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C/改性剑麻纤维木塑复合材料的紫外加速老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于淑娟 韦德麟 +2 位作者 郑广俭 朱永飞 莫羡忠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59,共6页
采用KH-550偶联剂对剑麻纤维进行改性处理,然后与聚氯乙烯(PVC)树脂、光稳定剂以及其他助剂通过塑炼、模压成型制备PVC基木塑复合材料板材,然后对其进行紫外加速老化试验。光稳定剂为自制的3种二苯甲酮类聚合型光稳定剂P(HABP-co-MTMP-c... 采用KH-550偶联剂对剑麻纤维进行改性处理,然后与聚氯乙烯(PVC)树脂、光稳定剂以及其他助剂通过塑炼、模压成型制备PVC基木塑复合材料板材,然后对其进行紫外加速老化试验。光稳定剂为自制的3种二苯甲酮类聚合型光稳定剂P(HABP-co-MTMP-co-OA)、P(HABP-co-MTMP-co-mPEGA)、P(HABP-co-MTMP-co-OA-comPEGA)与目前常用的紫外线吸收剂UV-0、UV-531。测试了老化前后的拉伸强度保持率、表面接触角、热萃取损失率变化情况对PVC/改性剑麻纤维复合材料的紫外光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高分子光稳定剂的PVC/改性剑麻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优于添加UV-0、UV-531紫外光吸收剂的综合耐紫外光老化性能,尤其是P(HABP-co-MTMP-co-OA-co-mPEGA)光稳定剂对木塑复合材料的紫外光老化效果最好;3种高分子光稳定剂的添加使PVC/改性剑麻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纤维裸露程度以及微小裂纹明显少于未添加光稳定剂的PVC/改性剑麻纤维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剑麻纤维 木塑复合材料 紫外光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纤维素微晶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芳 陈思静 +3 位作者 杨晶 刘钰馨 李建鸣 陈紫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95,共4页
以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后的剑麻纤维素微晶(SFCM)为增强材料改性聚丙烯(PP),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二者的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P/SFCM复合材料,研究了SFCM对PP/SFCM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流动性及熔融结晶行... 以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后的剑麻纤维素微晶(SFCM)为增强材料改性聚丙烯(PP),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二者的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P/SFCM复合材料,研究了SFCM对PP/SFCM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流动性及熔融结晶行为的影响。力学性能测试表明,SFCM的加入可有效改善PP的强度和刚性,当SFCM的质量份数为9份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分别提高了15.3%和22.6%,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提高了24.6%和35.4%,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14.9%。热性能及流动性能测试表明,SFCM可提高PP/SFCM复合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而降低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DSC研究表明,SFCM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熔融温度、结晶温度及结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纤维素微晶 聚丙烯 复合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香蕉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庞锦英 莫羡忠 刘钰馨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0-1054,共5页
采用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作为增塑剂增塑聚乳酸,添加改性香蕉纤维和膨胀型阻燃剂(IFR)制备阻燃香蕉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偶联剂处理纤维的效果最好,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强度分别达到57.49MPa、101.80MPa,与扫描... 采用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作为增塑剂增塑聚乳酸,添加改性香蕉纤维和膨胀型阻燃剂(IFR)制备阻燃香蕉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偶联剂处理纤维的效果最好,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强度分别达到57.49MPa、101.80MPa,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结果一致;IFR含量为5份(以聚乳酸为100份计)时综合性能最佳,材料的极限氧指数达到了32.8%,垂直燃烧实验达到了V-0级(UL-94),材料的拉伸和弯曲强度分别为43.97 MPa和87.95MPa,效果最好。热失重研究结果表明,阻燃香蕉纤维的加入能明显提高聚乳酸的热分解温度和残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香蕉纤维 制备 复合材料 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三唑类光稳定剂的合成及在剑麻纤维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于淑娟 韦德麟 +3 位作者 陆树文 莫羡忠 杨芳 梁春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27,共7页
