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荸荠皮的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刘艳 段振华 +1 位作者 商飞飞 唐小闲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9-133,共5页
综述了荸荠皮的加工利用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以荸荠皮为原料生产果醋、果酒和饮料,从荸荠皮中提取棕色素、黄酮类物质和果胶等,以及荸荠皮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以期为高效利用荸荠皮资源提供基础资料和新思路。
关键词 荸荠皮 加工 果醋 色素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藕片汽蒸加工工艺及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唐小闲 董明琴 +5 位作者 罗杨合 李官丽 伍淑婕 黎小椿 刘艳 聂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1-69,共9页
以莲藕为对象,采用汽蒸加工方式处理制成食用莲藕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探讨莲藕片汽蒸最佳加工工艺。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汽蒸加工处理过程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结果表明:在电磁炉功率为1400 W... 以莲藕为对象,采用汽蒸加工方式处理制成食用莲藕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探讨莲藕片汽蒸最佳加工工艺。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汽蒸加工处理过程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结果表明:在电磁炉功率为1400 W、莲藕切片厚度为4 mm的条件下汽蒸16 min,汽蒸莲藕片的感官评分为89.08,色差为9.85,硬度为555.57 g,此时莲藕片呈淡黄色,藕片肉质脆嫩,咀嚼性较好,具有藕香味。SPMEGC-MS鉴定出新鲜、汽蒸莲藕片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为45、42种,二者共有28种化合物。莲藕中主要风味物质有壬醛、癸醛等醛类物质,此外还有柠檬烯、棕榈酸乙酯、辛醇、1-壬醇、香叶基丙酮等,这些风味物质使莲藕片呈现不同的风味特征。经过汽蒸过程后,醛类、杂环类及含氮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酯类、醇类、酚类和酸类含量减少,酮类、醚类、烃类含量无明显变化。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莲藕挥发性风味分析及莲藕加工工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片 汽蒸加工 挥发性风味物质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慈姑脆片微波加工工艺 被引量:4
3
作者 唐小闲 罗艳昕 +3 位作者 任爱清 段振华 蒙丽雅 韦珍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4-149,共6页
以慈姑为原料,采用微波加工方式制成即食慈姑脆片,考察了装载量、切片厚度、微波功率对慈姑脆片脆度、硬度及b~*值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微波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即食慈姑脆片微波加工最佳工艺条件为:慈姑片装载量52 g,切片厚度2.... 以慈姑为原料,采用微波加工方式制成即食慈姑脆片,考察了装载量、切片厚度、微波功率对慈姑脆片脆度、硬度及b~*值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微波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即食慈姑脆片微波加工最佳工艺条件为:慈姑片装载量52 g,切片厚度2.4 mm,微波功率210 W,最终慈姑脆片脆度为1873.47 g,所得慈姑脆片色泽鲜亮均匀、酥脆爽口、具有慈姑独特风味。通过比较微波干燥、恒温干燥、热风联合微波干燥和热泵干燥的慈姑脆片主要特性,结果表明微波干燥的慈姑脆片主要特性比较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姑 脆片 微波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百香果果醋发酵工艺及质量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康超 杨玉霞 +4 位作者 冯珍 帅良 罗杨合 段振华 伍淑婕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6-191,共6页
以百香果为原料,总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析因试验及响应面法优化液态发酵百香果果醋的发酵工艺条件,并对百香果果醋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百香果果醋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为:巴氏醋酸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接种量11... 以百香果为原料,总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析因试验及响应面法优化液态发酵百香果果醋的发酵工艺条件,并对百香果果醋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百香果果醋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为:巴氏醋酸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接种量11%、发酵温度30℃、初始酒精度7%vol、转速166 r/min、发酵时间10 d。在此优化条件下,百香果果醋总酸含量为5.37 g/100 m L,其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果醋发酵 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片热风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艳 陶胜达 +3 位作者 唐小闲 刘兵 商飞飞 段振华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88,共7页
为了解马铃薯片的热风干燥特性,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研究不同装料量、热风温度和切片厚度对马铃薯片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并建立热风干燥动力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热风温度、切片厚度和装料量均显著影响马铃薯片的热风干燥特性,热风温... 为了解马铃薯片的热风干燥特性,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研究不同装料量、热风温度和切片厚度对马铃薯片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并建立热风干燥动力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热风温度、切片厚度和装料量均显著影响马铃薯片的热风干燥特性,热风温度越高,切片厚度越薄,马铃薯片的干燥速率越快,干燥时间越短;马铃薯片热风干燥过程无明显的恒速阶段,主要以降速干燥为主。通过对6种动力学模型拟合发现,Wang-Singh模型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R2和较低的卡方(χ2),试验值和模型预测值能较好地吻合,该模型能够准确地表达和预测马铃薯片热风干燥过程的水分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片 热风干燥 干燥特性 动力学模型 Wang-Sing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表面泥土对荸荠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巧 段振华 +1 位作者 商飞飞 唐小闲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0期209-212,共4页
