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横县窨茶后茉莉花渣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志平 韦英亮 崔建国 《广西科学》 CAS 2009年第3期300-301,共2页
从广西横县窨制茉莉花茶后的茉莉花渣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采用波谱方法和文献对照分别确定为二十六烷醇、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齐墩果酸、槲皮素、芦丁。
关键词 结构鉴定 化学成分 茉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三个不同部位提取肉桂油的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红星 林森 +2 位作者 黄初升 孙崇华 黄可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2-104,110,共4页
采用索式提取法从桂皮、桂枝、桂叶提取肉桂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手段对广西防城港市桂皮、桂枝、桂叶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过比较研究表明:桂皮的提取率最高,桂叶的次之,桂枝的最低... 采用索式提取法从桂皮、桂枝、桂叶提取肉桂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手段对广西防城港市桂皮、桂枝、桂叶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过比较研究表明:桂皮的提取率最高,桂叶的次之,桂枝的最低;在化学成分上,桂皮、桂枝、桂叶油的主要成分是相近的,桂皮油的主要成分为反式肉桂醛(53.11%)、α-古巴烯(13.02%)、δ-杜松烯(9.04%)等;桂枝油的主要成分为反式肉桂醛(67.67%)、反式邻甲氧基肉桂醛(19.68%)等;桂叶主要成分为反式肉桂醛(53.02%)、反式邻甲氧基肉桂醛(34.80%)、香豆素(9.39%)等;文章为桂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油 化学成分 GC-MS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葵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志平 崔建国 +2 位作者 刘红星 黄初升 钟振国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0-142,共3页
为研究传统药用植物蒲葵的化学成分,从蒲葵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醇(Ⅰ)、5,7,4′-三羟基黄酮-8-C-D-葡萄糖苷(Ⅱ)、β-谷甾醇(Ⅲ)、豆甾醇(Ⅳ)、二十六烷醇(Ⅴ)。该5个已知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蒲... 为研究传统药用植物蒲葵的化学成分,从蒲葵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醇(Ⅰ)、5,7,4′-三羟基黄酮-8-C-D-葡萄糖苷(Ⅱ)、β-谷甾醇(Ⅲ)、豆甾醇(Ⅳ)、二十六烷醇(Ⅴ)。该5个已知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蒲葵叶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葵 黄酮 甾醇 二十六烷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姜黄及姜黄浸膏中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红星 陈福北 +1 位作者 黄初升 何冬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46-148,共3页
The 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from Curcuma longa and Turmeric oleoresin by Soxhelt method with petroleum ether.All the volatile oil was analyzed of chemical component by the method of GC-MS,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t... The 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from Curcuma longa and Turmeric oleoresin by Soxhelt method with petroleum ether.All the volatile oil was analyzed of chemical component by the method of GC-MS,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calculated using square peaks to normalization.On the volatile oil of Curcuma longa 35 peaks were separated and 21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which accounted for 89.10%,the m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was (-)-Zingiberene(22.12%),β-Sesquiphellandrene(15.24%),α-Turmerone (11.30%),β-Turmerone (8.87%),Ar-turmerone(8.20%),but on the volatile oil of Turmeric oleoresin 32 peaks were separated,of which 21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which accounted for 90.12% the m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was (-)-Zingiberene(23.92%),β-Sesquiphellandrene(15.73%),Ar-turmerone(12.89%),β-Turmerone(1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cuma Longa Turmeric oleoresin Volatile oil Chemical component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Soxhel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氏法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山柰(鲜品)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福北 陈少东 +2 位作者 刘红星 罗少华 严义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5-107,共3页
