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簇-晶核共组装亚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叶庆华 赵亚丽 +4 位作者 蔡铭心 翟锦秀 曹行健 刘熙俊 何佩雷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23,共10页
亚纳米材料是指特征尺寸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小于1 nm的材料。与传统纳米材料相比,亚纳米材料往往有特殊的性能,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清华大学的王训教授课题组实现了在良/不良溶剂体系中制备亚纳米材料,并提出了团簇-晶核共组装策略... 亚纳米材料是指特征尺寸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小于1 nm的材料。与传统纳米材料相比,亚纳米材料往往有特殊的性能,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清华大学的王训教授课题组实现了在良/不良溶剂体系中制备亚纳米材料,并提出了团簇-晶核共组装策略来实现亚纳米尺度上材料组分的调控。目前,该策略已发展成为制备各种组分亚纳米材料的普适方法。亚纳米材料因超高的比表面积和接近100%的表面原子暴露率而具有快速的电子/离子传输特性,在储能、催化和光热转化等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团簇-晶核共组装策略的概念和亚纳米材料的形成机理,同时,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团簇-晶核共组装策略制备的亚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就其合成方法、结构等进行系统的介绍,讨论了这些亚纳米材料在储能、催化、光热转化、有机凝胶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亚纳米材料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亚纳米材料的设计和精确合成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纳米 团簇-晶核共组装策略 储能 类高分子性质 光热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石墨烯分散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梁倍铭 罗茂源 +2 位作者 张正杰 黄纪蓉 张修海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18,共4页
石墨烯电学、光学、热学和力学性能优异,作为增强体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基复合材料。本文综述了提高石墨烯在金属基体中分散性的方法,介绍了目前石墨烯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分散工艺的运用,并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 石墨烯 金属 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分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晶态-非晶态相变材料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春伟 黄秋雨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6-19,共4页
论述了金属晶态-非晶态相变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发展现状,对非晶态合金的整体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非晶态合金的热力学研究主要以稳定性为主,科研工作者对合金的热力学过冷区域、驱动力和晶化能力研究进行了完善;非晶态合金的动力学研究... 论述了金属晶态-非晶态相变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发展现状,对非晶态合金的整体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非晶态合金的热力学研究主要以稳定性为主,科研工作者对合金的热力学过冷区域、驱动力和晶化能力研究进行了完善;非晶态合金的动力学研究主要是以晶化过程为主,运用密度泛函数、DSC等技术对晶态-非晶合金相变过程的生长过程、玻璃转变温度、晶化激活能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 热力学 动力学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基正极材料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的挑战及性能提升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秦豆豆 丁俊阳 +6 位作者 梁初 刘倩 冯立纲 罗扬 胡广志 罗俊 刘熙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28,共9页
锌离子电池(ZIBs)由于其安全性、可持续性、成本效益和高能量密度而越来越受欢迎,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LIBs)的替代品。目前对锌离子电池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锰基正极材料在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带来了挑战,特别是金属溶解和材料... 锌离子电池(ZIBs)由于其安全性、可持续性、成本效益和高能量密度而越来越受欢迎,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LIBs)的替代品。目前对锌离子电池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锰基正极材料在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带来了挑战,特别是金属溶解和材料不稳定性等问题。这些挑战导致电池循环稳定性较差,阻碍了锌离子电池发展的进程。本文概述了锌离子存储机制,阐明了锰基正极材料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改善其性能的优化策略。最后,讨论了锰基正极材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锰基化合物 阴极材料 存储机制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物理场调控二维材料的HER和OER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秦春玲 陈爽 +8 位作者 Hassanien Gomaa Mohamed A.Shenashen Sherif A.El-Safty 刘倩 安翠华 刘熙俊 邓齐波 胡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4,共7页
