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广西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11
1
作者 梁宏 童张法 +2 位作者 周立亚 沈星灿 潘英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6-120,共5页
应用型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培养应用型人才角度出发,分析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内涵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间的关系,从竞赛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提升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竞赛开展提供有效支撑... 应用型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培养应用型人才角度出发,分析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内涵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间的关系,从竞赛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提升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竞赛开展提供有效支撑两方面探讨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系,并从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改革、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多元化"实践平台、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为推进广西化学化工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实验技能竞赛 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 高校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钼双掺杂调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2
作者 陈会明 蔡艺嘉 +5 位作者 尹文骥 陈美芬 黄有国 胡思江 王红强 李庆余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3-1132,共10页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比商业化的正极材料拥有更高的比容量(>250 mAh/g),但其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严重电压衰减、表面相变以及晶格氧的析出等问题。本工作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r/Mo双掺杂Li_(1.2)Ni_(0.167)Co_(0.167)Mn_(0.666)O_(2)(LLO...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比商业化的正极材料拥有更高的比容量(>250 mAh/g),但其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严重电压衰减、表面相变以及晶格氧的析出等问题。本工作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r/Mo双掺杂Li_(1.2)Ni_(0.167)Co_(0.167)Mn_(0.666)O_(2)(LLO)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Mo^(6+)的离子半径较大,占据过渡金属位后能够有效增大晶面间距,提升Li^(+)扩散系数,Cr掺杂能有效稳定层状结构;另一方面,Cr—O和Mo—O的键能高于TM—O(TM=Ni,Co,Mn),能够有效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畸变,从而抑制过渡金属迁移和晶格氧析出。此外,材料表面丰富的氧空位能够减少晶格中氧的不可逆氧化。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Cr/Mo两者掺杂量皆为0.001的改性材料(LLO-CM1)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72.7 mAh/g,在1 C倍率下2~4.8 V电压范围内进行200次循环之后,仍有177.7 mAh/g的比容量,对应的容量保持率为84.0%,即使在10 C超大倍率下也能提供102.0 mAh/g的平均放电比容量。本工作为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层状氧化物 富锂锰基 掺杂 氧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尖晶石包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3
作者 周德清 蔡艺嘉 +5 位作者 张子芩 周丽萍 胡思江 黄有国 王红强 李庆余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7-1096,共10页
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比容量较高,是发展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存在过渡金属离子迁移和晶格中氧的不可逆反应等问题,导致电极材料低的首次库仑效率、严重的电压衰减和较差的循环稳定... 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比容量较高,是发展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存在过渡金属离子迁移和晶格中氧的不可逆反应等问题,导致电极材料低的首次库仑效率、严重的电压衰减和较差的循环稳定性,这些缺点制约了其产业化应用。针对这些问题,采用表面包覆的方法对材料进行改性,在Li_(1.2)Ni_(0.167)Co_(0.167)Mn_(0.666)O_(2)(LLO)材料表面包覆MoS_(2),同时引发了次表面结构的转变。结果表明,MoS_(2)(MS)包覆层能防止材料本体直接暴露在电解液中,有效抑制了界面副反应。三维结构的尖晶石相提高了Li+的扩散速率。在0.1C倍率下,改性材料的首次库仑效率均大于88%。与未改性材料相比,质量分数1%的MoS_(2)包覆量样品LLO@MS1在1.0C倍率下的循环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在5.0C和10.0C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60.0 mAh/g和129.0 mAh/g,表明该改性策略提升了材料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锰基 包覆改性 尖晶石相 次表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苍藤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4
作者 高德凤 石志棉 +4 位作者 豆博强 韦海叶 李玉妍 黄艳 苏骏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64,共7页
