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地理特征信息提取与分析应用--以广西崇左市江州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卢雯 周游游 胡宝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297-300,共4页
根据ETM+和DEM等遥感影像数据,运用ENVI5.1软件对ETM+遥感影像进行拼接裁剪,生成江州区遥感影像图,运用ArcGIS10.2对DEM数据进行裁剪,得到江州区DEM数据,提取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貌高程、植被指数等基本地理特... 根据ETM+和DEM等遥感影像数据,运用ENVI5.1软件对ETM+遥感影像进行拼接裁剪,生成江州区遥感影像图,运用ArcGIS10.2对DEM数据进行裁剪,得到江州区DEM数据,提取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貌高程、植被指数等基本地理特征信息,并对地理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和应用,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崇左市的农业规划、水土流失、地质灾害、资源开发、土壤侵蚀等相关研究提供多方面的空间信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州区 地理特征提取 遥感影像 专题图 分析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广西县域贫困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
作者 童新华 梁俏 +1 位作者 韦燕飞 刘秋萍 《湖南农业科学》 2018年第7期82-88,共7页
运用不同的空间分析方法分析特定时期广西贫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扶贫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基于2016年广西贫困及统计年鉴数据,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广西贫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讨论了... 运用不同的空间分析方法分析特定时期广西贫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扶贫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基于2016年广西贫困及统计年鉴数据,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广西贫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影响贫困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广西县域贫困发生率表现为由西北部—西南部、中部、北部—东南部—东北部和南部递减的空间异质性分布。(2)广西各县域贫困发生率具有很强的空间依赖性,全局空间自相关表现为空间聚集状态,局部空间自相关中高-高区位于西北部,低-低区位于东部和南部,呈集中式分布。(3)因子探测结果为:生态系统恢复能力(0.609 0)>教育状况(0.483 5)>地形因子(0.459 2)>气象因子(0.441 4)>经济实力(0.317 5)>经济压力度(0.293 5)>地表因子(0.2222)>人口压力度(0.119 4)>社会福利(0.046 3(4)生态探测器结果显示地表因子与生态系统恢复能力、地形因子与气象因子、地形因子与生态系统恢复能力等10对因子对贫困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5)交互探测结果说明导致广西县域贫困的分布不是由单一的影响因子造成的,广西贫困是不同的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探测器 贫困 影响因素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植物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被引量:37
3
作者 胡刚 黎洁 +3 位作者 覃盈盈 胡宝清 刘熊 张忠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022-3034,共13页
以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高度级和大小级结构、静态生命... 以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高度级和大小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时间序列分析和7种聚集强度指数等方法对4种红树植物的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旨在阐明红树植物种群与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潜在的驱动机制,为广西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木榄和秋茄种群更新良好,桐花树更新受到一定阻力,种群相对稳定,白骨壤种群更新不良,呈现明显的衰退趋势;4种红树植物种群不同龄级的存活量差别较大,存活量和生命期望一般随龄级的增加逐渐减少;白骨壤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Ⅰ型,其种群个体均能达到其平均生理寿命,木榄和秋茄种群属DeeveyⅡ型,各龄级个体具有相对一致的死亡率,而桐花树种群介于DeeveyⅠ型和DeeveyⅡ型之间,其幼龄期死亡率偏高,中龄期后死亡率逐渐接近;时间序列分析同样表明,白骨壤未来种群数量将明显降低,种群逐步衰退,桐花树未来种群数量将表现为稳中有降,而木榄和秋茄未来种群数量将趋于增加。4种红树植物不同龄级种群多呈现聚集分布,聚集强度往往随种群龄级的增加而趋于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北仑河口4种红树植物的种群动态与群落所处演替阶段息息相关,先锋植物白骨壤种群处于较快衰退阶段,演替前中期的桐花树种群稳中有降,而演替中后期的秋茄和木榄种群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反映出本次调查的红树林群落正处于演替的中期阶段,白骨壤和白骨壤+桐花树群丛将逐步演替为以木榄为优势种的群丛。此外,红树植物的种群动态受到自身繁殖特性、生境条件、种内和种间竞争、虫害等多种因素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时间序列分析 北仑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钦州湾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慧杰 莫莉萍 +2 位作者 刘云东 李其艳 梁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7期120-123,240,共5页
