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黄冕林场桉树萌芽林土壤肥力变化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覃祚玉 蒋雪刚 +3 位作者 唐健 邓玉华 曹继钊 王会利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9-433,共5页
【目的】对广西黄冕林场的桉树萌芽林(1-4年)的土壤肥力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为该树种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不同林龄桉树萌芽林土壤综合肥力进行分析,以土壤pH、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有... 【目的】对广西黄冕林场的桉树萌芽林(1-4年)的土壤肥力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为该树种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不同林龄桉树萌芽林土壤综合肥力进行分析,以土壤pH、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有效P、速效K、Ca、Mg、Cu、Zn、B、Fe、Mn作为评价指标,分析林地土壤综合肥力变化规律。【结果】林场土壤综合肥力在垂直梯度表现为:A层(0-20cm)>B层(20-40cm)。在整个轮伐期内,桉树萌芽林土壤综合肥力系数由0.608降低至0.595,表现出对土壤养分的最终消耗,各林龄桉树萌芽林土壤肥力大部分处于一般肥力水平(四级)。【结论】轮伐期内,土壤肥力先增加后降低,第2年后土壤肥力消耗量持续增大,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萌芽林 不同林龄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广西黄冕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配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敦 林婧 +6 位作者 梁晨 刘德杰 钟声 刘伟莉 王鸿彬 邓小军 韦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6-1423,共8页
【目的】探索桂东南典型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组成特点和分布规律,为了解林业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以及促进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林业碳汇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博白林场的杉木(Cunnighamia lanceolata)、红锥(Castanop... 【目的】探索桂东南典型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组成特点和分布规律,为了解林业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以及促进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林业碳汇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博白林场的杉木(Cunnighamia lanceolat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及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urophylla)3种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化验检测分析的方法,测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的容重、有机碳密度、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储量及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贡献率,探讨桂东南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桂东南3种典型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明显,红锥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最高,为4.50 kg/m^(2),巨尾桉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类型(P<0.05,下同);各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壤深度逐渐降低。巨尾桉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红锥林和杉木林,3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逐渐降低。不同林分土壤总有机碳储量排序依次为红锥林>杉木林>巨尾桉林,红锥和杉木林土壤的总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35.13和133.41 t/ha,均显著大于巨尾桉林。3种林分不同土层土壤对有机碳储量贡献率均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结论】红锥和杉木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较巨尾桉林更高。在人工林改造过程中,选择种植长周期的红锥和杉木,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积累与固定,具有更好的土壤碳汇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储量 分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贵树种蚬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侯远瑞 申文辉 +1 位作者 黄小荣 欧芷阳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5期113-117,共5页
