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力转移对喀斯特地区生物资源保护的影响——以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覃勇荣 葛建邦 +1 位作者 覃文更 韦国富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9-471,共3页
以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为个案,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形式,了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之后喀斯特地区生物资源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在保护的前提下,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社区参与式环境保护... 以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为个案,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形式,了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之后喀斯特地区生物资源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在保护的前提下,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社区参与式环境保护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劳动力转移 生物资源保护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细痣疣螈栖息地环境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覃文更 唐小平 +1 位作者 覃国乐 韦凌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306,共4页
2010年3~9月,运用样线调查和植被样方调查的方法,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林区细痣疣螈的分布、数量和栖息地环境进行了调查,使用GPS对各分布点进行地理坐标定位,观测记录植物种类、多度、盖度,记录地形、海拔、坡向、坡位、... 2010年3~9月,运用样线调查和植被样方调查的方法,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林区细痣疣螈的分布、数量和栖息地环境进行了调查,使用GPS对各分布点进行地理坐标定位,观测记录植物种类、多度、盖度,记录地形、海拔、坡向、坡位、坡度、森林起源、土壤类型、水塘长宽深度、塘底物组成、水流速度、水体清晰度和干扰程度等生态环境因子,以揭示细痣疣螈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林区细痣疣螈主要分布于地下水露头的积水坑周围的郁闭度>75%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灌木林,海拔300~850m,调查样点31个,数量1725只,平均密度55.65只/点。细痣疣螈的分布范围与栖息地周围的水源、植被、地形等密切相关,同时受人类捕捉的影响。调查分析结果可为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制定该物种的保护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痣疣螈 种群数量 栖息地环境 喀斯特地貌 广西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兜兰属(兰科)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12
3
作者 谭卫宁 《广西林业科学》 2009年第3期187-189,196,共4页
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兜兰属(兰科)植物进行了调查,保护区内分布有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硬叶兜兰(P.micranthum)、白花兜兰(P.emersonii)、麻栗坡兜兰(P.malipoense)和带叶兜兰(P.hirsutissimum)共5种,在其... 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兜兰属(兰科)植物进行了调查,保护区内分布有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硬叶兜兰(P.micranthum)、白花兜兰(P.emersonii)、麻栗坡兜兰(P.malipoense)和带叶兜兰(P.hirsutissimum)共5种,在其资源现状、分布特征及保护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及利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兜兰属 兰科 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资源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损害农作物监测与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蒙萌 蒙大鹏 覃文更 《广西林业科学》 2012年第2期196-198,共3页
运用"参与式"和"半结构访谈"的调查方法,对保护区域内以及其外围2 km以内农民耕作地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了解野生动物的不同种类在不同季节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和趋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和建议,为保护区对... 运用"参与式"和"半结构访谈"的调查方法,对保护区域内以及其外围2 km以内农民耕作地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了解野生动物的不同种类在不同季节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和趋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和建议,为保护区对野生动物的冲突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农作物 喀斯特地貌 广西木论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调查初报 被引量:2
5
作者 薛国喜 谭卫宁 王香 《广西林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11-115,共5页
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通过检视标本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外生殖器特征,共鉴定出5科61属77种,包括凤蝶科5属15种,粉蝶科3属3种,蛱蝶科31属35种,灰蝶科5属5种,弄蝶科17属19种,提供了部分代表种类的生态照片及... 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通过检视标本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外生殖器特征,共鉴定出5科61属77种,包括凤蝶科5属15种,粉蝶科3属3种,蛱蝶科31属35种,灰蝶科5属5种,弄蝶科17属19种,提供了部分代表种类的生态照片及保护区内的生境照片,为该喀斯特地区今后的蝴蝶区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奠定了基础。建议保护区尽快开展系统的蝶类多样性本底调查,明确木论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蝴蝶种类、分布、数量和发生规律,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区系 喀斯特森林 资源昆虫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掌叶木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6
