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技术的广西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58
1
作者 胡宝清 金姝兰 +1 位作者 曹少英 蒋树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广西是一个喀斯特特别发育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本文兼顾多方面的原因,建立了脆弱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确定了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的工作流程,包括数据库的建立、脆弱生态评价单元、评价指标及权重和评价方法的确定,借助地... 广西是一个喀斯特特别发育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本文兼顾多方面的原因,建立了脆弱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确定了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的工作流程,包括数据库的建立、脆弱生态评价单元、评价指标及权重和评价方法的确定,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输入、空间分析及制图功能,采用综合评价与聚类方法,对广西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和分区,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广西 喀斯特 生态环境 脆弱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生态环境效应——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23
2
作者 许俐俐 胡宝清 +2 位作者 严志强 廖赤眉 覃开贤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71,共6页
从土地利用转移类型、空间格局变化定量分析、动态变化预测模型等方面分析近20年都安土地利用变化,进而对其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都安各乡(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恶化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裸岩地扩展与收缩,土地利用时空... 从土地利用转移类型、空间格局变化定量分析、动态变化预测模型等方面分析近20年都安土地利用变化,进而对其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都安各乡(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恶化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裸岩地扩展与收缩,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区域差异有很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区域生态环境效应 喀斯特区域 都安瑶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一个典型矿业镇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新英 赵才流 +2 位作者 吴浩东 韦金告 张干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9-83,共5页
广西河池市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以该市一个典型的矿业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了该镇周围23个旱地土壤样品,并在镇里布设两个大气采样点采集了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运用ICP-MS,分析了样品中20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地积指数法判... 广西河池市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以该市一个典型的矿业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了该镇周围23个旱地土壤样品,并在镇里布设两个大气采样点采集了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运用ICP-MS,分析了样品中20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地积指数法判定旱地土壤和可吸入颗粒物中污染元素及来源。结果表明,这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的环境介质(旱地土,可吸入颗粒物)均受到了多种重金属元素的复合污染,其共同的污染元素有Cd、As、Sb、Pb、Zn、Cu,而其中致癌元素Cd和As污染最为突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与旱地土壤中各污染元素的污染强度排序相同,均为Cd>As>Sb>Pb>Zn>Cu。经过现场调查和识别,污染源主要来自当地开放性运矿产生的扬尘所致。因此加强该地区矿石运输管理是保护该地区耕地和人群健康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河池大厂镇 重金属污染 ICP-MS分析 地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与地质-生态环境背景的空间相关性分析——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胡宝清 严志强 +2 位作者 廖赤眉 韦小妮 覃开贤 《热带地理》 2004年第3期226-230,共5页
分析都安瑶族自治县喀斯特石漠化分布特征,依托GIS和RS技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选出分析喀斯特石漠化的地质-生态环境背景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喀斯特石漠化的地质生态环境指数,并绘制都安县地质-生态环境指数图,... 分析都安瑶族自治县喀斯特石漠化分布特征,依托GIS和RS技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选出分析喀斯特石漠化的地质-生态环境背景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喀斯特石漠化的地质生态环境指数,并绘制都安县地质-生态环境指数图,揭示石漠化与其地质-生态环境背景因素的空间相关性。利用多元回归方法,通过检验其显著度选出最佳的回归模型,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重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地质-生态环境背景 相关性分析 都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喀斯特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及其安全保护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良林 周永章 +2 位作者 陈子燊 宋书巧 阎小平 《热带地理》 2008年第1期74-79,共6页
原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原生态和人文原生态旅游资源,它具有脆弱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是历史留给人们的宝贵遗产和重要的旅游资源。论文总结了喀斯特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分析了广西喀斯特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 原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原生态和人文原生态旅游资源,它具有脆弱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是历史留给人们的宝贵遗产和重要的旅游资源。论文总结了喀斯特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分析了广西喀斯特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机制,针对广西喀斯特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和所面临的威胁,提出建立地方性多级资源遗产申报制度、民族生态博物馆?文化园、少数民族文化基因信息库等原生态旅游资源安全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旅游资源 脆弱性 民族文化基因库 资源安全 喀斯特山区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格局模拟及其生态环境效益评价——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何文 卢远 +2 位作者 贺佩琳 高峰 金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281-286,I0004,共7页
[目的]通过对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格局动态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生态环境效益评估,以期为相关规划及决策部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基于2000和2010年两期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CLUE-S模型模拟分析和生态环境效益综... [目的]通过对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格局动态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生态环境效益评估,以期为相关规划及决策部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基于2000和2010年两期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CLUE-S模型模拟分析和生态环境效益综合评价分析方法。[结果](1)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未来城市扩展范围主要集中在钦州市中心城区往南至海滨新城,沿海港口及钦江流域方向;(2)自然增长、规划指标、生态安全3种政策情景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213.01,200.59和226.52亿元,仅与2012年研究区GDP总额相近,未能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所应有的作用,且尤其以规划指标情景最为突出。[结论]CLUE-S模型对钦州市土地利用格局模拟准确,在北部湾经济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北部湾经济区 CLUE-S模型 LOGISTIC回归分析 生态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贵港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 被引量:5