采用以石油醚为溶剂的索氏提取法及水蒸汽从山柰(鲜品)的根茎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质谱联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比较了不同的加工办法对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这两种... 采用以石油醚为溶剂的索氏提取法及水蒸汽从山柰(鲜品)的根茎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质谱联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比较了不同的加工办法对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这两种途径获得的挥发油中其主要成分都为反式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反式肉桂酸乙酯、十五烷、顺式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蓝桉醇等,但化学成份的种类及相对含量随加工方法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柰 挥发油 索氏法 水蒸汽蒸馏 气相-质谱联用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姜黄挥发油两种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刘红星 陈福北 黄初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96-800,共5页
以广西姜黄那坡县种植的姜黄为原料,以水蒸汽蒸馏法和以石油醚为溶剂的索氏提取法,分别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分析法对这些以不同加工途径获取的姜黄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比较了不同的加工办法对挥发油的加工得率、主要成分和含量的影响... 以广西姜黄那坡县种植的姜黄为原料,以水蒸汽蒸馏法和以石油醚为溶剂的索氏提取法,分别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分析法对这些以不同加工途径获取的姜黄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比较了不同的加工办法对挥发油的加工得率、主要成分和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广西那坡的姜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α-姜黄烯、芳姜黄酮、(-)-姜烯、β-倍半水芹烯、β-姜黄酮、α-姜黄酮、4-(1,5-二甲基-4-己烯基)-2-环己烯酮、β-没药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挥发油 GC-MS分析 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八角籽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红星 何冬梅 +2 位作者 黄初升 孙振军 林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05-308,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籽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手段对广西三种八角籽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过比较研究表明:角花八角籽油的提取率最高,干枝的次之,大红的最低;在化学成分上...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籽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手段对广西三种八角籽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过比较研究表明:角花八角籽油的提取率最高,干枝的次之,大红的最低;在化学成分上,三种八角籽油的主要成分因品种的不同而有区别,从三种八角籽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9种化学成分,大红八角籽油的成分相对单一,主要成分为小茴香灵(49.77%)、α-香柠檬烯(21.52%)、4-甲氧基肉桂醛(14.80%);角花八角籽油主要成分为小茴香灵(47.50%)、n-棕榈酸(16.61%)、4-甲氧基肉桂醛(4.96%);而干枝八角籽油的成分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籽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豆蔻中元素测定及索氏法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少东 陈福北 +3 位作者 卢平 陈剑平 刘红星 聂坤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7-90,共4页
文章以石油醚为溶剂,用索氏法从草豆蔻中提取挥发油,然后通过气相-质谱(GC-MS)联用手段对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草豆蔻挥发油的15个色谱峰中鉴定出1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8.16%... 文章以石油醚为溶剂,用索氏法从草豆蔻中提取挥发油,然后通过气相-质谱(GC-MS)联用手段对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草豆蔻挥发油的15个色谱峰中鉴定出1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8.16%,其主要成分依次为α-石竹烯、α-法尼醇、石竹烯、3-苯基-2-丁酮、δ-荜澄茄烯等。在元素分析方面,用ICP-MS/ICP-AES法测定草豆蔻中的19个无机元素,元素的含量顺序为Mg>P>Ca>Mn>Al>Fe>Zn>B>Ba>Cu>Sr>Ni=Ti>Pb>Co>V>Cr>Li>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豆蔻 挥发油 索氏法 化学成分 气相-质谱 ICP-MS ICP-AES 无机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八角挥发油的提取研究与GC-MS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刘红星 阳小勇 +1 位作者 黄初升 齐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49-151,共3页
In this paper,the Illilium verum Hook.f.grow at mountain of Dayao of Jinxiu in Guangxi,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by soxhet method and steam distillation.All the volatile oil was analyzed by GC-MS,the result show the ... In this paper,the Illilium verum Hook.f.grow at mountain of Dayao of Jinxiu in Guangxi,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by soxhet method and steam distillation.All the volatile oil was analyzed by GC-MS,the result show the ingredients and rate of product were change greatly,The major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trans-anethole,estragole and anisaldehyde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m distillation Volatile oil ANETHOL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EXTRA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氏法提取干姜挥发油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红星 陈少东 +1 位作者 陈福北 游明利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5-106,112,共3页
