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料活化方式对有色金属锡矿尾矿合成ZSM-5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鹏举 韦夏夏 +5 位作者 黄太铭 李晓辉 黄颖 杨宏斌 阮乐 唐富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88-2897,共10页
采用两种不同的活化方式对锡矿尾矿进行活化,活化矿料不需要添加其他额外硅源和铝源,在相同的活化碱量条件下,分别制备出不同硅铝比的ZSM-5分子筛产物,并以XRD、SEM、ICP、BET、NH3-DRIFTS等多种物理化学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 采用两种不同的活化方式对锡矿尾矿进行活化,活化矿料不需要添加其他额外硅源和铝源,在相同的活化碱量条件下,分别制备出不同硅铝比的ZSM-5分子筛产物,并以XRD、SEM、ICP、BET、NH3-DRIFTS等多种物理化学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活化碱量均为1.2时,高温碱融活化法(F-R)可制备出硅铝比为28.10的类球形ZSM-5产物,其相对结晶度可达到101.3%,收率为64.4%,比表面积相对较高(445 m^2/g);而采用低温碱溶液活化法(LS-R)可制备出高硅铝比(90.29)的形貌规整ZSM-5产物,其相对结晶度更高(达到123.9%),但收率和比表面积相对小(分别为52.6%和404 m^2/g);两种活化方式所得产物均含有B酸和L酸,但高温碱融活化法所得产物的B酸量更多,并且高温碱融活化法制备产物对尾矿中各主要元素利用率均高于低温碱溶液活化法。本工作表明,有色金属锡矿尾矿可实现高附加值资源化及减量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尾矿 活化 合成 ZSM-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色金属钨矿和铅锌矿尾矿资源化利用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黄太铭 李圣晨 +4 位作者 李晓辉 张鹏举 杨宏斌 阮乐 唐富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57-1073,共17页
以有色金属钨矿和铅锌矿尾矿为原料,分别采取酸浸后高温碱熔和无酸浸低温碱溶两种活化预处理,并以常规水热法(CH)和微波水热法(MH)合成ZSM-5分子筛,采用XRF、ICP-AES、FT-IR、XRD、SEM、BET和催化剂活性评价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结... 以有色金属钨矿和铅锌矿尾矿为原料,分别采取酸浸后高温碱熔和无酸浸低温碱溶两种活化预处理,并以常规水热法(CH)和微波水热法(MH)合成ZSM-5分子筛,采用XRF、ICP-AES、FT-IR、XRD、SEM、BET和催化剂活性评价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ZSM-5分子筛,其总比表面积在273.21~350.51 m^(2)/g之间,MH法产物孔径较小;低温碱溶可以得到更高硅铝摩尔比n(SiO_(2))/n(Al_(2)O_(3))的前驱液,导致产物形貌由类球形转变为六方棱柱形,并且产物粒径减小;高温碱熔合成产物对干化尾矿SiO_(2)利用率更高,不过工艺复杂,能耗高;活化过程SiO_(2)溶出率的影响因素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aO、其他杂质、Fe_(2)O_(3);合成相同结晶度的ZSM-5分子筛时,MH法所需时间仅为CH法的四分之一左右,并且合成产物粒径更小,表面更洁净,SiO_(2)利用率更高;1 L反应釜工艺放大效应小,搅拌条件有利于合成体系的传质和传热,导致产物粒径减小,产物应用于脱硝反应的NO转化率可达94.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尾矿 预处理 ZSM-5分子筛 合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西大明山渌井铅锌矿床成因——流体包裹体、硫化物矿物化学和硫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3
3
作者 滕建青 付伟 +3 位作者 冯洋洋 冯佐海 李赛赛 乐兴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2-574,共13页
渌井矿床是广西西大明山地区内一个典型的脉状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寒武纪地层中,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在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流体包裹体、硫化物矿物化学和硫同位素的系统测定和分析,探讨了成矿流体性质和矿质来源。流体... 渌井矿床是广西西大明山地区内一个典型的脉状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寒武纪地层中,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在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流体包裹体、硫化物矿物化学和硫同位素的系统测定和分析,探讨了成矿流体性质和矿质来源。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渌井矿床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以富液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为主,主成矿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7~281℃(平均值为256℃),对应盐度为3.54%~12.69%(均值为8.39%)。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闪锌矿以富集Fe、Cd、In而贫Mn、Ga、Ge等元素为特征,多属于形成温度偏高的含铁闪锌矿类型。硫化物硫同位素研究显示,δ34S值总体变化范围为-1.9‰~4.4‰,呈塔式分布,均值为1.7‰,位于零值附近,暗示渌井矿床硫化物的硫主要来源于岩浆。综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硫化物矿物化学及硫同位素特征可知,渌井矿床应归属于热液脉型铅锌矿床范畴,在成因上与本区深部的隐伏岩体具有密切的联系,成矿时代可能为燕山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微量元素 流体包裹体 硫同位素 渌井铅锌矿床 钦杭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中酸性岩浆岩风化区风化矿床类型及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万宏宇 付伟 +4 位作者 罗鹏 王新宇 覃定量 李春平 高山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6,共16页
