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pinfo在区域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梁保平 韩贵锋 +1 位作者 余丽娟 谌斌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10期244-247,共4页
本文探讨了基于Mapinfo的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思路,在明确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各个省区地级以上城市作为分析样本,通过对评价区城市环境质量状况的综合评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Mapin-fo的应用可以有效支持这一评价过程,... 本文探讨了基于Mapinfo的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思路,在明确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各个省区地级以上城市作为分析样本,通过对评价区城市环境质量状况的综合评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Mapin-fo的应用可以有效支持这一评价过程,它能够将数值计算与图形处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评价工作更加简洁、直观、高效和易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INFO 城市环境质量 评价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罗汉果鲜果及甜甙中总黄酮含量 被引量:54
2
作者 陈全斌 杨瑞云 +1 位作者 义祥辉 余丽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3-135,共3页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保留时间定性,证实了罗汉果中含有黄酮甙元山奈酚,并首次发现含有黄酮甙元槲皮素。利用外标法定量,测得罗汉果鲜果中总黄酮含量为5~10mg/个,甜甙中总黄酮含量为1.42%。
关键词 测定 罗汉果 甜甙 总黄酮含量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I4]^--RDG^+缔合物纳米微粒体系的共振散射增强与荧光猝灭 被引量:11
3
作者 蒋治良 刘绍璞 +2 位作者 江洪流 唐平生 尹传磊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33-1136,共4页
在 0 .2 mol/L HCl介质中 ,罗丹明 6 G( RDG)分别在 5 2 0和 5 5 0 nm处有 1个吸收峰和荧光峰。当有Au( )和 KI存在时 ,Au( )与 I-形成 Au I- 4 ,Au I- 4 与 RDG+主要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疏水性的 ( Au I4) RDG缔合物分子。 ( Au I4) RD... 在 0 .2 mol/L HCl介质中 ,罗丹明 6 G( RDG)分别在 5 2 0和 5 5 0 nm处有 1个吸收峰和荧光峰。当有Au( )和 KI存在时 ,Au( )与 I-形成 Au I- 4 ,Au I- 4 与 RDG+主要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疏水性的 ( Au I4) RDG缔合物分子。 ( Au I4) RDG分子间存在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而生成 ( ( Au I4) RDG) n 纳米微粒 ,在6 0 0 nm产生 1个特征共振散射峰 ,并且 5 5 0 nm荧光峰和 5 2 0 nm吸收峰降低。当纳米微粒体系加入乙醇后 ,体系的红紫色和共振散射峰消失 ,吸收峰和荧光峰恢复 ,由于乙醇致使 ( ( Au I4) RDG) n 纳米微粒分解为( Au I4) RDG分子。研究结果表明 ,红紫色 ( ( Au I4) RDG) n 纳米粒子的形成是其共振散射增强、荧光猝灭、产生特征共振散射峰和减色效应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I4]-RDG^+缔合物 纳米微粒体系 共振散射增强 荧光猝灭 减色效应 罗丹明6G 碘化金 共振散射光谱 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荧光素体系的光谱特性 被引量:14
4
作者 蒋治良 刘绍璞 +2 位作者 王力生 覃爱苗 梁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201-1203,共3页
There are an absorption peak at 485 nm and a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peak at 510 nm for fluorescein in the medium of 3.4×10 -3 mol/L tri-sodium citrate. The gold nanoparticle system exhibits a characterization r... There are an absorption peak at 485 nm and a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peak at 510 nm for fluorescein in the medium of 3.4×10 -3 mol/L tri-sodium citrate. The gold nanoparticle system exhibits a characterization resonance scattering peak at 580 nm. In the coexisting system of gold nanoparticle and fluorescein, there are a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peak at 510 nm and a resonance scattering peak at 580 nm.