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融水特色红心杉木优树材质性状变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魁鹏 韦正成 +5 位作者 黄开勇 董利军 黄鸿飞 陈琴 戴俊 谭文婧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4-429,共6页
[目的]通过测定和分析广西融水种源红心杉木优树材质性状指标,以了解该地区红心杉木材性状变异规律。[方法]以广西融水种源60株20年生的红心杉木优树为研究材料,测定单株材积、红心率、基本密度、组织比量、管胞性状、微纤丝角等10个材... [目的]通过测定和分析广西融水种源红心杉木优树材质性状指标,以了解该地区红心杉木材性状变异规律。[方法]以广西融水种源60株20年生的红心杉木优树为研究材料,测定单株材积、红心率、基本密度、组织比量、管胞性状、微纤丝角等10个材质性状指标,分析各材性性状指标分布和变异规律及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红心率、基本密度、木射线比量、管胞比量、管胞长、管胞宽、管胞长宽比等性状数据分布服从正态分布。融水两个地区红心杉优树轴向薄壁细胞比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5.08%和44.97%,变异较大。管胞比量变异系数分别为3.28%和3.56%,变异较小。红心率、木射线比量、管胞长、管胞宽、微纤丝角等性状差异极显著(P<0.01),轴向薄壁细胞比量差异显著(P<0.05)。10个材质性状间存在12对表型显著相关。[结论]测定的10个性状均是连续性数量性状。早、晚材的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和管胞长宽比等性状数据呈从心材至边材逐渐增加的规律。作为重要经济性状的红心率与木射线比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材积与轴向薄壁细胞比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单株材积与基本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这使红心杉木生长量与材性相结合的遗传改良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红心 材性 变异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药材复合经营模式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韦铄星 刘晓蔚 +3 位作者 张烨 黄荣林 刘菲 蒋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89,共6页
为了解桉树复合经营林-药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并筛选出同时具备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良模式,以桉树纯林为对照,连续5年对桉树人工林间种药材(扶芳藤、金银花和鸡骨草)的6种模式进行对比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6种模式中A1和A3... 为了解桉树复合经营林-药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并筛选出同时具备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良模式,以桉树纯林为对照,连续5年对桉树人工林间种药材(扶芳藤、金银花和鸡骨草)的6种模式进行对比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6种模式中A1和A3模式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对比CK模式,A1和A3的枯落物量分别增加了19.5%和30%;蓄积量分别增加了25.18 m3/hm2和36.39 m3/hm2;林分空气和土壤温度明显下降,湿度有所提升;土壤孔隙度和最大含水量明显提高,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提高3.5%以上;地表径流降低9.2%以上。(2)A3和B3模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药材净收益率分别为94.10%和185.16%;总净收益率分别是CK模式的102.2%和86.5%。(3)A3模式同时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适宜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效益 林-药模式 对比分析 复合经营 桉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20年生杉木无性系测定与早期选择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代喜 李魁鹏 +4 位作者 黄开勇 陈琴 莫宗恒 覃建强 莫尚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13,共5页
对20年生的包含广西本地转化培育和从广东、贵州、湖南等地收集的102个无性系的试验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参试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存在着显著和极显著遗传差异。随着林龄的增长,各性状的差异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运用3类聚类法... 对20年生的包含广西本地转化培育和从广东、贵州、湖南等地收集的102个无性系的试验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参试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存在着显著和极显著遗传差异。随着林龄的增长,各性状的差异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运用3类聚类法对8年生杉木无性系进行的早期选择可靠性高。对比5类聚类法,3类聚类法降低了优良无性系的漏选率。与参试无性系6年生时进行的早期选择相比,8年生时早期选择的错选率降低25%。运用3类聚类法对8年生参试无性系进行的早期选择,选对率达到了61.1%。相比对照无性系,决选出的24个无性系材积增益在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早期选择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序桉种源幼林木材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维 卢翠香 +4 位作者 杨中宁 李昌荣 陈健波 刘媛 项东云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6期75-80,共6页