7
作者 左志莉 周兴 吴壮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2-1177,共6页
综合考虑土壤侵蚀、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及生境等因子以及贵港市生态环境的特点,构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 IS技术和运用定位定量方法,对贵港市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为贵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贵港... 综合考虑土壤侵蚀、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及生境等因子以及贵港市生态环境的特点,构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 IS技术和运用定位定量方法,对贵港市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为贵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贵港市生态环境敏感地区占总面积的比例高达48.49%,其中极敏感地区占1.75%、高度敏感地区占5.61%、中度敏感地区占25.41%、轻度敏感地区占15.71%。对于这些敏感区域的保护,应该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敏感性 评价 贵港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资源的价值构成及制约因素:广西个案 被引量:11
8
作者 易忠君 杨小雄 苏夏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2期49-52,共4页
耕地资源的价值构成和影响因素可依据其功能来进行分析,其一部分功能在市场上通过市场流通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价值的评估或核算都是对其在市场上的货币量的体现,而其他功能,比如生态服务功能、精神支持功能等只能依靠较成熟的其他... 耕地资源的价值构成和影响因素可依据其功能来进行分析,其一部分功能在市场上通过市场流通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价值的评估或核算都是对其在市场上的货币量的体现,而其他功能,比如生态服务功能、精神支持功能等只能依靠较成熟的其他资源价值的评估和核算方法大致评估其价值量。耕地资源的功能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加的,所以耕地资源的价值构成及制约因素是不断变化的,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功能 价值构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旅游城市形象定位与设计——以广西桂平市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严志强 毛蒋兴 李光郑 《规划师》 2007年第10期70-73,共4页
城市形象是城市宝贵的无形资产,是城市综合实力的外在表现,准确定位并科学设计旅游城市形象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桂平市的旅游资源丰富且品位高,是典型的资源型旅游城市,但旅游城市形象定位不够明确,不利于提高桂平市的知名度... 城市形象是城市宝贵的无形资产,是城市综合实力的外在表现,准确定位并科学设计旅游城市形象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桂平市的旅游资源丰富且品位高,是典型的资源型旅游城市,但旅游城市形象定位不够明确,不利于提高桂平市的知名度和树立良好的旅游城市形象。围绕三江交汇、人杰地灵、风光秀丽、环境优美、历史文化丰富等自然、文化资源优势,可将桂平市的城市形象定位和设计为"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旅游城市形象 定位 设计 桂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评价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壮金 周兴 +1 位作者 毛蒋兴 左志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588-4590,4657,共4页
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评价,有助于考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理想的可持续利用状况的差距。从土地利用条件、土地利用结构与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可持续利用潜力4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用信息熵法和层次分... 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评价,有助于考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理想的可持续利用状况的差距。从土地利用条件、土地利用结构与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可持续利用潜力4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用信息熵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指标层和准则层的权重,引入各指标的合理值,运用综合评价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行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处于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阶段,其中南宁市、北海市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钦州市处于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阶段,防城港市处于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潜力评价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岩溶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一体化模式框架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慧杰 匡耀求 +6 位作者 黄宁生 周兴 李超 卞勇 王德辉 许连忠 邹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76-180,共5页
湿热岩溶山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禀赋与生态环境十分独特的地域单元。自然资源独特多样,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经济文化落后,人地关系紧张。基于资源环境一体化理念,本研究设计湿热岩溶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一体化模式框架,并应... 湿热岩溶山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禀赋与生态环境十分独特的地域单元。自然资源独特多样,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经济文化落后,人地关系紧张。基于资源环境一体化理念,本研究设计湿热岩溶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一体化模式框架,并应用于广西大新县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提出特色农业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锰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和清洁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等若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可持续利用 资源环境一体化 湿热岩溶山区 大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土地资源特点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谭永忠 吴次芳 莫大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2-65,77,共5页
广西是一个地处亚热带、土地资源较丰富、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地利用水平欠低的省区。在用详尽的数据分析了广西土地资源具有总量丰富,但质量不高,且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非常显著等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广西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水土流失... 广西是一个地处亚热带、土地资源较丰富、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地利用水平欠低的省区。在用详尽的数据分析了广西土地资源具有总量丰富,但质量不高,且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非常显著等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广西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严重、地力下降及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下等问题,并提出了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点 利用 土地资源 广西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银军 林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827-4828,4830,共3页