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fluorescence peak may be quenched by gold nanoparticle.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fluorescein is higher, the A 470 nm affects the I 470 nm of gold nanoparticle. The I 470 nm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fluoresc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荧光素 光谱特性 共振散射 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天青S-铝(Ⅲ)-聚乙二醇4000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蒋治良 潘宏程 袁伟恩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3-577,共5页
在pH5 0的NaAc HAc缓冲溶液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 40 0 0存在下 ,铬天青S与铝 (Ⅲ )形成络合物微粒体系 ,在 40 0nm和 5 30nm处出现两个较强的共振散射峰 .共振散射光强度与Al(Ⅲ )的浓度在 0 0 84— 0 84μg·ml- 1 范围... 在pH5 0的NaAc HAc缓冲溶液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 40 0 0存在下 ,铬天青S与铝 (Ⅲ )形成络合物微粒体系 ,在 40 0nm和 5 30nm处出现两个较强的共振散射峰 .共振散射光强度与Al(Ⅲ )的浓度在 0 0 84— 0 84μg·ml- 1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考察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共存物质的影响 .建立了一个共振散射光谱测定水中Al的方法 ,其结果与分光光度法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4000 微粒体 HA 适宜 共振散射光谱 影响 分光光度法 铬天青S 缓冲溶液 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钼杂多酸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梁爱惠 邹节明 +2 位作者 蒋治良 王力生 覃爱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68-771,共4页
磷钼杂多酸与蛋白质反应形成粒径为 80 nm的复合纳米微粒 ,在 470 nm处产生一个共振散射峰。该纳米微粒和界面的形成是导致散射光信号增强的根本原因。在选定条件下 ,建立了一个线性范围为 6.0×10 -8~ 5 .0× 10 -5g/ m L 及... 磷钼杂多酸与蛋白质反应形成粒径为 80 nm的复合纳米微粒 ,在 470 nm处产生一个共振散射峰。该纳米微粒和界面的形成是导致散射光信号增强的根本原因。在选定条件下 ,建立了一个线性范围为 6.0×10 -8~ 5 .0× 10 -5g/ m L 及检出限为 2 .0× 10 -8~ 1.0× 10 -7g/ m L 的测定人血清白蛋白和酪蛋白的共振散射光谱新方法。该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准确度好、测定范围宽等特点 ,已用于合成样品和人血清样品分析 ,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相互作用 磷钼杂多酸 人血清白蛋白 酪蛋白 共振散射光谱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_3^-丁基罗丹明B缔合微粒体系的光谱特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梁爱惠 蒋治良 +1 位作者 李振中 康彩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17-1220,共4页
采用共振散射光谱、荧光光谱、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技术 ,研究了I-3 丁基罗丹明B(BRhB) 0 0 8mol/LHCl体系。结果表明 ,BRhB在 5 85nm有 1个吸收峰 ,在 5 80nm处有 1个荧光峰 ,在 5 70nm处有 1个同步荧光峰。当BRhB与I-3 ... 采用共振散射光谱、荧光光谱、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技术 ,研究了I-3 丁基罗丹明B(BRhB) 0 0 8mol/LHCl体系。结果表明 ,BRhB在 5 85nm有 1个吸收峰 ,在 5 80nm处有 1个荧光峰 ,在 5 70nm处有 1个同步荧光峰。当BRhB与I-3 存在时 ,二者形成粒径约 6 0nm的缔合纳米微粒 ,在 4 2 0、5 30和 6 0 5nm处产生 3个共振散射 (RS)峰 ;而在 5 80nm处荧光峰猝灭、5 85nm处吸收峰降低。碘 (I)浓度在 2 0× 10 -7~ 4 0×10 -7mol/L范围内与共振散射光强度成线性关系。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结果表明 ,BRhB I-3 缔合纳米微粒和界面的形成是导致体系荧光猝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2 丁基罗丹明B 缔合纳米微粒 荧光猝灭 共振散射 痕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蜜酒精废液治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孟林 吴颖瑞 +1 位作者 倪小明 何星存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70-173,共4页
