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30年广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燕丽 莫建飞 +4 位作者 莫伟华 钟仕全 王君华 丁美花 胡宝清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5期625-631,共7页
【目的】开展广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为广西开展石漠化生态恢复重建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美国Thematic Mapper(TM)和国产环境减灾卫星HJ遥感数据,结合实地调查采样数据,在分析石漠化遥感光谱特征的... 【目的】开展广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为广西开展石漠化生态恢复重建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美国Thematic Mapper(TM)和国产环境减灾卫星HJ遥感数据,结合实地调查采样数据,在分析石漠化遥感光谱特征的基础上,以植被覆盖状况作为石漠化评价指标,采用框式分类方法对广西1988时相、2002时相、2007时相、2015时相4个时相石漠化状况进行等级制图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结果】2002时相广西石漠化面积最大,1988时相次之,2015时相最小。近30年来,广西石漠化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即1988—2002年呈增加趋势,2002—2015年呈逐渐减少趋势,石漠化程度得到控制。其中,1988时相,广西的喀斯特地区中部石漠化比较严重;2002时相,中部石漠化得到改善,西部加重;2007时相,西部石漠化得到改善,中东部加重;2015时相,全区石漠化得到全面的改善,呈现重度转中度、中度转轻度、轻度转潜在石漠化的良好态势。【结论】植被覆盖是衡量石漠化程度的有效标志,TM和HJ数据可较好的监测大范围石漠化时空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多源遥感数据 广西喀斯特地区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熊小菊 廖春贵 胡宝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93,116,共9页
对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综合发展能力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讨。结合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出了能够反映复合系统及子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相互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2006~2016... 对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综合发展能力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讨。结合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出了能够反映复合系统及子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相互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2006~2016年的统计数据,对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指数、协调水平、协调状态和时序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2006~2016年,广西西江流域综合发展指数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指数呈"三级阶梯"发展的格局,社会发展两极分化严重,生态发展指数时空差异大;②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提升明显,以中低度协调为主;③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较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要稳定,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偏低。研究结果可为广西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 耦合协调模型 耦合协调度 广西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年-2015年广西海岸带养殖用地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0
3
作者 蒙静 华璀 +1 位作者 张建兵 卢远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35-143,共9页
【目的】海岸带由于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和脆弱性,一直是生态相关研究的焦点区域,其景观格局变化及环境效应尤受关注。由于广西北部湾滨海养殖用地的快速扩增,导致该区景观格局显著改变,因此开展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以综合评价其环境效... 【目的】海岸带由于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和脆弱性,一直是生态相关研究的焦点区域,其景观格局变化及环境效应尤受关注。由于广西北部湾滨海养殖用地的快速扩增,导致该区景观格局显著改变,因此开展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以综合评价其环境效应。【方法】以北部湾滨海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Landsat多光谱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MNDWI水体指数(Madify Normalize Difference Water Index)和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各期研究区养殖用地信息,并基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综合分析研究区养殖用地20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20年来北部湾滨海养殖用地时空演变显著,在数量上先增后减,养殖面积由1995年的9 024.03hm^2增加到2010年的41 153.58hm^2,而后逐年减至2015年的38 903.95hm^2;空间上逐年向西北移动,并整体分布于北海滨海一带。【结论】北部湾滨海养殖用地的增长源主要为耕地和近岸海域,而去向则主要为建设用地和废弃地,导致该区高生态服务价值用地(耕地、滩涂等)减少,环境效应出现负面趋向(养殖污染、自然岸线破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DWI水体指数 滨海养殖 时空演变 环境效应 广西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不同岩性植被覆盖变化及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8
