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00例CCTA怀疑冠状动脉狭窄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GA)的患者,以单双的顺序分组,单数为常规深吸气末屏气组(A组)50例、双数为深呼气末屏气组(B组)50例。比较2组图像质量评分、扫描长度、辐射剂量和患者对不同屏气方式感觉的舒适度。以CGA为诊断金标准,评价2组扫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结果:10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CCTA和CGA检查,CCTA共显示636个冠状动脉节段,2组图像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平均扫描长度值为(148±8)mm(范围:128~160mm),B组平均扫描长度值为(118±6)mm(范围:100~140mm),B组平均扫描长度比A组减少约20.2%,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扫描图像CCTA诊断为冠状动脉狭窄的结果均与CGA高度一致,Kappa系数均大于0.8;结论:呼气末屏气行CCTA检查可减少扫描长度,从而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但对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度无影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长度 冠状动脉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 被引量:5
6
作者 韦红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640-64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采用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12例巨大(≥7cm)嗅沟脑膜瘤。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SimpsonⅠ级切除5例,Ⅱ级切除4例),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切...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采用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12例巨大(≥7cm)嗅沟脑膜瘤。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SimpsonⅠ级切除5例,Ⅱ级切除4例),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10例随访3个月~2年,平均14个月。9例恢复正常生活,1例生活能自理。MRI随访9例,肿瘤无复发。结论利用神经内镜辅助及显微外科技术,采用眶上锁孔入路、对肿瘤进行分块切除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沟脑膜瘤 神经内镜辅助 眶上锁孔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