评述了糖蜜酒精废液目前采用的主要治理方法,总结了催化湿式氧化、超临界水氧化与催化超临界水氧化等高效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催化湿式氧化、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是治理糖蜜酒精废液的潜在技术,而以竞争力强的产品为中心的资源化... 评述了糖蜜酒精废液目前采用的主要治理方法,总结了催化湿式氧化、超临界水氧化与催化超临界水氧化等高效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催化湿式氧化、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是治理糖蜜酒精废液的潜在技术,而以竞争力强的产品为中心的资源化组合治理方法是治理糖蜜酒精废液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蜜酒精废液 湿法催化氧化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茶中黄酮甙元的分离提纯及其表征 被引量:27
9
作者 陈全斌 沈钟苏 +2 位作者 张巧云 阮敏 黄绍军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8,共3页
以甜茶叶为原料提取黄酮 ,黄酮经水解、溶剂萃取、柱层析等手段 ,得到高纯度甙元 ;经熔点、TLC、液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法等分析手段进行结构表征 ,证实甜茶含有黄酮甙 ,其甙元为槲皮素和山奈酚。
关键词 甜茶 黄酮甙 山奈酚 TLC 槲皮素 柱层析 液相色谱 高纯度 分离提纯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分子对硫纳米微粒共振散射光谱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蒋治良 江洪流 +3 位作者 刘凤志 邹节明 尹文清 王力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1-354,共4页
在聚丙烯酰胺存在下液相硫纳米微粒在 470nm处产生 1个强共振散射峰 ;在可见光范围内无吸收峰且吸收值较小。硫微粒质量浓度在 0 0 5~ 1 0mg/L范围内与I4 70nm间有良好线性关系。研究了乙醇、丙酮 ,以及溴酚蓝、溴甲基紫、结晶紫、亮... 在聚丙烯酰胺存在下液相硫纳米微粒在 470nm处产生 1个强共振散射峰 ;在可见光范围内无吸收峰且吸收值较小。硫微粒质量浓度在 0 0 5~ 1 0mg/L范围内与I4 70nm间有良好线性关系。研究了乙醇、丙酮 ,以及溴酚蓝、溴甲基紫、结晶紫、亮绿等有机染料对硫纳米微粒共振散射的影响。结果发现 ,染料分子吸收是产生共振散射峰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染料分子非辐射吸收值的增大 ,硫纳米微粒共振散射光强度降低。实验证明 ,溴酚蓝浓度在 0~ 1 0× 10 -5mol/L范围内 ,在溴酚蓝最大吸收波长 5 90nm处的ΔI590nm与溴酚蓝浓度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分子 硫纳米微粒 共振散射光谱法 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清白蛋白-丙酮(乙醇)体系的荧光光谱及共振散射光谱特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宏程 蒋治良 +2 位作者 袁伟恩 唐国顺 罗杨合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60-663,共4页
采用双池法研究了 pH =7 4Tris HCl 丙酮 (或乙醇 ) HSA体系的荧光光谱及共振散射光谱。实验表明 ,丙酮对HSA在 32 5nm处的荧光产生猝灭效应 ,其根本原因是丙酮的分子吸收。乙醇使HSA在 32 5nm处的荧光增强 ,系由于乙醇破坏了HSA的高... 采用双池法研究了 pH =7 4Tris HCl 丙酮 (或乙醇 ) HSA体系的荧光光谱及共振散射光谱。实验表明 ,丙酮对HSA在 32 5nm处的荧光产生猝灭效应 ,其根本原因是丙酮的分子吸收。乙醇使HSA在 32 5nm处的荧光增强 ,系由于乙醇破坏了HSA的高级结构 ,Trp残基暴露于HSA的表面并形成氢键所致。在 pH =4 8NaAC HAC缓冲溶液中 ,丙酮体积分数大于 30 %或乙醇体积分数大于 4 0 %时 ,HSA分子因高级结构被破坏而互相聚集 ,导致 4 70nm处的共振散射急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 乙醇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共振散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聚丙烯酰胺微波高压合成金纳米粒子 被引量:4
12
作者 覃爱苗 蒋治良 +3 位作者 邹节明 王力生 廖雷 尹文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50-1153,共4页
以聚丙烯酰胺 ( PAAm )作还原剂、分散剂和稳定剂 ,采用微波高压液相合成法制备了深红色、紫红色、蓝紫色金纳米粒子 ,其粒径分别为 8.3、30和 6 0 nm。研究了其吸收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特征。深红色金纳米粒子在 5 2 4 nm处产生最大吸收... 以聚丙烯酰胺 ( PAAm )作还原剂、分散剂和稳定剂 ,采用微波高压液相合成法制备了深红色、紫红色、蓝紫色金纳米粒子 ,其粒径分别为 8.3、30和 6 0 nm。研究了其吸收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特征。深红色金纳米粒子在 5 2 4 nm处产生最大吸收峰 ,在 5 70 nm处产生最大共振散射峰 ;紫红色金纳米粒子在 5 4 2 nm处产生最大吸收峰 ,在 5 5 0 nm处产生最大共振散射峰 ;蓝紫色金纳米粒子在 5 30和 6 2 0 nm处产生 2个吸收峰 ,在 5 5 0 nm处产生最大共振散射峰。固定 m( PAAm) /m( Au( ) ) =1 9,当同时改变聚丙烯酰胺和 Au( )的浓度 ,可获得不同浓度 ( 0~ 5 .0× 1 0 - 4 g/L)的粒径为 8.3nm的深红色金纳米粒子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聚丙烯酰胺 微波高压液相合成法 光谱性质 还原剂 分散剂 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树脂对苦味酸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谢祖芳 陈孟林 +1 位作者 马国足 何星存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20-123,共4页