作者 黄灿 覃文更 +1 位作者 罗柳娟 韦秀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4期6325-6326,6328,共3页
采用群落学调查方法,对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0个掌叶木样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有维管束植物60科102属123种,群落科属组成较为分散。群落垂直结构完整,成层现象明显。群落外貌以中型叶、单叶、全缘、纸质为主。群落物种... 采用群落学调查方法,对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0个掌叶木样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有维管束植物60科102属123种,群落科属组成较为分散。群落垂直结构完整,成层现象明显。群落外貌以中型叶、单叶、全缘、纸质为主。群落物种丰富度排列顺序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除物种丰富度外,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排列顺序均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基岩裸露度与物种多样性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木群落 物种多样性 广西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基金在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初探
7
作者 覃文更 《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5期93-96,共4页
阐述全球环境基金(GEF)种子基金项目在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施现状.分析实施效果:增强了社区与保护区的互信合作关系,提高了村民保护意识,减缓了保护区的压力,提高了对参与式管理的认识.分析项目实施中还存在着的项目活动的选... 阐述全球环境基金(GEF)种子基金项目在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施现状.分析实施效果:增强了社区与保护区的互信合作关系,提高了村民保护意识,减缓了保护区的压力,提高了对参与式管理的认识.分析项目实施中还存在着的项目活动的选择范围窄,选择难度大,技术培训滞后,缺乏后续资金支持等问题.提出建立社区参与式管理机制,尝试基金流动使用,加强项目进程监测,建立项目数据库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种子基金 参与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护深山不言苦——记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员玉壮机
8
作者 潘正伟(文/图) 韦振懂 罗柳娟 《广西林业》 2019年第5期35-36,共2页
他从前是经常进山砍伐树木、打猎的'刺头',如今是动植物的保护者;他从前靠山吃山,入不敷出,如今是保护区的一员,有一份稳定收入;他从前是在田间地头忙碌的农民,如今是动植物的'土专家',参与科研……他叫玉壮机,1965年8... 他从前是经常进山砍伐树木、打猎的'刺头',如今是动植物的保护者;他从前靠山吃山,入不敷出,如今是保护区的一员,有一份稳定收入;他从前是在田间地头忙碌的农民,如今是动植物的'土专家',参与科研……他叫玉壮机,1965年8月出生,家住河池市环江县川山镇社村村旧屯屯,现任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寨管理站管理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管理员 麻栗坡 自然保护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木论自然保护区铁皮石斛生境腐殖质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覃国乐 覃文更 +2 位作者 莫书成 覃杏芬 杨敏云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2年第1期82-86,共5页
为了探索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状态下野生铁皮石斛与腐殖质环境的关系,以寻求铁皮石斛组培苗的炼苗驯化和回归种植栽培最佳基质,我们在保护区内设置了5个10 m×10 m的野生铁皮石斛样地并采集了0~10 cm土层厚度的腐殖质,... 为了探索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状态下野生铁皮石斛与腐殖质环境的关系,以寻求铁皮石斛组培苗的炼苗驯化和回归种植栽培最佳基质,我们在保护区内设置了5个10 m×10 m的野生铁皮石斛样地并采集了0~10 cm土层厚度的腐殖质,测定了所采样品的理化性状指标。结果表明:木论保护区林下铁皮石斛生境腐殖质中有机质含量为299.65~561.87 g/kg,N含量为15.29~20.12 g/kg,P含量为6.15~62.30 g/kg,K含量为138.50~302.00 g/kg;腐殖质近中性偏微碱性,保水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木论 自然保护区 铁皮石斛 腐殖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木论自然保护区铁皮石斛种群资源调查 被引量:4
10
作者 覃国乐 覃文更 +3 位作者 谭卫宁 范志震 莫书成 潘振兴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1期145-147,150,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及设置样方的方法对国家自然保护区木论保护区的铁皮石斛进行种群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木论喀斯特地貌中适宜铁皮石斛生长环境条件苛刻,只能生活在附生苔藓的岩石壁上和沟槽较多的阔叶林树皮上,晴天湿度70%-90%,光照度1 800... 通过野外调查及设置样方的方法对国家自然保护区木论保护区的铁皮石斛进行种群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木论喀斯特地貌中适宜铁皮石斛生长环境条件苛刻,只能生活在附生苔藓的岩石壁上和沟槽较多的阔叶林树皮上,晴天湿度70%-90%,光照度1 800-3 600 lx,海拔711-850 m的山顶或近山顶位置,东南、西南坡向的原始林或次生林中。造成该物种种群数量稀少的原因主要是人为过度采挖和物种生长环境特殊,加上其生长环境缺少媒介昆虫传粉,造成繁殖能力和结实能力低。为保护该保护区内野生铁皮石斛资源,应遏制过度采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种群资源 调查分析 木论保护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木论自然保护区青檀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覃文更 韦国富 谭卫宁 《广西林业科学》 2004年第3期126-129,共4页