通过对广西钦廉林场6年生的9个大花序桉种源木材力学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源间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剪强度差异极显著;4个力学指标群体均值分别为60.272 MPa、127.920 MPa、10.667 GPa、736.987 k N,均达... 通过对广西钦廉林场6年生的9个大花序桉种源木材力学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源间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剪强度差异极显著;4个力学指标群体均值分别为60.272 MPa、127.920 MPa、10.667 GPa、736.987 k N,均达到中等至高级水平;树高、胸径与4个力学指标间存在中等强度以下的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4个力学指标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72、0.79、0.72、0.47;木材综合品质系数为11 084.51×105Pa,属高等级材。大花序桉木材可作为承重结构和高中档家具用材,开发利用该木材作为结构用材,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种源 力学性质 遗传变异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木材渗透性的影响因子及其改善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卢翠香 江涛 +3 位作者 刘媛 郭东强 任世奇 邓紫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4-220,共7页
概述了木材渗透性的影响因子(木材结构、流体性能、木材抽提物、含水率和浸注工艺),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化学、物理及生物处理改善桉木渗透性的相关研究,分析桉木浸注改性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以期为桉木浸注改... 概述了木材渗透性的影响因子(木材结构、流体性能、木材抽提物、含水率和浸注工艺),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化学、物理及生物处理改善桉木渗透性的相关研究,分析桉木浸注改性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以期为桉木浸注改性处理技术的后续研究和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桉 木材渗透性 影响因子 改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恩桉生材含水率、年轮宽度及木材密度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卢翠香 陈健波 +3 位作者 刘媛 周维 毛纯 项东云 《桉树科技》 2014年第2期23-27,共5页
为了解邓恩桉的木材性质,本研究采用排水法和《GB/T 1930—2009》方法测定邓恩桉的生材含水率、年轮宽度以及木材密度。结果表明:全树生材含水率、年轮宽度、生材密度和基本密度均值分别为114.61%、4.73 mm、1.164 g·cm-3、0.522 g... 为了解邓恩桉的木材性质,本研究采用排水法和《GB/T 1930—2009》方法测定邓恩桉的生材含水率、年轮宽度以及木材密度。结果表明:全树生材含水率、年轮宽度、生材密度和基本密度均值分别为114.61%、4.73 mm、1.164 g·cm-3、0.522 g·cm-3。随着树高的增加,年轮宽度、木材密度呈―大―小―大‖趋势,生材含水率呈―小―大―小‖趋势;由髓心向外,木材密度逐渐减小,生材含水率逐渐增大,年轮宽度先增加后减小。4个材性指标在树干径向不同位置间差异极显著,在不同树高间差异不显著(除年轮宽度外)。基本密度与3个材性指标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生材含水率 年轮宽度 木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种子园6个家系生长和木材性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谭健晖 冯源恒 吴东山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98,共5页
以6个22年生马尾松初级种子园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比较优良家系、最差家系和对照的生长、单位面积材干物质产量及材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家系的单株材积、木材密度和木材干物质产量间差异显著;纤维素、综纤维、酸不溶木素、戊聚糖、... 以6个22年生马尾松初级种子园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比较优良家系、最差家系和对照的生长、单位面积材干物质产量及材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家系的单株材积、木材密度和木材干物质产量间差异显著;纤维素、综纤维、酸不溶木素、戊聚糖、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1%NaOH抽提物、苯醇抽提物、灰分和水分等10个化学组分的含量间差异不显著;单位面积木材干物质产量是马尾松材性改良的首选指标,木材化学组分可作为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家系 材积 密度 化学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油杉种质资源与苗木繁殖研究动态与展望 被引量:22
8
作者 蒋燚 王勇 +2 位作者 刘菲 刘雄盛 何应会 《广西林业科学》 2014年第3期301-305,共5页
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与收集,对江南油杉在我国天然种群资源的分布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江南油杉自然繁衍对生境的需求、过度砍伐利用是导致其濒危的原因,分析自然种群生境、染色体核型研究、育苗技术和引种驯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实现江... 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与收集,对江南油杉在我国天然种群资源的分布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江南油杉自然繁衍对生境的需求、过度砍伐利用是导致其濒危的原因,分析自然种群生境、染色体核型研究、育苗技术和引种驯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实现江南油杉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并进一步研究江南油杉的人工林栽培技术和高效繁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油杉 生境分析 染色体核型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林马尾松晚材率、年轮宽度和组织比量变异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卢翠香 徐峰 +2 位作者 覃引鸾 邓紫宇 马新年 《广西林业科学》 2012年第2期81-85,共5页