赤苍藤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开发潜力的药食同源植物,是目前广西大力推荐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其物质基础研究匮乏,直接导致其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上严重受限。为了揭示赤苍藤的药效物质基础,本文从赤苍藤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 赤苍藤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开发潜力的药食同源植物,是目前广西大力推荐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其物质基础研究匮乏,直接导致其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上严重受限。为了揭示赤苍藤的药效物质基础,本文从赤苍藤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赤苍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结构上,这些化合物分别属于倍半萜、甾体、苯丙素、聚酮等多种结构类型。药理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其中acetanilide的抗炎活性优于临床抗炎药物吲哚美辛。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赤苍藤的药用价值和开发新药物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苍藤 赤苍藤属 化学成分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高荣 陈兰燕 +1 位作者 李俊 赖红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59-2179,共21页
野桐属(Mallotus Lour.)植物属于大戟科,全球约有14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野桐属植物资源丰富,该属植物在我国分布有36种。该属中的多种植物常用作传统药物使用,研究表明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萜类、甾体类、黄酮... 野桐属(Mallotus Lour.)植物属于大戟科,全球约有14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野桐属植物资源丰富,该属植物在我国分布有36种。该属中的多种植物常用作传统药物使用,研究表明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萜类、甾体类、黄酮类、香豆素类、酚类、苯并吡喃类及其他类,具有抗菌、抗炎、抗癌、抗氧化、保肝、抗抑郁、抗虫及保护神经等多种药理活性。本研究对近10年来的野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野桐属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桐属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抗炎 抗癌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化学教科书美育内容分析框架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四方 翁森翔 +1 位作者 赵娇燕 周辰爽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9-93,共5页
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为理论基础,从表现、表达和表征三方面构建化学美育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科书进行美育内容分析发现,教科书中美育内容融会贯通,与化学五大核心素养关联紧密。教... 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为理论基础,从表现、表达和表征三方面构建化学美育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科书进行美育内容分析发现,教科书中美育内容融会贯通,与化学五大核心素养关联紧密。教师应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科书中美育要素,运用生活中化学之美实现美育教学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教科书 化学美育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处理对罗汉果抗炎活性及功能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方秀云 韦玉璐 +2 位作者 卢凤来 宋静茹 李典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1-298,370,共9页
为考察干燥处理对罗汉果主要功能成分与抗炎活性的影响,分别采用冷冻干燥、微波干燥、70、100℃热风干燥方式对罗汉果成熟果实进行干制处理。采用苯酚-硫酸法、硝酸铝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主要功能成分,包括总糖、总黄酮、... 为考察干燥处理对罗汉果主要功能成分与抗炎活性的影响,分别采用冷冻干燥、微波干燥、70、100℃热风干燥方式对罗汉果成熟果实进行干制处理。采用苯酚-硫酸法、硝酸铝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主要功能成分,包括总糖、总黄酮、总皂苷及特色罗汉果皂苷如罗汉果苷V、11-氧化-罗汉果苷V、赛门苷I、罗汉果苷IV、IIIE及IIE等的含量。进一步,采用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评价不同干制样品的体外抗炎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皂苷的种类与相对含量在干制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总黄酮含量随干燥温度的升高显著性上升,但总糖含量则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相关性分析发现,总皂苷含量、11-氧化-罗汉果苷V及次级苷与抗炎活性呈正相关;总皂苷与总黄酮含量与NO抑制活性呈显著性正相关;总糖含量与活性氧抑制活性呈负相关。由此推测干燥方法影响罗汉果功能成分及抗炎活性,特别是皂苷与黄酮的种类与含量,而鼓风干燥方式利于其抗炎活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抗炎活性 干燥方法 功能成分 罗汉果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科书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磊 唐劲军 +3 位作者 张荣慧 胡久华 支瑶 魏锐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86,共10页
为了解高中化学新课程教科书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在已有研究文献基础上研制调研工具,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12个省市的高中化学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主要探查教师和学生对新教科书总体看法,新教科书在教学中的使用... 为了解高中化学新课程教科书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在已有研究文献基础上研制调研工具,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12个省市的高中化学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主要探查教师和学生对新教科书总体看法,新教科书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和影响新教科书使用的因素。调研发现:师生对教科书的认同度较高;教科书内容资源以直接使用为主,教师对内容加工整合较少;影响教科书使用的主要因素有考试评价、新课程培训、教研活动等。根据调研结果,从教师和教科书两个角度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新课程 化学教科书 教科书使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纳米氧化铝涂层包覆锰酸锂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红强 赖飞燕 +3 位作者 张晓辉 李庆余 黄有国 吴强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3-126,130,共5页