通过对珍贵树种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从生物特性、群落结构、生理活动、种子、苗木培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综合总结分析,提出该树种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蚬木 生物特性 群落结构 育苗 栽培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处理低龄桉树木材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卢翠香 邓紫宇 +5 位作者 郭东强 唐庆兰 陆敏 任世奇 李昌荣 陈健波 《桉树科技》 2019年第4期16-21,共6页
在水蒸气保护下,经不同温度(170、190、210℃)、不同恒温时间(2、3、4 h)、不同升温速度(10、15、20℃h^-1)、对低龄桉树木材进行高温热处理改性,按照GB/T1935-GB/T1936国家标准检测处理木材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处理温度对桉树木材CS、... 在水蒸气保护下,经不同温度(170、190、210℃)、不同恒温时间(2、3、4 h)、不同升温速度(10、15、20℃h^-1)、对低龄桉树木材进行高温热处理改性,按照GB/T1935-GB/T1936国家标准检测处理木材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处理温度对桉树木材CS、MOR和MOE有极显著影响,恒温时间对MOE影响显著。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CS、MOE先增加后减小,MOR逐渐减小;随着恒温时间延长,MOE、MOR逐渐增大,CS先减小后增加;随着升温速度增加,CS、MOE和MOR逐渐增大。处理材MOE高于对照样,CS和MOR略低于对照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木材 高温热处理 顺纹抗压强度(CS) 抗弯弹性模量(MOE) 抗弯强度(M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肥对油茶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何应会 曹继钊 +3 位作者 唐健 覃其云 宋贤冲 农必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97-200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叶面肥对油茶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为研制油茶优质苗木专用叶面肥提供参考。【方法】以油茶营养杯嫁接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以不同NPK配比和喷施浓度设9个叶面肥处理以及清水对照处理,于油茶幼苗期进行...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叶面肥对油茶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为研制油茶优质苗木专用叶面肥提供参考。【方法】以油茶营养杯嫁接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以不同NPK配比和喷施浓度设9个叶面肥处理以及清水对照处理,于油茶幼苗期进行叶面喷施,测定幼苗各项生长指标及根茎叶各部分营养元素含量。【结果】对油茶幼苗生长促进效果最好的叶面肥的NPK配比为11-13-4,喷施浓度为2.0%的处理。喷施叶面肥后,根茎叶各部分N、P、K养分含量均有所提高,油茶苗期对养分的需求规律表现为N>K>P,通过喷施叶面肥能有效满足油茶幼苗对微量元素的需求。【结论】适宜NPK配比和喷施浓度的叶面肥对油茶幼苗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能提高植株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叶面肥 NPK配比 喷施浓度 生长指标 营养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成熟林生物量积累及营养分配规律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贤冲 唐健 +2 位作者 覃其云 潘波 曹继钊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索油茶成熟林油茶不同器官的生物量积累及养分吸收分配规律,为油茶成熟林养分需求和科学施肥及解决油茶低产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油茶成熟林样方中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株,用标准木的方法测定样株不同器官的生长性状... 【目的】探索油茶成熟林油茶不同器官的生物量积累及养分吸收分配规律,为油茶成熟林养分需求和科学施肥及解决油茶低产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油茶成熟林样方中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株,用标准木的方法测定样株不同器官的生长性状指标、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结果】油茶成熟林树高、冠幅生物性状指标呈正态分布,生物量以地上部分占绝对优势。