长期以来,氢燃料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和可行的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可以支撑我们未来的能源格局。电催化水分解是一种可用于大规模高效生产高纯度氢气的可持续和环保的技术。该技术的工业化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两个电极上的析氢反应(... 长期以来,氢燃料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和可行的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可以支撑我们未来的能源格局。电催化水分解是一种可用于大规模高效生产高纯度氢气的可持续和环保的技术。该技术的工业化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两个电极上的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的反应动力学。此外,催化剂催化活性和结构稳定性的持续优化对于该技术的实际实施同样关键。因此,合适的催化剂的选取是影响电催化水分解的关键因素之一。二维(2D)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丰富的活性位点成为了电解水领域的热点。此外,2D材料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能与外加物理场之间高度契合,可以产生一些独特的效果来增强电催化性能。因此,近些年,外加物理场在辅助改善HER和OER方面的作用和机制越来越受到关注。外加物理场,如电场,磁场,应变,光,温度和超声波,可以应用于催化剂合成和电催化过程。本文首先总结了物理场辅助电解水催化剂合成的研究。随后,根据外场在电催化过程中作用机制的不同,对外场辅助HER和OER的研究进行了分类。最后,本文指出了本领域快速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加物理场 析氢反应 析氧反应 合成 二维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3N4-BiOBr复合材料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娜 王茗 +1 位作者 赵北平 曹雪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3-1040,共8页
利用原位沉积法将Bi OBr纳米片生长到g-C_3N_4表面,制得g-C_3N_4-Bi OBr p-n型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和荧光光谱(... 利用原位沉积法将Bi OBr纳米片生长到g-C_3N_4表面,制得g-C_3N_4-Bi OBr p-n型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和荧光光谱(PL)等测试对光催化剂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可见光辐照降解甲基橙水溶液检测评估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光催化剂由Bi OBr和g-C_3N_4两相组成,Bi OBr纳米片在片状g-C_3N_4表面快速形核生长形成面-面复合结构。相比于纯相g-C_3N_4和Bi OBr,g-C_3N_4-Bi OBr复合材料具有更强可见光吸收能力,吸收带边红移。在可见光辐照100 min后,性能最佳的2:8 gC_3N_4-Bi OBr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活性分别是纯相g-C_3N_4和Bi OBr的1.8和1.2倍,经过4次循环实验后,其降解率仍达84%,说明复合结构光催化剂催化性能和稳定性增强。复合光催化剂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说明光生载流子复合得到了有效抑制。复合光催化剂催化性能的提高归因于p-n型异质结促进电荷有效分离、抑制电子-空穴复合和吸收光波长范围的扩展,相比单一成分材料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自由基捕获实验证明,可见光降解甲基橙光催化过程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空穴,并据此提出了可能的光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3N4 BiOBr 复合材料 可见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改性膨润土环境功能材料控制水污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夏帆 魏光涛 +4 位作者 莫继华 李志业 李仲民 蔡舒雅 张琳叶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71-75,共5页
无机改性膨润土制备环境功能材料的方法主要有无机盐改性、无机柱撑。介绍了无机盐改性膨润土、无机柱撑膨润土环境功能材料的水污染控制作用原理,并详细综述了两种无机改性膨润土环境功能材料在水污染控制中的研究新进展,提出了无机改... 无机改性膨润土制备环境功能材料的方法主要有无机盐改性、无机柱撑。介绍了无机盐改性膨润土、无机柱撑膨润土环境功能材料的水污染控制作用原理,并详细综述了两种无机改性膨润土环境功能材料在水污染控制中的研究新进展,提出了无机改性膨润土作为环境功能材料应用于水污染控制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无机改性 环境功能材料 水污染 吸附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SBA-15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胡舒龙 吕建 +3 位作者 卢凤英 章震 刘华山 曾德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9-163,共5页
采用自制介孔SBA-15,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SBA-15/不饱和聚酯(UP)原位树脂。通过模压制得SBA-15/UP复合材料。利用冲击、氮气吸附-脱附、蠕变和应力松弛测试、摩擦测试、扫面电镜等测试手段对SBA-15/UP原位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 采用自制介孔SBA-15,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SBA-15/不饱和聚酯(UP)原位树脂。通过模压制得SBA-15/UP复合材料。利用冲击、氮气吸附-脱附、蠕变和应力松弛测试、摩擦测试、扫面电镜等测试手段对SBA-15/UP原位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不同SBA-15含量对SBA-15/U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后,SBA-15的孔径减小。SBA-15的加入能有效改善SBA-15/UP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蠕变和应力松弛性能明显得到改善。当SBA-15加入量为2%时,体积磨损率降低了19.58%,冲击强度提高了2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15 原位聚合 不饱和聚酯 复合材料 摩擦性能 蠕变 应力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原位反应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潘利文 唐景凡 +3 位作者 林维捐 吴晓文 杨娟 胡治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4,共4页