以无机铝盐Al(NO3)3·9H2O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在Li Mn2O4表面包覆一层二维纳米状Al2O3。通过XRD、SEM、TEM和电化学测试对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方法合成的锰酸锂表面均匀... 以无机铝盐Al(NO3)3·9H2O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在Li Mn2O4表面包覆一层二维纳米状Al2O3。通过XRD、SEM、TEM和电化学测试对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方法合成的锰酸锂表面均匀包覆了一层二维纳米氧化铝,呈蓬松无序状,厚度约为50 nm。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2.7 m Ah/g(0.1C),1C倍率循环400周容量保持率为78.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锰酸锂 涂层 二维纳米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菜中黄酮及Megastigmane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东 刘彦飞 +2 位作者 郝志友 陈若芸 于德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71-1175,1139,共6页
对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制备型HPLC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 NMR)进行结构鉴定。从珍珠菜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 对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制备型HPLC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 NMR)进行结构鉴定。从珍珠菜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槲皮素(2)、cinchonain Ib(3)、芹菜素-6-C-β-D-吡喃木糖基-8-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芹菜素-6,8-二-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5)、芹菜素-6-C-α-L-吡喃阿拉伯糖基-8-C-β-D-吡喃木糖苷(6)、芹菜素-6,8-二-C-β-D-吡喃木糖苷(7)、芹菜素-6-C-β-L-吡喃阿拉伯糖基-8-C-β-D-吡喃葡萄糖苷(8)、芹菜素-6-C-α-L-吡喃阿拉伯糖基-8-C-β-D-吡喃葡萄糖苷(9)、芹菜素-6-C-β-D-吡喃葡萄糖基-8-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0)、blumenol A(11)、(3S,5R,6R,7E,9S)-大柱香波龙-7-烯-3,5,6,9-四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化合物3-8和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12均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IC50〉10 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菜 黄酮碳苷 Megastigmane类化合物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化学史,突破“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难点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蕊 张宁 许燕红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44,共6页
通过解读电离理论的发展史,挖掘“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中的难点,探寻教学迷思,认为解决好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自发性问题和酸、碱、盐发生电离时能量的来源问题是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的关键。
关键词 电离理论 化学史 电解质 教学难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姗姗 唐劲军 《化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2-46,共5页
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题进行了教学设计,创设实际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境,采用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参与性学习,使其在探究性学习中增进对化学学科的理... 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题进行了教学设计,创设实际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境,采用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参与性学习,使其在探究性学习中增进对化学学科的理解,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 探究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La]TiO_3包覆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LiMn_2O_4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敏 李玉 +2 位作者 胡思江 王红强 李庆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4-216,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锰酸锂(LiMn_2O_4)正极材料表面包覆一层[Li,La]TiO_3(LLTO),通过XRD、SEM、EDS等对LLTO包覆LiMn_2O_4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及组成元素进行表征分析,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尖晶石LiMn_2O_4无...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锰酸锂(LiMn_2O_4)正极材料表面包覆一层[Li,La]TiO_3(LLTO),通过XRD、SEM、EDS等对LLTO包覆LiMn_2O_4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及组成元素进行表征分析,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尖晶石LiMn_2O_4无杂相出现,循环性能稳定;在1C电流倍率条件下循环200次后,1.5%LLTO包覆的LiMn_2O_4材料在所有改性样品中循环性能最佳,其比容量为106.1mAh/g,高于空白LiMn_2O_4的92.7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90.8%,高于空白LiMn_2O_4的7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锰酸锂 钛酸镧锂 表面改性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用酚醛树脂/竹基复合活性炭的制备及表征