泥土贮藏是一种非常经济和有效的荸荠贮藏方式。为了探究泥土在荸荠贮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80%的条件下,比较带泥荸荠与洗净荸荠、聚乙烯(PE)保鲜膜包装荸荠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带泥荸荠... 泥土贮藏是一种非常经济和有效的荸荠贮藏方式。为了探究泥土在荸荠贮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80%的条件下,比较带泥荸荠与洗净荸荠、聚乙烯(PE)保鲜膜包装荸荠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带泥荸荠在贮藏期间的质量损失率、腐败率、丙二醛含量较低,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较高。泥土不仅能减少荸荠在贮藏期间的质量损失,还能延缓荸荠的衰老和腐败。研究结果为带泥荸荠中泥土的保藏机制研究和开发新型贮藏保鲜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贮藏品质 泥土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贮藏期间2株腐败菌鉴定及其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巧 商飞飞 +1 位作者 段振华 唐小闲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9-194,共6页
为确定引起荸荠腐烂的细菌种类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从腐烂的荸荠中分离到2株细菌,经16S RNA基因序列结果分析,确定其分别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和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 为确定引起荸荠腐烂的细菌种类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从腐烂的荸荠中分离到2株细菌,经16S RNA基因序列结果分析,确定其分别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和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后发现,2株腐败菌生长速度较快;产气肠杆菌的耐酸、耐温、耐盐性较强,培养液初始p H 3. 5,培养温度45℃,或培养液中添加7. 5%的Na Cl,仍不能完全抑制其生长,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的耐酸、耐温、耐盐性则较差;此外,2株菌株对青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及氯霉素的抗性较强,最低抑制质量浓度均高于1 024μg/ml,对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及四环素的最低抑制质量浓度均低于1 024μg/ml,且产气肠杆菌的耐受力强于木糖氧化无色杆菌。本研究结果为荸荠贮藏过程中的抗菌防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贮藏 腐败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蹄淀粉微波间歇干燥工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唐小闲 汤泉 +2 位作者 张巧 刘艳 段振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1-215,220,共6页
以马蹄为原料,采用微波间歇方式对马蹄淀粉进行干燥试验,考察其对马蹄淀粉的含水率、白度、酸度、碘蓝值及综合品质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干燥工艺。结果表明,马蹄淀粉微波间歇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210 W,装载量1.47kg/m2,... 以马蹄为原料,采用微波间歇方式对马蹄淀粉进行干燥试验,考察其对马蹄淀粉的含水率、白度、酸度、碘蓝值及综合品质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干燥工艺。结果表明,马蹄淀粉微波间歇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210 W,装载量1.47kg/m2,加热时间14 min,间歇时间0.75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微波间歇干燥后马蹄淀粉含水率为10.12%,白度为97.5%,酸度为0.21 mL,碘蓝值为17.90。经微波间歇干燥后含水率达到淀粉安全含水率的标准,白度得到小幅提高,酸度下降,碘蓝值上升,综合品质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 淀粉 微波 间歇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芋猪肉膨化食品的双螺杆挤压工艺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商飞飞 韦选关 +6 位作者 黄婷 谢婷婷 程伟 谭辉 唐碧莲 谢玉花 段振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3-196,共4页
以鲜猪肉、香芋粉和大米粉为原料,利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技术研制一款咸味型香芋猪肉膨化食品。试验选取机筒温度(X1)、螺杆转速(X2)、物料湿度(X3)作为主要工艺参数,以断裂力、糊化度、膨化度、水分含量、感官评价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 以鲜猪肉、香芋粉和大米粉为原料,利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技术研制一款咸味型香芋猪肉膨化食品。试验选取机筒温度(X1)、螺杆转速(X2)、物料湿度(X3)作为主要工艺参数,以断裂力、糊化度、膨化度、水分含量、感官评价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工艺条件为机筒温度150℃,螺杆转速45 Hz,物料湿度15%,挤压膨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芋 膨化食品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表面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表面抑菌活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巧 农建彪 +1 位作者 农进焕 段振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7-111,117,共6页