广西区内139个主要风化矿床(点)中有近4成集中分布于中酸性岩浆岩风化区。新近纪以来新构造运动活跃,东亚季风盛行产生了湿热气候,致使近2.0×105 km 2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中酸性岩浆岩广泛出露并遭受强烈风化,大面积的厚层风化壳... 广西区内139个主要风化矿床(点)中有近4成集中分布于中酸性岩浆岩风化区。新近纪以来新构造运动活跃,东亚季风盛行产生了湿热气候,致使近2.0×105 km 2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中酸性岩浆岩广泛出露并遭受强烈风化,大面积的厚层风化壳在低山丘陵地貌景观区得以保存,这为风化矿床的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地质、构造和地貌等条件。广西中酸性岩浆岩风化作用形成的矿床主要包括残积型(以钛铁砂矿为代表)、淋积型(以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为代表)和残余型(以高岭土矿和膨润土矿为代表)三个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风化矿床在成矿条件上表现出显著的母岩专属性和风化环境偏在性,二者联合约束了风化矿床的成矿作用及成矿类型。风化过程中复杂的水岩反应(淋积作用、残积作用和残余作用)是导致中酸性岩浆岩风化形成各类矿床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酸性岩浆岩 风化成矿作用 风化矿床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洋脊俯冲的主要特征与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希军 肖文交 +5 位作者 肖尧 刘鹏德 宋宇嘉 黄雯敏 张治国 刘潇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共21页
洋脊俯冲指扩张洋脊与俯冲带交叉,随俯冲板片俯冲到地幔的现象,是现代大洋板块动力学系统中普遍且重要的地质过程。由于洋脊的特殊结构和形态,其对板块俯冲角度、俯冲带热结构、岛弧岩浆作用产生、陆壳增生及金属成矿有重要控制作用,因... 洋脊俯冲指扩张洋脊与俯冲带交叉,随俯冲板片俯冲到地幔的现象,是现代大洋板块动力学系统中普遍且重要的地质过程。由于洋脊的特殊结构和形态,其对板块俯冲角度、俯冲带热结构、岛弧岩浆作用产生、陆壳增生及金属成矿有重要控制作用,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当扩张洋脊俯冲时会形成板片窗,并形成特殊的埃达克岩-高镁安山岩-富Nb玄武岩等岩石组合,且与Cu、Au成矿关系密切。本文概述了现今洋脊俯冲引发的地质过程研究历史与现状,论述了与之相关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与成矿特点,同时系统地总结了中亚造山带西准噶尔、阿尔泰、东准噶尔、北山、中国天山、内蒙古、阿拉善和兴凯等地区与洋脊俯冲有关的岩浆活动及变质、变形作用。根据中亚造山带洋脊俯冲时空分布规律,指出与洋脊俯冲有关的岩浆活动均分布在中亚造山带南缘,时代主要集中在490~371 Ma和338~254 Ma,并认为在此期间很可能存在至少两次大的洋脊俯冲事件。中亚造山带许多矿床的成因与洋脊俯冲有关,尤其是新疆北部地区,表明洋脊俯冲体系可能是造成中亚造山带成矿作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中亚造山带洋脊俯冲的厘定,有利于深入揭示中亚造山带陆壳侧向和垂向的复式增生方式和金属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脊俯冲 板片窗 中亚造山带 陆壳增生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Phosphor-in-Glass荧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瑞 王伯阳 王海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7-345,共9页
荧光粉/玻璃复合材料(Phosphor-in-Glass,PiG)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导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将有望替代传统白光LED产品中的有机树脂基荧光转换层,同时解决散热、发光效率、品质、眩光、使用寿命等多项技术性难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荧光粉/玻璃复合材料(Phosphor-in-Glass,PiG)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导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将有望替代传统白光LED产品中的有机树脂基荧光转换层,同时解决散热、发光效率、品质、眩光、使用寿命等多项技术性难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本文从发光性能、透明度、机械强度及批量化生产等方面分析了PiG材料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关键科学问题,并综述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包括制备方法(压片烧结法、熔体急冷法、涂膜烧结法)、材料组分设计和荧光粉层结构优化等,从而全面阐述了高性能PiG材料的最新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荧光粉/玻璃复合材料 性能优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锚具下预应力CFRP布加固混凝土方柱预应力损失