4
作者 廖春贵 熊小菊 +3 位作者 胡宝清 陈依兰 陈月连 贺同鑫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8-173,共6页
植被覆盖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岩性区域其植被覆盖变化也不相同。基于GIS和遥感技术,探讨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广西植被覆盖较高,其中非碳酸盐岩的NDVI值最高,而连续性白云岩的最低;(2)不同岩性... 植被覆盖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岩性区域其植被覆盖变化也不相同。基于GIS和遥感技术,探讨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广西植被覆盖较高,其中非碳酸盐岩的NDVI值最高,而连续性白云岩的最低;(2)不同岩性植被覆盖变异系数值的差异比较明显,纯喀斯特、亚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植被覆盖以轻度变异为主;(3)不同岩性NDVI对气温降水的变化响应不够显著;(4)纯喀斯特、亚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植被覆盖增加的面积大于减少的面积,草地、林地植被覆盖以轻度增加为主,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变化趋势 相关分析 岩性 土地利用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16年广西植被覆盖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6
5
作者 廖春贵 陈月连 +1 位作者 熊小菊 胡宝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为探索广西植被变化的规律及主导因素,本文利用植被归一化(NDVI)数据、气象数据和DEM数据,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变异系数以及相关分析法,对比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类型、海拔高度的植被NDVI值的变化。研究表明:(1)广西植被覆盖状况... 为探索广西植被变化的规律及主导因素,本文利用植被归一化(NDVI)数据、气象数据和DEM数据,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变异系数以及相关分析法,对比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类型、海拔高度的植被NDVI值的变化。研究表明:(1)广西植被覆盖状况良好,总体呈上升趋势。草丛、阔叶林、针叶林的植被覆盖高。(2)广西58.76%区域的植被处于非常稳定状态,37.84%区域的植被处于稳定状态,1.07%区域的植被变异剧烈,即大部分地区植被呈稳定状态,极少数地区变异剧烈。阔叶林处于稳定状态,变化较小。(3)年平均NDVI值与年降水、气温总体呈负相关。(4)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草丛的植被覆盖呈轻度增加。赤红壤、红壤、黄壤、石灰土、粗骨土地区的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而砖红壤地区的呈下降趋势。(5)NDVI值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比较明显,总体变化呈"增加—下降—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变异系数 土壤类型 时空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广西西江流域脆弱性评价及综合整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钰 胡宝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8-53,共6页
以广西西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从生态、资源、灾害3个方面入手,构建其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GIS的技术支持下,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和层次分析法(AHP)对流域脆弱性进行评价。将广西西江流域脆弱性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 以广西西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从生态、资源、灾害3个方面入手,构建其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GIS的技术支持下,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和层次分析法(AHP)对流域脆弱性进行评价。将广西西江流域脆弱性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潜在脆弱、微度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结合流域脆弱性评估结果,探究其脆弱性空间分布规律,并提出综合整治建议。结果表明:广西西江流域脆弱性主要在微度—中度脆弱之间,占流域总面积的75.46%,其中,中度脆弱区面积占比最大,为29.11%;潜在脆弱和重度脆弱面积占比较小,分别为11.48%和13.06%;广西西江流域脆弱性空间分布与其地形高程关系较为密切,随着海拔高程越大,脆弱性有增大的趋势。研究成果为广西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数量化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脆弱性评价 GIS 广西西江 空间主成分分析 综合整治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区域经济极化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黄馨娴 胡宝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2,共6页
采用差异系数、极化指数并结合ESDA技术方法,对2004—2014年广西区域经济极化的演变趋势进行研究。11年中,广西整体经济极化程度呈增长趋势,以低水平极化为主;增长重心由东北部向中部移动,南宁、北海和柳州形成经济极化"三角区&quo... 采用差异系数、极化指数并结合ESDA技术方法,对2004—2014年广西区域经济极化的演变趋势进行研究。11年中,广西整体经济极化程度呈增长趋势,以低水平极化为主;增长重心由东北部向中部移动,南宁、北海和柳州形成经济极化"三角区",经济落后区域从东南部转移到西北部,整体呈现"西低—中高—东低"的空间格局;大多数县域与周边区域的空间关联程度较小,离所倡导的区域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有一段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空间极化 极化指数 空间自相关分析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岩溶山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以广西红水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史干 周慧杰 +2 位作者 朱杰 吴燕婷 周强 《绿色科技》 2017年第24期87-91,共5页
