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谭卫宁 罗柳娟 +3 位作者 农素芸 黄锡强 刘演 黄俞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82-2195,共14页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滇黔桂植物区和华南植物区的交错地带,是古北极与古热带两大植物区系交接过渡的中心地带,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为摸清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该文基于历...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滇黔桂植物区和华南植物区的交错地带,是古北极与古热带两大植物区系交接过渡的中心地带,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为摸清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该文基于历史文献整理、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对该保护区维管束植物物种多样性组成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 735种,包括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18种、种子植物1 517种,具有较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多样性组成以及较复杂的植物区系成分。(2)该区共有中国特有植物486种、广西特有植物56种、岩溶特有植物262种,具有显著的植物特有性。(3)该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8种、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3种、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4种、受威胁植物108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植物144种,具有较高程度的植物珍稀濒危性。综上表明,该区是我国重要的岩溶植物基因库,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该研究结果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植物保护和利用以及其他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论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 岩溶植物区系 珍稀种质资源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组成
2
作者 覃艳艳 葛建邦 +3 位作者 黄进 韦朗 秦叶芊芊 覃荣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123-126,共4页
为了调查与更新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和爬行动物种类,在查阅文献及汇总原有两栖爬行动物种类的基础上,采用访问法、样方法和样线法等对保护区(包括洞穴)的两栖爬行动物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记录的两栖爬行动物共有4... 为了调查与更新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和爬行动物种类,在查阅文献及汇总原有两栖爬行动物种类的基础上,采用访问法、样方法和样线法等对保护区(包括洞穴)的两栖爬行动物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记录的两栖爬行动物共有4目21科61属94种,其中两栖类2目7科14属24种,爬行类2目15科47属70种,其中3种为保护区的新记录种。区系成分分析表明,保护区两栖类为华中区的区系特征,而爬行类则为华南区的区系特征。保护区有11种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名录,有6种列入CITES附录,中国特有种类有14种,保护区的两栖爬行类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爬行类 动物区系 保护 木论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洞穴动物名录
3
作者 黄静 莫有旺 +2 位作者 韦国富 邓正旺 覃立斋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10期137-140,共4页
基于2010年—2011年野外调查采集的786号标本,结合文献,整理了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开展的30个洞穴中的洞穴动物名录,共记载了洞穴动物118种,隶属于5门14纲34目76科95属。其中主要以节肢动物为主,共80种,占所有种类的67.8%;其... 基于2010年—2011年野外调查采集的786号标本,结合文献,整理了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开展的30个洞穴中的洞穴动物名录,共记载了洞穴动物118种,隶属于5门14纲34目76科95属。其中主要以节肢动物为主,共80种,占所有种类的67.8%;其次为脊椎动物23种,占19.5%;扁形动物1种、环节动物3种、软体动物11种,三者占12.7%。其中真洞穴种类58种,占49.2%;喜洞穴种类47种,占39.8%,偶洞穴种类13种,占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论 洞穴生物 真洞穴生物 喜洞穴生物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种类多样性研究
4
作者 黄莹莹 黄静 +2 位作者 覃艳艳 罗柳娟 秦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1期91-95,共5页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岩溶地貌,地面水与地下水及鱼类资源丰富。为了解保护区鱼类各类组成,采用渔具捕捉法、访问法和文献法等方法调查了保护区的鱼类资源。结果表明,保护区鱼类种类共有66种,隶属于3目11科46属,其中鲤科鱼...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岩溶地貌,地面水与地下水及鱼类资源丰富。为了解保护区鱼类各类组成,采用渔具捕捉法、访问法和文献法等方法调查了保护区的鱼类资源。结果表明,保护区鱼类种类共有66种,隶属于3目11科46属,其中鲤科鱼类占优势。鱼类的生态类型包括江河型、山区急流型和洞穴型等。保护区鱼类动物区系属于华南区系,鱼类的特有程度高,中国特有种类23种,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种类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论自然保护区单性木兰野生种群资源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梁添富 黄静 +2 位作者 黄莹莹 韦朗 谭卫宁 《福建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99-102,共4页