7
作者 黄东发 李健 +1 位作者 卢春玲 王强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自锁式锚具张拉CFRP布加固混凝土方柱时CFRP布与锚具间滑移较大,造成了较多预应力损失,为了提高预应力CFRP布加固混凝土柱有效横向约束力关键技术问题,设计并提出一种楔片式锚具张拉CFRP布,对12组预应力CFRP布加固混凝土方柱进行了考虑... 自锁式锚具张拉CFRP布加固混凝土方柱时CFRP布与锚具间滑移较大,造成了较多预应力损失,为了提高预应力CFRP布加固混凝土柱有效横向约束力关键技术问题,设计并提出一种楔片式锚具张拉CFRP布,对12组预应力CFRP布加固混凝土方柱进行了考虑不同锚具类型、柱表面处理、预应力水平和张拉次数对CFRP布预应力损失试验。结果表明:与自锁式锚具对比,楔片式锚具张拉CFRP布持荷过程预应力损失率减小达40.7%,其中CFRP布回缩损失最为明显,降低幅度达68.4%;柱表面涂胶处理后降低了摩擦损失,进行二次张拉,CFRP布持荷过程预应力损失有效降低。根据实测数据建立理论计算公式,预应力CFRP布加固混凝土方柱的应力损失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片式锚具 CFRP布 预应力损失 混凝土方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龙首山南部山丹地区志留纪A型花岗岩成因及动力学意义
8
作者 张治国 唐国强 +4 位作者 刘希军 杨有海 肖让 李得超 田昊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3,共14页
龙首山岩浆事件对推演祁连山带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甘肃龙首山南部山丹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以及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山丹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427.2±2.2 Ma,是中志留世... 龙首山岩浆事件对推演祁连山带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甘肃龙首山南部山丹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以及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山丹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427.2±2.2 Ma,是中志留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山丹花岗岩具有高Si和富碱特征,CaO、MgO和P_(2)O_(5)含量低,A/CNK=1.02~1.17,呈现过铝质钾玄岩-高钾钙碱性的特点。样品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且富集Rb、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La、Ce和Ti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过铝质A2型花岗岩。锆石饱和温度计算山丹花岗岩的结晶温度为807~1078,℃且样品具有相对富集的Hf同位素组成,ε_(Hf)(t)值为-6.51~-4.30,表明其岩浆源区可能为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研究表明,山丹花岗岩形成于早泥盆世,是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说明北祁连造山带及邻区在中-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期间进入后碰撞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首山 山丹 锆石U-PB年代学 A2型花岗岩 后碰撞伸展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多孔NiO类空心微球负极材料的制备与储锂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郑远远 姚金环 +1 位作者 姜吉琼 李延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96-2603,共8页
以NiCl_2·6H_2O、尿素、葡萄糖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NiO前体,将前体在空气中烧结最终得到NiO电极活性材料。该NiO样品具有镂空结构的类空心球形貌,且由50~100 nm初级纳米颗粒构成。对该NiO样品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储锂性能... 以NiCl_2·6H_2O、尿素、葡萄糖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NiO前体,将前体在空气中烧结最终得到NiO电极活性材料。该NiO样品具有镂空结构的类空心球形貌,且由50~100 nm初级纳米颗粒构成。对该NiO样品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储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赝电容效应对该材料储锂容量和倍率性能有重要贡献。