采用群落学研究方法 ,对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青檀 (Pteroceltistatarinowii)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进行样方调查研究。分析了青檀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外貌、群落结构等群落学特征 ,并对该群落的环境状况进行分析 ,计测群... 采用群落学研究方法 ,对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青檀 (Pteroceltistatarinowii)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进行样方调查研究。分析了青檀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外貌、群落结构等群落学特征 ,并对该群落的环境状况进行分析 ,计测群落的盖度指标和不同层次上的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指数。结果表明 :青檀群落种类组成有 32种 ,2 5个科 ,2 9个属。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区类型为主 ,占总属的 92 % ,温带分布只占 4 %。群落组成种类以亚热带成分占优势。高位芽植物种类多 ,数量大 ,是青檀群落的优势层片 ,占总种数的 6 5 6 % ,地面芽占 34 4 % ,群落可分乔、灌、草三层 ,灌木层H'值最高为 2 5 7,其次是草本层为 2 15 ,乔木层最低为 1 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青檀 群落学特征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论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的理化特性 被引量:22
12
作者 韦国富 黄承标 +3 位作者 覃文更 葛建邦 谭卫宁 李保平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9年第3期180-183,共4页
按木论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分布状况及相应海拔高度设置代表性的土壤剖面(0-80 cm土层),按国颁标准采集样品与测定土壤理化特性。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为0.86-1.38 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27.66%-44.14%,其中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为4.98%-13.2... 按木论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分布状况及相应海拔高度设置代表性的土壤剖面(0-80 cm土层),按国颁标准采集样品与测定土壤理化特性。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为0.86-1.38 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27.66%-44.14%,其中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为4.98%-13.22%;土壤通气度为4.67%-13.08%。(2)土壤pH值为6.03-7.45;有机质含量为13.9-120.3g.kg-1;全N为0.81-3.74 g.kg-1;全P为0.21-0.78 g.kg-1;全K为11.62-22.54 g.kg-1。以上表明,广西木论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疏松、通气性能良好;土壤中N、P、K主要养分含量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理化性质 木论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式监测评估在木论自然保护区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谭卫宁 唐小平 覃国乐 《广西林业科学》 2011年第2期121-124,130,共5页
区别于传统自然保护区的自上而下的监测评估,参与式监测评估模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监测方法,来自当地社区各个利益群体提供的信息,保证了监测信息的多元化,利用这些信息和数据分析保护区与社区关系更贴近实际,为实施社区共管提供科学的依... 区别于传统自然保护区的自上而下的监测评估,参与式监测评估模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监测方法,来自当地社区各个利益群体提供的信息,保证了监测信息的多元化,利用这些信息和数据分析保护区与社区关系更贴近实际,为实施社区共管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社区参与 参与式监测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技术在木论自然保护区白鹇种群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韦月鸾 谭卫宁 +2 位作者 莫健清 覃韦茫 韦爽姿 《广西林业科学》 2012年第3期282-285,共4页
探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在木论自然保护区野生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种群动态及其栖息地监测方面的应用,包括监测样带设计、栖息地调查、监测定位、数据收集、制作监测与栖息地专题图。
关键词 白鹇 种群动态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木论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环境意识与喀斯特地区生物资源保护 被引量:3
15
作者 覃勇荣 黄志丹 +4 位作者 葛建邦 覃文更 韦国富 谭卫宁 刘旭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358-13361,共4页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半结构访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及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的环境意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的环保观念及态度对保护区的资源环境管理有重要的影响,环境意...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半结构访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及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的环境意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的环保观念及态度对保护区的资源环境管理有重要的影响,环境意识较强的社区,其环境破坏行为通常较少,资源环境保护状况较好。针对资源环境管理与社区发展的矛盾冲突,提出了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参与意识,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引领社区经济发展,尊重地方文化习俗,实现保护发展双赢,构建和谐文明社区的若干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社区 环境意识 资源保护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翼手目一新纪录——金管鼻蝠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友邦 Neil M. Furey 韦龙韬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4-115,共2页
2009年11月,在广西西北部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洞丹洞穴中采到一翼手目标本,经鉴定为金管鼻蝠Murina aurata,是广西翼手目新纪录。目前,在木论自然保护区的18个洞穴调查中,只在该洞发现有分布。标本现保存于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标... 2009年11月,在广西西北部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洞丹洞穴中采到一翼手目标本,经鉴定为金管鼻蝠Murina aurata,是广西翼手目新纪录。目前,在木论自然保护区的18个洞穴调查中,只在该洞发现有分布。标本现保存于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标本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管鼻蝠 翼手目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年自然恢复前后单性木兰群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覃文更 覃国乐 +2 位作者 冯昌林 黄承标 唐小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6-572,共7页
