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公共权力变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1
作者 尹红英 钟慧容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40,137,共4页
公共权力是人类社会中特有的现象,但是作为带有政治性的公共权力是伴随着特殊利益和公共利益冲突时才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变迁的角度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公共权力的本质,揭示了国家公共权力与利益的关系,明确了政府与社会的权力界限... 公共权力是人类社会中特有的现象,但是作为带有政治性的公共权力是伴随着特殊利益和公共利益冲突时才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变迁的角度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公共权力的本质,揭示了国家公共权力与利益的关系,明确了政府与社会的权力界限,提出了治理是公共权力的主要内容,这对我们正确认识权力与利益、政治统治与社会治理的关系,真正落实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权力 变迁 利益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的开创性贡献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进芬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33,共6页
列宁围绕什么是党内民主、如何发展党内民主,留下了大量的理论思考和精辟论述,其中很多内容是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涉及到或没有深入阐述的。包括:明确指出了党内民主的内涵、实质和构成要素;系统阐述了党内民主的功能和发展党内民主的限度... 列宁围绕什么是党内民主、如何发展党内民主,留下了大量的理论思考和精辟论述,其中很多内容是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涉及到或没有深入阐述的。包括:明确指出了党内民主的内涵、实质和构成要素;系统阐述了党内民主的功能和发展党内民主的限度;全面勾画了党内民主的制度体系;对发展党内民主所涉及的关系作了科学的阐释。列宁的党内民主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的先河,对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党内民主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反思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红娟 靳书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25,共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自建构伊始从概念术语到框架方法便不断受到外来话语的侵扰。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首先需要追踪溯源,厘清语义,剥离苏联话语与西方话语背后的思想与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下建构...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自建构伊始从概念术语到框架方法便不断受到外来话语的侵扰。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首先需要追踪溯源,厘清语义,剥离苏联话语与西方话语背后的思想与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下建构新的概念、范畴与术语,创建新的理论框架与逻辑体系。批判与清理"苏联话语"与"西方话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前提;中国语境中重新诠释马克思主义是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的根基;提炼中国现代化的经验与规律是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 苏联话语 西方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概念中国化考论 被引量:1
4
作者 靳书君 王凤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34,共7页
马克思原著中,“生产关系”的德文母词为Produktionsverhaltnisse,英文词则有relations of production和conditions of production。以《共产党宣言》中国传播史为线索,考证汉译词衍变可见:“生产关系”是早期对译relations of product... 马克思原著中,“生产关系”的德文母词为Produktionsverhaltnisse,英文词则有relations of production和conditions of production。以《共产党宣言》中国传播史为线索,考证汉译词衍变可见:“生产关系”是早期对译relations of production的通用译词,而conditions of production的中文翻译,则先后有“生产制度“”生产状况“”生产情形“”生产条件“”生产组织“”生产方法”和“生产关系”等译词。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最终把“生产关系”确立为Produktionsverhaltn isse的定译词,深刻把握了原著概念的精深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关系 概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制机制创新:廉政文化建设改革的制度逻辑——基于广西的分析
5
作者 纳树峰 姚贱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43-46,共4页
广西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在坚持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大力进行体制机制及其协同创新。在体制方面,创新中央与地方各级廉政文化建设的权力双向确认体制,创新中央与地方各级廉政文化建设的复线履行责任体制,创新地方各级廉政文化建设的开放循环... 广西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在坚持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大力进行体制机制及其协同创新。在体制方面,创新中央与地方各级廉政文化建设的权力双向确认体制,创新中央与地方各级廉政文化建设的复线履行责任体制,创新地方各级廉政文化建设的开放循环多元利益体制;在机制方面,创新中央与地方各级廉政文化建设的开放循环交流机制,创新中央与地方各级廉政文化建设的立体式政策扩散机制,创新广西地方各级廉政文化建设的契约型政策效果评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文化 广西 体制机制创新 制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少数”的法治自觉及其成长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钟慧容 陈宗波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113,共6页
在制度供给业已充足的前提下,法治自觉是实现法治的内生动力。在当下中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无疑是法治动力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关键少数"树立法治自觉,不仅可以引领社会主体的法治信仰,也是推动和巩固中国改... 在制度供给业已充足的前提下,法治自觉是实现法治的内生动力。在当下中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无疑是法治动力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关键少数"树立法治自觉,不仅可以引领社会主体的法治信仰,也是推动和巩固中国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手段。培养法治思维,回归公民身份,养成法治文化,是"关键少数"法治自觉成长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少数” 法治自觉 法治思维 成长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之于人的存在论变革及反思 被引量:8
7
作者 蒋红群 谭培文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105,共8页
人工智能的影响终究在于人自身,在马克思的存在论视阈下对之加以研究尤为必要。以"存在"维度观察,人工智能虽发端和借由人类智能来实现,却以异质的"自为存在"获得了新的"类存在物"资格。人工智能崛起在... 人工智能的影响终究在于人自身,在马克思的存在论视阈下对之加以研究尤为必要。以"存在"维度观察,人工智能虽发端和借由人类智能来实现,却以异质的"自为存在"获得了新的"类存在物"资格。人工智能崛起在人之身体存在、关系存在、实践存在和生活存在等层面掀发了一场深刻的存在论变革,同时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以劳动无用化、自由新异化、隐私牟利化、存在终结化等为关键表征的"存在隐忧"。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规范和构建一种符合人类长远利益的"存在理性",即立法意义上的"人类智能的自限"和"资本的他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类智能 存在论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