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均以全氮含量最高,其次为全钾和全磷,铜和硼含量最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全磷和铜外,其余元素含量在地上和地下部分不同器官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油茶成熟林油茶不同器官对各营养元素的吸收分配存在差异,地上部分生物量大于地下部分并侧重于生殖生长;油茶成熟林对N和K需求量大,在施肥时应加大N和K的添加量,防止因缺素造成低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成熟林 生物量 营养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幼林营养元素吸收及其分配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曹继钊 王会利 +3 位作者 唐健 覃其云 农必昌 潘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2-805,共4页
【目的】了解油茶各器官和营养元素吸收、累积及分配特征,为油茶林地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势较好的5.5年生油茶林为调查对象,测定其树干、树枝、树叶、主根和侧根的营养元素含量,分析营养元素吸收及分配特征。【结果】油... 【目的】了解油茶各器官和营养元素吸收、累积及分配特征,为油茶林地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势较好的5.5年生油茶林为调查对象,测定其树干、树枝、树叶、主根和侧根的营养元素含量,分析营养元素吸收及分配特征。【结果】油茶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大致为N>K、Ca>Mg>P>Fe、Mn>Zn>B>Cu。油茶不同器官营养元素总含量的排列顺序:树叶>侧根>树枝>主根>树干。油茶树体营养元素贮藏总量为14.65g/株,其中,N、K、Ca的贮存量最高,其次是P、Mg、Fe、Mn,Cu、Zn、B最低。油茶各器官营养元素贮存量的顺序排列:树叶>树干>主根>树枝>侧根。【结论】油茶树体N、K、Ca元素的吸收和累积量最高,营养元素的分配与各器官的生物量不成比例关系,树叶和树干营养元素贮存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营养元素 吸收 累积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组培苗不定根形成过程酶的活性变化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晓明 韦璐阳 +3 位作者 蔡玲 陈博雯 王鹏良 刘海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44-1348,共5页
【目的】分析油茶组培苗不定根发生过程中酶的变化规律,为油茶种苗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主栽油茶无性系岑软2号油茶、桂无1号油茶和桂普24号油茶组培苗为材料,测定其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 【目的】分析油茶组培苗不定根发生过程中酶的变化规律,为油茶种苗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主栽油茶无性系岑软2号油茶、桂无1号油茶和桂普24号油茶组培苗为材料,测定其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结果】岑软2号和桂无1号油茶组培苗易生根,培养至50 d生根率大于84.0%,而桂普24号油茶组培苗培养至50 d生根率仅52.7%,属难生根无性系。在组培生根过程中,岑软2号和桂无1号油茶的POD、PPO和IAAO活性在根原基诱导期均呈急剧上升的变化趋势,在根原基形成约20 d达最高峰;桂普24号油茶的POD活性在整个生根期变化不明显,PPO活性明显低于岑软2号和桂无1号油茶,IAAO活性前期不断降低,有利于吲哚乙酸(IAA)的累积,容易形成愈伤组织。【结论】油茶组培苗生根诱导前期提高其POD、PPO和IAAO活性,有利于根原基的诱导,生根诱导后期降低其POD、PPO和IAAO活性有利于不定根伸长。生产上培育油茶组培苗时在培养基中调整外源激素和外源酚等物质的用量可提高组培苗的生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组培苗 不定根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吲哚乙酸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幼林营养综合诊断 被引量:4
9
作者 覃祚玉 曹继钊 +3 位作者 覃其云 吕曼芳 石媛媛 唐健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3期50-55,共6页
采用DRIS诊断法对广西6~8 a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幼林高、低产组针叶进行营养诊断,测定10种矿质营养元素(N、P、K、Ca、Mg、Zn、Fe、Cu、Mn和B)的含量,探讨马尾松人工幼林养分需求规律,制定马尾松人工幼林养分平衡诊断标准。结... 采用DRIS诊断法对广西6~8 a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幼林高、低产组针叶进行营养诊断,测定10种矿质营养元素(N、P、K、Ca、Mg、Zn、Fe、Cu、Mn和B)的含量,探讨马尾松人工幼林养分需求规律,制定马尾松人工幼林养分平衡诊断标准。结果表明:广西马尾松人工幼林的需肥顺序为P> B> K> Zn> N> Mn> Mg> Fe> Ca> Cu,最缺乏的元素是P,其次是B、K、N、Zn,最不缺乏的是Ca、Cu。针叶N、P、K元素浓度比值范围为N/P=12.81±3.75、N/K=2.62±0.30、P/K=0.22±0.08。马尾松工幼林叶片养分适宜范围为:N 9.36~15.44、P 0.72~1.29、K 3.84~5.63、Ga3.65~5.63、Mg 0.31~1.53 g·kg-1、Cu 2.14~3.01、Zn 20.66~66.42、Fe 30.26~203.19、Mn 330.02~561.38、B1.13~15.71 mg·kg-1。