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政府内生动员短板与实践策略
1
作者 冯晓娟 李全利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66,共10页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离不开基层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有效动员。客观来看,基层政府在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分别面临社会结构中的内生动员场域空心化、经济结构中的内生动员资源禀赋离散...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离不开基层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有效动员。客观来看,基层政府在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分别面临社会结构中的内生动员场域空心化、经济结构中的内生动员资源禀赋离散化、文化结构中的思想动员排斥化及政治结构中的基层动员权威低效化等问题。实现基层小农理性与集体主义理性的融合共生是形塑基层内生动员型政府的主要治理逻辑,需要调节基层政府动员与乡村内生主体性之间的张力。实践中,一是需要形成“党建+”的组织动员模式,树立基层内生动员核心领导力;二是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实现基层内生动员集体规模效应,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集体内生动员凝聚力;三是在打造基层内生动员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基层政府接点动员提升基层内生动员人才融入协调力;四是基层政府通过新时代村规民约和小农缔约精神提升基层内生集体发展理念的文化动员精神内驱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固脱贫成果 乡村全面振兴 基层政府 内生动员 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共生:乡村社区情感治理共同体的实践逻辑
2
作者 李全利 郑李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7-128,共12页
中国社会是情感本体的社会,乡村社区是人情关系与科层理性相互交织的场域。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社区治理场域一面呈现为制度理性特色,一面则表现为情感关系特征。制度-关系框架下的情感变迁主要发生在三条基层治理逻辑主线中:一是场域... 中国社会是情感本体的社会,乡村社区是人情关系与科层理性相互交织的场域。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社区治理场域一面呈现为制度理性特色,一面则表现为情感关系特征。制度-关系框架下的情感变迁主要发生在三条基层治理逻辑主线中:一是场域结构下表现为制度架构与关系网络的情感空间碰撞;二是惯习形塑角度下表现为制度约束与关系纽带的情感力量交织;三是治理实践视角下表现为制度逻辑和关系逻辑的情感治理路径抉择。在情感治理视域中,三条逻辑下的情感治理僵化后果容易增加制度主义与关系主义之间的结构张力,而情感共生才是形成二者相互借势与均衡的关键中间变量。因此,要通过多元资本力量积累、消极情感转向、积极情感催生、认同情感培养等路径构建乡村社区情感治理共同体,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真正实现乡村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情感治理 制度-关系 情感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