为探究荸荠表面泥土中拮抗微生物的作用,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筛选测试菌株,对泥土中的拮抗细菌进行分离,采用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考察其发酵滤液对荸荠表面微生物的影响。结... 为探究荸荠表面泥土中拮抗微生物的作用,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筛选测试菌株,对泥土中的拮抗细菌进行分离,采用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考察其发酵滤液对荸荠表面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带泥荸荠表面泥土中分离出2株拮抗细菌WB22、WB39,经鉴定其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弯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geniculata)。2株细菌发酵滤液对荸荠表面的细菌、酵母菌和霉菌数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B.amyloliquefaciens对细菌、酵母菌、霉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7.42%、9.05%和13.74%,且对球菌的抑制作用强于杆菌,对G^+菌的抑制作用强于G^-菌。而P.geniculata对细菌、酵母菌、霉菌的抑菌率分别为20.29%、4.64%和16.14%,对球菌和杆菌、G^+菌和G^-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今后荸荠生物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表面 拮抗细菌 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猴头菌发酵大果山楂汁的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巧 陈春喜 吴天保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5-168,共4页
利用猴头菌对大果山楂汁进行发酵,以发酵液中形成的多糖含量及菌丝湿质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猴头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大果山楂汁中白砂糖添加量为10 g/L,发酵温度为26℃,转速为160 r/min,接种... 利用猴头菌对大果山楂汁进行发酵,以发酵液中形成的多糖含量及菌丝湿质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猴头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大果山楂汁中白砂糖添加量为10 g/L,发酵温度为26℃,转速为160 r/min,接种量为8%。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10 d,发酵液中的多糖含量达到5.91 mg/m L,菌丝湿质量达到255.86 m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山楂 猴头菌 多糖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莲藕淀粉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唐小闲 汤泉 +4 位作者 段振华 李定金 刘艳 盘喻颜 蔡文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30,共5页
以莲藕为试验对象,探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和红外干燥四种不同干燥方式对莲藕淀粉的干燥时间、亮度、微观结构、晶体类型、粘度、凝沉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透明度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和红外... 以莲藕为试验对象,探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和红外干燥四种不同干燥方式对莲藕淀粉的干燥时间、亮度、微观结构、晶体类型、粘度、凝沉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透明度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和红外干燥四种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莲藕淀粉X-射线衍射图谱一致,晶体类型均为B型结构。在热风干燥和红外的淀粉颗粒形状较不规则,表面粗糙,有明显凹坑,颗粒间团聚和裂缝严重,外观品质极差;微波干燥和真空微波干燥的淀粉,大颗粒整体结构为椭球型,小颗粒为球形,无团聚,真空微波干燥莲藕淀粉颗粒较完整,轮廓清晰,表面光滑。四种干燥方式处理莲藕淀粉,真空微波干燥淀粉的亮度、凝沉稳定性均为最好,透明度最低,而微波干燥的干燥时间最短,冻融稳定性最好。综合分析,真空微波干燥方式优于其他三种方式,可适用于莲藕淀粉及淀粉制品加工的工业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 莲藕淀粉 不同干燥方式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预处理对柿子酒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及甲醇和高级醇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吕佳玮 刘亚琼 +5 位作者 路瑶 牟建楼 商飞飞 王颉 郭书贤 马艳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81,共5页
以柿子为主要原料,探究原料预处理(去皮、蒸煮)对柿子酒发酵过程中还原糖、总酸、酒精度、甲醇和高级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预处理对柿子酒的酒精度没有显著影响;和带皮处理相比,原料去皮处理酿造的柿子酒中还原糖含量高44%,总酸含量... 以柿子为主要原料,探究原料预处理(去皮、蒸煮)对柿子酒发酵过程中还原糖、总酸、酒精度、甲醇和高级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预处理对柿子酒的酒精度没有显著影响;和带皮处理相比,原料去皮处理酿造的柿子酒中还原糖含量高44%,总酸含量低7.9%,甲醇低19%,高级醇高66%;与不蒸煮处理相比,蒸煮处理酿造的柿子酒中还原糖含量高36%,总酸含量低9.5%,甲醇含量低30%,高级醇含量低48%。因此,对柿子原料进行去皮和蒸煮的处理后酿制柿子酒综合指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酒 原料预处理 发酵过程 理化指标 甲醇 高级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11
14