通过溶液聚合合成了一种梳状复合型高分子光稳定剂P(HAPBT-co-MTMP-co-OA-co-m PEG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重分析对高分子光稳定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分子光稳定剂的热分解温度明显高于中间体(2',4'-二羟基苯基)-2H... 通过溶液聚合合成了一种梳状复合型高分子光稳定剂P(HAPBT-co-MTMP-co-OA-co-m PEG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重分析对高分子光稳定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分子光稳定剂的热分解温度明显高于中间体(2',4'-二羟基苯基)-2H-苯并三唑(DHPBZ)的分解温度。将该光稳定剂应用到PP/剑麻纤维(SF)与PE/SF复合材料中能提高其抗紫外老化性能。通过测试复合材料老化前后的拉伸性能、接触角、羰基指数、乙烯基指数、水萃取损失率、热迁移损失率、扫描电镜等研究了光稳定剂的稳定化效果,并与低分子紫外线吸收剂UV-P的应用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老化50 d后,添加高分子光稳定剂的PP/SF和PE/SF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保持率分别比其空白复合材料少下降了37.41%和38.17,而添加UVP的PP/SF和PE/SF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保持率分别比其空白复合材料少下降了12.72%和12.85%。添加高分子光稳定的PP/SF和PE/SF复合材料羰基指数分别增加了0.033和0.018,乙烯基指数分别增加了0.07和0.039,增加幅度均较小;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添加光稳定剂的PP/SF和PE/SF接触角均随老化程度的加深而降低,但添加光稳定剂的复合材料接触角降低幅度明显低于空白复合材料;扫描电镜显示光稳定剂的加入使材料老化后表面裸露出剑麻纤维的表面积相对较小,产生的裂纹也较少;高分子光稳定剂具有优于UV-P的耐热水萃取与耐热迁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稳定剂 剑麻纤维基复合材料 紫外光老化 聚丙烯 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高分子光稳定剂的合成及在PVC/剑麻纤维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于淑娟 韦德麟 +3 位作者 郑广俭 莫羡忠 杨芳 朱永飞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8-984,共7页
以2-(2',4'-二羟基苯基)-2H-苯并三唑、4-(甲基丙烯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醇酯、聚乙二醇单甲醚丙烯酸酯、丙烯酸十八醇酯为原料,合成了三种复合型高分子光稳定剂P(HAPBT-co-MTMP-co-OA)、P(HAPBT-coMTMP-co-m PEGA)、P(HA... 以2-(2',4'-二羟基苯基)-2H-苯并三唑、4-(甲基丙烯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醇酯、聚乙二醇单甲醚丙烯酸酯、丙烯酸十八醇酯为原料,合成了三种复合型高分子光稳定剂P(HAPBT-co-MTMP-co-OA)、P(HAPBT-coMTMP-co-m PEGA)、P(HAPBT-co-MTMP-co-OA-co-m PEGA),然后将其应用到PVC/剑麻纤维(PVC/SF)复合材料中改善材料的抗紫外光老化性能。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添加与未添加光稳定剂P(HAPBT-co-MTMP-co-OA-co-m PEGA)的复合材料老化前后的表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添加该光稳定剂的复合材料表面裸露的剑麻纤维与裂纹明显少于未添加光稳定剂的材料。通过测定老化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保持率、表面接触角、羰基指数、热迁移性能考察光稳定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PVC/SF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保持率均有所下降,但添加光稳定剂可以明显减缓拉伸强度保持率的下降;随着材料老化程度加深,材料表面接触角降低,而羰基指数有所增加,表明裸露出的剑麻纤维表面积逐渐增大;热损失率测定结果表明高分子光稳定剂具有较好的耐热水迁移性能。三种高分子光稳定剂中P(HAPBT-co-MTMP-co-OA-co-m PEGA)对复合材料的紫外光老化综合效果最好,说明光稳定剂的添加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紫外光老化性能,从而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三唑 光稳定剂 PVC 剑麻纤维 紫外光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香蕉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热老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庞锦英 莫羡忠 +1 位作者 刘钰馨 朱永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8-210,共3页
