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新元古代南华裂谷盆地沉积超覆时限:来自桂北地区丹洲群底砾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
1
作者 秦亚 冯佐海 +3 位作者 吴杰 白玉明 邢全力 薛云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8-992,共25页
通过对桂北地区新元古代四堡群鱼西组顶部的板岩(SB01)和丹洲群白竹组底部的底砾岩(DZ01)开展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约束华南新元古代南华裂谷盆地沉积超覆的时限。四堡群鱼西组板岩和丹洲群白竹组底砾岩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 通过对桂北地区新元古代四堡群鱼西组顶部的板岩(SB01)和丹洲群白竹组底部的底砾岩(DZ01)开展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约束华南新元古代南华裂谷盆地沉积超覆的时限。四堡群鱼西组板岩和丹洲群白竹组底砾岩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主要分布在820~900 Ma、900~1400 Ma、1450~2200 Ma和2350~2700 Ma;表明两者具有相似的物源,主要来自于扬子陆块东南缘新元古代岩浆岩,华夏陆块Grenville期造山事件的产物和太古宙基底,以及与Columbia超大陆聚合和裂解事件相当的地质体。四堡群鱼西组板岩中锆石ε(t)值为-13.63~6.92,二阶段Hf模式年龄(t)为1318~3129 Ma;丹洲群白竹组底砾岩中锆石ε(t)值为-25.37~12.89,t为901~3998 Ma。Hf同位素特征显示,四堡群源区物质以古老地壳物质的再循环为主,新生地壳物质相对较少;而丹洲群源区物质既有新生地壳物质,也有古老地壳物质的再循环。丹洲群白竹组底砾岩最年轻一组碎屑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824.9±8.0Ma,而四堡群鱼西组板岩最年轻一组碎屑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823.0±8.4 Ma,结合前人的研究,限定丹洲群沉积下限为~820 Ma,同时约束南华裂谷盆地沉积超覆作用的启动时限为~82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砾岩 碎屑锆石 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南华裂谷盆地 桂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桂交界地区三江韧性剪切带的应变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2
作者 官荣芳 秦亚 +5 位作者 冯佐海 苟小芳 邢全力 康志强 胡乔帆 吴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8-693,共16页
论文通过宏—微观构造、磁组构和石英EBSD组构,讨论三江韧性剪切带的应变特征及其构造意义,约束扬子和华夏陆块的早古生代造山作用过程。三江韧性剪切带具有典型的宏—微观韧性变形组构,发育S-C组构、拉伸线理、A型褶皱、书斜构造、机... 论文通过宏—微观构造、磁组构和石英EBSD组构,讨论三江韧性剪切带的应变特征及其构造意义,约束扬子和华夏陆块的早古生代造山作用过程。三江韧性剪切带具有典型的宏—微观韧性变形组构,发育S-C组构、拉伸线理、A型褶皱、书斜构造、机械双晶、透入性片理、核幔构造和石英动态重结晶等。磁组构和宏—微观构造表明,三江韧性剪切带呈NNE向延伸超40 km,宽3.7~7.5 km。糜棱C面理倾向262°~321°,倾角31°~87°,极密点产状295°∠69°。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值)≥1.05的36组磁面理的极密点产状304°∠83°。磁面理相对于糜棱C面理发生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表明三江韧性剪切带具有左旋剪切性质。宏—微观构造表明,三江韧性剪切带既具左旋逆冲剪切,又具右旋正滑剪切的运动学性质。变形岩石既具压扁型应变,也具拉伸型应变;且呈现简单剪切为主,伴有纯剪切的剪切性质。石英EBSD组构表明,三江韧性剪切带具有晚期中低温变形(300~500℃)叠加于早期中高温变形(480~600℃)的特征。在宏—微观构造、石英EBSD组构和磁组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三江韧性剪切带形成于加里东期华夏陆块自SE向扬子陆块挤压受阻而产生反冲作用的构造背景。早期挤压碰撞阶段,产生压扁型应变和中高温左旋逆冲剪切;造山后伸展阶段,产生拉伸型应变和中低温右旋正滑剪切。上述认识揭示了三江韧性剪切带的应变特征、变形温度和动力学背景等,为深化认识华南早古生代构造事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石英EBSD组构 应变特征 韧性剪切带 湘桂交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龙胜吊竹山辉绿岩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成龙 秦亚 +3 位作者 冯佐海 万磊 吴杰 李赛赛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共14页