[目的]为了探究广西钦州湾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程度.[方法]采集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类型红树林群落0~ 50 cm湿地土壤剖面样品,测定土壤的有机碳密度、pH、容重、粒度组成、总氮、总磷等指... [目的]为了探究广西钦州湾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程度.[方法]采集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类型红树林群落0~ 50 cm湿地土壤剖面样品,测定土壤的有机碳密度、pH、容重、粒度组成、总氮、总磷等指标,并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红树林群落0~50 cm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依次为混交林>桐花>光滩,光滩、桐花、混交林群落样地的有机碳密度平均值分别为9.44、9.45、28.60 t/hm^2;土壤有机碳密度与粒度组成、pH、总磷呈极显著相关,其中与土壤黏粒含量、粉粒含量、pH和总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容重、总氮呈不显著正相关.[结论]在钦州湾红树林湿地中,0 ~ 50 cm土壤剖面的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混交林大于桐花树和光滩,差异极显著.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粒度组成、pH、总磷呈极显著相关,与容重、总氮呈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理化性质 相关性分析 红树林湿地 广西钦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国土空间规划技术路径及实践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云 朱慧方 +1 位作者 毛蒋兴 潘新潮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2-57,共6页
对市域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文章在明确市域国土空间规划理念及规划路径的基础上,选取广西来宾市为研究对象,对其城市空间、农业空间及生态空间的区域范围、空间定位、空间结构和重点任务进行研究,以期... 对市域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文章在明确市域国土空间规划理念及规划路径的基础上,选取广西来宾市为研究对象,对其城市空间、农业空间及生态空间的区域范围、空间定位、空间结构和重点任务进行研究,以期为其他地区的市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市域 技术路径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 被引量:10
6
作者 莫莉萍 周慧杰 +2 位作者 刘云东 李其艳 梁秀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5期81-84,共4页
以典型区域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样区,采样估算广西红树林湿地沉积层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混交林〉桐花〉光滩,0~50 cm土层分别为2.797%、1.218%和0.870%;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 以典型区域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样区,采样估算广西红树林湿地沉积层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混交林〉桐花〉光滩,0~50 cm土层分别为2.797%、1.218%和0.870%;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混交林〉桐花〉光滩,混交林、桐花和光滩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42.79、47.25和47.21 t/hm2。与周边红树林地区相比,钦州湾混交林的各层土壤碳储量与深圳湾红树林和海口的白骨壤接近,但远低于深圳福田的秋茄林和海口的桐花,而钦州湾桐花、光滩的各层土壤碳储量与深圳湾光滩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储量 土壤有机碳 红树林湿地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权重和ArcGIS相结合的广西洪涝灾害风险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合香 秦川 倪增华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3期76-79,共4页
通过对广西各个站点的降水数据、地理信息以及各个市县的基础数据进行研究,综合运用模糊数学理论、非线性数据处理技术和Arc GIS的空间Kriging插值方法,构造基于组合权重的危险性指数、暴露性指数、脆弱性指数、抗灾能力指数和洪涝灾害... 通过对广西各个站点的降水数据、地理信息以及各个市县的基础数据进行研究,综合运用模糊数学理论、非线性数据处理技术和Arc GIS的空间Kriging插值方法,构造基于组合权重的危险性指数、暴露性指数、脆弱性指数、抗灾能力指数和洪涝灾害综合指数,研制栅格数据风险区划图以及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分析广西区域洪涝灾害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桂北与桂东南及其沿海地区洪涝发生的频率可能性较大,广西洪涝灾害的综合风险集中在桂南及其沿海地区,与实际的洪涝灾害拟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权重 洪涝灾害 风险分析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熊小菊 廖春贵 胡宝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93,116,共9页
对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综合发展能力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讨。结合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出了能够反映复合系统及子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相互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2006~2016... 对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综合发展能力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讨。