以偶联剂处理过的香蕉纤维、聚乳酸为原料,添加膨胀型阻燃剂制备阻燃香蕉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燃烧性能、热性能、红外光谱特征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老化12d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 以偶联剂处理过的香蕉纤维、聚乳酸为原料,添加膨胀型阻燃剂制备阻燃香蕉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燃烧性能、热性能、红外光谱特征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老化12d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降低了90.7%和74.4%;复合材料的燃烧性能也逐渐降低;TG、SEM、FT-IR分析结果均表明,随着热老化时间的延长,复合材料发生了部分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香蕉纤维 复合材料 热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木薯淀粉/PVA/SiO_2复合材料的加工行为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钰馨 范丽兰 +4 位作者 吴傲 莫羡忠 杨芳 庞锦英 李建鸣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9-112,共4页
通过熔融法制备热塑性木薯淀粉(TPS)/聚乙烯醇(PVA)/二氧化硅(SiO_2)复合材料,并研究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SiO_2用量增加,TPS/PVA/SiO_2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当SiO_2用量为2份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通过熔融法制备热塑性木薯淀粉(TPS)/聚乙烯醇(PVA)/二氧化硅(SiO_2)复合材料,并研究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SiO_2用量增加,TPS/PVA/SiO_2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当SiO_2用量为2份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高达到22.65 MPa;TPS/PVA-1799/SiO_2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高于TPS/PVA-1788/SiO_2复合材料的;经过表面改性的SiO_2有利于提高TPS/PVA/SiO_2复合材料拉伸强度。随着SiO_2用量的增加,TPS/PVA/SiO_2复合材料的塑化时间缩短,塑化扭矩和平衡扭矩增加。随着甘油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塑化时间、塑化扭矩和平衡扭矩均降低;添加PVA-1788和表面处理后SiO_2有利于提高TPS/PVA/SiO_2复合材料的塑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聚乙烯醇 二氧化硅 加工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木薯淀粉/聚乙烯醇复合材料降解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钰馨 莫羡忠 +1 位作者 庞锦英 李建鸣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14,共3页
采用密炼熔融法制备热塑性木薯淀粉(TPS)/聚乙烯醇(PVA)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吸水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及熔融行为。结果表明:随着PVA 2种牌号(PVA-1799和PVA-1788)用量的增加,TPS/PVA共混物的吸水率升高、生物降解率降低。熔融行为... 采用密炼熔融法制备热塑性木薯淀粉(TPS)/聚乙烯醇(PVA)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吸水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及熔融行为。结果表明:随着PVA 2种牌号(PVA-1799和PVA-1788)用量的增加,TPS/PVA共混物的吸水率升高、生物降解率降低。熔融行为研究发现,随着PVA用量增加,TPS/PVA共混物的熔融峰温度提高而熔融焓降低,且TPS/PVA-1799共混物的熔融峰温度高于TPS/PVA-1788共混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聚乙烯醇 复合材料 吸水性能生物降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来源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崔建国 卢艳 黄燕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26-1633,共8页
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特殊植物,近年来红树植物的传统医学用途及红树林中微生物功能引起了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有关红树林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相关报导不断增加。本文按照红树林中所发现生物活性物质的用途进行... 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特殊植物,近年来红树植物的传统医学用途及红树林中微生物功能引起了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有关红树林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相关报导不断增加。本文按照红树林中所发现生物活性物质的用途进行分类,对近年来红树林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生物功能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此方面的发展趋势、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生物活性物质 提取分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木薯淀粉/SiO_2复合材料的热降解动力学
10