因独特的空心纳米结构和赝电容效应,该材料表现出出色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和优异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在500m A·g^(-1)电流密度下,100圈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650 m A·h·g^(-1),容量保持率达86.6%;在10 A·g^(-1)的超高倍率下,其稳定放电比容量仍高达432 m 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 水热 纳米材料 空心球 赝电容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F_2包覆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谢迪志 杨建文 +2 位作者 陈权启 李延伟 张灵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9-284,340,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并利用Zn F2对其表面进行包覆改性。XRD、SEM和TEM测试表明,包覆处理不影响材料的晶体结构,2%(质量分数,以LiNi_(0.5)Mn_(1.5)O_4质量计,下同)的Zn F2在LiNi_(0.5)Mn_(1.5)O_4表面...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并利用Zn F2对其表面进行包覆改性。XRD、SEM和TEM测试表明,包覆处理不影响材料的晶体结构,2%(质量分数,以LiNi_(0.5)Mn_(1.5)O_4质量计,下同)的Zn F2在LiNi_(0.5)Mn_(1.5)O_4表面形成了约7 nm厚均匀包覆层。对未包覆的LiNi_(0.5)Mn_(1.5)O_4和1%、2%、3%的Zn F2包覆后的LiNi_(0.5)Mn_(1.5)O_4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考察,发现Zn F2包覆能够减弱电解液与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稳定电极表面,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其中,2%Zn F2包覆样品表现出最佳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0.2C电流倍率下循环200圈后,其放电比容量维持在109.0 m A·h/g,保持率为79.7%;5 C电流倍率下循环500圈后,放电比容量维持在94.2 m A·h/g,保持率为8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5MN1.5O4 高电位正极材料 ZnF2 包覆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健 缪卫峰 +2 位作者 王吉林 郑国源 龙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151-2160,2175,共11页
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其器件认证光电转效率已达22.1%。同时,这类电池具有成本低廉、能量回收期短等优势,有望实现商业化应用。然而,钙钛矿吸光层本身在湿度较大、温度较高及光照等条件下不稳定,并且与其他... 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其器件认证光电转效率已达22.1%。同时,这类电池具有成本低廉、能量回收期短等优势,有望实现商业化应用。然而,钙钛矿吸光层本身在湿度较大、温度较高及光照等条件下不稳定,并且与其他功能层组装成器件时易引发电极腐蚀、深缺陷态等问题,使得器件不稳定性加剧。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了提升器件稳定性的方法,主要集中在:(1)从成分优化方面提升钙钛矿吸光层的稳定性;(2)从器件结构优化方面提升器件的稳定性。在成分优化方面,科研者们主要从钙钛矿ABX_3结构成分、结构维度和保护层的使用等角度提升钙钛矿材料的稳定性。(1)在满足容差因子t或八面体因子μ的条件下,将甲脒离子、铯离子等疏水或耐热基团引入ABX_3结构的A位中,而X位掺入溴离子或硫氰根离子能提升钙钛矿材料的抗湿性,或者整合单一位置优势得到混合位Cs_x(MA_(0.17)FA_(0.83))_(100-x)Pb(I_(0.83)Br_(0.17))_3不仅能提升材料的热稳定性,而且可使器件的转换效率提高至21.1%。(2)较低结构维度(主要为二维)钙钛矿材料的研究也获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制得的BA_(0.05)(FA_(0.83)Cs_(0.17))_(0.95)Pb(I_(0.8)Br_(0.2))_3材料的湿度和光照稳定性优异。(3)疏水性能好、电荷传输能力优异的保护层如丁基膦酸4-氯化铵或苄胺等同样可增强钙钛矿吸光层的稳定性。在器件结构优化方面,研究者们分别从电子传输材料(如二氧化锡、镧掺杂锡酸钡等)、空穴传输材料(如CuGaO_2、酞菁铜等)和上电极(碳、铜等)等角度提升器件的稳定性。其中,(1)紫外光催化活性差、电子迁移率优异、能带结构适宜的镧掺杂锡酸钡组成的器件展现了优异的光照稳定性。(2)由化学和热稳定性优异的酞菁铜组成的器件也获得了良好的热稳定性和17.5%的转换效率。(3)优化上电极方面,将碳电极应用到大面积器件上时,器件呈现了良好的湿度和光照稳定性;而铜电极替换金或银电极时,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同样超过20%,并且其热和光照稳定性良好。本文主要从钙钛矿吸光层材料成分和器件结构两大角度梳理了关于提升器件稳定性的研究现状,分别对钙钛矿吸光层ABX_3的组分、钙钛矿材料的结构维度、其他功能层等优化方面提升器件稳定性的工作进行了综述。最后,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展望了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稳定性 成分优化 器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铅锌矿尾砂中重金属元素活化迁移规律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晓艳 张青伟 +4 位作者 洪松涛 袁雨婷 余金燕 潘俐傧 刘莹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4-441,共8页