作者 宋慕波 帅良 +4 位作者 段振华 覃丽 李淋 陈振林 方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克隆荸荠Eleocharis tuberosa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分析其序列特征及其在荸荠不同组织中和鲜切荸荠贮藏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为揭示鲜切荸荠黄化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荸荠中克隆PAL基因的cDNA全长... 【目的】克隆荸荠Eleocharis tuberosa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分析其序列特征及其在荸荠不同组织中和鲜切荸荠贮藏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为揭示鲜切荸荠黄化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荸荠中克隆PAL基因的cDNA全长,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序列和所编码的蛋白进行预测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PAL基因在荸荠不同组织和鲜切荸荠贮藏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得到荸荠PAL基因全长cDNA,将其命名为CwPAL,该序列长度为2 485 bp,含有1个2 142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共编码713个氨基酸。CwPAL蛋白分子式为C3437H5514N944O1058S34,相对分子质量为78 079,等电点为5.97,原子总数为10 987个。CwPAL包含PAL-HAL和PLN02457结构域及典型的PAL酶活性中心序列(GTITASGDLVPLSYIAG)。CwPAL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其三维结构模型呈典型的"海马状"结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wPAL与菠萝Ananas comosus和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的PAL蛋白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CwPAL基因在荸荠皮中的表达量最高,鲜切荸荠贮藏过程中CwPAL基因表达量快速上升,水杨酸处理显著抑制了CwPAL基因的表达。【结论】Cw PAL属于典型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家族,该基因可能通过调控苯丙烷代谢从而影响鲜切荸荠的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苯丙氨酸解氨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黄化 水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片微波间歇干燥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盘喻颜 段振华 +2 位作者 刘艳 唐小闲 李定金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5-201,共7页
以火龙果为原料,微波功率、加热时间、间歇时间、切片厚度为考察因素,干燥速率和干基含水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火龙果片在不同微波间歇条件下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火龙果片微波间歇干燥过程包括加速、恒速和降速阶段;火龙果片微波间歇... 以火龙果为原料,微波功率、加热时间、间歇时间、切片厚度为考察因素,干燥速率和干基含水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火龙果片在不同微波间歇条件下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火龙果片微波间歇干燥过程包括加速、恒速和降速阶段;火龙果片微波间歇干燥的动力学符合Page模型,该模型适合对火龙果片微波间歇干燥过程进行预测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微波间歇 干燥特性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官评价和电子鼻分析不同蒸煮时间荸荠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官丽 聂辉 +4 位作者 苏可珍 黎小椿 黄双全 伍淑婕 罗杨合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7,14,共8页
在感官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电子鼻技术对不同蒸煮时间荸荠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通过雷达图探究各传感器响应值的变化情况,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tion analysis,LDA)等统... 在感官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电子鼻技术对不同蒸煮时间荸荠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通过雷达图探究各传感器响应值的变化情况,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tion analysis,LDA)等统计学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感官评价结果可知,荸荠削皮蒸、煮的最佳时间均为20 min,带皮蒸、煮的最佳时间均为30 min。由电子鼻分析结果可知,荸荠挥发性特征风味成分主要为硫化物,此外还有少量的甲基类化合物、氮氧化物、芳香类化合物和有机硫化合物;与鲜荸荠相比,不同蒸煮时间荸荠的气味响应值变化明显。PCA分析表明,电子鼻对不同蒸煮时间荸荠的气味均有较好的响应;LDA分析总贡献率均大于90%,略低于PCA分析,能较好地区分不同蒸煮时间的荸荠。感官评价与雷达图、PCA和LDA分析结果相符。基于感观评价的电子鼻分析不仅比单一的感官评价更客观准确,而且可以量化评价不同蒸煮时间荸荠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对荸荠加工品质控制和日常烹饪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感官评价 电子鼻 蒸煮时间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脆片真空油炸—真空微波联合干燥工艺优化 被引量:15
17
作者 任爱清 邓珊 +1 位作者 唐小闲 段振华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5-170,共6页
采用真空油炸—真空微波联合干燥技术对香菇脆片进行了干燥,并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香菇脆片真空油炸—真空微波联合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油炸温度80℃、真空度0.095 MPa、油炸时间18.6min;微波真空度0.095 MPa、微波功率密... 采用真空油炸—真空微波联合干燥技术对香菇脆片进行了干燥,并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香菇脆片真空油炸—真空微波联合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油炸温度80℃、真空度0.095 MPa、油炸时间18.6min;微波真空度0.095 MPa、微波功率密度2.0 W/g,脱水至含水率5%。此条件下香菇脆片的含油率为15.18%,破碎力为710.35g,与预测值(15.09%和704.91g)较接近。与真空油炸香菇脆片相比,联合干燥产品破碎力提高了5.93%,但含油率降低了29.79%,感官评分增加了1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脆片 真空油炸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脆片真空油炸过程中传质规律 被引量:7
18
作者 任爱清 邓珊 +1 位作者 唐小闲 段振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54,114,共6页
