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电力系统最优备用容量模型与算法 被引量:18
1
作者 吴杰康 史美娟 +1 位作者 陈国通 张宏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0,共7页
建立实现备用容量最小的区域互联电力系统最优备用容量数学模型,推算多区域互联电力系统的联络线功率增量方程,以及区域互联电力系统频率偏差与区域备用容量的关系表达式。针对问题的具体特点,运用自适应免疫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 建立实现备用容量最小的区域互联电力系统最优备用容量数学模型,推算多区域互联电力系统的联络线功率增量方程,以及区域互联电力系统频率偏差与区域备用容量的关系表达式。针对问题的具体特点,运用自适应免疫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充分考虑频率偏差、负荷的随机波动以及区域互联系统运行的各种可靠安全约束,分别对独立的电力系统以及通过交直流联络线互联组成的区域电力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可得到一天中24个时段的弹性备用容量。独立电力系统的算例表明: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以及装机容量的逐步增大,最优备用容量占最大负荷的比例会逐步减小,可以减小0.395%~9.366%。对区域互联系统的算例表明:当区域系统互联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区域系统的备用容量,互联区域系统比各个独立系统的备用容量要减少1.036%~1.858%,节约了互联区域电力系统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区域互联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实例计算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电力系统 最优备用容量 免疫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混方式下混煤粒径分布对燃烧特性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亮 杨哲 +2 位作者 周子琪 李红明 陈明辉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26,共5页
火电厂不同煤种掺混方式分为先掺混后磨制(磨前掺混)和先磨制后掺混(磨后掺混)2种。为研究不同掺混方式下混煤的粒径分布及其对燃烧特性的影响,在相同磨制条件下,对4种煤样(龙坪无烟煤、万柳烟煤以及二者在不同掺混方式下掺混的混煤)进... 火电厂不同煤种掺混方式分为先掺混后磨制(磨前掺混)和先磨制后掺混(磨后掺混)2种。为研究不同掺混方式下混煤的粒径分布及其对燃烧特性的影响,在相同磨制条件下,对4种煤样(龙坪无烟煤、万柳烟煤以及二者在不同掺混方式下掺混的混煤)进行制备,利用激光粒径分析仪及热重分析仪,对各煤样进行粒度测定及燃烧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磨前掺混制得的煤粉粒度分布和燃烧特性均与万柳烟煤相似,小颗粒煤粉含量较多;磨后掺混制得的煤粉粒度分布和燃烧特性均与龙坪无烟煤相似,大颗粒煤粉含量较多;磨前掺混制得的煤粉着火特性、稳燃特性、燃尽特性和综合燃烧特性均优于磨后掺混制得的煤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燃煤掺混 磨前掺混 磨后掺混 粒径分布 热重分析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故损失最小化的黑启动电源选择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杰康 宁远鸿 +1 位作者 陈国通 张宏亮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35,共7页
为了制定合理的黑启动方案,加快系统大事故后的恢复,减少事故损失,根据黑启动技术性能指标及各发电机组的启动特性和运行特性确定待选黑启动电源,并建立数学模型,对各黑启动电源方案进行运行模拟,得出计算大事故停电损失值所需的停电持... 为了制定合理的黑启动方案,加快系统大事故后的恢复,减少事故损失,根据黑启动技术性能指标及各发电机组的启动特性和运行特性确定待选黑启动电源,并建立数学模型,对各黑启动电源方案进行运行模拟,得出计算大事故停电损失值所需的停电持续时间等数据,将大事故停电损失值和方案的成本作综合比较,判断各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性。仿真结果表明,优化的黑启动电源方案减少事故损失达30%以上,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黑启动 启动电源 全黑事故 事故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决策树的电压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杰康 邓松 +1 位作者 梁志武 张宏亮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25-30,共6页
提出了适用于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评估的模糊神经网络决策树模型。在生成的决策树中引入模糊神经网络技术,构建出模糊神经网络决策树模型。采用模糊神经网络中的前向神经网络BP算法对小分裂样本进行进一步处理。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模糊... 提出了适用于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评估的模糊神经网络决策树模型。在生成的决策树中引入模糊神经网络技术,构建出模糊神经网络决策树模型。采用模糊神经网络中的前向神经网络BP算法对小分裂样本进行进一步处理。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决策树应用于电压稳定性评估中,与单独应用决策树相比,分类成功率提高了3.3%。同时,由于减小了样本维度,缩短了模糊神经网络的训练时间,更有利于实现在线电压稳定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压稳定性 模糊神经网络 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转移因子及其在网损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杰康 李月华 +1 位作者 张宏亮 陈国通 《现代电力》 2008年第3期8-12,共5页
