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苏联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进芬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22,共7页
苏联的经验教训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以强调“以苏为鉴”和“第二次结合”为标志,毛泽东提出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课题,但后来在工作中逐渐偏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中国... 苏联的经验教训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以强调“以苏为鉴”和“第二次结合”为标志,毛泽东提出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课题,但后来在工作中逐渐偏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出现严重曲折。邓小平通过对苏联模式的深刻反思和吸取苏共垮台的教训,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对苏联模式的根本突破和成功超越,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苏联的经验教训,不断把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70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苏联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被引量:1
2
作者 卢俞成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0,共7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从历史唯物主义视野考察,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于文化实践的场域之中,它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文化主体性的理论,坚持人民至上的文化价...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从历史唯物主义视野考察,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于文化实践的场域之中,它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文化主体性的理论,坚持人民至上的文化价值立场,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价值理念;它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文化能动性的理论,以系统性思维突出强调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国家安全大局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突出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从而揭示了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文化多样性的理论,深刻剖析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样态,阐明了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等基本特征,揭示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基本规律,为人类文明的和平交往提供了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 文化主体性 文化能动性 文明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应性制度赋能:新时代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制度分析
3
作者 卢爱国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关键在干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的升级、主要矛盾的转化、奋斗目标的转向以及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给基层政治接续有效带来了新挑战,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基层政治接... 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关键在干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的升级、主要矛盾的转化、奋斗目标的转向以及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给基层政治接续有效带来了新挑战,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基层政治接续有效的核心议题。从“政党回应、制度赋能与有效政治”的分析框架透视,新时代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实际上是党回应时代环境、时代使命和时代需求的变化,坚持和完善党的政治能力建设制度,创新制度赋能的组织实践和自我实践,提高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实现基层有效政治的政治行动。新时代新征程应以基层政治的有效性为导向,持续加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提升的制度建设,积极构建“内外双生、多层复合”的均衡性制度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基层党员领导干部 政治能力 回应性制度赋能 有效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共产党人牢记“三个务必”的文化理路
4
作者 王成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8,共8页
新时代共产党人牢记“三个务必”具有独特的文化理路。从总体性视角出发,它积淀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萌发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化,生成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 新时代共产党人牢记“三个务必”具有独特的文化理路。从总体性视角出发,它积淀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萌发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化,生成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时代共产党人牢记“三个务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铸牢共产党人精神家园,而且有利于破解大党独有难题;不仅有利于促进政风民风正态转向,而且有利于推动强国建设目标实现。新时代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三个务必”,要求推动理论创新,保持清醒头脑和理想信念的坚定,强化新时代共产党人牢记“三个务必”的思想基础;加强党性修养,提高道德觉悟和工作能力,增强新时代共产党人牢记“三个务必”的行动自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解决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知识水平,优化新时代共产党人牢记“三个务必”的能力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三个务必” 历史周期率 艰苦奋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应性引领:百年大党引领人民共创历史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2
5
作者 卢爱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17,共6页