根据该诊断标准可有效诊断马尾松针叶营养元素丰缺程度,指导林农"对症下药",实现精准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幼林 针叶营养 DRIS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比蚯蚓粪复合肥对桉树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健 宋贤冲 王会利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蚯蚓粪复合肥对桉树树体营养及生长状况的影响,为提高广西桉树林地土壤肥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4个基肥处理:对照CK(纯复合肥)、处理A(75%复合肥+25%蚯蚓粪)、处理B(50%复合肥+50%蚯蚓...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蚯蚓粪复合肥对桉树树体营养及生长状况的影响,为提高广西桉树林地土壤肥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4个基肥处理:对照CK(纯复合肥)、处理A(75%复合肥+25%蚯蚓粪)、处理B(50%复合肥+50%蚯蚓粪)和处理C(25%复合肥+75%蚯蚓粪)。调查统计桉树生长状况并测定分析土壤性状变化。【结果】与对照处理相比,处理A、B和C桉树叶片中大量元素分别增加166%、166%和156%;树高分别增加125%、125%和127%,地(胸)径分别增加125%、120%和133%,以处理C的促生作用最显著。同时各处理均可促进桉树树体对土壤中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吸收,减缓土壤pH下降。【结论】添加25%~75%蚯蚓粪复合基肥可增加树高和加粗地(胸)径,促进树体对土壤中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吸收,减缓土壤中pH、有机质和营养元素下降程度。采用75%蚯蚓粪+25%复合肥配比作基肥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粪 复合肥 配比 桉树生长 促生作用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桉树混交造林试验初报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健波 陈掁华 +5 位作者 卢翠香 张磊 雷仕锐 刘媛 王建忠 邓紫宇 《桉树科技》 2022年第3期35-39,共5页
大花序桉为优质锯材树种,宜作长周期大径级锯材人工林培育;尾巨桉为优良纸浆纤维等工业用材树种,适合作中短周期中小径材人工林培育,两种桉树培育目标、方式不同,任一树种纯林经营均各有优、缺点。为使2种桉树培育达到优劣互补的目的,... 大花序桉为优质锯材树种,宜作长周期大径级锯材人工林培育;尾巨桉为优良纸浆纤维等工业用材树种,适合作中短周期中小径材人工林培育,两种桉树培育目标、方式不同,任一树种纯林经营均各有优、缺点。为使2种桉树培育达到优劣互补的目的,促进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探索这2种桉树进行混交栽培具有重要意义。试验设5行大花序桉+5行尾巨桉、2行大花序桉+5行尾巨桉的混交处理及2个树种的纯林为对照共4个处理,在试验林3.5年生时调查各处理林木胸径、树高生长量。通过对试验各处理的单株林木、林分生长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交处理的大花序桉、尾巨桉林木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均与其纯林处理的林木间无显著差异,在与尾巨桉林木2~10m距离范围内的大花序桉林木间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差异不显著;4个试验处理蓄积量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尾巨桉纯林>2行大花序桉+5行尾巨桉>5行大花序桉+5行尾巨桉>大花序桉,且各试验处理间均达显著差异水平。初步认为,大花序桉与尾巨桉混交栽培对彼此单株林木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混交林蓄积量随尾巨桉混交占比的增大而增加。由于试验时间尚短,最终结果有待后续跟踪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尾巨桉 长周期 短周期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巨桉萌芽林土壤种子库特征分析
12
作者 朱宇林 唐庆兰 +2 位作者 陆绍锋 张照远 刘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5,59,共5页
对尾巨桉萌芽林和大叶栎杂木林土壤种子库进行了取样调查,采用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各土壤层种子萌发的规律基本一致,大约从第7天开始进入种子萌发高峰期,第19天后进入缓慢萌发期,至最后停止萌发... 对尾巨桉萌芽林和大叶栎杂木林土壤种子库进行了取样调查,采用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各土壤层种子萌发的规律基本一致,大约从第7天开始进入种子萌发高峰期,第19天后进入缓慢萌发期,至最后停止萌发;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尾巨桉萌芽林(7 356粒/m2)显著高于对照大叶栎杂木林(3 614粒/m2)。尾巨桉萌芽林土壤种子库共计物种8种,分属于7科,其中以禾本科的刚莠竹为优势种,占土壤种子库总量的95.8%;种子库垂直分布格局显示,80%以上的种子储存在枯枝落叶层和0~5 cm的土壤中。尾巨桉萌芽林土壤种子库具有较高的生态优势度指数,但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物的相似性系数均低于大叶栎杂木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萌芽林 土壤种子库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