基于广西红水河流域DEM数据,利用ARCGIS软件,采用窗口分析和空间分析模块中的邻域分析工具,提取了广西红水河流域地形起伏度,从海拔高度和面积比例方面分析了该流域地形起伏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SPSS软件中的回归分析法对广西红水河... 基于广西红水河流域DEM数据,利用ARCGIS软件,采用窗口分析和空间分析模块中的邻域分析工具,提取了广西红水河流域地形起伏度,从海拔高度和面积比例方面分析了该流域地形起伏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SPSS软件中的回归分析法对广西红水河流域各地区平均人口密度与平均地形起伏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广西红水河流域人居环境地形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广西红水河流域的地形起伏度介于0~2.42之间,并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特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红水河上游的乐业和凌云县,低值主要分布在红水河下游等地区;广西红水河流域各地区平均人口密度与其平均地形起伏度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流域人居环境地形适宜程度整体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起伏度 人居环境 适宜性评价 湿热岩溶山区 广西红水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涠洲岛海水重金属污染现状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徐轶肖 谢谊 +3 位作者 赵鹏 张腾 周齐家 胡宝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8-915,共8页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海水中重金属污染愈加严重,明确海水重金属污染程度对海区环境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2015—2016年北部湾涠洲岛海水重金属Cu、Pb、Zn、Cd、Cr、Hg、A...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海水中重金属污染愈加严重,明确海水重金属污染程度对海区环境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2015—2016年北部湾涠洲岛海水重金属Cu、Pb、Zn、Cd、Cr、Hg、As进行污染程度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涠洲岛海水重金属质量浓度高低排序为Hg<Cr<Cd<As<Pb<Cu<Zn,质量浓度范围为0.052 0~10.0μg·L^(-1);2016年为Hg<Cd<As<Cr<Cu<Pb<Zn,质量浓度范围为0.019 4~45.8μg·L^(-1)。2015—2016年整个涠洲岛海域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属于清洁级,但2016年位于岛北面的S4和东面的S6站位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1,分别属于轻度和中度污染。重金属Pb、Zn、Hg存在超标,最高可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5.6、11.7、0.3倍。2015年涠洲岛海水重金属Cu和Cd,2016年海水重金属Zn和Hg均呈显著正相关,且2016年重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大于2015年,相关系数分别为0.757 8和0.796 7;2016年的Zn和Hg均为超标元素,人类活动可能是涠洲岛海水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涠洲岛As含量总体上低于广西北部湾其他海域,其余6项重金属含量整体低于沿岸工业活动、河流汇入、农业和生活污染频繁的北部湾潮间带、北海、廉州湾、钦州湾、防城港等地。总体而言,涠洲岛重金属污染程度仍属于清洁水平,个别站位偶有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海水水质 涠洲岛 综合污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约束下的热点路径空间分布检测算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段炼 李峙 胡宝清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61-866,共6页
轨迹数据反映了移动对象的时空运动特征和行为模式,能用于发现城市热点路径的空间分异。基于轨迹聚类提出了时空约束下的热点路径分布发现算法。将轨迹划分成若干轨迹段,引入空间、时间、速度和方向特征;基于DBSCAN算法对轨迹段聚类,将... 轨迹数据反映了移动对象的时空运动特征和行为模式,能用于发现城市热点路径的空间分异。基于轨迹聚类提出了时空约束下的热点路径分布发现算法。将轨迹划分成若干轨迹段,引入空间、时间、速度和方向特征;基于DBSCAN算法对轨迹段聚类,将聚类结果中的非显著簇有条件地并入邻近显著簇,在显著簇中将邻近断点融合成停留斑点;基于停留斑点所承载轨迹段数量得到斑点热度,利用点值密度聚类获取城市热点路径的空间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发现热点路径空间分布,有效反映城市功能区域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聚类 热点路径检测 轨迹分段 HAUSDORFF距离 DBSCA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物物理量的度量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韦清嫄 钟业勋 +1 位作者 胡宝清 吴丽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对地物物理量的度量是获得地物相关信息的重要手段,它是制作地图的依据和信息源泉。基于比较法的地物物理量的度量模型,由度量对象ai、度量基准i0、度量单位Bi和度量结果 Qi构成。地物的某一物理性质i∈ai,存在度量基准i0,i到i0的距离函... 对地物物理量的度量是获得地物相关信息的重要手段,它是制作地图的依据和信息源泉。基于比较法的地物物理量的度量模型,由度量对象ai、度量基准i0、度量单位Bi和度量结果 Qi构成。地物的某一物理性质i∈ai,存在度量基准i0,i到i0的距离函数d(i,i0)包含度量单位Bi的数量即度量结果 Qi。通过对测绘学中的直角坐标、高程、水深、地物的时间坐标(寿命)、质量、温度、卫星激光测距等方面的应用,阐释了地物物理量的度量模型的实用价值和科学解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量 比较法 度量对象 度量基准 度量模型 测绘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图审校与错误修改的数学定义及地图质量控制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钟业勋 胡宝清 +1 位作者 边少锋 李厚朴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3-347,共5页