文章以石油醚为溶剂,用索氏法从干姜中提取挥发油,用正交试验法L9(33)优选提取条件,结果显示最佳索氏提取条件是:浴温90℃、物料比(g∶mL)30∶150、提取时间为4 h。所得的挥发油经气相-质谱联用手段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 文章以石油醚为溶剂,用索氏法从干姜中提取挥发油,用正交试验法L9(33)优选提取条件,结果显示最佳索氏提取条件是:浴温90℃、物料比(g∶mL)30∶150、提取时间为4 h。所得的挥发油经气相-质谱联用手段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干姜挥发油的12个色谱峰中鉴定出11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8.77%,其主要成分依次为:α-姜烯(40.23%),β-倍半水芹烯(18.04%),β-没药烯(17.16%),α-姜黄烯(1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索氏提取法 挥发油 正交试验法 气相-质谱联用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花猕猴桃三萜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白素平 黄初升 陈希慧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5-18,共4页
从毛花猕猴桃(Actinindia eriantha Benth)的根部分离到3个三萜成分,经光谱和化学转化证明,R_(18)为2β,3β-二羟基-23-氧代-12-烯-28-乌苏酸,系一新化合物,其余两个成分分别为2α,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R_(17))和2α3β-二羟... 从毛花猕猴桃(Actinindia eriantha Benth)的根部分离到3个三萜成分,经光谱和化学转化证明,R_(18)为2β,3β-二羟基-23-氧代-12-烯-28-乌苏酸,系一新化合物,其余两个成分分别为2α,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R_(17))和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R_(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花猕猴桃 猕猴桃科 三萜 化学成分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振荡体系相干共振的诱导和增强 被引量:3
12
作者 施建成 罗敏 +1 位作者 董涛 陈汉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56-1860,共5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乘性和加性噪音对化学振荡体系相干共振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乘性和加性噪音同时对体系进行调制时,所得的相干共振强于只有其中一种噪音调制的共振;相对于加性噪音而言,体系能更好地利用乘性噪音来增宽使体系...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乘性和加性噪音对化学振荡体系相干共振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乘性和加性噪音同时对体系进行调制时,所得的相干共振强于只有其中一种噪音调制的共振;相对于加性噪音而言,体系能更好地利用乘性噪音来增宽使体系处于振荡状态的控制参数区域;控制参数效应和噪音效应相比,前者对体系相干共振的产生和增强起主要的影响作用.另外,当噪音增到临界强度时,乘性和加性噪音分别对体系进行调制的动力学行为差异被湮没,说明此时乘性和加性噪音对体系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音 控制参数 相干共振 化学振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棘根木心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志平 周敏 +2 位作者 刘盛 甘春芳 韦万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7-200,共4页
为研究传统中药构棘(穿破石)木心化学成分,采用柱色谱从中药材构棘木心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乙氧基甲基)苯酚(1)、(13α,14β,17α,20R)-7,24-二烯-3-乙酰酯羊毛甾烷(2)、(13α,14β,17α,20R)-7,24-二烯-3-羟基羊毛甾烷(3... 为研究传统中药构棘(穿破石)木心化学成分,采用柱色谱从中药材构棘木心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乙氧基甲基)苯酚(1)、(13α,14β,17α,20R)-7,24-二烯-3-乙酰酯羊毛甾烷(2)、(13α,14β,17α,20R)-7,24-二烯-3-羟基羊毛甾烷(3)、谷甾醇(4)、山萘酚(5)、香橙素(6)、桑色素(7)、槲皮素(8)、山萘酚-7-O-葡萄糖苷(9),槲皮素-7-O-葡萄糖苷(10)。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桑科发现,化合物2~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棘 穿破石 化学成分 黄酮 羊毛甾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产山柰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福北 刘红星 +1 位作者 罗少华 陈少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3-105,共3页