利用GIS、RS、MIS等技术,建立县域农业资源与环境数据库。在GIS平台下建立县域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对县域农业资源与环境数据管理,结合各专业评价模型,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 GIS RS MIS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与环境类国家特色专业群建设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毕燕 胡宝清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3-45,共3页
在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通过打造优势学科,以科研促教学,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等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大力推进特色专业群建设,为地方性高等学校开展特... 在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通过打造优势学科,以科研促教学,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等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大力推进特色专业群建设,为地方性高等学校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专业群: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林地资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多时间尺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黎励 毛蒋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4-139,共6页
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对1980-2012年广西林地资源的波动特征和演变规律进行多时间尺度研究,并探讨在不同时间尺度下林地资源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广西林地资源变化具有3~6 a、8~14 a和23~25 a的特征时间尺度以及3 a、11 a和2... 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对1980-2012年广西林地资源的波动特征和演变规律进行多时间尺度研究,并探讨在不同时间尺度下林地资源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广西林地资源变化具有3~6 a、8~14 a和23~25 a的特征时间尺度以及3 a、11 a和24 a3个主要周期,并以24 a的周期最为显著。(2)在3 a的特征时间尺度下,广西林地资源变化主要受到地区生产总值、总人口、林产品产量的正向影响;在11 a的特征时间尺度下,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受到林产品产量的正向影响以及总人口的负向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受到林产品产量和总人口的正向影响;在24 a的特征时间尺度下,主要受到地区生产总值和林产品产量的负向影响。(3)未来林地资源存在减少的潜在趋势下,广西应加大林地利用监管力度来稳定现有林地资源面积,通过退耕还林、宜林闲置地整治等措施适度增加林地数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互促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变化 多时间尺度 小波分析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严志强 《热带地理》 2002年第2期107-111,共5页
1978~ 1999年 ,广西耕地总量相对稳定 ,但人均耕地面积下降趋势明显 ,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利用程度、集约经营程度和利用效益偏低 ,粮食安全形势严峻。预测 2 0 10年耕地总面积可保有 2 5 8 2 3× 10 4hm2 ,仅可满足耕地总需求量的... 1978~ 1999年 ,广西耕地总量相对稳定 ,但人均耕地面积下降趋势明显 ,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利用程度、集约经营程度和利用效益偏低 ,粮食安全形势严峻。预测 2 0 10年耕地总面积可保有 2 5 8 2 3× 10 4hm2 ,仅可满足耕地总需求量的下限要求。采取保护耕地、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和加大对耕地的投入等有效措施 ,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粮食产量 ,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耕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粮食安全 集约经营 耕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土地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探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兴 《热带地理》 2001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建设与土地利用是密切相关的。分析了广西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 ,探讨了由于土地不合理利用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提出了通过合理利用土地来建设生态环境的措施。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破坏 生态环境建设 广西 水土流失 石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水河梯级开发18年间库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广西大化县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秋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12458-12462,12464,共6页
以19881、9921、9992、006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相关景观指数,定量分析红水河梯级开发18年间广西大化县库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揭示了景观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裸... 以19881、9921、9992、006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相关景观指数,定量分析红水河梯级开发18年间广西大化县库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揭示了景观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裸岩砾石地和灌草地是库区的主要景观类型,整体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持续增长,优势度则动态递减;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平均斑块形状指数递增发展;斑块面积变异系数不断递长。各类景观要素也发生了较复杂的结构变化,1988~2006年间研究区各类景观格局时间序列上存在明显差异性变化。自然条件制约与人类干扰活动的加强,区内耕地、林地、灌草地、裸岩砾石地之间的转换关系复杂,生态恢复与生态退化同时存在,整体景观处于不稳定状态。人类活动在改造和利用景观的同时带来了石漠化、水土流失、生态退化、植被破坏等一系列不良的生态效应。提高喀斯特山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应对退耕与库区人口不断增加所带来的粮食需求压力,将生态建设与社会环境有机相结合来调控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将有助于库区的生态环境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水河 景观格局变化 生态效应 水电梯级开发 库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视角下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广西区龙州县为例
19
作者 陈炳超 王丽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645-15649,共5页
以广西区崇左市龙州县为例,从低碳的视角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县域生态环境效应问题,从而探究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碳的影响,并针对该县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其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方向的建议。
关键词 碳汇 碳源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江艳 周兴 黄万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15108-15109,15134,共3页
耕地资源持续减少引起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耕地资源评价已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客观准确评价可以为耕地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14个地区为例,运用ArcGIS、S... 耕地资源持续减少引起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耕地资源评价已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客观准确评价可以为耕地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14个地区为例,运用ArcGIS、SPSS和MathType软件,对研究区域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和相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