结合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出了能够反映复合系统及子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相互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2006~2016年的统计数据,对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指数、协调水平、协调状态和时序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2006~2016年,广西西江流域综合发展指数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指数呈"三级阶梯"发展的格局,社会发展两极分化严重,生态发展指数时空差异大;②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提升明显,以中低度协调为主;③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较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要稳定,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偏低。研究结果可为广西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 耦合协调模型 耦合协调度 广西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岩溶山区县级小尺度生态经济功能区划——以广西大新县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慧杰 周兴 +4 位作者 李史干 吴燕婷 刘云东 朱杰 周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5-1132,共8页
【目的】探索湿热岩溶山区县级小尺度生态经济功能区划方法,为其生态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也为湿热岩溶山区生态经济功能区划提供借鉴方法。【方法】以广西大新县为例,在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湿热岩溶山区县级生态经济功能... 【目的】探索湿热岩溶山区县级小尺度生态经济功能区划方法,为其生态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也为湿热岩溶山区生态经济功能区划提供借鉴方法。【方法】以广西大新县为例,在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湿热岩溶山区县级生态经济功能区划尺度和背景因素的特殊性问题进行分析,把握区划的特殊性和具体要求,从而确定区划的思路与方法。【结果】岩溶山区县级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等级体系以两个等级为宜,可取行政村级边界作为划分边界;划分指标筛选重点考虑湿热岩溶山区特殊的背景因素,遵照发生历史一致性原则,使用主导标志法,自上而下划分。广西大新县可划分为5个生态经济功能区,下含10个生态经济功能亚区。同时,基于地形起伏度,核算各区人口承载力,并结合各区特征,提出各区发展方向。【结论】研究建立的湿热岩溶山区县级小尺度生态经济功能区划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相应区域生态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功能区划 岩溶山区 广西大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某喀斯特流域土壤重金属Cd分布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宋书巧 胡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37-241,共5页
对广西某喀斯特流域内土壤和岩石样品中的Cd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测试,研究流域内土壤重金属Cd的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流域土壤中Cd含量变异较大,为0.10~33.00mg·kg-1,插值图显示流域中游地区土壤中Cd含量较高;流域内岩... 对广西某喀斯特流域内土壤和岩石样品中的Cd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测试,研究流域内土壤重金属Cd的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流域土壤中Cd含量变异较大,为0.10~33.00mg·kg-1,插值图显示流域中游地区土壤中Cd含量较高;流域内岩石中重金属Cd含量范围为0.19~1.08mg·kg-1,流域土壤中Cd元素具有较高的地球化学背景值。研究表明,流域内土壤重金属Cd的主要为自然地质源,其次是人类活动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喀斯特流域 CD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老龄化的城乡规划转型应对 被引量:24
11
作者 毛蒋兴 王辛宇 +1 位作者 郑雄彬 潘新潮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4-108,共5页
新型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将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城乡建设产生影响。新时期,如何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是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及规划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难题。研究基于新型城镇化及人口老龄化的背景,归... 新型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将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城乡建设产生影响。新时期,如何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是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及规划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难题。研究基于新型城镇化及人口老龄化的背景,归纳分析当前城乡规划转型面临的挑战,从战略的高度前瞻性地提出了新时期城乡规划的编制需要从规划编制理念、规划制度及规范、规划体系编制内容和规划编制的监督管理4个方面做出应对,构建老年友好型城乡规划体系,体现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人口老龄化 城乡规划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被引量:4
12
作者 童新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1-153,共3页
