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旅游社区文化遗产的精英治理——以广西龙脊梯田平安寨村委会选举为例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林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71,共5页
遗产的精英治理是指在政府监管和引导、在企业介入和经营的前提条件下,社区精英利用其自身的影响力来引导居民主动参与遗产保护工作。考察村庄是否具有自主生产价值的能力,可以通过考察村干部职位对于村庄精英非经济方面吸引力的大小。... 遗产的精英治理是指在政府监管和引导、在企业介入和经营的前提条件下,社区精英利用其自身的影响力来引导居民主动参与遗产保护工作。考察村庄是否具有自主生产价值的能力,可以通过考察村干部职位对于村庄精英非经济方面吸引力的大小。从社区的经济发展、遗产保护和社区居民旅游利益分配的多重角度看来,精英治理是一个较优的"博弈"。从自发性、被动的配合到内发性、主动的治理,龙脊平安寨的精英逐渐成长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 精英治理 共同特征 自主生产价值力 村民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髻”与地方形象:民族旅游地的文化符号建构分析——以广西黄洛瑶寨和贵州岜沙苗寨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林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71,共8页
很多地方之所以成为旅游目的地,是与游客对其"真实"与"想象"的体验交织在一起的。在民族文化传承、演变、重构过程中,"发髻"的文化内涵在于它对民族历史记忆和对族群凝聚的形塑。广西黄洛瑶寨在"文... 很多地方之所以成为旅游目的地,是与游客对其"真实"与"想象"的体验交织在一起的。在民族文化传承、演变、重构过程中,"发髻"的文化内涵在于它对民族历史记忆和对族群凝聚的形塑。广西黄洛瑶寨在"文化碎片化"过程中以"天下第一长发村"构建了最令游客直观感觉的"柔""情""爱""婚恋"的地方形象;贵州岜沙苗寨以独特"户棍"发髻、舞台化的成年仪式以及衍生出来的精神深层次的"树"崇拜和生死轮回的观念,建构了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原始而又神秘"的地方形象。黄洛瑶寨和岜沙苗寨利用"发髻"这一容易被认知、接受和解读的文化符号来标识其旅游地形象,建构了游客最直观想象的地方形象,也重构了当地民族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髻 地方形象 民族旅游地 文化符号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红水河流域地质遗迹的空间特征
3
作者 黄松 李燕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245,共13页
流域是最基本的地貌单元,作为记录流域形成演化的重要自然地理要素,地质遗迹的发育及其空间特征都可在此特定区域进行展现,流域与包括地质遗迹在内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是地学研究关注的前沿。本文以广西红水河全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域... 流域是最基本的地貌单元,作为记录流域形成演化的重要自然地理要素,地质遗迹的发育及其空间特征都可在此特定区域进行展现,流域与包括地质遗迹在内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是地学研究关注的前沿。本文以广西红水河全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域,在翔实的野外调研基础上,从地质遗迹的分布、类型、等级和保护利用4方面开展大流域尺度、多类型、综合性地质遗迹空间特征研究,对广西红水河流域地质遗迹的空间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红水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地质遗迹共93处,中游地质遗迹数量最多、下游次之。上、中、下游绝大多数地质遗迹分布在红水河干支流之上或周边,即便是那些距离干支流相对较远的地质遗迹,也往往通过地下河与之相联;2)流域地质遗迹分为6个大类,12个类,16个亚类。其中,地貌景观大类最为发育,水体景观大类次之。岩石地貌景观类(主要亚类为喀斯特地貌)和河流景观类均在中、下游聚集,流水地貌景观类和湖沼景观类分别于上游和中、下游富集;3)流域地质遗迹近60%达到省级以上等级,世界级和国家级地质遗迹多集中分布于中游,且与红水河干支流具有密切的空间关联,地质遗迹的等级越高,其空间特征的非均一性越显著;4)流域地质遗迹保护利用条件总体较好,下游地质遗迹与周边重要城镇平均公路距离最短,上游与周边其他旅游资源契合度最高,中、下游已保护利用所占比例较高。本文结果为探讨红水河演化与流域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推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空间特征 流域演化 相互作用 影响分析 红水河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遗产的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基于改进PSR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喇瑞萍 郭海湘 +3 位作者 张文凯 李良栋 贺战武 陈洪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灾害系统中的一类承灾体,也会面临环境突变带来的破坏风险。在明确历史文化遗产灾害风险特征及内涵的基础上,首先以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减灾措施为依据,以经典PSR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驱动力、投入和产出3个维... 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灾害系统中的一类承灾体,也会面临环境突变带来的破坏风险。在明确历史文化遗产灾害风险特征及内涵的基础上,首先以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减灾措施为依据,以经典PSR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驱动力、投入和产出3个维度,探索性地提出历史文化遗产的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相对权重进行确定;然后运用基于风险标准的多层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灾害综合风险进行评估;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桂林靖江王府历史文化遗产的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遗产 灾害风险评估 改进的PSR模型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王城旅游开发建设构想——桂林历史文化旅游系列研究之五
5
作者 阳国亮 周作明 《社会科学家》 2001年第2期77-80,共4页
桂林王城是广西重要历史文化遗址,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桂林王城应建设成为一个以王城博物馆为核心,包括科举文化馆、桂林民俗博物馆、广西珍稀动植物馆、天文历法科学馆、艺术陈列馆、旅游研究所、国... 桂林王城是广西重要历史文化遗址,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桂林王城应建设成为一个以王城博物馆为核心,包括科举文化馆、桂林民俗博物馆、广西珍稀动植物馆、天文历法科学馆、艺术陈列馆、旅游研究所、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演艺中心等九大院馆所组成的王城博物院和一条王城明文化步行街、一个独秀峰景点的集历史文化旅游、教育旅游、山水风光旅游、文化教育学术艺术交流与旅游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旅游 教育旅游 桂林市 旅游开发 王城博物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下文化创意赋能林业发展的路径研究--以广西融水地区杉树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忠禹 牛苗苗 +1 位作者 陆李彬 吴子卓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2期85-87,共3页