作者 刘钰馨 范丽兰 +3 位作者 吴傲 莫羡忠 杨芳 庞锦英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热塑性木薯淀粉(TPS)/二氧化硅(SiO_2)复合材料,利用热失重分析(TG)方法研究TPS/SiO_2复合材料的热降解温度及热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增加或加入SiO_2后,TPS/SiO_2复合材料的热降解温度增加。利用Kissin...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热塑性木薯淀粉(TPS)/二氧化硅(SiO_2)复合材料,利用热失重分析(TG)方法研究TPS/SiO_2复合材料的热降解温度及热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增加或加入SiO_2后,TPS/SiO_2复合材料的热降解温度增加。利用Kissinger方法对TPS/SiO_2复合材料热降解动力学进行研究,发现未添加SiO_2时TPS热降解活化能为206.90 kJ/mol;当添加2份SiO_2时,TPS/SiO_2复合材料热降解活化能提高到223.41kJ/mol;添加亲水SiO_2后TPS/SiO_2复合材料的热降解活化能高于添加疏水SiO_2的。采用Flynn-Wall-Ozawa方法发现,随着SiO_2的加入,TPS/SiO_2复合材料的热降解活化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木薯淀粉 二氧化硅 热降解动力学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氮掺杂碳点与β-环糊精复合材料对色氨酸手性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双燕 梁瑜 +2 位作者 王鲁敏 黄珊 肖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33-434,共2页
在化学、生物学中识别手性氨基酸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目标。利用具有荧光的氮掺杂碳点与β-环糊精复合材料利用多种光谱法对色氨酸的手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氮掺杂的碳点与β-环糊精复合材料对色氨酸具有很好的手性识别能力,能将... 在化学、生物学中识别手性氨基酸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目标。利用具有荧光的氮掺杂碳点与β-环糊精复合材料利用多种光谱法对色氨酸的手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氮掺杂的碳点与β-环糊精复合材料对色氨酸具有很好的手性识别能力,能将两者区分开。利用紫外、圆二色光谱法和荧光寿命法研究了对于D型与L型色氨酸的区分。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氮掺杂的碳点与β-环糊精复合材料能够识别手性的色氨酸分子,这个方法也为今后利用纳米结构复合材料识别手性氨基酸提供了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法 氮掺杂碳点 手性色氨酸 手性识别 Β-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脷叶的质量分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柏照 李中尧 何英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1期110-112,共3页
从龙脷叶的质量分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三个方面着手,对记载龙脷叶的相关书籍、近年来的文献报道进行系统地归纳、分析和总结,以期对珍贵的龙脷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及利用提供进一步参考,为相关新型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 龙脷叶 质量分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阿奇霉素CS/PLGA缓释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全 庞锦英 +5 位作者 谭登峰 黄春艳 陆春谊 刘钰馨 蓝春波 莫羡忠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11-1515,共5页
以壳聚糖(CS)、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阿奇霉素片为原料制备多孔载阿奇霉素CS/PLGA缓释材料。采用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BET)、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热重-质谱联用仪(TG-MS)、紫外分光光度计(UV)等方法对多孔材料进行表征... 以壳聚糖(CS)、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阿奇霉素片为原料制备多孔载阿奇霉素CS/PLGA缓释材料。采用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BET)、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热重-质谱联用仪(TG-MS)、紫外分光光度计(UV)等方法对多孔材料进行表征。BET结果表明所制的多孔材料平均孔直径均在2~50nm范围内,符合多孔材料的要求; FESEM结果表明多孔材料载药成功; TG-MS热分析结果表明,在500℃时,载阿奇霉素多孔材料的质量残留率为33. 8%,阿奇霉素的质量残留率为14. 2%,载阿奇霉素多孔材料热性能优于阿奇霉素药物本身; UV实验测定结果为该缓释剂的载药量为40. 63%,包封率为54. 03%,106h时累计释放率达到91. 72%,此后基本不再释放,缓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 PLGA 阿奇霉素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基聚合物碳点荧光材料合成及其自组装载药应用(英文) 被引量:4
14
作者 于淑娟 陈宽 +1 位作者 汪丰 朱永飞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0-430,共11页