以广西大厂镇鲁塘铅锌矿尾砂为研究对象,通过淋滤实验研究了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尾砂中Cu、Cd、Zn、Pb和As等元素的活化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经高浓度氧化、高浓度还原条件处理的尾矿表现为pH<7的酸性环境,经低浓度氧化环境条件处理... 以广西大厂镇鲁塘铅锌矿尾砂为研究对象,通过淋滤实验研究了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尾砂中Cu、Cd、Zn、Pb和As等元素的活化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经高浓度氧化、高浓度还原条件处理的尾矿表现为pH<7的酸性环境,经低浓度氧化环境条件处理的尾砂呈现pH>7的弱酸性至弱碱性环境;尾砂中Cu、Cd元素活化迁移受pH值的影响明显,即高浓度还原和高浓度氧化条件可以促进Cu和Cd元素的迁移,酸性条件对Cu和Cd元素的迁移起到促进作用;Zn与Cd元素存在竞争吸附关系,但二者仍有明显差别;Pb和As元素受到还原条件的影响,能有效促进Pb和As元素的释放迁移.在淋滤实验前期,铅锌矿的表面阻力较小,由于环境酸碱性的改变,初始尾砂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位能发生变化,重金属元素初期迁移能力得到加强;淋滤后期,矿物颗粒表面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促使颗粒表面的阻力增加,重金属元素的溶出量减少,迁移能力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 迁移规律 重金属元素 铅锌矿 尾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岩海岛土壤硒元素空间分异及富集机制研究——以广西涠洲岛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伍健莹 付伟 +5 位作者 蔡倩 赵芹 玉永珊 邵亚 罗鹏 覃建勋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09-1317,共9页
选择广西北海涠洲岛作为研究区,网格化采集涠洲岛表层土壤样品106件、成土母岩16件,对亚热带环境下火山岩海岛土壤硒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赋存形态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涠洲岛表层土壤中全硒自然变化范围为0.005~0.567 mg... 选择广西北海涠洲岛作为研究区,网格化采集涠洲岛表层土壤样品106件、成土母岩16件,对亚热带环境下火山岩海岛土壤硒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赋存形态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涠洲岛表层土壤中全硒自然变化范围为0.005~0.567 mg/kg,平均为0.287 mg/kg,足硒和富硒土壤占全岛总面积的70.87%。涠洲岛表层土壤中硒赋存形态的分布规律为:残渣态(78.06%)>有机结合态(10.58%)>酸溶态(7.76%)>可交换态(2.86%)>水溶态(0.74%)。不同成土母岩的全硒含量有显著差异,全硒含量最高的是火山碎屑岩,其次是玄武岩和含生物碎屑海滩沉积物。成土母岩与其相应土壤中全硒含量变化具有很好的套合性,全硒含量由火山碎屑岩、玄武岩和含生物碎屑海滩沉积物发育的土壤中依次递减。火山岩风化土壤中硒元素的富集主要归因于对火山岩高背景硒含量的继承,同时硒元素在表生演化过程中容易被火山岩土壤中的铁、铝氧化物和有机质(OM)吸附。这种由火山岩风化形成的富硒土壤对海岛土地资源农业开发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火山岩 土壤硒 富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姑婆山花岗岩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对岩石成因和成矿的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小倩 蔡永丰 +3 位作者 李学森 周云 马莲花 付元东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8-566,共9页
通过对广西姑婆山花岗岩中的黑云母进行电子探针测试,得到了其化学组成特征。姑婆山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具有富铁贫铝、高钛低镁特征,属于典型的富铁黑云母;其FeO^T含量为27.26%~37.15%,Al2O3为12.24%~14.42%,TiO2为1.96%~3.61%,MgO为1.16%... 通过对广西姑婆山花岗岩中的黑云母进行电子探针测试,得到了其化学组成特征。姑婆山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具有富铁贫铝、高钛低镁特征,属于典型的富铁黑云母;其FeO^T含量为27.26%~37.15%,Al2O3为12.24%~14.42%,TiO2为1.96%~3.61%,MgO为1.16%~6.47%,Fe^2+/(Fe^2++Mg)值较高,为0.68~0.94。结合相关图解判别结果,该岩体黑云母属于壳源型,形成时具有低的氧逸度;通过Ti饱和度温度计算公式得出其结晶温度在595.60~696.37℃;里松岩体黑云母全铝压力计计算结果显示,其结晶压力为124.20~174.49 MPa,对应的侵入深度为4.53~6.36 km。姑婆山花岗岩具有高含铁指数、形成于较高温度、低氧逸度环境条件下,这些特征均是锡成矿的有利条件,暗示本区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且上述有利条件可以作为本区寻找锡矿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花岗岩 矿物化学 成岩成矿 姑婆山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瑶山朴全岩体形成时代、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欢 康志强 +8 位作者 吴佳昌 李岱鲜 曹延 韦天伟 韦乃韶 刘迪 周桐 刘冬梅 蓝海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7-1290,共14页
