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汉武帝《景星》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龙文玲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98,共8页
本文运用文献考据法对汉武帝《景星》的作年与主旨进行考证,认为《景星》作于元鼎四年;《景星》和《宝鼎》是同一首歌诗;《景星》的主旨不是游仙,而是借颂祥瑞祈求平息水患以获丰年,反映了汉武帝对民生的关注。《景星》在内容、体式与... 本文运用文献考据法对汉武帝《景星》的作年与主旨进行考证,认为《景星》作于元鼎四年;《景星》和《宝鼎》是同一首歌诗;《景星》的主旨不是游仙,而是借颂祥瑞祈求平息水患以获丰年,反映了汉武帝对民生的关注。《景星》在内容、体式与风格上皆突破了以往祀神诗的陈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景星》 作年 主旨 文学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武帝《李夫人赋》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龙文玲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2-135,共4页
汉武帝《李夫人赋》并非如学术界所说的作于元鼎四年或元鼎六年,而是作于元封三年之后、太初元年之前。《李夫人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悼亡赋,其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在赋史上有开拓意义。
关键词 汉武帝 《李夫人赋》 作年 文学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文学批评学科理论的一些思考
3
作者 顾凤威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6-188,共3页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可以说,中国文论用20多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但在广泛引进西方文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老问题,至今不仅没能解决,甚至没有多少进展。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从不同的方面为此做出些许努力,期望能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学 学科形态 20世纪80年代末 文学史家 自由创造 西方传统 重新阐释 文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韩剧《我的野蛮女友》里的中国文化精神
4
作者 邬震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45-46,共2页
本文结合韩剧在我国热播的文化现象,分析了影片《我的野蛮女友》中所体现的流氓无赖意识、士大夫精神和团圆文化,并指出这种内在的中国文化精神是使该影片深受中国观众喜爱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我的野蛮女友 流氓无赖意识 士大夫精神 团圆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崎骏《幽灵公主》的解读与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邱萍 续庆慧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17,共2页
《幽灵公主》可以说是宫崎骏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思考、探究的成功之作,其魅力突出表现在:通过其作品所体现出的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以及运用现代神话的艺术形式及叙事结构所凸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主题。
关键词 宫崎骏 《幽灵公主》 现代神话 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相如《上林赋》、《大人赋》作年考辨 被引量:12
6
作者 龙文玲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8-101,共4页
关于司马相如《上林赋》与《大人赋》的作年,学术界众说纷纭。通过对《史记》、《汉书》及司马相如赋作等文本进行考辨,认为《上林赋》作于建元六年五月到元光元年五月之间,《大人赋》作于元狩五年武帝因“病鼎湖”而沉迷神仙方术之后... 关于司马相如《上林赋》与《大人赋》的作年,学术界众说纷纭。通过对《史记》、《汉书》及司马相如赋作等文本进行考辨,认为《上林赋》作于建元六年五月到元光元年五月之间,《大人赋》作于元狩五年武帝因“病鼎湖”而沉迷神仙方术之后、相如病免家居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上林赋》《大人赋》作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武帝立乐府时间考 被引量:2
7
作者 龙文玲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3-146,共4页
汉武帝何时立乐府是中国乐府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经考证,汉武帝在建元六年至元光元年间已赋予乐府搜集管理地方乐舞的职能,并组织专人为郊祀典礼制作乐歌,其立乐府的时间,应在元光二年前。
关键词 汉武帝 立乐府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命与抗争的三重变奏——《罗拉快跑》的三种哲学追问 被引量:2
8
作者 黎芷伶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38,共2页
在现代人性缺失的今天,由大机器带来的人的全面异化充斥着整个世界,《罗拉快跑》以罗拉奔跑来抗争世界,编织了一曲宿命与抗争的三重变奏。
关键词 《罗拉快跑》 宿命与抗争 精神分析学 存在主义哲学 生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高粱》民族风格新探 被引量:2
9
作者 封艳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97-98,共2页
作家莫言立足于“高密东北乡”,创作了极具民族风格的《红高粱》家族,并由此并拓出了文学新的审美空间和审美价值,引发了对于人、人的价值、人的精神家园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 <红高粱> 民族风格 哲学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一个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生态寓言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玉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35-36,共2页
影片《金刚》是一个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生态寓言。它通过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比照、人的贪欲和巨猩金刚的温情的对比,说明了正是人的贪欲,使人们在使用现代科技时,只从人的利益出发,结果不仅导致了自然的消退,也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关键词 金刚 现代科技 打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门女婿》的民俗学解读
11
作者 陆吉星 李双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19-120,共2页
电视连续剧《上门女婿》在国内各地方电视台的热播,收视率一线飙红,深得观众喜欢。拍摄一部好的电视剧自然需要编剧、导演、演员等多方面的努力,但题材的选取亦至关重要,上门女婿这一题材正是该剧的"亮点"和"卖点"... 电视连续剧《上门女婿》在国内各地方电视台的热播,收视率一线飙红,深得观众喜欢。拍摄一部好的电视剧自然需要编剧、导演、演员等多方面的努力,但题材的选取亦至关重要,上门女婿这一题材正是该剧的"亮点"和"卖点"所在。本剧对"入赘婚"的深度描写,体现了当地的民俗,并对上门女婿传统形象的颠覆,使人们对"上门女婿"这一民俗文化现象的有了全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门女婿 入赘婚 马四辈 高枝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生态美:一个四十三年前的梦
12
作者 刘海燕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68-72,共5页
在汪曾祺的代表作《受戒》中,作者从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出发,对人的生存状态予以关注和思考,凸显出一种诗意自然以及诗意生存的整体和谐之美。和谐美是生态美学研究中的一种理想状态,文章从和谐生态美的角度,对《受戒》进行了重新阐释... 在汪曾祺的代表作《受戒》中,作者从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出发,对人的生存状态予以关注和思考,凸显出一种诗意自然以及诗意生存的整体和谐之美。和谐美是生态美学研究中的一种理想状态,文章从和谐生态美的角度,对《受戒》进行了重新阐释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受戒》 和谐 生态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细微处见真情——影片《断背山》的细节欣赏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麦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21,共2页
影是细节的艺术,细节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李安的新作《断背山》中, 细节对还原生活、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深化主题以及渲染情绪或氛围发挥了杠杆作用,于细微处见真情,达到了导演与观众的成功对话。
关键词 《断背山》 细节欣赏 真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