引领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功能。百年来,党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步步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无论是在民族国家建构还是现代国家建设过程中,党都积极回应时代之变和人民诉求,始终坚持使命驱动的政治引领、... 引领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功能。百年来,党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步步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无论是在民族国家建构还是现代国家建设过程中,党都积极回应时代之变和人民诉求,始终坚持使命驱动的政治引领、一元主导的思想引领和复合取向的组织引领。正是依靠政治引领的“明道”、思想引领的“传道”和组织引领的“行道”,党引领人民一次次“证道”,逐步实现中国梦想和人类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大党 政治引领 思想引领 组织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命驱动的集体创造:党领导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1
6
作者 卢爱国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68,共18页
从文明发展的宏大视野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视角审视党领导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奋斗征程,必须深入考察党的实践向度、实践方略和实践效应,回答“为何创造”“如何创造”“创造何为”问题。党的百年奋斗是党为破解中华文明蒙尘... 从文明发展的宏大视野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视角审视党领导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奋斗征程,必须深入考察党的实践向度、实践方略和实践效应,回答“为何创造”“如何创造”“创造何为”问题。党的百年奋斗是党为破解中华文明蒙尘和西方资本文明沉沦困境,在双重使命驱动下凝聚中国力量、汇聚中国智慧、开辟中国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集体行动过程。在文明再造使命驱动下,党采取了“思想引领与组织起来有机结合”的力量整合方略、“群众路线同民主集中制双管齐下”的智慧集聚方略、“问题导向和守正创新一以贯之”的道路开辟方略,最终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党领导人民创造新型文明的集体性实践及其伟大成就,已逐步显现出巨大的强心效应和灯塔效应,不断重塑着中华民族的自信力,激活并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华文明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的资本主义新变化 被引量:13
7
作者 孟宪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72,共10页
数字技术构造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图绘,从传统资本主义到数字资本主义、从工人阶级到革命大众、从阶级斗争到新社会运动、从商品霸权到景观霸权,这个风景线上刻画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产业结构、阶级结构、社会结构等的深刻变化,要求人... 数字技术构造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图绘,从传统资本主义到数字资本主义、从工人阶级到革命大众、从阶级斗争到新社会运动、从商品霸权到景观霸权,这个风景线上刻画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产业结构、阶级结构、社会结构等的深刻变化,要求人们重新审视革命力量、阶级力量、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似乎给资本主义注入了起死回生或“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实际上却在进一步积累使自身走向灭亡的因素和条件,给人们认识人的解放问题以及走出乌托邦的幻想提供了一个全新维度。技术与资本的合谋成了资产阶级的猎心策略,而无产阶级要掌握技术工具来为自己服务,就必须寻求新的策略。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把握数字时代本质的基础上提出的符合人类历史规律和全球关怀的现实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主义社会霸权的形态及符号形式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孟宪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51-63,146,共14页
资本主义社会的霸权形态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强力支配作用的事项,是商品霸权、资本霸权、景观霸权、数字霸权、文化霸权等形式的总称,它在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的运行中起着主导作用。这些霸权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发... 资本主义社会的霸权形态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强力支配作用的事项,是商品霸权、资本霸权、景观霸权、数字霸权、文化霸权等形式的总称,它在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的运行中起着主导作用。这些霸权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构成一个演绎递变的生活具象和变化图谱,并在不同时期显示出不同的力量特征和作用方式。从资本主义社会变迁以及人的存在状态看,霸权在引导社会发展方向、凸显社会基本矛盾和运行特征的同时,也使社会主体从受物品和商品支配的状态转向受景观和数字支配的状态,异化内容也从社会表面深入到社会内部,并将阶级意识和思想统治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资本主义社会霸权向着更高层级发展的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和运行状态也逐步走向深层异化,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条件和环境都有了新的形态和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社会 霸权 谱系 符号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六维品格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锐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4,共8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构成部分,它源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站在促进当代中国文化繁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构成部分,它源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站在促进当代中国文化繁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精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而提出的包含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崭新思想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深刻、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意蕴深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其所具有的高度鲜明的科学性、强烈鲜活的时代性、自主自觉的实践性、浓郁深沉的民族性、深厚真挚的人民性、胸怀天下的开放性等,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和使命,展现了其所具有的独特思想魅力和实践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住宅用地价格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亚兰 曾国安 汤志华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7-126,共10页
城市住宅用地价格对产业升级影响主要取决于城市工资水平和地方财政收入对住宅用地价格上涨的反应。通过对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8—2021年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住宅用地价格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这种特征是由工资水平... 城市住宅用地价格对产业升级影响主要取决于城市工资水平和地方财政收入对住宅用地价格上涨的反应。通过对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8—2021年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住宅用地价格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这种特征是由工资水平与产业升级的倒“U”型关系以及住宅用地价格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倒“U”型关系决定的。城市商业魅力越大、非贸易品行业份额越大,住宅用地价格对产业升级影响倒“U”型的临界水平就越高。此外,城市住宅用地价格与GDP的比率对城市产业升级、城市之间住宅用地价格比率对产业协同升级的影响都呈现倒“U”型特征。研究结论可为我国健全与完善建设用地出让制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用地价格 产业升级 工资水平 地方财政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在俄国现代化问题上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及其当代启示