荧光碳点具有化学稳定性好、毒性小、可表面功能化等优点,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近年来,由高分子多糖合成的聚合物碳点成为另一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壳聚糖基荧光聚合物碳点材料(P(CS-g-m PEG-CA)CDs),并用于载药研究。... 荧光碳点具有化学稳定性好、毒性小、可表面功能化等优点,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近年来,由高分子多糖合成的聚合物碳点成为另一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壳聚糖基荧光聚合物碳点材料(P(CS-g-m PEG-CA)CDs),并用于载药研究。基于壳聚糖和聚乙二醇既是碳点的碳源也是碳点的钝化试剂,本文选择壳聚糖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和柠檬酸衍生物作为聚合物碳点的碳源,以提高聚合碳点的量子产率。另外,聚合物碳点还可以保留聚乙二醇与壳聚糖分子结构,为其在载药方面的应用提供有利条件。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光致发光光谱对P(CS-g-m PEG-CA)CDs进行了结构表征以及p H值稳定性的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P(CS-g-m PEG-CA)CDs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66.81%)、较长的荧光寿命(15.247 ns)、良好的p H稳定性。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利用该聚合物碳点进行了负载研究,结果表明,当聚乙二醇单甲醚取代度为11.9%时,聚合物碳点的载药量最高为51.3%,最大药物释放率为28.7%,此外,药物的装载和释放可以通过m PEG的接枝率进行控制。采用MTT法评价了聚合物的碳点对鼻咽癌细胞(CNE-2)的毒性作用。研究表明,空白聚合物碳点无明显细胞毒性,CNE-2细胞存活率随着载药胶束的增加而降低,说明载药胶束对CNE-2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见该P(CS-g-m PEG-CA)CDs在荧光标记、药物递送、荧光示踪系统和控制释放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合物碳点 柠檬酸 荧光材料 载药 聚乙二醇单甲醚 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木薯淀粉/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钰馨 范丽兰 +1 位作者 莫羡忠 杨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5-232,共8页
采用熔融法制备热塑性木薯淀粉(TPS)/聚乙烯醇(PVA)复合材料,研究PVA和增塑剂的种类、用量对TPS/PVA复合材料的加工、力学性能、回生行为及结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随着PVA用量的增加,TPS/PVA复合材料的塑化时间缩短、塑化扭矩和平衡扭... 采用熔融法制备热塑性木薯淀粉(TPS)/聚乙烯醇(PVA)复合材料,研究PVA和增塑剂的种类、用量对TPS/PVA复合材料的加工、力学性能、回生行为及结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随着PVA用量的增加,TPS/PVA复合材料的塑化时间缩短、塑化扭矩和平衡扭矩增大;随着甘油增塑剂用量的增加,TPS/PVA复合材料的塑化时间、扭矩降低。TPS/PVA-1788复合材料的塑化时间、塑化扭矩和平衡扭矩均比TPS/PVA-1799复合材料的小;采用尿素/甲酰胺复配增塑TPS/PVA复合材料的塑化时间、塑化扭矩和平衡扭矩比使用甘油小。随着PVA用量的增加,TPS/PV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加;TPS/PVA-1799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TPS/PVA-1788复合材料的高。使用甘油增塑TPS/PV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高于使用尿素/甲酰胺复配增塑剂。随着回生时间增加,TPS/PVA复合材料的回生焓增加。添加PVA加速TPS的回生过程,随着PVA用量进一步增加,TPS/PVA复合材料回生降低。PVA能削弱TPS的氢键作用,提高TPS塑化程度,有利于TPS/PVA复合材料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木薯淀粉 聚乙烯醇 复合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基聚合物点荧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对纸张的抗紫外老化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淑娟 汪丰 +1 位作者 罗振静 朱永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43-1449,共7页
以壳聚糖、柠檬酸、N-(2-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壳聚糖基聚合点(P(CS-g-CA)Ds)荧光材料,发现柠檬酸的接枝可明显提高壳聚糖聚合物点的量子产率。对P(CS-g-CA)Ds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热分解... 以壳聚糖、柠檬酸、N-(2-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壳聚糖基聚合点(P(CS-g-CA)Ds)荧光材料,发现柠檬酸的接枝可明显提高壳聚糖聚合物点的量子产率。对P(CS-g-CA)Ds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热分解性能及光致发光光谱表征,测试了不同p H值下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P(CS-g-CA)Ds在p H=4~12范围内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测试紫外老化前后宣纸的羰基指数和乙烯基指数研究了P(CS-g-CA)Ds在宣纸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紫外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柠檬酸 聚合物点荧光材料 紫外光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 Eu^(3 +)还原制备 Eu^(3 +)-Eu^(2 +)共存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国辉 王小军 +1 位作者 陈彩花 梁利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75-1485,共11页