制图物体在制图者认知结构中的拓扑映射即制图主体的观念模型,它是客体的主体建构并以概念的形式表现。根据地图符号反映观念模型是否完整或有某种缺失,定义地图符号的正确或错误。错误修改定义为从错误地图符号到正确地图符号的变换。... 制图物体在制图者认知结构中的拓扑映射即制图主体的观念模型,它是客体的主体建构并以概念的形式表现。根据地图符号反映观念模型是否完整或有某种缺失,定义地图符号的正确或错误。错误修改定义为从错误地图符号到正确地图符号的变换。发现错误并标注出来是地图审校的本质特征。基于错误地图符号的有限性和可修改性,建立了传统和现代地图制图中地图质量的控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符号 观念模型 地图审校 错误修改 地图质量控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似原理的科学价值及其在测绘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业勋 胡宝清 +2 位作者 尹贡白 吴丽芳 韦清嫄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2-736,共5页
相似是事物存在的同与变异的对立统一。同构是抽象的相似,同胚是最起码的相似。相似原理是基本的科学原理之一并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本质特征,主体为某种目的而应用相似原理进而获得和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由于价值是... 相似是事物存在的同与变异的对立统一。同构是抽象的相似,同胚是最起码的相似。相似原理是基本的科学原理之一并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本质特征,主体为某种目的而应用相似原理进而获得和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由于价值是对象或客体对主体的满足关系,所以相似原理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高新技术替代传统落后技术的变异导致了现代测绘科学的发展;地图信息的存储与显示功能从两者合一到分开的变异,导致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地图符号与制图物体之间存在的诸多相似性,说明相似原理在测绘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原理 同与变异 科学价值 应用 测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推理的道路网络级联失效仿真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新全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0-215,222,共7页
针对道路网络级联失效与其它复杂网络相比具有的特殊性,基于贝叶斯网络推理,融合驾驶者出行先验及出行信息,研究了道路网络级联失效的演变机理及演变过程.编制MATLAB程序生成基于道路网络的贝叶斯网络结构,根据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MATLA... 针对道路网络级联失效与其它复杂网络相比具有的特殊性,基于贝叶斯网络推理,融合驾驶者出行先验及出行信息,研究了道路网络级联失效的演变机理及演变过程.编制MATLAB程序生成基于道路网络的贝叶斯网络结构,根据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MATLAB程序,学习了驾驶者感知路段属性变化;给出了仿真算法,仿真了贝叶斯网络推理中不同出行先验权重,以及出行信息量对道路网络属性及级联失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贝叶斯网络推理可以较好地反映驾驶者出行路段选择对道路网络级联失效的定量影响,为研究道路网络级联失效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级联失效 贝叶斯网络推理 道路网络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分类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银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29,5,共5页
河流分类是河流管理的基础,对深化河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河流分类发展历程,对河流分类方法进行归纳,发现河流分类由单因子向多因子方向发展,分类主导因子学科背景多样化,从描述性分类向具有预测功能的分类方向发展,由定性分类向定... 河流分类是河流管理的基础,对深化河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河流分类发展历程,对河流分类方法进行归纳,发现河流分类由单因子向多因子方向发展,分类主导因子学科背景多样化,从描述性分类向具有预测功能的分类方向发展,由定性分类向定性定量结合、定量分类方向发展,由单一尺度向层次分类方向发展。结合中国河流管理与分类现状,提出中国河流分类发展应把握河流分类发展方向,从河流管理需求出发,将管理者纳入分类方法研究与应用中,并引入信息技术支撑河流分类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分类 河流类型 手段 研究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土壤镉污染及其修复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维薇 林清 《绿色科技》 2017年第4期90-93,102,共5页
分析了国内外土壤镉污染状况,总结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电动法修复、生物修复和农业生态修复技术在土壤镉污染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及各自优缺点,提出了土壤镉污染修复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希望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壤 污染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米级卫星数据的典型喀斯特小流域石漠化空间格局与演变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妍 黄凯燕 胡宝清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5期620-624,共5页
【目的】阐明石漠化演变的过程和机制,为下一步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方向和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契合喀斯特地区景观特点的亚米级卫星数据,使用指数分类法提取2003年和2013年研究区不同等级石漠化信息,对研究区石漠化空间格局和... 【目的】阐明石漠化演变的过程和机制,为下一步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方向和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契合喀斯特地区景观特点的亚米级卫星数据,使用指数分类法提取2003年和2013年研究区不同等级石漠化信息,对研究区石漠化空间格局和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指数分类法分类精度评价结果显示,Kappa系数大于0.8,且野外验证精度为85%,说明解译结果可信。2003—2013年,研究区石漠化面积从96.55km^2减少至88.97km^2,石漠化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总体减少速率为0.76km^2/a;无明显石漠化增加速率最大,为20.11km^2/a,轻度和中度石漠化演变速率为-0.23km^2/a和-0.02km^2/a。虽然不同等级石漠化面积之间均有转化,但是向无明显石漠化转移的面积(7.65km^2)大于向强度石漠化转移的面积(3.04km^2)。演变方向上,石漠化轻度改善的面积最大为10.56km^2。【结论】研究区整体的石漠化状况有所好转,总体上石漠化治理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轻度恶化的面积(6.08km^2)也不容忽视,需要对石漠化治理工程效果进行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分类法 石漠化等级 演变方向 演变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望谟县土地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18