由于直接外加增强体液态法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存在诸多的问题,而固-液原位反应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外加法所没有的一些优点,因此近年来固-液原位反应法引起了广泛关注。重点概述了接触反应法、混合盐反应法、还原反应法、自然... 由于直接外加增强体液态法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存在诸多的问题,而固-液原位反应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外加法所没有的一些优点,因此近年来固-液原位反应法引起了广泛关注。重点概述了接触反应法、混合盐反应法、还原反应法、自然浸润法4种固-液原位反应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当前固-液原位反应法遇到的难题,并提出今后固-液原位反应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固-液原位反应法 颗粒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纤维素微晶(壳聚糖/聚对苯乙烯磺酸钠)层层自组装及其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阻燃性能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思华 韦春 +4 位作者 刘红霞 谭玉园 黄超 王武 付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6-79,共4页
采用层层自组装法,在剑麻纤维素微晶(SFCM)表面交替吸附壳聚糖(CH)和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构筑CH/PSS阻燃涂层,采用Zeta电位、热重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垂直燃烧测试和燃烧量热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H/PS... 采用层层自组装法,在剑麻纤维素微晶(SFCM)表面交替吸附壳聚糖(CH)和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构筑CH/PSS阻燃涂层,采用Zeta电位、热重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垂直燃烧测试和燃烧量热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H/PSS涂层已经成功包覆在SFCM表面;随着吸附CH/PSS层数增加,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由302℃降低至237℃,残炭率由4.76%提高至27.34%;与纯SFCM相比,SFCM(CH/PSS)5点燃时间延长了1倍,残炭率提高到35.3%,最大热释放速率峰值(pkHRR)和热释放总量(Total HR)分别减少了87%和51.6%,说明构筑的自组装涂层明显提高了SFCM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剑麻纤维素微晶 壳聚糖/聚苯乙烯磺酸钠涂层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法制备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原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付俊 韦春 +2 位作者 王武 吕建 韦景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4-48,共5页
为了解决氧化石墨烯(GOs)的制备及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分散问题,文中采用球磨法制备GOs,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GOs/酚醛(PF)原位树脂,通过辊炼、模压成型工艺制备GOs/PF原位复合材料。研究GOs添加量对酚醛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 为了解决氧化石墨烯(GOs)的制备及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分散问题,文中采用球磨法制备GOs,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GOs/酚醛(PF)原位树脂,通过辊炼、模压成型工艺制备GOs/PF原位复合材料。研究GOs添加量对酚醛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和Raman光谱对GOs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分析对原位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固化性能和热性能进行表征,采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进行形貌观察。结果表明,GOs添加量为0.25%时,GOs/PF原位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储能模量相比纯酚醛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21.8%,13.8%和25.8%。扫描电镜结果表明,GOs/PF原位复合材料的断面上可见明显的片状G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法 氧化石墨烯 原位聚合 酚醛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Phosphor-in-Glass荧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瑞 王伯阳 王海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7-345,共9页
荧光粉/玻璃复合材料(Phosphor-in-Glass,PiG)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导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将有望替代传统白光LED产品中的有机树脂基荧光转换层,同时解决散热、发光效率、品质、眩光、使用寿命等多项技术性难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荧光粉/玻璃复合材料(Phosphor-in-Glass,PiG)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导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将有望替代传统白光LED产品中的有机树脂基荧光转换层,同时解决散热、发光效率、品质、眩光、使用寿命等多项技术性难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本文从发光性能、透明度、机械强度及批量化生产等方面分析了PiG材料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关键科学问题,并综述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包括制备方法(压片烧结法、熔体急冷法、涂膜烧结法)、材料组分设计和荧光粉层结构优化等,从而全面阐述了高性能PiG材料的最新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荧光粉/玻璃复合材料 性能优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剑麻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杜琳琳 韦春 +2 位作者 龚永洋 谭玉园 胡家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3-225,共3页
