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乡镇成人教育办学存在的问题之归因分析
1
作者 霍玉文 黄瓅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2,共3页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背景下,乡镇成人教育办学作为农村成人教育主要载体逐渐进入成人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视野。文章拟从制度层面、政府层面、主体层面、理念层面、理论层面等视角探求乡镇成人教育办学存在问题之成因,以期对推进...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背景下,乡镇成人教育办学作为农村成人教育主要载体逐渐进入成人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视野。文章拟从制度层面、政府层面、主体层面、理念层面、理论层面等视角探求乡镇成人教育办学存在问题之成因,以期对推进新时期乡镇成人教育办学改革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乡镇成人教育办学 问题 归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的特殊性及其实现 被引量:1
2
作者 霍玉文 陈清洲 黄瓅 《成人教育》 2012年第10期39-42,共4页
学分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及其教学管理体系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的推广与应用产生了较好的耦合效应,并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选课、教师(导师)及学制等方面。认知这一特殊性并推动其实... 学分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及其教学管理体系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的推广与应用产生了较好的耦合效应,并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选课、教师(导师)及学制等方面。认知这一特殊性并推动其实现,将有助于深化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由此推进成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为终身教育体系建构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好基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学分制 特殊性 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与教育高质量发展——一种批判教育学的视角 被引量:39
3
作者 郭中华 顾高燕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21,共6页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沉疴顽疾,"双减"是新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双减"的价值旨归。从批判教育学视角审视,"双减"存在着"质"与"量"、&q...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沉疴顽疾,"双减"是新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双减"的价值旨归。从批判教育学视角审视,"双减"存在着"质"与"量"、"增"与"减"的张力,育人为本和精神生成是"双减"的核心命题,在"双减"过程中要走出"缺失人"、无质量及路径依赖的陷阱。"双减"政策的有效推进,要从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构筑"五育融合"教育新体系、强化学校育人使命、提升教师队伍育人水平及构建全域育人环境等几方面着手,以协同共促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高质量发展 批判教育学 育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数字鸿沟:智能时代老年教育的价值向度 被引量:31
4
作者 郭中华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5-51,共7页
数字化生存是智能时代人的基本存在样态,老年人因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等信息融入障碍,面临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积极回应时代的技术变革和老年人的现实生活痛点,引领老年人提升智能素养、弥合“数字鸿沟”,使老年人能够主动地拥... 数字化生存是智能时代人的基本存在样态,老年人因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等信息融入障碍,面临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积极回应时代的技术变革和老年人的现实生活痛点,引领老年人提升智能素养、弥合“数字鸿沟”,使老年人能够主动地拥抱数字化的生命样态,这理应成为智能时代老年教育的价值主张和价值追求。老年教育应深刻剖析处于不同“教育—经济”状况老年群体的需求特点,基于理论、历史、时代的三重逻辑,综合运用关键统筹、多方协同、代际学习、技术赋能、具身转向等路径,有效促进老年群体智能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老年教育 积极老龄化 智能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结构性失业与教育救济——实然困惑与应然选择 被引量:7
5
作者 邓文勇 霍玉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6,共7页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技能要求随之提高,而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由于其文化知识、技能水平整体偏低,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面临结构性失业的困惑。为此,基于教育救济理念,对面临结构性失业的农民工...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技能要求随之提高,而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由于其文化知识、技能水平整体偏低,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面临结构性失业的困惑。为此,基于教育救济理念,对面临结构性失业的农民工实施教育救济,采取重塑当代中国教育救济理念、制定省级农民工教育救济法规、确认政府对农民工教育救济之主体职责、统筹农民工教育救济资源、构建农民工教育救济体系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技能水平,从而降低结构性失业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农民工 结构性失业 教育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障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霍玉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67,共6页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之主体,其培训与就业已成为关乎其个体生存、发展、尊严以及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培训是提升个人素质,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路径。然而,政府管理缺位,制度不健全;政府投入不足,宣传力度欠缺;经济条件欠...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之主体,其培训与就业已成为关乎其个体生存、发展、尊严以及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培训是提升个人素质,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路径。然而,政府管理缺位,制度不健全;政府投入不足,宣传力度欠缺;经济条件欠佳,个体培训行动力不强等因素,阻隔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健康发展。针对上述障碍因素,采取科学对策,为新生代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和提供适切的培训,以提高就业能力,进而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培训 障碍因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转型之路初探
7
作者 霍玉文 《成人教育》 2012年第1期15-17,共3页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系统是我国最大的直接面向"三农"的办学机构,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目前全国"农广校"系...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系统是我国最大的直接面向"三农"的办学机构,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目前全国"农广校"系统整体上面临着办学效益下降、生源萎缩、功能式微等发展困境。"农广校"要走出困境,实现新生,走转型之路是其必然选择。基于此,文章从"农广校"转型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转型路径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推动其主动调整自身的结构状态,实现转型,更好地担负起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转型 必要性 可行性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