对22年生人工林马尾松木材年轮宽度、晚材率和组织比量进行系统的测量、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年轮宽度随树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而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晚材率随着树龄增加呈波动增大,而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木射... 对22年生人工林马尾松木材年轮宽度、晚材率和组织比量进行系统的测量、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年轮宽度随树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而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晚材率随着树龄增加呈波动增大,而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木射线比量和树脂道比量随树龄增加呈波动增大,但总体变幅不大,而前者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呈波动减小,后者先减小再增大。管胞比量随树龄增加呈波动减小,而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先增加,达到一定值后减小,然后再增加。方差分析表明,年轮宽度、晚材率、组织比量在各年轮间、各高度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晚材率 年轮宽度 组织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山育林对广西南亚热带喀斯特地区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娟 梁瑞龙 +1 位作者 黄大勇 林建勇 《广西林业科学》 2014年第4期371-377,共7页
封山育林是促进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的重要措施。通过设置4个固定样方,对广西南亚热带喀斯特地区植被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连续监测,对植被结构随治理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的物种多样性随着治理年限的增加而得到改善和提... 封山育林是促进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的重要措施。通过设置4个固定样方,对广西南亚热带喀斯特地区植被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连续监测,对植被结构随治理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的物种多样性随着治理年限的增加而得到改善和提高。受人为干扰的影响,4个样方不同植被层次的各项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不一致,人为干扰程度强,物种多样性就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山育林 喀斯特地区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恩桉木材性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东强 卢翠香 +1 位作者 项东云 陈健波 《广西林业科学》 201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具有耐寒、生长速度快、材性好的特点,已引起越来越高的重视。从邓恩桉木材纤维、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认为木材力学性质和加工利用方面的研究有待全面深入,应与良种选育结合,采... 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具有耐寒、生长速度快、材性好的特点,已引起越来越高的重视。从邓恩桉木材纤维、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认为木材力学性质和加工利用方面的研究有待全面深入,应与良种选育结合,采用先进仪器设备和分子辅助标记技术提高研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人工林 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南岩溶区封山育林综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远瑞 黄宝珍 +3 位作者 黄宏珊 庞世龙 陈金艳 李文付 《广西林业科学》 2013年第1期25-30,共6页
封山育林是恢复植被的重要技术措施。进行6年封山育林试验研究,分析封山育林期间植被覆盖率、郁闭度、植物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生态优势度等数量特征变化,土壤肥力和水土保持作用的动态变化状况,以及不同树种补植效果。封山育... 封山育林是恢复植被的重要技术措施。进行6年封山育林试验研究,分析封山育林期间植被覆盖率、郁闭度、植物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生态优势度等数量特征变化,土壤肥力和水土保持作用的动态变化状况,以及不同树种补植效果。封山育林增加植被覆盖度达20%,郁闭时间缩短30%以上,增加了植物丰富度,提高了土壤肥力,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任豆(Zenia insignis)、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等树种补植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山育林 植物多样性 岩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锯末制备颗粒活性炭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中磊 李军集 孙康 《广西林业科学》 2012年第4期356-358,共3页
以桉树锯末和磷酸为原料制备了颗粒活性炭,研究浸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对产品得率、强度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与原料浸渍比为2∶1,温度300℃,预处理1 h,机械成型后,再以10℃/min升到活化温度450℃,活化... 以桉树锯末和磷酸为原料制备了颗粒活性炭,研究浸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对产品得率、强度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与原料浸渍比为2∶1,温度300℃,预处理1 h,机械成型后,再以10℃/min升到活化温度450℃,活化1 h。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活性炭性能指标为:强度95%,亚甲基蓝吸附值172.5 mg/g,碘吸附值790 mg/g,A法焦糖100%,得率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锯末 活性炭 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7