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目前解决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的重大措施之一,如何利用好乡村资源优势,以实现“乡村振兴”的远景,是该战略的关键一步。本文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域内丰富杉树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发... 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目前解决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的重大措施之一,如何利用好乡村资源优势,以实现“乡村振兴”的远景,是该战略的关键一步。本文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域内丰富杉树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发现其在加工过程中仍存在利用粗放、附加值低等问题,并从文化创意赋能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文化资源与林业资源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创意 广西融水 杉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结构分析 被引量:56
7
作者 胡海胜 王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9-112,共4页
以15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结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名镇名村的省际分布、区域分布的结构特征,并测定了总体结构类型和各省份的分布类型。在此基础上,认为应重新审视名镇名村的评选规则,注重名镇名村的旅游效应问... 以15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结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名镇名村的省际分布、区域分布的结构特征,并测定了总体结构类型和各省份的分布类型。在此基础上,认为应重新审视名镇名村的评选规则,注重名镇名村的旅游效应问题以及充分发挥名镇名村的保护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镇 历史文化名村 空间结构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自驾车旅游营地发展研究 被引量:62
8
作者 陆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39,共5页
文章分析了旅游营地的发展背景及态势,对广西自驾车旅游营地发展市场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诠释了广西旅游营地发展的核心战略和基本对策。
关键词 广西自驾车旅游 旅游营地 旅游营地发展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色分析与旅游产品开发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如友 黄松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4-469,共6页
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作为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的核心部分,地质遗迹发育完美,具有类型丰富、规模巨大,形态典型、景观奇特,系统完整、科学价值高,相辅相成、自然人文资源交相辉映等特色。在分析开发条件和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公园... 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作为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的核心部分,地质遗迹发育完美,具有类型丰富、规模巨大,形态典型、景观奇特,系统完整、科学价值高,相辅相成、自然人文资源交相辉映等特色。在分析开发条件和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公园保护性、精品化、系统性开发原则,据此设计了由基础性旅游产品(观光、休闲旅游)、核心旅游产品(科考、考普旅游)、特色旅游产品(民俗旅游与探险旅游)、辅助性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构成的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产品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国家地质公园 旅游产品 开发 凤山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的交融:泛北部湾历史文化圈 被引量:2
10
作者 廖国一 白爱萍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2-106,共5页
泛北部湾的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文莱等东盟国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就形成了朝贡贸易文化圈、铜鼓文化圈、方孔钱文化圈、陶瓷文化圈等多重文化圈,它们共同构成了泛北部湾历史文化圈。泛北部湾历史文化... 泛北部湾的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文莱等东盟国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就形成了朝贡贸易文化圈、铜鼓文化圈、方孔钱文化圈、陶瓷文化圈等多重文化圈,它们共同构成了泛北部湾历史文化圈。泛北部湾历史文化圈为当今泛北部湾的经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历史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圈 泛北部湾地区 历史文化 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如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207-4208,4239,共3页
以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国家地质公园实例,提出以地质遗迹为基础,融合其他自然和人文景观,设计由基础性旅游产品、核心旅游产品、特色旅游产品、辅助性旅游产品构成的地质公园旅游产品系列,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 以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国家地质公园实例,提出以地质遗迹为基础,融合其他自然和人文景观,设计由基础性旅游产品、核心旅游产品、特色旅游产品、辅助性旅游产品构成的地质公园旅游产品系列,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完善旅游解说系统等保障措施的地质公园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公园 旅游产品开发 大石围天坑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文化失真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晓山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06-109,共4页