11
作者 李东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列宁俄国现代化思想是在批判各种错误思潮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批判民粹派的“资本主义破坏论”和“合法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永恒论”,深刻阐明了资本主义在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进步性和暂时性;批判“无产阶级文化派... 列宁俄国现代化思想是在批判各种错误思潮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批判民粹派的“资本主义破坏论”和“合法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永恒论”,深刻阐明了资本主义在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进步性和暂时性;批判“无产阶级文化派”认为无产阶级文化建设必须割断与一切旧文化联系的主张,深刻阐明了俄国走向现代化传承和创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批判所谓十月革命是“早产儿”和否定工农民主专政的错误主张,明确指出利用先进工农政权和制度优势为社会主义创造文明前提的必要性;批判所谓新经济政策是“演变“”走回头路”的错误主张,强调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充分利用和依法规范资本主义。列宁的这些思想主张,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俄国现代化 错误思潮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重塑生活:民族地区扶贫移民融入城市社区的制度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卢爱国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41,共10页
自2011年全国22省易地扶贫搬迁战略的全面推进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胜利完成了以"断穷根"为基本目标、以民族地区为主要对象、以城市安置为重要途径的千万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对于具有显著农耕文明特质的扶贫移民而言,... 自2011年全国22省易地扶贫搬迁战略的全面推进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胜利完成了以"断穷根"为基本目标、以民族地区为主要对象、以城市安置为重要途径的千万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对于具有显著农耕文明特质的扶贫移民而言,搬出大山、迁出故土仅仅是脱贫致富路上的第一步,适应新的城市文明、融入社区环境则是当务之急和长远之计。面对扶贫移民生活空间位移引发的系统性生活紊乱,党和政府及时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开启了从"搬迁安置"到"社区融入"的重心位移。当前民族地区扶贫移民融入城市社区呈现出"总体性低度融入"的态势,并显现出结构性、工具性、浅层性和单向性特征,其深层原因在于社区融入制度的结构失衡,包括社区融入内外制度之间的失衡、社区融入外在制度的结构失衡和社区融入内在制度的结构失衡。探寻扶贫移民从"脱嵌"到"深嵌"、从"工具性融入"到"价值性融入"的实现路径,必须从居民的需求端角度重构社区生活共同体,从治理的供给侧角度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内外双生、结构均衡的社区融入制度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移民扶贫模式 社区生活共同体 社区治理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结构论析 被引量:42
13
作者 孟宪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共10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成果,也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达,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思想指南,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政治品质和实践特征。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概念及术语范畴看,习近平是从“中...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成果,也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达,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思想指南,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政治品质和实践特征。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概念及术语范畴看,习近平是从“中文化”层面对相关问题做出分析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结构包括政治层面的文化、社会层面的文化、实践层面的文化和对外交流层面的文化。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完整严谨的科学体系,包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全面把握、对中国文化的归纳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应答 被引量:30
14
作者 田旭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3-160,共8页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对我国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超越,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对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社会风险问题叠加、社会力量增能、公民权利伸张、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发展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而作出的战...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对我国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超越,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对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社会风险问题叠加、社会力量增能、公民权利伸张、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发展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而作出的战略抉择,体现了中国治理文明的重大进步。在新的时空境遇中,社会转型和变迁中出现的“原子化”动向、社会转型中的信任困境、现阶段社会参与机制短板掣肘,给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带来了不可小觑的考验与挑战。因此,要牢固树立以社会为本位的理念,完善协商治理机制,大力培育公共精神,积极推进网络化治理结构建设,让平等参与、互信合作、责任共担、风险共抗、普惠共享等公共品行转化为社会行为和价值自觉,从而筑牢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共同体 逻辑必然 现实考验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被引量:17
15