14
作者 申文辉 《广西林业科学》 2014年第4期395-400,共6页
总结近30年来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研究进展情况,重点阐述广西石漠化的形成原因、土壤特性及水土流失、群落特征与植物多样性、树种选择与治理模式、综合效应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绩,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和今后研究... 总结近30年来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研究进展情况,重点阐述广西石漠化的形成原因、土壤特性及水土流失、群落特征与植物多样性、树种选择与治理模式、综合效应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绩,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和今后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配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敦 林婧 +6 位作者 梁晨 刘德杰 钟声 刘伟莉 王鸿彬 邓小军 韦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6-1423,共8页
【目的】探索桂东南典型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组成特点和分布规律,为了解林业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以及促进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林业碳汇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博白林场的杉木(Cunnighamia lanceolata)、红锥(Castanop... 【目的】探索桂东南典型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组成特点和分布规律,为了解林业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以及促进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林业碳汇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博白林场的杉木(Cunnighamia lanceolat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及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urophylla)3种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化验检测分析的方法,测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的容重、有机碳密度、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储量及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贡献率,探讨桂东南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桂东南3种典型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明显,红锥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最高,为4.50 kg/m^(2),巨尾桉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类型(P<0.05,下同);各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壤深度逐渐降低。巨尾桉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红锥林和杉木林,3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逐渐降低。不同林分土壤总有机碳储量排序依次为红锥林>杉木林>巨尾桉林,红锥和杉木林土壤的总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35.13和133.41 t/ha,均显著大于巨尾桉林。3种林分不同土层土壤对有机碳储量贡献率均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结论】红锥和杉木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较巨尾桉林更高。在人工林改造过程中,选择种植长周期的红锥和杉木,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积累与固定,具有更好的土壤碳汇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储量 分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年生大花序桉不同种源木材纤维特性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周维 卢翠香 +3 位作者 杨中宁 李昌荣 陈健波 项东云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29-34,共6页
以广西钦廉林场6年生9个种源的大花序桉为材料,通过解析木法,测量其木材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腔径,比较9个种源6年生大花序桉的木材纤维特性。结果表明,种源间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存在显著差异;种源的纤维形态(宽度除外)与树... 以广西钦廉林场6年生9个种源的大花序桉为材料,通过解析木法,测量其木材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腔径,比较9个种源6年生大花序桉的木材纤维特性。结果表明,种源间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存在显著差异;种源的纤维形态(宽度除外)与树高、胸径生长性状相关关系不显著,据此可对各性状进行独立选择,可望培育出木材性状好又速生的种源;树高、纤维宽度与种源地的经纬度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9个大花序桉种源作为中大径材培育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种源 纤维特性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油杉切根移栽根系参数及其与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13