民族文化旅游自产生以来,在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影响,其中文化失真问题最为突出。这不仅对于民族文化传承带来不利,其实这也是阻碍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的主要因素。文章通过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文化失真以及旅游企业... 民族文化旅游自产生以来,在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影响,其中文化失真问题最为突出。这不仅对于民族文化传承带来不利,其实这也是阻碍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的主要因素。文章通过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文化失真以及旅游企业方面就文化失真所采取的措施等情景,对旅游消费者心理和行为,主要包括其负面心理、感知风险、旅游评价及旅游购买行为等方面造成影响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情景假设,并且采取相关实例进行调查研究,利用所涉及变量的关系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 文化失真 消费者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广西与日本冲绳饮食文化比较研究——以横县鱼生和冲绳刺身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廖国一 钟林芷 《农业考古》 2015年第3期225-232,共8页
鱼生和刺身,在古时候都叫"脍"。食鱼生习俗在人类历史上并不鲜见,中国先秦时已有食脍记载。广西横县和日本冲绳至今保留着鱼生文化,并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比较横县鱼生文化与冲绳刺身文化的异同,可以增进对中日两... 鱼生和刺身,在古时候都叫"脍"。食鱼生习俗在人类历史上并不鲜见,中国先秦时已有食脍记载。广西横县和日本冲绳至今保留着鱼生文化,并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比较横县鱼生文化与冲绳刺身文化的异同,可以增进对中日两国文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县鱼生 刺身 饮食文化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本土化原则及其对旅游广告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晓山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7-28,141,共3页
旅游广告已成为旅游企业或旅游目的地塑造自身形象的重要途径,在其运作和传播过程中,文化因素对其影响很大。理论界存在文化本土化原则与标准化原则的争论,文章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在阐述本土化原则与旅游广告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旅游广... 旅游广告已成为旅游企业或旅游目的地塑造自身形象的重要途径,在其运作和传播过程中,文化因素对其影响很大。理论界存在文化本土化原则与标准化原则的争论,文章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在阐述本土化原则与旅游广告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旅游广告的运作与传播应坚持文化本土化原则,并探讨了其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广告 文化 本土化 标准化 指导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创新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晓山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3年第2期126-129,共4页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创新有其自身内在的机理,所涉及方面复杂多样。在利益相关者的视角下,从其所在区域民族居民、旅游企业经营者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等核心相关者,并综合考虑旅游者消费需求、国家相关政策等影响因素,对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创新...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创新有其自身内在的机理,所涉及方面复杂多样。在利益相关者的视角下,从其所在区域民族居民、旅游企业经营者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等核心相关者,并综合考虑旅游者消费需求、国家相关政策等影响因素,对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创新机理进行研究,利用相关理论建立假设,构建模型等进行分析,并采用样本予以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旅游产品 创新机理 利益相关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族群振兴与国家建设——广西回族抗战活动的历史人类学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树海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4-69,共6页
本文从建立抗战组织、宣传抗日、回民参战及赈济难民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广西回族的抗战活动,并认为在族群视野下,广西回族抗战活动的特征为"兴教"与"建国"的互动与互惠,其形成原因在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关键词 广西回族 抗战活动 族群振兴 多元一体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西江经济带的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梦飞 黄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4-150,共7页
