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数据流上近似非可导项集的挖掘算法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黄崇争
李海峰
陈红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
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
-
出处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27-1436,共10页
-
基金
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基金(2008AA01Z120)资助
-
文摘
频繁项集是通过对大规模数据进行挖掘获取的代表数据模式的知识结构.非可导频繁项集作为频繁项集的有效压缩方式,能够高效深入地挖掘海量数据、稠密数据与数据流当中的规律.针对项集在计算界限值时代价昂贵的缺点,提出了近似可导项集的概念,并基于纵向数据格式实现了挖掘算法MANDI,能够提高支持度计算和项集间操作的速度.另外,为了满足数据流实时、快速的特点,讨论并证明了近似可导项集的增量性质,提出了可动态更新的算法UANDI.通过实验验证了两种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关键词
近似非可导频繁项集
纵向数据格式
数据流
数据流挖掘
-
Keywords
approximate non-derivable frequent itemsets
vertical dataset
data stream
data stream mining
-
分类号
TP18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
题名论品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温汉华
-
机构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
-
出处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4-45,共2页
-
文摘
品牌消费成为时代的消费趋势,品牌的出现使商品衍化成具备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二元机构。本文运用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解读作为精神生产的品牌传播,认为品牌作为商品的一部分,同样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分别属于商品二因素的范畴,从而坚持了马克思的基本观点,批驳了学界和业界某些人士的"商品存在除马克思所说的‘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以外的第三种价值——品牌符号价值"的错误论断。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出发,认为生产品牌的劳动是品牌传播,其生产资料是用来赋予品牌某种意义的各种符号或符号化的形象。
-
关键词
品牌
使用价值
价值
品牌传播
劳动
-
分类号
F12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论品牌符形的创建
- 3
-
-
作者
温汉华
-
机构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
-
出处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5期32-33,共2页
-
文摘
品牌符形的确立应以更好地传播品牌意义为目标,这就需要在进行品牌符形设计时考虑到符号的意义、符号的表征对象以及符号的受众等因素。基于此,文章从符号学和传播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品牌符形的设计原则和具体内容。
-
关键词
品牌
符号
符形
原则
-
分类号
F71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