采用剑麻纳米纤维素与吡咯通过原位化学氧化法制备聚吡咯(PPy)@剑麻纳米纤维素(CNF)(PPy@CNF)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仪(EDS)对PPy@CNF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研究PPy@CNF在溶液中对偶氮类有机阴离子染... 采用剑麻纳米纤维素与吡咯通过原位化学氧化法制备聚吡咯(PPy)@剑麻纳米纤维素(CNF)(PPy@CNF)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仪(EDS)对PPy@CNF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研究PPy@CNF在溶液中对偶氮类有机阴离子染料甲基橙(MO)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聚合时吡咯单体浓度为6.0g/L时,PPy@CNF对MO吸附容量最大,达到335.1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纳米纤维素 聚吡咯 甲基橙 吸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潘利文 唐景凡 +2 位作者 林维捐 胡治流 梁天权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3-37,共5页
概述了粉末冶金法、铸造法和原位合成法三种制备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以及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当前制备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纳米颗粒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及时效对7050铝合金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帆 张坷星 +2 位作者 刘东 冯少鹏 赵小莲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6,共6页
为了探究轧制和时效处理对7050超高强铝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使用金相显微镜、万能实验机及扫描电镜等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对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经过轧制处理后试样强度和硬度上升,但是塑性大幅下降... 为了探究轧制和时效处理对7050超高强铝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使用金相显微镜、万能实验机及扫描电镜等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对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经过轧制处理后试样强度和硬度上升,但是塑性大幅下降,再经时效后合金的塑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回复。轧制+时效处理试样的磨损量较小,平均摩擦系数也较小,耐磨性能更好。轧制试样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并存,轧制+时效试样的磨损机制主要以磨粒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0铝合金 摩擦磨损 轧制 时效 力学性能 形变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水醋酸钠过冷溶液过冷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子乾 张炫 +3 位作者 田宇 谷怀珍 孙文红 何开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5-189,共5页
实验研究三水醋酸钠在不同水含量和不同过冷溶液液面高度时对激发温度和过冷液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三水醋酸钠含水量为42%以及液面高度在6 cm以下时,过冷液态120 d未出现晶析现象,证明了利用三水醋酸钠... 实验研究三水醋酸钠在不同水含量和不同过冷溶液液面高度时对激发温度和过冷液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三水醋酸钠含水量为42%以及液面高度在6 cm以下时,过冷液态120 d未出现晶析现象,证明了利用三水醋酸钠实现长期稳定的相变储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醋酸钠 过冷溶液 晶析 热能储存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时间对异质双相不锈钢扩散连接界面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刘亚飞 赵艳君 +3 位作者 李林泽 曾胤杰 罗莹莹 杨琦琦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6-156,共11页
目的探究扩散时间对异质双相不锈钢扩散连接接头显微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优化工艺并探讨机理。方法通过Gleeble-3500热力模拟机,在真空环境8 MPa、1000℃、扩散时间5~30 min条件下,制备了S32304/S32750异质双相不锈钢扩散连接接... 目的探究扩散时间对异质双相不锈钢扩散连接接头显微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优化工艺并探讨机理。方法通过Gleeble-3500热力模拟机,在真空环境8 MPa、1000℃、扩散时间5~30 min条件下,制备了S32304/S32750异质双相不锈钢扩散连接接头。结果随着扩散时间由5 min增加至30 min,扩散连接接头的剪切强度由410 MPa增加至492 MPa,接头界面处的显微硬度呈现相同的趋势,由288.2HV升高至315.4HV,接头S32750侧的硬度由330.1HV降低至319.4HV;S32304侧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在20 min时达到最大值304.8HV。扩散动力学模拟证明:Fe、Cr、Ni元素的扩散速率均随着扩散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按扩散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Fe、Cr、Ni,Fe元素扩散速率受扩散时间的影响最大。当扩散时间为5 min时,扩散界面缝隙较大,界面处存在Mo和Cr元素富集,剪切断口存在大量未连接区域;随着扩散时间的增加,扩散界面缝隙逐渐连接,部分未连接区域演变为孔洞,Mo和Cr元素富集降低并最终消失,界面变得模糊,剪切断口的未扩散区域逐渐减少并消失,断口形貌完全以韧窝为特征,断裂方式逐渐演变为完全韧性断裂。结论扩散时间对异质双相不锈钢扩散连接界面组织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在适当的扩散时间(5~20 min)内,Mo和Cr元素的充分扩散可以促进界面缝隙的连接和晶界的迁移,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从而提高接头的力学性能,继续增加时间对接头质量影响较小。在扩散时间20 min时,扩散连接界面综合性能达到最优,剪切强度和显微硬度值分别为486 MPa和313.7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32304双相不锈钢 S32750双相不锈钢 扩散连接 扩散时间 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电池托盘用5083/6061异种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工艺研究
18