为揭示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格局,本文以广西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后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对区域内7个中心城市2015年的旅游经济联系及空间结构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以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为分... 为揭示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格局,本文以广西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后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对区域内7个中心城市2015年的旅游经济联系及空间结构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以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为分析标准,广西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呈现出以南宁、柳州为中心的"旅游双核"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南宁和柳州对外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最大的空间格局;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的密集区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贵港和来宾;受较高级中心城市的旅游经济辐射强度及城市自身接收能力的影响,每个中心城市与核心城市、相邻近的中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较大;由于自身对周围中心城市的旅游经济辐射能力较弱,同时随着可达性的降低,三级中心城市与其他中心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逐渐下降。基于以上综合分析,本文提出各城市应利用自身优势与核心城市形成优势互补,打造以南宁为首的"南宁-贵港-柳州"、"南宁-百色-崇左"和以柳州为首的"柳州-来宾-贵港"旅游城市群,形成相互弥补、相互协调的区域旅游发展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引力模型 旅游经济联系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传统社区文化旅游开发和谐度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世龙 吴晓山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1-132,共2页
民族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要求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部分。民族传统文化社区的发展,是经济水平和文化保护的共同促进和长远发展。本文通过对传统社区文化旅游开发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整理出构建和谐度评... 民族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要求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部分。民族传统文化社区的发展,是经济水平和文化保护的共同促进和长远发展。本文通过对传统社区文化旅游开发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整理出构建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层面,综合民族社区的各个层面,构建传统文化社区旅游开发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以达到有效保护和成功开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社区文化 开发和谐度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人才”耦合协调评价及融合发展模式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伍香 宾春妹 +1 位作者 唐承财 刘星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随着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部分地区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遇到瓶颈.该文从耦合协调理论的视角出发,构建乡村旅游发展与人才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评价模型,通过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别衡量滇桂黔民族地区两系统的耦合协... 随着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部分地区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遇到瓶颈.该文从耦合协调理论的视角出发,构建乡村旅游发展与人才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评价模型,通过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别衡量滇桂黔民族地区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和协调发展现状,并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相对优先度判断两系统的发展偏离情况,以云南景洪市、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贵州雷山县三个县域乡村旅游目的地为案例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人才发展具有较高的耦合度;2)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发展和人才发展的水平及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相差较大;3)单个地区来看,云南景洪市在各方面表现较好,而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贵州雷山县的乡村旅游发展和人才发展较差,且两者之间尚未达到均衡发展状态.基于耦合实证结果以及三个案例地的实际概况,进一步探讨并提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人才”融合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人才发展 乡村振兴 滇桂黔民族地区 产业-人才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红色旅游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淑芳 黄松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2,共6页
运用修正DEA-Malmquist模型分析2011—2022年山西省各市红色旅游效率的变化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红色旅游效率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西省红色旅游效率水平整体偏低,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共同牵制着综合效率... 运用修正DEA-Malmquist模型分析2011—2022年山西省各市红色旅游效率的变化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红色旅游效率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西省红色旅游效率水平整体偏低,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共同牵制着综合效率的提升。(2)各市红色旅游效率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太原红色旅游效率相对较好。(3)互联网支撑能力、政府宏观调控、红色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对山西省红色旅游效率分异的单因子解释力较强,交通优势度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旅游效率 修正DEA Malmquist模型 地理探测器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