采用静态法和动态法研究了聚酰胺树脂对水中苦味酸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pH=3.0-4.5时,该树脂对苦味酸有较强的吸附能力,30℃时饱和吸附容量为36.03 mg/g。用1%氨水溶液可快速洗脱树脂上吸附的苦味酸,洗脱率达99%以上。树脂易再生,... 采用静态法和动态法研究了聚酰胺树脂对水中苦味酸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pH=3.0-4.5时,该树脂对苦味酸有较强的吸附能力,30℃时饱和吸附容量为36.03 mg/g。用1%氨水溶液可快速洗脱树脂上吸附的苦味酸,洗脱率达99%以上。树脂易再生,重复使用性能好,可望用于苦味酸废水治理及苦味酸的富集回收。通过红外光谱图,分析了聚酰胺对苦味酸的吸附机理主要属于物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苦味酸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Ⅰ)-DDTC螯合物微粒体系的光谱特性及其分析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翟好英 蒋治良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52-856,共5页
在pH=10.5的NH3-NH4Cl缓冲溶液中和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銨存在下,Ag(Ⅰ)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可形成较稳定的(Ag-DDTC)n螯合物微粒. 它在361 nm处产生1个共振散射峰,在464 nm处产生1个同步散射峰. 当激发波长为260 nm时,它... 在pH=10.5的NH3-NH4Cl缓冲溶液中和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銨存在下,Ag(Ⅰ)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可形成较稳定的(Ag-DDTC)n螯合物微粒. 它在361 nm处产生1个共振散射峰,在464 nm处产生1个同步散射峰. 当激发波长为260 nm时,它在400和466 nm处产生2个荧光峰. 在一定条件下,Ag(Ⅰ)浓度在4.3×10-8~3.24×10-6 g/mL之间均与共振散射强度I361 nm和荧光强度F400 nm呈线性关系. 据此建立了一个检测限为1.0×10-8 g/mL Ag的共振散射新方法. 该方法应用于照片和定影液废水中微量银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试剂 螯合物微粒 共振散射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度甜茶甙的制备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陈全斌 张巧云 义祥辉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56,共2页
以甜茶叶为原料,经水提、柱层析、重结晶等手段,制备出单体,并对其用熔点、TLC、液相色谱进行纯度检测,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进行结构表征,表明该化合物为甜茶甙。
关键词 广西甜茶 甜茶甙 提纯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丹明B-PdI_4^(2-)缔合纳米粒子体系的极谱猝灭效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治良 刘绍璞 邹彩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37,共4页
罗丹明B(RhB)在 1 0mmol/LH2 SO4 中于 -0 5 9V处产生 1个单扫描极谱波 ;当有PdI2 -4 存在时 ,PdI2 -4 与RhB+主要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疏水性的PdI4 2RhB缔合物分子 ;PdI4 2RhB缔合分子间由于较强的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力可形成紫红色的... 罗丹明B(RhB)在 1 0mmol/LH2 SO4 中于 -0 5 9V处产生 1个单扫描极谱波 ;当有PdI2 -4 存在时 ,PdI2 -4 与RhB+主要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疏水性的PdI4 2RhB缔合物分子 ;PdI4 2RhB缔合分子间由于较强的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力可形成紫红色的、尺寸约为 2 0nm的 (PdI4 2RhB) n 纳米微粒 ,在 4 70nm处产生 1个同步散射峰 ,在 5 2 0nm处产生 1个特征共振散射峰 ;而在 -0 5 9V处的极谱峰降低。一些水溶性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酮等的加入可使紫红色的 (PdI4 2RhB) n 纳米微粒分解为红色PdI4 2RhB分子 ,体系的同步散射峰和共振散射峰消失 ,极谱峰和同步荧光峰增强 ,颜色恢复。紫红色 (PdI4 2RhB)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 缔合纳米粒子体系 极谱猝灭效应 共振散射 极谱分析 碘化 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叶黄酮提取及其含量测试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全斌 黄绍军 +1 位作者 义祥辉 阮敏 《广西林业科学》 2004年第3期136-138,共3页