侵入于桂北龙胜地区新元古代丹洲群中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是讨论江南造山带西段构造背景的焦点,但其形成时代和构造演化过程一直是地学界争议的关键科学问题。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分别对桂北龙胜吊竹山辉绿岩及其围岩(板岩... 侵入于桂北龙胜地区新元古代丹洲群中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是讨论江南造山带西段构造背景的焦点,但其形成时代和构造演化过程一直是地学界争议的关键科学问题。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分别对桂北龙胜吊竹山辉绿岩及其围岩(板岩)进行了锆石测年,结果显示,辉绿岩样品给出了775 Ma±的岩浆侵位年龄及820 Ma±和1201~2517 Ma的捕获锆石年龄,同时含有215 Ma±、275 Ma±和441 Ma±的3组热液锆石年龄。板岩样品亦给出了215 Ma±、275 Ma±和441 Ma±的3组热液锆石年龄,以及>772 Ma的碎屑锆石年龄。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桂北龙胜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形成于775 Ma±的新元古代,成岩后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于441 Ma±在岩体边缘发生韧性剪切变形,后期再次遭受海西运动(275 Ma±)和印支运动(215 Ma±)的影响。775 Ma±的侵位时代暗示其成岩构造背景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绿岩 热液锆石 年代学 构造背景 龙胜 桂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龙胜上朗变镁铁质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秦亚 冯佐海 +4 位作者 万磊 吴疆 吴杰 邢全力 薛云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9-133,共25页
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对桂北龙胜地区上朗变镁铁质岩进行年代学研究。2件年代学样品给出近乎一致的年龄信息,集中在(114.8±1.6)、(152.0±5.0)、(213.9±3.5)、(274.6±9.4)、(442.5±6.7)、(553.5±... 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对桂北龙胜地区上朗变镁铁质岩进行年代学研究。2件年代学样品给出近乎一致的年龄信息,集中在(114.8±1.6)、(152.0±5.0)、(213.9±3.5)、(274.6±9.4)、(442.5±6.7)、(553.5±9.2)、(774.2±5.9)和(822.0±10.0) Ma等8个年龄峰值。锆石成因类型研究表明,(774.2±5.9) Ma锆石为样品中最年轻的岩浆锆石,代表上朗变镁铁质岩的侵位时代。U-Pb年龄大于(822.0±10.0) Ma的锆石为捕获锆石,代表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获物质的时代。(114.8±1.6)、(152.0±5.0)、(213.9±3.5)、(274.6±9.4)、(442.5±6.7)和(553.5±9.2) Ma为热液锆石年龄,代表变镁铁质岩成岩后遭受后期构造热事件影响的时限。其中,(442.5±6.7) Ma代表寿城—三门断裂韧性变形的时代,与区域NNE向韧性断裂的变形时代一致。而小于(442.5±6.7) Ma的热液锆石年龄,表明岩石韧性变形后遭受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泛非期(553.5±9.2) Ma热液锆石的存在,表明华南大陆曾受泛非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应具有冈瓦纳大陆的亲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镁铁质岩 热液锆石 U-PB年龄 变形时代 泛非构造热事件 桂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地区丹洲期与南华冰期之间沉积转换的年代学记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葆华 秦亚 +5 位作者 冯佐海 黄金港 吴杰 万磊 邢全力 薛云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0-261,共22页
文章通过碎屑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研究,揭示桂北地区丹洲期与南华冰期之间沉积转换的年代学记录。分别对丹洲群合桐组、拱洞组以及南华系长安组进行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丹洲群合桐组和拱洞组具有相似的碎屑锆... 文章通过碎屑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研究,揭示桂北地区丹洲期与南华冰期之间沉积转换的年代学记录。分别对丹洲群合桐组、拱洞组以及南华系长安组进行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丹洲群合桐组和拱洞组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年龄谱系,U-Pb年龄集中在720~1000 Ma、1700~2300 Ma和2400~2700 Ma。而南华系长安组的U-Pb年龄集中在650~720 Ma和720~1000 Ma,明显区别于丹洲群。丹洲群合桐组和拱洞组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特征,其εHf(t)以负值为主,且多数锆石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大于2400 Ma。而南华系长安组的Hf同位素特征区别于丹洲群,其ε_(Hf)(t)以正值为主,T_(DM2)值集中于1000~1300 Ma和1400~2200 Ma。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和Hf同位素组成的不同,以及锆石形态和物源的差异,表明“雪峰不整合面”上下的南华冰期与丹洲期沉积地层之间存在明显的沉积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HF同位素 沉积转换 丹洲群 南华系 桂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桂交界地区三江断裂带的变形时代及对泛非构造热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秦亚 冯佐海 +2 位作者 邢全力 吴杰 薛云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1-224,共14页