广西大瑶山隆起区广泛分布加里东期岩浆岩,相关研究对于认识大瑶山隆起区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演化机制及找矿工作具有指示意义。对大瑶山隆起区西北部的朴全岩体进行详细的年代学、元素与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 广西大瑶山隆起区广泛分布加里东期岩浆岩,相关研究对于认识大瑶山隆起区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演化机制及找矿工作具有指示意义。对大瑶山隆起区西北部的朴全岩体进行详细的年代学、元素与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朴全岩体的成岩年龄为(441.1±1.2)Ma(MSWD=0.14),属晚奥陶世。朴全岩体为I型中-细粒花岗岩,具高硅(SiO2含量为68.50%~72.83%)、中铝(Al2O3含量为13.66%~14.42%)和中碱(K2O/Na2O比值为0.75~1.33,全碱含量为7.17%~8.34%)等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为0.89~1.18,整体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岩体富集Rb、Th、U、Pb等元素,亏损Ba、Sr、Nb、Ti等元素。稀土总量为97.41×10^-6~178.80×10^-6,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12~0.14)特征。该岩体的锆石εHf(t)值大多数为负值,整体变化于-14.92~2.75之间,平均值为-2.67。在εHf(t)-t图解和(^176Lu/^177Hf)-t图解上,样品值均落在球粒陨石演化线之下,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1.2~2.4 Ga,平均值1.6 Ga,指示其可能来源于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受到了幔源组分的影响,表明朴全岩体形成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碰撞挤压的构造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全岩体 LA-ICP-MS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加里东期 广西大瑶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MOFs的NO/CO_(2)选择性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磊 胡洁 +3 位作者 李豪 翟颖 张哲 唐富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5-230,共6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制备含Co、Mn双金属节点的MOF-74材料,研究了室温下对NO的吸附性能,并通过IAST和穿透实验研究了材料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双金属Mn_(0.2)Co_(0.8)-MOF-74具有典型的MOF-74晶体结构,对NO的吸附量达到160.3cc/g,比单金...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制备含Co、Mn双金属节点的MOF-74材料,研究了室温下对NO的吸附性能,并通过IAST和穿透实验研究了材料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双金属Mn_(0.2)Co_(0.8)-MOF-74具有典型的MOF-74晶体结构,对NO的吸附量达到160.3cc/g,比单金属Mn-MOF-74提高了约19.4%。在低吸附分压时,NO/CO_(2)的理想溶液吸附(IAST)理论吸附选择性最大可达到397,经过5次循环吸附-脱附实验后的再生性能优良。模拟烟气的双组分穿透实验中,Mn_(0.2)Co_(0.8)-MOF-74对NO/CO_(2)的吸附分离性能达到35.5,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NO吸附分离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NO/CO_(2)吸附分离 吸附选择性 穿透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花山岩体矿物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5
17
作者 蔡永丰 麻艺超 +4 位作者 周云 苏小倩 冯佐海 马莲花 胡荣国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0-956,共17页
中生代时期华南地区发育几乎同时期的强烈花岗质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为阐明两者的联系,本文以桂东北花山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成分、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并探讨了其成岩成矿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花山岩体... 中生代时期华南地区发育几乎同时期的强烈花岗质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为阐明两者的联系,本文以桂东北花山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成分、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并探讨了其成岩成矿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花山岩体黑云母的含铁指数为0. 68~0. 80,属于铁叶云母,具有低的氧逸度;长石的端元组分主要为Ab,Or和An组分含量较低,斜长石主要为奥长石。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花山岩体形成于162±1Ma,为中侏罗纪晚期,与区域上钨锡成矿时代一致。花山岩体具有高硅富碱、贫CaO、MgO、Sr、Ba等特征,其FeOT/MgO和Ga/Al比值较高,同时富含Sn、Rb、Y、Zr、Nb和REE(除Eu外),表现出与A型花岗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上述数据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表明花山地区花岗岩的侵位时代主要为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两期次,而不是前人认为的三个期次,其形成可能与岩石圈的拉张减薄有关;本区花岗岩低氧逸度、较高含铁指数及成岩温度等特征均有利于W-Sn矿床的形成,是本区钨锡矿床勘探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矿物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钨锡成矿作用 花山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铜电解MWNT/ABS导电复合材料阴极与性能研究