真空油炸过程中传质现象对真空油炸果蔬脆片的品质和安全控制极为重要。研究了油炸温度(80、90、100℃)、真空度(0.075、0.085、0.095 MPa)、预处理方式(漂烫,漂烫+浸渍+涂膜)对香菇脆片真空油炸过程中水分扩散和油脂吸收的影响,结果表... 真空油炸过程中传质现象对真空油炸果蔬脆片的品质和安全控制极为重要。研究了油炸温度(80、90、100℃)、真空度(0.075、0.085、0.095 MPa)、预处理方式(漂烫,漂烫+浸渍+涂膜)对香菇脆片真空油炸过程中水分扩散和油脂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脆片的含水率随油炸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采用Pabis经验模型能较好模拟香菇脆片真空油炸过程中的水分变化;利用菲克定律建立模型,得到香菇真空油炸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为2.47×10^-9~7.70×10^-9 m^2/s,并且随着油炸温度和真空度的升高而增大;采用浸渍和涂膜处理降低了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香菇片的油脂含量随着油炸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达到稳定值;浸渍和涂膜处理降低了真空油炸香菇脆片的含油率。Pabis经验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真空油炸香菇脆片的油脂含量变化,油炸温度和真空度对香菇脆片的平衡含油率(Y max)影响不大,油脂吸收系数(K Y)随着油炸温度和真空度的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脆片 真空油炸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套种野菊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小勇 夏祥华 +3 位作者 陶进科 黄丹娜 罗菊云 吴秀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15-20,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施氮量对套种野菊花生长和产量的差异,筛选出最适宜的氮肥用量,为套种野菊花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在"金桔-野菊花"套种模式下对不同施氮处理野菊花的株高、分枝数、干物质积累... 【目的】比较不同施氮量对套种野菊花生长和产量的差异,筛选出最适宜的氮肥用量,为套种野菊花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在"金桔-野菊花"套种模式下对不同施氮处理野菊花的株高、分枝数、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以及鲜花和干花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施氮处理对套种野菊花的生长和产量有显著影响,株高和分枝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以施氮量135 kg/hm^2处理的鲜花和干花产量最高,分别为8 356.0、2 615.7 kg/hm^2,但过高的施氮量不利于产量进一步提升;在折干率上不同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氮量135 kg/hm^2处理的高产主要得益于单株鲜花和干花产量显著提高,分别为37.6、11.77 g;在生育期间具有较高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LAI),在盛花期群体LAI又能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提高花蕾期的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和花蕾数,促进开花,从而显著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和鲜花产量;其总干物质最高为962.7 g/m^2。【结论】在"金桔-野菊花"套种模式下,施氮对野菊花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施氮量135 kg/hm^2处理单株鲜花和干花产量最高,为最佳推荐氮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 套种 施氮量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蔓性千斤拔种子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小勇 夏祥华 +2 位作者 黄丹娜 蒋臻韬 马小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对蔓性千斤拔种子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机制,为蔓性千斤拔高产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蔓性千斤拔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区组试验,测定不同种植密度(60万、80万、100万、114.3万株/hm^2...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对蔓性千斤拔种子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机制,为蔓性千斤拔高产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蔓性千斤拔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区组试验,测定不同种植密度(60万、80万、100万、114.3万株/hm^2,分别记为D1、D2、D3、D4)处理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和干物质积累量。【结果】种子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D4处理种子产量比D1、D2、D3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9.0%、15.8%和10.3%,但同时导致单株粒数和果荚数显著下降;相关和偏相关分析显示,单株种子产量与单株粒数和果荚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和0.988,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8858和0.8389,且呈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产量构成因子对单株种子产量直接作用大小表现为单株粒数﹥单株果荚数﹥结实率﹥千粒重,其中单株粒数和果荚数对单株种子产量均有显著的正效应,其贡献率分别为0.5264和0.4661。从物质生产上看,地上部分总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但收获指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回归分析表明,单位面积的总干物积累量与种子产量、收获指数与单株种子产量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0.9074和R=0.9880)。【结论】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种子产量提高的原因主要受益于种植密度的显著增加;单株粒数和果荚数是影响单株种子产量的主导因子;提高收获指数和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是蔓性千斤种子产量增加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性千斤拔 密度 种子产量 干物质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