17
作者 何应会 蒋燚 +4 位作者 刘菲 李娟 戴菱 王勇 黄荣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16,共5页
针对江南油杉轻基质容器苗盘根较严重、侧须根少的问题,以不切根(CK)为对照,开展芽苗切根控根试验,研究留根长度和切根比例对江南油杉容器苗生长及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茎芽高度≥2 cm时,依据胚根长比例进行切根移栽更有... 针对江南油杉轻基质容器苗盘根较严重、侧须根少的问题,以不切根(CK)为对照,开展芽苗切根控根试验,研究留根长度和切根比例对江南油杉容器苗生长及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茎芽高度≥2 cm时,依据胚根长比例进行切根移栽更有利于江南油杉轻基质容器苗的生长和改善根系质量,且以切根1/2效果最佳,但留根长度不宜超过4 cm。综合根系参数分析结果,与不切根相比,芽苗切根后主根长缩短26.12%~45.25%,根径增加25.33%~41.45%,一级侧根数增加15.51%~70.81%,一级侧根长度的最大增幅为50.00%~69.05%,盘根现象能减少到3.33%。本试验中,对促进生长和改善根系构型效果较好的试验处理为切根1/2和留根2 cm,由于分叉根的大量形成,侧根的萌发面积增加且形态更高级,苗木根系呈现须根化,根系构型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油杉 芽苗切根 根系构型 一级侧根 分叉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基质复配功能菌对江南油杉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何应会 蒋燚 +4 位作者 李娟 戴菱 黄荣林 刘菲 邓小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19,共5页
针对江南油杉造林后蹲苗期长的问题,以提高出圃苗木总生物量和质量为目的,采用2×2×2析因实验设计,研究轻基质复配微生物功能菌对江南油杉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轻基质配方是影响江南油杉苗木生长的决定性因素,功能菌作为... 针对江南油杉造林后蹲苗期长的问题,以提高出圃苗木总生物量和质量为目的,采用2×2×2析因实验设计,研究轻基质复配微生物功能菌对江南油杉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轻基质配方是影响江南油杉苗木生长的决定性因素,功能菌作为增效剂添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苗木的存活率并促进生长。主效应结果显示,功能菌对苗高和壮苗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对地径和总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且功能菌与基质配方、容器规格均存在交互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轻基质配方体积比为腐殖质土40%+椰糠45%+菇渣5%+珍珠岩10%并复配功能菌,同时容器规格选择7.5 cm×13 cm时育苗效果最佳。在江南油杉轻基质容器育苗中,将复合功能菌作为增效剂应用是一项培育江南油杉优质容器苗的有效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器育苗 江南油杉 功能菌 基质配方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序桉种源遗传变异及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周维 李昌荣 +4 位作者 陈健波 陈剑成 伍荣善 郭东强 项东云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36-41,共6页
以广西玉林和钦州2个试验点的5.5年生大花序桉种源试验林为研究材料,分析大花序桉不同种源间的生长性状差异,并进行种源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大花序桉不同种源在玉林试验点的生长比在钦州试验点的快,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比... 以广西玉林和钦州2个试验点的5.5年生大花序桉种源试验林为研究材料,分析大花序桉不同种源间的生长性状差异,并进行种源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大花序桉不同种源在玉林试验点的生长比在钦州试验点的快,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比钦州试验点的高11%,18%和45%;玉林和钦州2个试验点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在试验点间、种源间、区组间差异极显著,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种源与地点互作效应差异达显著水平,树高的种源与地点互作效应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根据丰产性和稳定性参数,把18个种源划分为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种源 遗传变异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恩桉木材干燥特性初探 被引量:9
20
作者 卢翠香 刁海林 +5 位作者 项东云 陈健波 郭耆 刘媛 郭东强 周维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9-134,共6页
采用百度试验法对邓恩桉木材的干燥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邓恩桉属难干木材,截面变形较严重,为5级;初期开裂和内裂严重,均为4级;干燥速度慢,为4级;弦向干缩率和体积干缩率大,差异干缩小。邓恩桉的干燥初期温度为40℃,干燥初期... 采用百度试验法对邓恩桉木材的干燥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邓恩桉属难干木材,截面变形较严重,为5级;初期开裂和内裂严重,均为4级;干燥速度慢,为4级;弦向干缩率和体积干缩率大,差异干缩小。邓恩桉的干燥初期温度为40℃,干燥初期干湿球温度差为2℃,干燥终期温度为70℃。25 mm厚的邓恩桉板材在窑干至10%所需时间约为20.5天。邓恩桉主要干燥缺陷为截面变形,初期开裂发生较早,在实际干燥过程中要尽量使用软基准,干燥中、后期适时进行调湿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百度试验法 干燥特性 干燥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