当前社会转型期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高等教育需要更加注重人才的创新性和综合能力。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成为重要问题。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集科研价值与现实应用价值于一体,如何培养应... 当前社会转型期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高等教育需要更加注重人才的创新性和综合能力。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成为重要问题。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集科研价值与现实应用价值于一体,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型GIS人才,以满足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成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及院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从专业特点入手,结合专业课程设置及未来人才需求趋势,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内容整合等方面为视角,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建议思路,旨在提高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应用理解,拓宽学生专业视角和眼光,培养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希望能够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应用型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山地漂白黄壤的理化性质及合理利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作雄 张巧平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5年第4期221-227,共7页
广西山地漂白黄壤分布在中、低山地的上部,即海拔1200m以上的山体坡面和山顶部位,成为广西土壤垂直带谱最上层结构的主要土壤类型.在温暖多雨、多云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自然森林植被生长茂密,土壤矿... 广西山地漂白黄壤分布在中、低山地的上部,即海拔1200m以上的山体坡面和山顶部位,成为广西土壤垂直带谱最上层结构的主要土壤类型.在温暖多雨、多云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自然森林植被生长茂密,土壤矿物分解较为彻底,成土过程主要是旺盛的生物富集过程、明显的脱硅富铅化与水化过程以及强烈的淋浴侧渗漂洗过程。土壤剖面层次发育明显,具A1-A2-E-B-C或AH-A-E-B-C构型。土壤质地多为重壤土至中粘土,呈强酸性反应。表土阳离子代换量中等,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高,适于发展林业,特别是发展水源林和水土保持林,它是广西最重要的水源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漂白黄壤 成土过程 理化性质 合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石山区石灰岩夹硅质岩类荒山荒地的改良和利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作雄 苏锡斌 张巧平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1989年第6期29-32,共4页
广西裸露石山面积47260.81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9.97%。石山区中石灰岩夹硅质岩(含燧石灰岩,下同)类荒山荒地面积达27841.15平方公里,占全区裸露石山面积的58.91%。广西石山区是全国有名的老、少、山、边、穷地区,全区49个贫困县... 广西裸露石山面积47260.81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9.97%。石山区中石灰岩夹硅质岩(含燧石灰岩,下同)类荒山荒地面积达27841.15平方公里,占全区裸露石山面积的58.91%。广西石山区是全国有名的老、少、山、边、穷地区,全区49个贫困县就有27个在石山区。石山区中石灰岩夹硅质岩类荒山荒地障碍因素多,生产上不易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山区 石灰岩 农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防城港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熊小菊 廖春贵 胡宝清 《现代园艺》 2018年第6期20-21,共2页
防城港市旅游资源丰富,在开发中存在一些问题,从实地调研中总结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建议,目的是为了促进防城港市旅游资源的合理化开发,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防城港市 旅游资源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城市第三产业布局问题
16
作者 汪宇明 《学术论坛》 1985年第4期25-27,共3页
随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进行,发展城市第三产业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经济地理角度对我区城市第三产业的布局问题作些探讨。什么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主要包括商业、外贸、金融、保险、交通、邮电、... 随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进行,发展城市第三产业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经济地理角度对我区城市第三产业的布局问题作些探讨。什么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主要包括商业、外贸、金融、保险、交通、邮电、旅游、科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广西 吸引范围 旅游业 社会经济效益 商业 外贸 地域范围 桂林市 布局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区农业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比——以广西全州县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史莎娜 李晓青 +3 位作者 谢炳庚 胡宝清 汤传勇 闫妍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7-497,共11页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典型喀斯特丘陵盆地——全州县为研究区,根据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关理论,采用2005、2010和2015年TM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借助Arc GIS和Fragstats软件,对比分析了2005―2015年全州县喀斯特...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典型喀斯特丘陵盆地——全州县为研究区,根据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关理论,采用2005、2010和2015年TM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借助Arc GIS和Fragstats软件,对比分析了2005―2015年全州县喀斯特区和非喀斯特区的农业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显示:1)2005―2015年间全州县农业景观格局发生明显变化,但喀斯特区和非喀斯特区优势景观类型均未发生变化。