文章对三江断裂带的湘西通道长界橄榄辉石岩进行年代学研究,讨论了岩体的侵位时代、断裂变形时限及对泛非事件的响应。长界蚀变橄榄辉石岩侵入于丹洲群合桐组,发生强烈的绿泥石化、蛇纹石化和透闪石化蚀变。显微镜下,晚期绿泥石脉穿切... 文章对三江断裂带的湘西通道长界橄榄辉石岩进行年代学研究,讨论了岩体的侵位时代、断裂变形时限及对泛非事件的响应。长界蚀变橄榄辉石岩侵入于丹洲群合桐组,发生强烈的绿泥石化、蛇纹石化和透闪石化蚀变。显微镜下,晚期绿泥石脉穿切早期蚀变矿物,显示多期蚀变的特征,暗示成岩后至少遭受两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锆石U-Pb测年结果集中在441.0±11.0 Ma、546.5±8.5 Ma、774.3±3.9 Ma和820~1000 Ma。结合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和稀土微量元素特征,进行锆石成因类型研究,774.3±3.9 Ma的锆石为最年轻的岩浆锆石,其年龄代表长界蚀变橄榄辉石岩的形成时代。820~1000 Ma的锆石为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获物质的年龄。441.0±11.0 Ma的锆石为热液锆石,该年龄与区域NNE向断裂的变形时代一致,代表三江断裂带的活动时代。546.5±8.5 Ma的锆石亦为热液锆石,该年龄与泛非构造热事件的时代一致,表明研究区曾遭受到泛非构造热事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锆石 变形时代 泛非构造事件 三江断裂带 湘桂交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三江地区丹洲群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秦亚 冯佐海 +3 位作者 葛黎明 邢全力 吴杰 薛云峰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7-266,共10页
桂北地区丹洲群是一套分布于江南造山带西段的裂谷充填型沉积地质,其沉积时限与上覆南华系冰期沉积的年代学格架一直未能得到较好的约束。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A-ICP-MS技术,对桂北三江地区丹洲群拱洞组顶部的凝灰质砂岩进行碎... 桂北地区丹洲群是一套分布于江南造山带西段的裂谷充填型沉积地质,其沉积时限与上覆南华系冰期沉积的年代学格架一直未能得到较好的约束。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A-ICP-MS技术,对桂北三江地区丹洲群拱洞组顶部的凝灰质砂岩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约束丹洲群的沉积时限。锆石CL图像特征及Th、U含量均表明,所测锆石为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锆石自形程度高,磨圆度差,暗示丹洲群沉积地层为近源沉积的产物。41粒碎屑锆石中,最年轻的一组锆石给出了723.9±3.6 Ma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研究区丹洲群拱洞组与南华系长安组呈整合接触关系,以及全球低纬度南华冰期起始年龄(~718 Ma)的地质事实,将丹洲群的沉积时代限定为820~720 Ma,同时约束上覆南华系冰期沉积起始于~72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沉积时限 丹洲群 桂北三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地区龙胜韧性剪切带的应变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范天一 秦亚 +4 位作者 冯佐海 郑桂青 白玉明 胡乔帆 吴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3-628,共16页
为探讨桂北龙胜地区韧性剪切带的应变特征和深化对华南早古生代构造事件的认识,本文对龙胜韧性剪切带开展宏-微观构造、磁组构和岩石流变学等进行了研究。龙胜韧性剪切带具有典型的宏-微观韧性变形构造,包括透入性片理、S-C组构、拉伸... 为探讨桂北龙胜地区韧性剪切带的应变特征和深化对华南早古生代构造事件的认识,本文对龙胜韧性剪切带开展宏-微观构造、磁组构和岩石流变学等进行了研究。龙胜韧性剪切带具有典型的宏-微观韧性变形构造,包括透入性片理、S-C组构、拉伸线理、旋转碎斑、A型褶皱和不对称压力影等。磁组构和宏-微观构造研究表明,龙胜韧性剪切带呈NNE向延伸超20 km,宽6~8 km。糜棱C面理的极密点产状294°∠56°,磁面理的极密点产状280°∠50°。磁面理相对于糜棱C面理产生了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表明龙胜韧性剪切带具有右旋剪切的性质。宏-微观构造和磁组构综合研究表明,龙胜韧性剪切带显示多期韧性变形的特征,总体呈现早期左旋逆冲剪切和压扁型应变,晚期右旋正滑剪切和拉伸型应变的特征。龙胜韧性剪切带具有相对较低的古差异应力和应变速率,分别为18.03~30.64 MPa和(0.10~0.83)×10^(-13) s^(-1)。龙胜韧性剪切带形成于早古生代华夏陆块自南东向扬子陆块挤压受阻而产生反冲作用的构造背景;早期造山挤压背景下,龙胜韧性剪切带发生左旋逆冲剪切和压扁型应变;晚期造山后伸展背景下,龙胜韧性剪切带发生右旋正滑剪切和拉伸型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应变特征 流变学 韧性剪切带 桂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