作者 黄相山 孟宇驰 +3 位作者 赵岩 曾洋 李能文 赵艳君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3-114,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焊接参数对5083/6061异种铝合金FSW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焊接速度为100、200mm/min,搅拌头转速为600、900、1200r/min的焊接参数对5083/6061异种铝合金板进行搅拌摩擦焊接,分析不同焊接工艺参数下焊接接头的显微... 目的研究不同焊接参数对5083/6061异种铝合金FSW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焊接速度为100、200mm/min,搅拌头转速为600、900、1200r/min的焊接参数对5083/6061异种铝合金板进行搅拌摩擦焊接,分析不同焊接工艺参数下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采用ABAQUS软件,基于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EL)方法,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了焊接过程的温度和应变分布。结果随着旋转速度的增加,接头处峰值温度和最大应变值均逐渐增加,锥形分布的高温、高应变区均处于前进侧(5083)。随着焊接速度从100 mm/min增加到200 mm/min,焊缝处金属流动性降低,焊核区(NZ)尺寸减小,接头性能显著提升。焊核区受热-力耦合和焊接热循环作用发生塑性变形和动态再结晶,形成致密的细小等轴晶粒。热机影响区(TMAZ)受机械搅拌和热循环作用,晶粒被拉长并细化,形成破碎组织到条状组织的晶粒变化梯度。热影响区(HAZ)仅受焊接热循环作用,区域等效塑性应变(PEEQ)较低,区域晶粒粗化。不同焊接参数下接头显微硬度均呈“W”形分布,接头处最低硬度及断裂位置均在后退侧(RS)6061的热影响区。结论当焊接速度为200mm/min、搅拌头转速为900r/min时,接头性能最优,抗拉强度为211.6MPa(相当于6061母材的75.6%),延伸率为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有限元模拟 异种铝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韩娟 龙雨 +7 位作者 徐流杰 赖伟基 龙绍檑 邓澄 周圣丰 于振涛 李卫 易艳良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99-214,共16页
近年来,高熵合金凭借其耐磨损、耐腐蚀、强韧性、高温抗氧化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异性能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激光熔覆是一种涉及多学科的现代表面强化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快速加热和冷却、稀释率低、热影响区小、成分偏析少、冶金结合... 近年来,高熵合金凭借其耐磨损、耐腐蚀、强韧性、高温抗氧化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异性能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激光熔覆是一种涉及多学科的现代表面强化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快速加热和冷却、稀释率低、热影响区小、成分偏析少、冶金结合性好等特点。本文综述了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高熵合金的设计理念以及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的优点。然后,介绍了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的相结构和性能特征,以及合金元素对其影响规律,讨论了激光工艺参数和辅助激光熔覆技术对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最后,总结与展望了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高熵合金 涂层 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catalytic Nitric Oxide Reduction to Yield Ammonia over Fe_(3)C Nanocrystals
20
作者 Sen Lin Lang Zhang +4 位作者 Tong Hou Jun-Yang Ding Zi-Mo Peng Yi-Fan Liu Xi-Jun Liu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Nitric oxide(NO),which generally originates from vehicle exhaust and industrial flue gases,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air pollutants.In this case,the electrochemical NO reduction reaction(NORR)not only removes the atm... Nitric oxide(NO),which generally originates from vehicle exhaust and industrial flue gases,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air pollutants.In this case,the electrochemical NO reduction reaction(NORR)not only removes the atmospheric pollutant NO but also produces valuable ammonia(NH_(3)).Hence,through the synthesis and modification of Fe_(3)C nanocrystal cata-lysts,the as-obtained optimal sample of Fe_(3)C/C-900 was adopted as the NORR catalyst at ambient conditions.As a result,the Fe_(3)C/C-900 catalyst showed an NH_(3)Faraday efficiency of 76.5%and an NH_(3)yield rate of 177.5μmol·h^(-1)·cm^(-2)at the working potentials of-0.8 and-1.2 V versus reversible hydrogen electrode(vs.RHE),respectively.And it delivered a stable NORR activity during the electrolysis.Moreover,we attribute the high NORR properties of Fe_(3)C/C-900 to two aspects:one is the enhanced intrinsic activity of Fe_(3)C nanocrystals,including the lowering of the energy barrier of rate-limiting step(*NOH→*N)and the inhibition of hydrogen evolution;on the other hand,the favorable dispersion of active components,the effective adsorption of gaseous NO,and the release of liquid NH_(3)products facilitated by the porous carbon subst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ic oxide reduction NH3 synthesis Fe_(3)C nanocrystal ELECTROLYSIS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