18
作者 诸葛祥群 向利 +2 位作者 李前进 罗志虹 罗鲲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27,共5页
采用自制MWNT/ABS导电纳米复合材料耗材,借助3D打印方法制备了铜电解精炼阴极板及配套电解槽,开展替代钛种板的研究。采用硫酸体系电解液进行电解精炼试验,得到致密均匀的面心立方晶系电解铜,沉积物剥离方便,且阴极板及电解槽结构具有... 采用自制MWNT/ABS导电纳米复合材料耗材,借助3D打印方法制备了铜电解精炼阴极板及配套电解槽,开展替代钛种板的研究。采用硫酸体系电解液进行电解精炼试验,得到致密均匀的面心立方晶系电解铜,沉积物剥离方便,且阴极板及电解槽结构具有可设计性。循环伏安分析表明,Cu2+在导电复合材料上可正常形核与生长,添加微量的明胶以及硫脲后电解铜的表面更加均匀平整,晶粒尺寸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导电复合材料 电解精炼 阴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流电磁场的高铁钢轨表面裂纹无损检测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3
19
作者 申嘉龙 侯艳萍 +4 位作者 张晨 王飞 刘萌 孟征兵 尹武良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9,共15页
针对高铁钢轨表面产生滚动接触疲劳(RCF)裂纹导致对钢轨带来危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钢轨表面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形成机理及扩展规律,系统归纳了高铁裂纹的无损检测与表征方法。聚焦于交流电磁场检测(ACFM)技术,重点研究了ACFM技术发展及... 针对高铁钢轨表面产生滚动接触疲劳(RCF)裂纹导致对钢轨带来危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钢轨表面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形成机理及扩展规律,系统归纳了高铁裂纹的无损检测与表征方法。聚焦于交流电磁场检测(ACFM)技术,重点研究了ACFM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综述了ACFM技术的特点及应用,通过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阐述了ACFM测量法对钢轨表面裂纹的精准量化表征的优势。结果表明:ACFM探针传感器沿45°方向扫描,通过结合ACFM信号补偿量算法可将非均匀裂纹口袋深度误差降到5.5%,垂直深度误差降到7.1%,裂纹簇误差减小到7.1%;经过人工神经网络训练对钢轨RCF裂纹尺寸进行精准表征,最终计算的误差在10%以内。进一步讨论了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钢轨表面裂纹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后续ACFM技术对钢轨表面RCF裂纹的检测和表征研究提出相关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钢轨 滚动接触疲劳 交流电磁场 表面裂纹 尺寸表征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朝克山辉长岩中单斜辉石矿物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永玲 张治国 +4 位作者 刘希军 田昊 李得超 肖让 肖尧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8,共17页
内蒙贺根山带广泛发育古生代基性岩浆岩,为探讨其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进一步了解中亚造山带东段古生代构造背景,笔者对朝克山蛇绿岩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矿物电子探针结果显示,辉长岩中单斜辉石均属于透辉石,既有碱性特征,也有拉斑特征,S... 内蒙贺根山带广泛发育古生代基性岩浆岩,为探讨其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进一步了解中亚造山带东段古生代构造背景,笔者对朝克山蛇绿岩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矿物电子探针结果显示,辉长岩中单斜辉石均属于透辉石,既有碱性特征,也有拉斑特征,SiO2含量为50.75%~52.99%,具有高的Al2O3,含量为2.03%~3.77%,相对亏损轻稀土元素(La/Sm)_(N)=0.12~0.22和高场强元素(HFSE;Nb、Ta、Zr、Hf、Ti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与辉长岩全岩的特征程度相一致,共同指示岩体母岩浆可能为亚碱性的拉斑玄武质岩浆向碱性玄武质岩浆演化的趋势。单斜辉石的平衡温度为1099~1242℃,平衡压力为1.5~6.4 kbar,深度为5~21 km,显示明显的深源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朝克山蛇绿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克山蛇绿岩 单斜辉石 矿物学 弧后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