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柳 吴洪达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6-100,共5页
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特征和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论述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评价原则。从教学目标保障体系、教学过程、教学业绩与科研成果3个纬度构建实践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型,采取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旨在... 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特征和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论述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评价原则。从教学目标保障体系、教学过程、教学业绩与科研成果3个纬度构建实践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型,采取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旨在使评价能全面合理的反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目标 评价原则 评价模型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流体力学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永春 唐军 +1 位作者 谢清若 马月飞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68,74,共5页
计算流体力学(CFD)用于求解固定几何形状设备内的流体的动量、热量和质量方程以及相关的其他方程,已成为研究化工领域中流体流动和传质的重要工具。本文概述了CFD的基本原理以及CFD在化学工程领域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CFD在搅拌槽、换... 计算流体力学(CFD)用于求解固定几何形状设备内的流体的动量、热量和质量方程以及相关的其他方程,已成为研究化工领域中流体流动和传质的重要工具。本文概述了CFD的基本原理以及CFD在化学工程领域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CFD在搅拌槽、换热器、蒸馏塔、薄膜蒸发器、燃烧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流体流动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吡啶钌体系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克林霉素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蓝苏梅 李利军 +2 位作者 蔡卓 程昊 陈昌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6-469,共4页
建立了以金电极为工作电极电致化学发光测定盐酸克林霉素的方法,并采用循环伏安和电致化学发光法,研究了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0.1 mol/L的硼酸(pH8.0)缓冲溶液中,扫描速率为100 mV/s时,ECL的峰高与盐酸克... 建立了以金电极为工作电极电致化学发光测定盐酸克林霉素的方法,并采用循环伏安和电致化学发光法,研究了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0.1 mol/L的硼酸(pH8.0)缓冲溶液中,扫描速率为100 mV/s时,ECL的峰高与盐酸克林霉素浓度在1.0×10-5~1.0×10-4mol/L和1.0×10-7~8.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I(counts)=465.00×105c-133.80(r=0.996 8)和I(counts)=20.333×106c+100.25(r=0.995 9)。方法的检出限为1.0×10-7mol/L(S/N=3)。连续测定2.0×10-5mol/L的盐酸克林霉素溶液10次,发光强度值的RSD为1.74%。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回收率为93%~102%。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用于盐酸克林霉素胶囊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吡啶钌 电致化学发光 盐酸克林霉素 测定 金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吡啶钌体系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苦参碱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利军 罗应 +3 位作者 邓春燕 程昊 孙科 李彦青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38,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CV)法和电化学发光(ECL)法,研究了苦参碱(Matrine,MT)与联吡啶钌(Ru(bpy)23+)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电致化学发光(ECL)行为,以金电极为工作电极,建立了测定MT的ECL分析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0.1 mol/LNa2HPO4-NaH2PO4缓冲... 采用循环伏安(CV)法和电化学发光(ECL)法,研究了苦参碱(Matrine,MT)与联吡啶钌(Ru(bpy)23+)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电致化学发光(ECL)行为,以金电极为工作电极,建立了测定MT的ECL分析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0.1 mol/L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中,当扫描速度为0.1V/s时,该ECL的峰高与MT在1.5×10-7~1.5×10-4 mol/L范围呈线性关系(r=0.9989),检出限(S/N=3)为7.3×10-9 mol/L。平行测定1.5×10-5 mol/L的MT溶液10次,发光强度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01%。对样品进行回收率试验,加入回收率在97.1%~104.0%之间,RSD为2.86%(n=5)。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简单快速,可用于药物中苦参碱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联吡啶钌 金电极 苦参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广西一点红总生物碱含量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吴萍 李军生 +2 位作者 韦媛媛 阎柳娟 梁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1-154,共4页
