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纳米粒子共振散射与共振吸收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潘宏程 蒋治良 +1 位作者 袁伟恩 黄思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2-285,共4页
采用共振散射光谱和透射电镜研究了金纳米粒子. 结果表明,粒径为10 nm、Au的质量浓度为0~35.4×10-6 g/mL的金纳米粒子溶液在525 nm处分别产生1个共振吸收峰和1个共振散射峰. 粒径为50 nm、Au的质量浓度为0~17.7×10-6 g/mL... 采用共振散射光谱和透射电镜研究了金纳米粒子. 结果表明,粒径为10 nm、Au的质量浓度为0~35.4×10-6 g/mL的金纳米粒子溶液在525 nm处分别产生1个共振吸收峰和1个共振散射峰. 粒径为50 nm、Au的质量浓度为0~17.7×10-6 g/mL的金纳米粒子溶液在530 nm处分别产生1个共振吸收峰和1个共振散射峰. 当金纳米粒子浓度较高时,存在共振散射峰红移和猝灭现象. 从光子与纳米粒子界面超分子能带电子作用及光子与纳米粒子之间发生多次散射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金纳米粒子共振散射峰和共振吸收峰的对应关系及其共振散射峰红移和猝灭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共振散射 共振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磷钼杂多酸缔合纳米微粒体系荧光猝灭机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袁伟恩 蒋治良 潘宏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70-974,共5页
在 pH 7 4 0的Tris HCl缓冲溶液中 ,磷钼杂多酸 (PMA)呈浅黄色 ,在可见光区没有明显的吸收峰 ;人血清白蛋白 (HSA)呈无色 ,在可见光区也没有明显的吸收峰 ,但在 35 0nm处有一荧光峰。当有PMA存在时 ,HSA与PMA形成缔合纳米微粒 ,HSA PMA... 在 pH 7 4 0的Tris HCl缓冲溶液中 ,磷钼杂多酸 (PMA)呈浅黄色 ,在可见光区没有明显的吸收峰 ;人血清白蛋白 (HSA)呈无色 ,在可见光区也没有明显的吸收峰 ,但在 35 0nm处有一荧光峰。当有PMA存在时 ,HSA与PMA形成缔合纳米微粒 ,HSA PMA缔合纳米微粒的粒径约为 80nm。经研究发现HSA对PMA有增色和减色效应 ,PMA对HSA有荧光猝灭作用 ;PMA对色氨酸 (Trp)和酪氨酸 (Tyr)也有一定的荧光猝灭作用 ,但这两种荧光猝灭机理不同 ,且没有形成缔合纳米微粒。PMA对色氨酸 (Trp)和酪氨酸的荧光猝灭作用主要是由于PMA在发射波长范围内存在一定的分子吸收 ,即通常所报道过的能量转移所至。研究结果表明 ,HSA PMA缔合纳米微粒和界面的形成是导致该体系的荧光猝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磷钼杂多酸 缔合纳米微粒体系 荧光猝灭 增色效应 减色效应 共振散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