稀土Eu元素因其优良的光学特性常被作为激活离子广泛应用于无机发光材料中。激活离子的发光性质由自身的价态决定,同时受基质晶体结构影响。不同价态的Eu离子呈现不同的光学特性,当二者共存时有可能得到单一基质的白光。本文主要综述近... 稀土Eu元素因其优良的光学特性常被作为激活离子广泛应用于无机发光材料中。激活离子的发光性质由自身的价态决定,同时受基质晶体结构影响。不同价态的Eu离子呈现不同的光学特性,当二者共存时有可能得到单一基质的白光。本文主要综述近几年Eu^(3+)-Eu^(2+)共存于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及硼酸盐基质中的荧光性能、Eu^(3+)的还原条件及还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Eu^3+的还原 Eu^3+-Eu^2+共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甲钴胺香蕉纤维素微晶/PLGA介孔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庞锦英 黄春艳 +3 位作者 谭登峰 莫羡忠 蓝春波 刘钰馨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8-373,共6页
从香蕉树皮中提取香蕉纤维素微晶,将甲钴胺、香蕉纤维素微晶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成载甲钴胺香蕉纤维素微晶/PLGA介孔材料。运用SEM、BET、TG-MS和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载甲钴胺介孔材料进行了载药率... 从香蕉树皮中提取香蕉纤维素微晶,将甲钴胺、香蕉纤维素微晶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成载甲钴胺香蕉纤维素微晶/PLGA介孔材料。运用SEM、BET、TG-MS和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载甲钴胺介孔材料进行了载药率、包封率、体外释放度测定。红外谱图分析表明,所制备的香蕉纤维素微晶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ET法测定结果表明,载甲钴胺香蕉纤维素微晶/PLGA介孔材料的平均孔径(4V/A)(V为孔体积,A为表面积)为17.89 nm;TG-MS结果表明,载甲钴胺香蕉纤维素微晶/PLGA介孔材料分解温度约为300℃;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材料对甲钴胺有较好的控释作用,药物释放遵循零级释放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纤维素微晶 甲钴胺 介孔材料 载体 缓释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木薯淀粉/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雪秋 祝明运 陈政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2-417,共6页
以木薯淀粉、马来酸酐、苯乙烯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溶液共聚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改性淀粉树脂(SMS)。然后将改性淀粉同丁苯橡胶(SBR)、天然橡胶(NR)进行混炼、硫化模压成型,制得苯乙烯改性淀粉/丁苯橡胶/天然橡胶复合材料。采... 以木薯淀粉、马来酸酐、苯乙烯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溶液共聚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改性淀粉树脂(SMS)。然后将改性淀粉同丁苯橡胶(SBR)、天然橡胶(NR)进行混炼、硫化模压成型,制得苯乙烯改性淀粉/丁苯橡胶/天然橡胶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IR)对苯乙烯改性淀粉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拉伸性能测试考察了不同苯乙烯含量的木薯淀粉接枝产物对丁苯橡胶/天然橡胶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改性后,随着苯乙烯含量的增多,所得复合橡胶的拉伸强度与邵氏硬度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苯乙烯用量为15%时所制得的苯乙烯改性淀粉/丁苯橡胶/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与邵氏硬度最大且优于未改性淀粉复合材料,其拉伸强度为2.0MPa,邵氏硬度为25.8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接枝共聚改性 马来酸酐 苯乙烯 丁苯橡胶 天然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掺杂CaY_(1-x)AlO_(4):xRE^(3+)(RE=Dy,Ho,Sm,Tm)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
20
作者 陈彩花 王小军 +2 位作者 蒙丽丽 张丽霞 梁利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3-279,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稀土离子掺杂Ca Y_(1-x)Al O_4∶xRE^(3+)(RE=Dy,Ho,Sm,Tm)荧光粉。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高分辨率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PL)分别对荧光粉的物相结构、形貌以及荧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稀土离子掺杂Ca Y_(1-x)Al O_4∶xRE^(3+)(RE=Dy,Ho,Sm,Tm)荧光粉。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高分辨率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PL)分别对荧光粉的物相结构、形貌以及荧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样品为四方晶系结构的纳米级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掺杂离子均表现出特征的f-f电子跃迁发射,当Dy^(3+)、Ho^(3+)、Sm^(3+)和Tm^(3+)的掺杂摩尔分数分别为0.03,0.015,0.015,0.02时,样品发光强度最大,分别发射出白光、绿光、橙光和蓝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CaYAlO4∶Dy^(3+) Ho^(3+) Sm^(3+) Tm^(3+)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