于2018年6月—2019年12月,采用实测法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单性木兰(Kmeria septentrionalis Dandy)野生种群资源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结果表明,52个分布点内共发现4971株单性木兰野生植株,分布面积共计29.95 hm^(2);大部... 于2018年6月—2019年12月,采用实测法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单性木兰(Kmeria septentrionalis Dandy)野生种群资源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结果表明,52个分布点内共发现4971株单性木兰野生植株,分布面积共计29.95 hm^(2);大部分单性木兰种群在空间上呈零星分布,含有5株以上个体的分布点35个,5株以下分布点17个;大树(胸径D≥5 cm)4046株,幼树(胸径D<5 cm)925株。说明木论保护区内的单性木兰野生种群数量稀少,幼树极为有限,自然更新困难,应作为极危(CR)物种进行重点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性木兰 野生资源 木论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天牛科新记录属和种
6
作者 王子翔 谢广林 +2 位作者 王文凯 王志伟 谭卫宁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97-204,共8页
在广西开展的昆虫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发现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2属18种昆虫为本地区首次记录。新记录属为伪鹿天牛属(Pseudomacrochenus)和伪糙天牛属(Pseudotrachystola);新记录种中有9种为天牛亚科(Cer-ambycinae)昆... 在广西开展的昆虫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发现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2属18种昆虫为本地区首次记录。新记录属为伪鹿天牛属(Pseudomacrochenus)和伪糙天牛属(Pseudotrachystola);新记录种中有9种为天牛亚科(Cer-ambycinae)昆虫,9种为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昆虫。对每个物种进行简要描述,提供识别特征和彩色照片,并列出每个种的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翅目 天牛科 新记录 广西 西南岩溶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区系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汪珍川 卢硕闻 +6 位作者 黄日铭 孙君 黄庆青 王家妍 莫雅芳 李永聪 潘尚慧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6-636,共11页
该文选取广西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区系植物组成特征及科、属地理成分,计算科、属区系热带与温带成分的比值(R/T),并与纬度值临近地区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木论喀斯特植物区系被子植物53科93属108种,蕨类植物7科... 该文选取广西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区系植物组成特征及科、属地理成分,计算科、属区系热带与温带成分的比值(R/T),并与纬度值临近地区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木论喀斯特植物区系被子植物53科93属108种,蕨类植物7科7属7种,研究区暂未发现裸子植物.2)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成分29科,温带成分10科.3)在属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成分62属,温带成分24属,中国特有属4属.4)热带与温带成分的被子植物物种丰富度较小,受岩溶区环境影响较大,同时区系植物岩溶性明显,体现喀斯特植物区系特征.5)植物区系科、属R/T值分别为2.90和2.58,呈现温带向热带性质过渡的特点,这与该区的海拔变化及复杂的地貌类型有关.6)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R/T值 喀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叶养分含量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淦江 黄国勤 +6 位作者 杜虎 宋同清 曾馥平 张立进 彭晚霞 谭卫宁 黄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3-744,共12页
森林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养分含量通常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为探究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叶养分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广西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5hm2动态监测样地内151个凋落物收集器所收集的凋落叶为研究对... 森林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养分含量通常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为探究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叶养分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广西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5hm2动态监测样地内151个凋落物收集器所收集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选取连续12个月的凋落叶进行元素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该森林群落凋落叶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碳(C)>钙(Ca)>氮(N)>镁(Mg)>钾(K)>硫(S)>磷(P),分别介于471.85—496.33、20.27—28.29、17.34—23.10、2.79—5.49、1.80—4.38、1.82—2.22、0.96—1.21g/kg之间,呈现高Ca、Mg,低P、K的分布规律,并且随时间出现明显波动,其中C、N、P、S和Ca元素均在4月出现较大值,而K、Mg则在1月出现峰值。生物因子在5m和10m邻域范围内对凋落叶含量的影响基本一致,但10m尺度上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对凋落叶元素含量的影响更为明显。10m邻域范围内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凋落叶P元素的随机森林累积解释率最高,达80.27%,C元素累积解释率最低,仅10.49%,其中海拔和坡度对凋落叶C、N、P、S、K、Ca和Mg含量均有强烈影响,岩石出露率和土壤铁(Fe)含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凋落叶元素含量产生较大影响。综上所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月际间凋落叶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10m尺度上海拔和坡度是凋落叶养分含量产生空间变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养分 时空异质性 喀斯特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木本植物功能性状变异及其适应策略 被引量:22
