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个体识别的白头叶猴采食行为研究
1
作者 黄然 黄颖 +5 位作者 钟倩 吴世军 农登攀 黄乘明 范鹏来 周岐海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7769-7779,共11页
采食是动物获得生存和繁衍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且动物能够依据食物资源的变化来调整其采食策略。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在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了一群习惯化的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作为研究对象。... 采食是动物获得生存和繁衍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且动物能够依据食物资源的变化来调整其采食策略。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在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了一群习惯化的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个体识别,采用焦点取样与连续记录方法,收集并分析白头叶猴的采食行为数据,旨在深入探讨其采食策略。结果表明:白头叶猴共采食40种植物,隶属24科35属,其中包括18种乔木、11种灌木、9种藤本、1种草本以及1种寄生植物。在食物组成中,主要以树叶为主,占所有采食行为回合持续时间的75%,其中嫩叶占54.4%,成熟叶占20.6%;而果实、花以及其它部位则分别占8.3%、3.8%和12.9%。然而,白头叶猴对不同植物部位的采食比例随季节显著变化。在旱季,白头叶猴对花和其它部位的采食比例显著高于雨季(花:8.2%vs 2.2%;其它部位:35.6%vs 4.3%),而在采食嫩叶和果实时,其比例则显著低于雨季(嫩叶:31.3%vs 63.1%;果实:4.8%vs 9.6%)。白头叶猴倾向于集群采食,由2至4只个体组成的采食簇占总群体采食记录的74.7%。果实采食持续时间在不同大小的采食簇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与采食簇个体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不仅进一步了解白头叶猴对喀斯特生境的行为适应性,同时为该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叶猴 个体识别 采食策略 季节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