文章以广西平南县种植的山柰为原料,以石油醚为溶剂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质谱联用(GC-MS)分析手段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山柰挥发油中共分离出37个色谱峰,经GC-MS分析,... 文章以广西平南县种植的山柰为原料,以石油醚为溶剂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质谱联用(GC-MS)分析手段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山柰挥发油中共分离出37个色谱峰,经GC-MS分析,鉴定了其中的36个成分,占被测总含量的99.75%,其主要成分依次为反式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44.38%)、十五烷(13.20%)、反式肉桂酸乙酯(11.33%)、顺式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5.81%)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柰 挥发油 索氏法 化学成分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桃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蒙丽丽 刘红星 吴怀恩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8-280,277,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首次对扁桃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鉴定出其中的3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52%,其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18.3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首次对扁桃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鉴定出其中的3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52%,其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18.33%),喇叭醇(9.46%),石竹烯(9.04%),δ-杜松烯(5.73%),1Rα--蒎烯(5.32%),β-榄香烯(4.90%),α-古芸烯(4.26%),5-甲基-2-(1,1二-甲基乙基)-苯酚(3.78%),别芳萜烯(3.45%),δ-榄香烯(3.41%),γ-芹子烯(3.27%),斯巴醇(3.20%),其中多种成分具有生物活性。本结果为综合开发利用扁桃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叶 挥发油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都安酿酒葡萄皮渣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彪 何英姿 +1 位作者 王晓 邱雪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5期6912-6914,共3页
[目的]优化广西酿酒葡萄皮渣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法、纤维素酶法和超声波法对酿酒葡萄皮渣中的白藜芦醇进行提取,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结果]试验得出,超声波法的白藜芦醇提取率高于乙醇回流法和... [目的]优化广西酿酒葡萄皮渣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法、纤维素酶法和超声波法对酿酒葡萄皮渣中的白藜芦醇进行提取,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结果]试验得出,超声波法的白藜芦醇提取率高于乙醇回流法和纤维素酶法。超声波法提取酿酒葡萄皮渣中白藜芦醇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15 g/m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5 min,在此条件下白藜芦醇的提取率达到0.312 5%。[结论]研究可为广西都安野生毛葡萄酿酒皮渣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皮渣 白藜芦醇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剂对土壤中重金属铅的化学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丽霞 宋书巧 +1 位作者 梁利芳 黄秋月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8年第6期792-795,共4页
以被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为样品,分别加入NaOH溶液、CaO固体、Na2S溶液、Na2CO3固体、C9H7NO溶液作为改良剂,采用逐步提取法对土壤中重金属Pb的相态进行浸提和萃取,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提取液中每种形态铅的浓度;最后分析了土壤中P... 以被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为样品,分别加入NaOH溶液、CaO固体、Na2S溶液、Na2CO3固体、C9H7NO溶液作为改良剂,采用逐步提取法对土壤中重金属Pb的相态进行浸提和萃取,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提取液中每种形态铅的浓度;最后分析了土壤中Pb在不同的实验环境下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加有改良剂的土壤中,各种存在形态的重金属铅的含量均有所变化,与没加改良剂的土壤相比,Pb的可交换态含量明显降低,特别是在pH=7,加入8-羟基喹啉后降低了9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化学形态分析 逐步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氧乙酸与乙酸铜的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才武 陈超球 蒋治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53-55,共3页
在室温或准室温条件下 ,研究了Cu(OAc) 2 ·H2 O与ArOCH2 COOH的固相配位化学反应 ,探讨了不同条件对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的影响 ,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
关键词 乙酮铜 苯氧乙酸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思路与探索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英姿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结合广西师范学院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阐述了“以教学科研为依托,以实验教学为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总体改革思路,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 基础化学 实验教学 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柘属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新进展
20
作者 刘志平 甘春芳 +2 位作者 周敏 刘盛 韦万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95-1000,共6页
本文以近8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文献为依据,总结了从桑科柘属新发现的Xanthone化合物40个、黄酮类及异黄酮化合物32个,其中34个为新化合物,并对新报道的柘属化合物的生理活性进行了综述,为柘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柘属 XANTHONE 黄酮 异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