14
作者 文秀婵 张博 +3 位作者 王玺 桂柳成 黄思玉 何旻雁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6,共10页
为探究酚醛树脂添加量对活性炭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寻找相对经济的制备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方法,本文以毛竹废弃物为原材料,酚醛树脂为改性剂,通过KOH活化制备酚醛树脂/竹基复合活性炭,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活性炭微... 为探究酚醛树脂添加量对活性炭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寻找相对经济的制备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方法,本文以毛竹废弃物为原材料,酚醛树脂为改性剂,通过KOH活化制备酚醛树脂/竹基复合活性炭,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活性炭微观结构受酚醛树脂添加量影响,树脂添加量为15%~35%的复合活性炭比表面积及总孔容均增大,平均孔径减小,为电荷的存储提供更多吸附位点。其中,树脂添加量为35%的复合活性炭相较于纯竹基活性炭比表面积及总孔容分别提高28.5%及29.2%,平均孔径减小为1.78 nm,在电流密度为0.5 A·g^(-1)时比电容为263.85 F·g^(-1),相较纯竹基活性炭提高53.3%,说明加入酚醛树脂后所制备的活性炭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活性炭 酚醛树脂 竹基 可调控 微观结构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Si@Void@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丽萍 周德清 +5 位作者 郑锋华 潘齐常 胡思江 蒋永杰 王红强 李庆余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5-1122,共8页
本研究旨在解决硅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严重体积膨胀以及导电性较差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Si@Void@C复合材料,通过创新性设计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中采用Sb_(2)S_(3)作为硬模板,结... 本研究旨在解决硅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严重体积膨胀以及导电性较差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Si@Void@C复合材料,通过创新性设计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中采用Sb_(2)S_(3)作为硬模板,结合机械球磨法制备了纳米级Si/Sb_(2)S_(3)颗粒。随后以间苯二酚-甲醛为碳源,通过碳热还原法构建出内部具有空隙的中空结构。在这一过程中,碳壳包覆硅纳米颗粒,不仅有效避免了硅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还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导电性。同时,硅纳米颗粒与碳壳之间的空隙能够缓冲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变化引发的机械应力,进一步改善其循环稳定性。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复合材料在0.5A/g电流密度下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691 mAh/g。在经过5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735.9 mAh/g的高可逆容量,展现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SI Si/C复合材料 缓冲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per complexes of anthrahydrazone bearing pyridyl side chain:Synthesis,crystal structure,anticancer activity,and DNA binding 被引量:1
16
作者 HUANG Yao WU Yingshu +5 位作者 BAO Zhichun HUANG Yue TANG Shangfeng LIU Ruixue LIU Yancheng LIANG Hong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4,共12页
To expand the study on the structur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anthracyclines anticancer drugs and reduce their toxic side effects,the new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9‑pyridylanthrahydrazone(9‑PAH)and 9,10‑bisp... To expand the study on the structur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anthracyclines anticancer drugs and reduce their toxic side effects,the new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9‑pyridylanthrahydrazone(9‑PAH)and 9,10‑bispyridylanthrahydrazone(9,10‑PAH)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Utilizing 9‑PAH and 9,10‑PAH as promising anticancer ligands,their respective copper complexes,namely[Cu(L1)Cl_(2)]Cl(1)and{[Cu_(4)(μ_(2)‑Cl)_(3)Cl_(4)(9,10‑PAH)_(2)(DMSO)_(2)]Cl_(2)}_(n)(2),were subsequently synthesized,where the new ligand L1 is formed by coupling two 9‑PAH ligands in the coordination reaction.The chemical and crystal structures of 1 and 2 were elucidated by IR,MS,elemental analysis,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Complex 