作者 胡江华 曹胜亮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60,共8页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既与社会组织的功能定位高度契合,更与社会治理的价值目标完美吻合,两者的良性互动为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实现创造了条件。当前社会组织发展迅速,但存在诸如发展不平衡,缺乏理论建构,民众对社会组织地位作用...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既与社会组织的功能定位高度契合,更与社会治理的价值目标完美吻合,两者的良性互动为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实现创造了条件。当前社会组织发展迅速,但存在诸如发展不平衡,缺乏理论建构,民众对社会组织地位作用认识不到位,法规制度不健全,大数据时代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活力不够等一系列问题,从而限制了社会组织的发展,导致其功能价值未能得到有效彰显,治理效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需要转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理念,客观认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完善社会组织的监管制度,激发大数据时代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使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实现发展,从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会治理创新 社会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型构表征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宪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109,共10页
网络思想文化阵地是思想文化在网络空间的固结形式或存在状态,它有自身的边界特征、构成要素和运行方式,具有特定的静态表征、动态表征和价值表征。其静态表征是网络思想文化的空间视图、结合形式和依存状况,是相对静止的形式;其动态表... 网络思想文化阵地是思想文化在网络空间的固结形式或存在状态,它有自身的边界特征、构成要素和运行方式,具有特定的静态表征、动态表征和价值表征。其静态表征是网络思想文化的空间视图、结合形式和依存状况,是相对静止的形式;其动态表征主要表现为流行性特点,包括流动的现代性、流动的行为、流动的生活等方面,是绝对的动态形式;其价值表征体现了网民的思想关怀,是深层次的东西。网络思想文化阵地与现实的疆土阵地不同,其标志性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思想文化阵地 表征 网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五四进步精神的归结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朝邦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30-33,共4页
中国共产党是五四进步精神的继承者、发扬者、践行者和归结者。在五四运动中,进步观念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批判旧社会的主要思想武器之一,但“进步”在五四运动诸多口号中并不突出,甚至一度被“解放”掩盖。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形... 中国共产党是五四进步精神的继承者、发扬者、践行者和归结者。在五四运动中,进步观念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批判旧社会的主要思想武器之一,但“进步”在五四运动诸多口号中并不突出,甚至一度被“解放”掩盖。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势和任务,进步在中国共产党的五四话语叙事中不断凸显。进入新世纪后,进步逐渐替代解放,与爱国、民主、科学一起,被确定为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进化 解放 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写记忆与表达情感:文化话语的生活具象和思想意象
18
作者 孟宪平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50,共11页
文化话语有不同的具象和意象,是不断修补人类历史记忆、舒缓社会情绪以及体现思想接力的工具。神话与传说是体现人类历史记忆的古朴话语,诗歌与诗性是体现人类栖息方式的浪漫话语,俗俚与粗鄙之语是呈现市井生活的世俗话语,施魅与祛魅是... 文化话语有不同的具象和意象,是不断修补人类历史记忆、舒缓社会情绪以及体现思想接力的工具。神话与传说是体现人类历史记忆的古朴话语,诗歌与诗性是体现人类栖息方式的浪漫话语,俗俚与粗鄙之语是呈现市井生活的世俗话语,施魅与祛魅是孕育文化活力的创新话语,这些话语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态,给人们提供了生动的交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话语 具象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否定党的领导错误倾向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
19
作者 杨秀芹 王进芬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28,共7页
十月革命胜利后,围绕着俄共(布)能不能领导俄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要不要在经济、文化领域中处于领导地位等重大问题,俄国国内出现了一些否定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列宁对这些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主要表现在:批判苏汉诺夫们的“经... 十月革命胜利后,围绕着俄共(布)能不能领导俄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要不要在经济、文化领域中处于领导地位等重大问题,俄国国内出现了一些否定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列宁对这些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主要表现在:批判苏汉诺夫们的“经济决定论”,强调俄国走向社会主义并不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捍卫了党领导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正当性和党的领导地位;批判无政府工团主义主张由工会来领导经济的错误思想,强调必须坚持党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批判“无产阶级文化派”虚无党的领导地位的错误倾向,强调党必须牢牢掌握对文化的领导权。列宁对否定党的领导错误倾向的批判对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革命 列宁 党的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观的文明向度
20
作者 卢俞成 林春逸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37,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观是在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社会发展一定时期的历史方位、发展特征、发展趋势的总体看法。习近平新时代观既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也蕴含对人类文明的价值追求。其关于当今世界处在“国际体系和国... 习近平新时代观是在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社会发展一定时期的历史方位、发展特征、发展趋势的总体看法。习近平新时代观既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也蕴含对人类文明的价值追求。其关于当今世界处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历史方位的科学把握,表征着全球文明对话秩序正在向新格局转变,昭示着世界文明重心的新转移。其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以及“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等时代特征的深邃洞察,凸显了人类文明发展所面临的新特点和新机遇,推动着人类文明范式的转型。其在科学认识和把握时代态势基础上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既包含对建构人类文明新图景的新思考,也蕴含人类文明发展的新价值,引领着人类文明价值的新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观 文明重心 文明范式 文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