作者 王维薇 林清 姜宁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34期34-35,共2页
基于对2013年贵州省望谟县土地利用现状类型数据分析情况,利用统计分析法和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研究方法对望谟县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进行分析,表明望谟县土地利用存在以下问题:土地质量差,耕地质量下降;过渡开垦,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基于对2013年贵州省望谟县土地利用现状类型数据分析情况,利用统计分析法和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研究方法对望谟县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进行分析,表明望谟县土地利用存在以下问题:土地质量差,耕地质量下降;过渡开垦,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城镇和交通建设用地欠缺大;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基于上述情况,对望谟县土地利用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针对性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谟县 土地利用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峰丛洼地土壤结构对不同耕作模式的响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建兵 罗为群 +3 位作者 张海安 何柳春 杨奇勇 胡宝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42,48,共7页
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区因其广泛分布的石漠化和较强的石漠化风险,一直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与社会贫困区,也是我国生态恢复与精准扶贫的攻坚区域。土壤障碍和人类不合理活动是该区石漠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评价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既是... 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区因其广泛分布的石漠化和较强的石漠化风险,一直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与社会贫困区,也是我国生态恢复与精准扶贫的攻坚区域。土壤障碍和人类不合理活动是该区石漠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评价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既是综合防治该区生态退化的基础,也是持续利用该区有限土壤资源,提升农户土地收入的前提。以桂西北典型峰丛洼地农作与生态恢复区——广西果化岩溶生态研究基地(建设于2001年初)为研究区,研究了火龙果(HLG,相当于免耕)、玉米(YMD,相当于翻耕)、甘蔗种植(GZD,相当于垄作+枝叶覆盖还田)3种耕作模式下的土壤结构性质,并将其与退耕还林恢复模式(LD)进行了对比,以评价不同耕作模式的土壤结构效应。结果表明:4种模式下土壤结构差异明显,与LD相比,3种耕作模式显著降低了湿筛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尤以YMD为甚,其>10 mm含量为17.99%,而LD的高达85.36%,相同的趋势同样体现在干筛土壤团聚体含量方面,HLG,YMD,GZD,LD>10 mm含量分别为57.78%,9.29%,28.07%,59.55%;各地类下干筛、湿筛的平均重量直径与几何平均直径变化趋势与含量趋势一致,均以LD最高,YMD最低;土壤质地方面,四者0.01~2,2~20,20~2 000μm含量大小顺序分别为YMD>LD>HLG>GZD,LD>HLG>YMD>GZD,GZD>HLG>LD>YMD;同时,耕作强度较为强烈的YMD增加了土壤容重,并减少了土壤孔隙度。本研究认为火龙果种植具有较好的土壤结构保持效应,相当于一种保护性耕作,加之其较高的经济效益,适于在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构 耕作模式 保护性耕作 峰丛洼地 农作区 桂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经济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5
20
作者 廖春贵 熊小菊 +3 位作者 胡宝清 孙建飞 陈月连 陈依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0-25,共6页
为了探究北部湾经济区近10年来植被覆盖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基于遥感数据、气象数据、海拔高程数据等,运用变异系数法、相关分析法,对研究区的植被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北部湾经济区植被覆盖好,年平均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 为了探究北部湾经济区近10年来植被覆盖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基于遥感数据、气象数据、海拔高程数据等,运用变异系数法、相关分析法,对研究区的植被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北部湾经济区植被覆盖好,年平均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值在0.788~0.828之间,植被覆盖呈上升趋势;(2)植被增加面积大于植被减少的,草丛和针叶林植被增加的面积较多,不同区域植被覆盖趋势变化差异明显;(3)植被变异以轻度变异为主,红壤、石灰土地区的植被覆盖呈上升趋势;而砖红壤地区的下降;(4)植被覆盖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明显,呈波动上升→显著上升→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变异系数 相关分析 驱动因素 北部湾经济区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