9
作者 隆庆之 杜虎 +5 位作者 苏樑 曾馥平 连子文 彭晚霞 刘坤平 谭卫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875-8883,共9页
叶片功能性状能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高度适应能力和复杂生境下的自我调控能力,同时也能反映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144种优势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厚(LT)、叶面积(LA)、... 叶片功能性状能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高度适应能力和复杂生境下的自我调控能力,同时也能反映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144种优势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厚(LT)、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叶长宽比(L/W)、叶组织密度(LTD)叶片形态性状和12种叶元素性状特征及变异程度,并探讨植物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7个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叶面积变异系数最大,达到133.31%,叶片碳变异系数最小,为7.73%,叶元素变异程度普遍高于叶形态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叶习性物种间叶厚、比叶面积、叶长宽比、叶氮含量性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部分叶性状呈显著相关,得到一系列最佳功能性状组合,体现植物对喀斯特地区特殊生境的适应性。沿着性状贡献率较高的PC1轴,能够定义出叶经济谱,大部分常绿植物采取经济保守策略,而大部分落叶植物则聚集在资源获取的一侧。相较于邻近非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地区植物有较小的LA、SLA。这些结果体现了喀斯特地区植物叶片形成的不同叶性状特征,以及分布于经济谱两端的常绿和落叶植物的不同资源获取策略,揭示了植物对生境的适应策略,可为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性状 生活型 种间变异 叶经济谱 喀斯特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顶区域濒危裸子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地形关联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裕良 蒙涛 +3 位作者 许为斌 谭卫宁 张强 刘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68-1877,共10页
喀斯特濒危裸子植物往往局限分布于生境恶劣的山顶区域,受保护的急迫性和必要性较强,但目前针对该区植物群落的研究较少,保护技术措施缺乏理论支持。对木论喀斯特山顶区域典型的濒危裸子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群落特征的空间变异... 喀斯特濒危裸子植物往往局限分布于生境恶劣的山顶区域,受保护的急迫性和必要性较强,但目前针对该区植物群落的研究较少,保护技术措施缺乏理论支持。对木论喀斯特山顶区域典型的濒危裸子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群落特征的空间变异及其地形关联。结果表明:该群落共有植物73种,隶属于39科58属;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分别有3、67、3种;壳斗科、蔷薇科和樟科物种相对较多;64.1%的科和81.0%的属只含有1个物种。双子叶植物净关系指数(NRI)和最近关系指数(NTI)表现出随机格局。个体数、总基面积、NTI分别在5.66、4.75、6.51 m尺度内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连续性相对较差;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在71.01、71.01、42.44 m尺度内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连续性相对较好。总基面积与凹凸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濒危裸子植物相对基面积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NTI与相对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坡度和坡向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上述结果对于喀斯特濒危裸子植物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濒危植物 裸子植物 地形 谱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兰科羊耳蒜属新记录种——岩生羊耳蒜及其独特的珠芽繁殖方式 被引量:7
11
作者 农素芸 谢高 +1 位作者 谭卫宁 刘演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48-1253,共6页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羊耳蒜属(Liparis Rich.)植物一新记录种——岩生羊耳蒜(Liparis petraea),并提供了其形态描述及彩色图片,凭证标本保存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岩生羊耳蒜与见血青(L.nervosa)在形态上相近,但前者叶...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羊耳蒜属(Liparis Rich.)植物一新记录种——岩生羊耳蒜(Liparis petraea),并提供了其形态描述及彩色图片,凭证标本保存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岩生羊耳蒜与见血青(L.nervosa)在形态上相近,但前者叶银灰绿色,叶面平展,唇瓣基部胼胝体为短圆柱状突起,植株通常具珠芽而易与后者区分。岩生羊耳蒜居群内个体呈聚集式分布,并与其具有的珠芽繁殖方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岩生羊耳蒜 珠芽繁殖 新记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