针对目前对负荷变化与支路潮流变化关系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反映由负荷有功功率变化引起支路有功潮流变化量的系数,即负荷转移因子(Load Shift Factor,LSF)。根据功率传输分配的特点,从电流传输分配系数(CTDF)的推导入手,通过直流潮流法,... 针对目前对负荷变化与支路潮流变化关系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反映由负荷有功功率变化引起支路有功潮流变化量的系数,即负荷转移因子(Load Shift Factor,LSF)。根据功率传输分配的特点,从电流传输分配系数(CTDF)的推导入手,通过直流潮流法,将对电流的研究转化为对功率的研究,并得出了LSF值。为提高计算精度,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直流潮流算法,改善了LSF的计算结果。另外,在LSF的拓展应用中,根据叠加原理,实现了对支路有功潮流、支路有功功率损耗以及节点最大负荷量的算法推导,并对以上结果进行了实例应用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 负荷转移因子 潮流 线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和模拟退火算法优化的短期负荷预测 被引量:2
6
作者 梁志武 吴杰康 +1 位作者 陈明华 张宏亮 《现代电力》 2008年第2期13-17,共5页
负荷短期预测是电力系统运行和调度每年的重要工作,尤其在市场环境下负荷短期预测更显重要。对于电力系统短期负荷的随机性和突变性的特点,提出了应用遗传算法(GA)和模拟退火(SA)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其特点是模型... 负荷短期预测是电力系统运行和调度每年的重要工作,尤其在市场环境下负荷短期预测更显重要。对于电力系统短期负荷的随机性和突变性的特点,提出了应用遗传算法(GA)和模拟退火(SA)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其特点是模型简单、运算效率高,并具有较好的全局最优性能,从而很好地克服了传统BP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的缺陷。利用改进Elman网络的良好学习能力,同时利用遗传和模拟退火优化算法对Elman动态递归网络的前馈和反馈值进行优化,实现全局最优的拟合结果。比较了Elman网络和BP网络结构的建模效果,仿真实验证明了利用遗传和模拟退火算法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具有动态特性好、逼近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说明Elman网络是一种新颖、可靠的负荷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负荷预测 ELMAN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匹配机制的网格任务调度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杰康 蔺美美 +1 位作者 陈国通 张宏亮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4878-4880,4888,共4页
任务调度和资源分配是网格计算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定匹配机制的网格任务调度算法(SMM:StableMatchingMechanism),以及根据各条件因素值及其所占比率进行量化匹配的思想。用户和资源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动态地设置各条件因素的基... 任务调度和资源分配是网格计算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定匹配机制的网格任务调度算法(SMM:StableMatchingMechanism),以及根据各条件因素值及其所占比率进行量化匹配的思想。用户和资源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动态地设置各条件因素的基准值,通过与实际提供的条件因素值进行比较,得到匹配度,按照匹配度的高低顺序循环匹配最终达到稳定。算法综合考虑用户和资源双方的需求而得出相应的稳定匹配调度策略。给出了算法的数学模型和描述,在Matlab语言环境下仿真表明,SMM算法可以有效地实现网格任务调度,满足任务和资源双方的需求,得到稳定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匹配算法 网格 任务调度 匹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型灯泡贯流式机组机电安装技术难点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中良 赵显忠 程云山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5,共4页
通过桥巩水电站工程建设实践,分析特大型灯泡贯流式机组机电安装中的技术难点:①尾水管里衬、座环、导水机构的吊装变形和焊接变形以及浇筑混凝土引起的尾水管里衬、座环变形;②发电机组合轴承和水轮机径向导轴承间隙调整。介绍克服这... 通过桥巩水电站工程建设实践,分析特大型灯泡贯流式机组机电安装中的技术难点:①尾水管里衬、座环、导水机构的吊装变形和焊接变形以及浇筑混凝土引起的尾水管里衬、座环变形;②发电机组合轴承和水轮机径向导轴承间隙调整。介绍克服这些技术难点的工艺措施:缩短起吊部件滞空时间,加大起吊部件整体刚度是减少吊装变形的有效方法;改进焊接工艺是减少焊接变形的有效方法;分层、分步浇筑混凝土并注意浇筑速度是控制混凝土浇筑变形的有效方法。正确估计组合轴承和水轮机径向导轴承在静止和运行状态间隙变化量是调整轴承间隙的重要依据。该工艺措施为提高我国大型灯泡贯流机组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水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泡贯流式水轮机 吊装变形 焊接变形 间隙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