2)10年间农业景观用地面积喀斯特区减少了472.23 hm2,非喀斯特区减少了476.28 hm2,但喀斯特区的减少率高于非喀斯特区;喀斯特区比非喀斯特区景观更加破碎,斑块形状更加分散、复杂,景观异质程度更高。3)研究期内喀斯特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0.01亿元,非喀斯特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0.04亿元。其中,有林地的减少对2个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贡献率均为最大,喀斯特区达到78%,非喀斯特区达到83%,水域景观的增加导致2个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农业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广西全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年-2015年广西海岸带养殖用地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0
18
作者 蒙静 华璀 +1 位作者 张建兵 卢远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35-143,共9页
【目的】海岸带由于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和脆弱性,一直是生态相关研究的焦点区域,其景观格局变化及环境效应尤受关注。由于广西北部湾滨海养殖用地的快速扩增,导致该区景观格局显著改变,因此开展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以综合评价其环境效... 【目的】海岸带由于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和脆弱性,一直是生态相关研究的焦点区域,其景观格局变化及环境效应尤受关注。由于广西北部湾滨海养殖用地的快速扩增,导致该区景观格局显著改变,因此开展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以综合评价其环境效应。【方法】以北部湾滨海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Landsat多光谱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MNDWI水体指数(Madify Normalize Difference Water Index)和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各期研究区养殖用地信息,并基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综合分析研究区养殖用地20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20年来北部湾滨海养殖用地时空演变显著,在数量上先增后减,养殖面积由1995年的9 024.03hm^2增加到2010年的41 153.58hm^2,而后逐年减至2015年的38 903.95hm^2;空间上逐年向西北移动,并整体分布于北海滨海一带。【结论】北部湾滨海养殖用地的增长源主要为耕地和近岸海域,而去向则主要为建设用地和废弃地,导致该区高生态服务价值用地(耕地、滩涂等)减少,环境效应出现负面趋向(养殖污染、自然岸线破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DWI水体指数 滨海养殖 时空演变 环境效应 广西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 Hydro Tools的广西小流域划分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景扬 卢远 刘斌涛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5-71,共7页
为实现广西地区小流域的科学管理,加快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以25 m分辨率DEM为基础,根据广西地形地貌特点,结合行政区划、水系分布等,对广西地区进行了小流域划分研究。为此,采用Arc Hydro Tools水文数据模型建立小流域自动划分模型进行... 为实现广西地区小流域的科学管理,加快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以25 m分辨率DEM为基础,根据广西地形地貌特点,结合行政区划、水系分布等,对广西地区进行了小流域划分研究。为此,采用Arc Hydro Tools水文数据模型建立小流域自动划分模型进行初步划分,并针对平原区、海岸带等自动划分效果不理想的区域,利用人工处理方式对该区域进行修正。经过拓扑检查、属性编码和质量控制后,最终完成对全广西共计9 631条小流域边界的提取。结果表明:所提取小流域面积大多集中在10~50 km^2之间,无小于3 km^2和大于100 km^2的小流域,符合标准规范;自动化处理模型可对小流域进行快速划分,处理面积达到82.88%;有针对性的人工处理可提高划分精度,使得结果更为理想。研究成果对小流域信息化建设、水文模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ARC HYDRO TOOLS 小流域划分 水土保持 地理信息 GIS 遥感 水利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不同岩性植被覆盖变化及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8
20
作者 廖春贵 熊小菊 +3 位作者 胡宝清 陈依兰 陈月连 贺同鑫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8-173,共6页
植被覆盖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岩性区域其植被覆盖变化也不相同。基于GIS和遥感技术,探讨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广西植被覆盖较高,其中非碳酸盐岩的NDVI值最高,而连续性白云岩的最低;(2)不同岩性... 植被覆盖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岩性区域其植被覆盖变化也不相同。基于GIS和遥感技术,探讨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广西植被覆盖较高,其中非碳酸盐岩的NDVI值最高,而连续性白云岩的最低;(2)不同岩性植被覆盖变异系数值的差异比较明显,纯喀斯特、亚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植被覆盖以轻度变异为主;(3)不同岩性NDVI对气温降水的变化响应不够显著;(4)纯喀斯特、亚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植被覆盖增加的面积大于减少的面积,草地、林地植被覆盖以轻度增加为主,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变化趋势 相关分析 岩性 土地利用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