采用沸水提取荔枝叶 ,水提取液经D - 10 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富集 ,然后用 80 %的乙醇洗脱 ,对荔树叶中的总黄酮进行提取、精制 ;对提取出的黄酮进行水解 ,用高压液相色谱进行标准品对照分析 ,首次发现其黄酮甙元为槲皮素和山奈酚 ,并利用... 采用沸水提取荔枝叶 ,水提取液经D - 10 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富集 ,然后用 80 %的乙醇洗脱 ,对荔树叶中的总黄酮进行提取、精制 ;对提取出的黄酮进行水解 ,用高压液相色谱进行标准品对照分析 ,首次发现其黄酮甙元为槲皮素和山奈酚 ,并利用HPLC检测其含量。试验表明叶中总黄酮含量为 0 4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叶 黄酮 提取 含量 甙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Ⅱ)-双硫腙螯合物微粒的共振散射光谱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苏梅 陈媛媛 +2 位作者 蒋治良 孙双娇 康彩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74-1276,共3页
In basic NH3-NH4Cl buffer solutions,the molecules of complex of some metal(Ⅱ) ions with dithizone can associate one another to produce stable micro-particles,which exhibit resonance photo scattering effect and diff... In basic NH3-NH4Cl buffer solutions,the molecules of complex of some metal(Ⅱ) ions with dithizone can associate one another to produce stable micro-particles,which exhibit resonance photo scattering effect and different color.There is a strongest resonance scattering peak at 605 nm for Zn(Ⅱ),at 540 nm for Pb(Ⅱ),at 600 nm for Co(Ⅱ),at 560 nm for Ni(Ⅱ),at 560 nm for Cd(Ⅱ), at 570 nm for Cu(Ⅱ) and at 560 nm for Hg(Ⅱ) in their corresponding particle systems.There i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attering intensity and metal ion concentration.Among them,the system of Zn(Ⅱ)-dithizone is most sensitive and is therefore chose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Zn concentration in the range of 2.0×10-81.54×(10-6 g/mL),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8.0×10-9 g/mL.This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microelement Zn in samples with satisfactory sensitivity,simplicity and reproduc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硫腙 螯合物微粒 共振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叶黄酮含量在不同生长周期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全斌 彭小燕 +1 位作者 董朝敏 阮敏 《广西林业科学》 2005年第4期181-183,共3页
采集不同生长周期的荔枝叶,采用沸水提取荔枝叶黄酮,水提取液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富集, 然后用80%的乙醇洗脱,对荔枝叶中的总黄酮进行提取、精制;利用HPLC检测其含量。实验表明荔枝叶总黄酮在发芽阶段含量最高(1.56%),开花至果... 采集不同生长周期的荔枝叶,采用沸水提取荔枝叶黄酮,水提取液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富集, 然后用80%的乙醇洗脱,对荔枝叶中的总黄酮进行提取、精制;利用HPLC检测其含量。实验表明荔枝叶总黄酮在发芽阶段含量最高(1.56%),开花至果实采摘期趋于稳定(0.12%~0.18%);槲皮素与山奈酚含量的比值在发芽阶段最大;在开花至果实成熟期则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叶 黄酮 含量 生长周期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河着生生物的群落变化与水质监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祖荷 顾泳洁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关键词 苏州河 水质监测 群落监测 生物监测 着生生物群落 群落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