应用固定监测样方法对5年自然恢复前后的单性木兰群落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分析了单性木兰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组成群落的植物科、属、种数量均有所减少,但物种个体数量却明显增加;(2)乔木、灌... 应用固定监测样方法对5年自然恢复前后的单性木兰群落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分析了单性木兰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组成群落的植物科、属、种数量均有所减少,但物种个体数量却明显增加;(2)乔木、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变幅较大,草本层则波动不大,群落还处于初期演替阶段,各物种间竞争强烈,一些下层阳性物种正在消失,中性、耐阴性物种在不断补充,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得更加复杂;(3)濒危植物单性木兰的密度、盖度和重要值明显增加,单性木兰对自然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不断加强,群落正向着以单性木兰为主要建群种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单性木兰 群落演替 木论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毛茛科植物新记录属——尾囊草属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卫宁 梁添富 +3 位作者 罗柳娟 谭慎 黄俞淞 刘静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26-929,共4页
该文报道了中国广西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新记录属——尾囊草属(Urophysa Ulbr.)。该属为中国特有属,原记载分布于四川东部、贵州、湖北西部、湖南北部和广东,在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现表明了亚热带喀斯特地貌植物区系广... 该文报道了中国广西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新记录属——尾囊草属(Urophysa Ulbr.)。该属为中国特有属,原记载分布于四川东部、贵州、湖北西部、湖南北部和广东,在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现表明了亚热带喀斯特地貌植物区系广泛的联系性。文中还提供了尾囊草[U.henryi(Oliv.)Ulbr.]的形态描述和图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囊草 毛茛科 新记录 石灰岩植物区系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群落凋落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37
19
作者 潘复静 张伟 +3 位作者 王克林 何寻阳 梁士楚 韦国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5-343,共9页
为了解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群落凋落物养分空间分异以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了4个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凋落物现存量、C、N、P含量及C、N、P元素比值关系在不同坡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凋落物现存量和C、N、P含量... 为了解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群落凋落物养分空间分异以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了4个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凋落物现存量、C、N、P含量及C、N、P元素比值关系在不同坡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凋落物现存量和C、N、P含量、N∶P值随植被正向演替而升高;C∶N值和C∶P值随植被正向演替而下降。(2)凋落物C含量、C∶N值、C∶P值和N∶P值在不同坡位表现为上坡位较高、下坡位较低;P含量的变化规律与之相反,N含量则没呈现很明显的规律性(P<0.05)。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演替阶段和坡位对凋落物积累、养分分布和存储影响最大,坡度、坡向和裸岩率也有较大影响。(3)N∶P值是制约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循环的重要因素。凋落物在P素较低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N及木质素含量(即较高的N∶P值),分解速率较低,较低的N∶P值使凋落物更易分解。N素在3个坡位的不显著差异以及P素的显著差异反映了P含量波动对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凋落物N∶P值和分解速率变化的影响。推测下坡位及幼龄林群落由于具有较低的N∶P值,其凋落物分解速率相对较快,养分的存储量较少。因此,上坡位、成熟林群落的凋落物有利于积累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峰丛洼地 凋落物 养分含量 养分归还 C∶N∶P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表层土壤养分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64
20
作者 刘淑娟 张伟 +3 位作者 王克林 陈洪松 舒世燕 谭卫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36-3043,共8页
运用传统统计方法研究了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4个植被演替阶段(草地、灌木林、次生林、原生林)表层(0—15 cm)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养分(有机碳、全氮、碳氮比、全磷、全钾、碱解氮、... 运用传统统计方法研究了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4个植被演替阶段(草地、灌木林、次生林、原生林)表层(0—15 cm)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养分(有机碳、全氮、碳氮比、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pH值有明显差异(P<0.05);除全钾外,其他养分含量均随植被正向演替而增加。(2)地貌部位对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尽一致:各植被演替阶段的磷、钾及原生林的碳氮均符合养分的"洼积效应",只有受人为干扰较强的草地、灌木林、次生林的碳氮养分存在随坡位升高而增加的现象。通过本研究得知,植被演替对养分积累具有积极作用;磷素(速效磷3.55—11.41 mg/kg)、钾素(速效钾64.05—105.75 mg/kg)是该区域的养分限制性因子;该区域养分的"倒置现象"并不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峰丛洼地 土壤养分 植被演替 地貌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