1 forms a mononuclear structure.L1 coordinates with Cu through its three N atoms,together with two Cl atoms,to form a five‑coordinated square pyramidal geometry.Complex 2 constitutes a polymeric structure,wherein each structural unit centrosymmetrically encompasses two five‑coordinated binuclear copper complexes(Cu1,Cu2)of 9,10‑PAH,with similar square pyramidal geometry.A chlorine atom(Cl_(2)),located at the symmetry center,bridges Cu1 and Cu1A to connect the two binuclear copper structures.Meanwhile,the two five‑coordinated Cu2 atoms symmetrically bridge the adjacent structural units via one coordinated Cl atom,respectively,thus forming a 1D chain‑like polymeric structure.In vitro anticancer activity assessments revealed that 1 and 2 showed significant cytotoxicity even higher than cisplatin.Specifically,the IC_(50)values of 2 against HeLa‑229 and SK‑OV‑3 cancer cell lines were determined to be(5.92±0.32)μmol·L^(-1)and(6.48±0.39)μmol·L^(-1),respectively.2 could also block the proliferation of HeLa‑229 cells in S phase and significantly induce cell apoptosis.In addition,fluorescence quenching competition experiments suggested that 2 might interact with DNA by an intercalative binding mode,offering insights into its underlying anticancer mechanism.CCDC:2388918,1;23889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hrahydrazone metal complex crystal structure anticancer activity cell apopt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阅读材料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燕红 姚茜芸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8-31,共4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化学阅读材料越来越受关注。分析了设计化学阅读材料的必要性,从目标确定及类型定位、内容选择、结构编排、问题设计这几方面探讨化学阅读材料的设计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 化学阅读 化学阅读材料 设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化学教学目标的标准与设计思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燕红 赵爽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13,共5页
建立了有效教学目标的标准,包括定位的准确度、三维的整体度、特色的鲜明度、表述的具体度、层次的合理度。针对标准提出了有效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思路,包括教学目标初步定位、三维目标建立、三维目标优化、教学目标表述等,供教育工... 建立了有效教学目标的标准,包括定位的准确度、三维的整体度、特色的鲜明度、表述的具体度、层次的合理度。针对标准提出了有效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思路,包括教学目标初步定位、三维目标建立、三维目标优化、教学目标表述等,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目标 评价标准 设计思路 有效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锂材料0.6Li[Li_(1/3)Mn_(2/3)]O_2-0.4LiMO_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19
作者 彭屹松 张晓辉 +1 位作者 李玉 刘仁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2-174,共3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得到不同钴镍锰比例的M(OH)2(M—Ni,Mn,Co)前驱体,经配锂焙烧合成富锂锰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0.6Li[Li1/3Mn2/3]O2-0.4LiMO2。XRD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具有α—NaFeO2层状晶体结构,SEM结果显示材料粒径在200~40...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得到不同钴镍锰比例的M(OH)2(M—Ni,Mn,Co)前驱体,经配锂焙烧合成富锂锰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0.6Li[Li1/3Mn2/3]O2-0.4LiMO2。XRD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具有α—NaFeO2层状晶体结构,SEM结果显示材料粒径在200~400nm。当Ni:Mn:Co=5:2:3,得到的富锂锰基氧化物0.6Li[Lil/3Mn2/3]O2-0.4Li(Ni0.5Mn0.2Co0.3)O2材料在2.O~4.6V范围内,表现出优良的循环性能,循环3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富锂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FC流程的跨学科项目式复习教学——以“酸笋的发酵与风味”为例
20
作者 唐劲军 翁森翔 陈籽延 《化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0,62,共7页
以“酸笋的发酵与风味”为项目内容,基于DFC流程设计项目式复习教学。通过完成“发酵食品制作、食品风味探索、文化感受”三个环节,深入复习羟基、羧基等官能团的性质与检测方法以及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和有机合成推断等学科知识,学生... 以“酸笋的发酵与风味”为项目内容,基于DFC流程设计项目式复习教学。通过完成“发酵食品制作、食品风味探索、文化感受”三个环节,深入复习羟基、羧基等官能团的性质与检测方法以及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和有机合成推断等学科知识,学生从多学科视角完成项目任务,树立热爱科学、传承文化的意识,在跨学科的实践活动中提升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C流程 项目式学习 跨学科教学 中学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