目的:建立一点红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不同采收期一点红中总生物碱含量,考察一点红原药材质量的优劣。方法:利用单因素法考察最佳提取条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苦参碱为对照品,于414nm波长处测定生物碱含量。结果:苦参碱在... 目的:建立一点红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不同采收期一点红中总生物碱含量,考察一点红原药材质量的优劣。方法:利用单因素法考察最佳提取条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苦参碱为对照品,于414nm波长处测定生物碱含量。结果:苦参碱在0.0021~0.0294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RSD为0.447%(n=6)。样品的总生物碱含量在4.31~13.99mg/g之间,八月为最佳采收期,其样品中总生物碱含量最高。结论:本法测定,重复性较好,对仪器要求不高,准确可靠,可用于一点红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点红 总生物碱 苦参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硅氧烷基低聚物/环氧树脂复合体系的耐化学介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唐忠锋 周小柳 刘平桂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8年第8期13-16,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利用星型端硅氧烷基低聚物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研究了复合体系的耐化学介质性能。研究表明:复合体系的耐水性、耐盐性增强。20%~30%范围内复合体系的耐酸碱性优。利用扫描电镜研究得出,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碱... 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利用星型端硅氧烷基低聚物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研究了复合体系的耐化学介质性能。研究表明:复合体系的耐水性、耐盐性增强。20%~30%范围内复合体系的耐酸碱性优。利用扫描电镜研究得出,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碱溶液对试样的破坏方式是渗透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星型硅氧烷基低聚物 溶胶-凝胶技术 耐水性 耐酸性 耐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氯丙嗪-联吡啶钌体系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及盐酸氯丙嗪的测定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利军 陈昌东 +4 位作者 程昊 蔡卓 钟亮 李斯光 吴健玲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3,共7页
在玻碳电极上成功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MWCNTs/GCE),优化了该修饰电极的制备条件。研究了联吡啶钌和盐酸氯丙嗪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发光行为,建立了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尿液中盐酸氯丙嗪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联吡啶... 在玻碳电极上成功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MWCNTs/GCE),优化了该修饰电极的制备条件。研究了联吡啶钌和盐酸氯丙嗪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发光行为,建立了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尿液中盐酸氯丙嗪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联吡啶钌-氯丙嗪体系在MWCNTs/GCE上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电致化学发光响应,多壁碳纳米管不但增大了玻碳电极的比表面积而且加快了联吡啶钌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氧化,对联吡啶钌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同时盐酸氯丙嗪对联吡啶钌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致化学发光具有很强的增敏作用。在0.1mol/L的磷酸盐(pH7.5)缓冲溶液中,盐酸氯丙嗪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检出限(S/N=3)为6.0×10-7mol/L,在1.0×10-6~4.0×10-4mol/L范围内浓度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0.9952)。连续测定6.0×10-5mol/L的盐酸氯丙嗪溶液13次,发光强度的RSD值为2.50%,表明该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该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尿样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纳米碳管 修饰电极 联吡啶钌 盐酸氯丙嗪 电致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吡啶钌体系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舒必利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文燕 李利军 +3 位作者 蔡卓 蓝苏梅 李彦青 程龙军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1-525,共5页
采用了循环伏安(CV)和电致化学发光(ECL)法,研究了舒必利增强联吡啶钌[Ru(bpy)23+]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发光行为,建立了以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的舒必利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7.5)中,... 采用了循环伏安(CV)和电致化学发光(ECL)法,研究了舒必利增强联吡啶钌[Ru(bpy)23+]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发光行为,建立了以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的舒必利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7.5)中,扫描速度为100mV/s时,ECL的峰高与舒必利浓度在4.0×10-7~1.0×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57,检出限(S/N=3)为5.3×10-8mol/L。连续平行测定2.0×10-5mol/L的舒必利溶液10次,发光强度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6%。对样品进行回收率试验,回收率在95.0%~105.0%之间,RSD为4.43%(n=5)。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用于药物中舒必利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必利 电致化学发光 联吡啶钌 玻碳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吡啶钌体系电致化学发光测定盐酸苯海索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彦青 高文燕 +2 位作者 李利军 程昊 蓝苏梅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7期87-91,共5页
首次建立了以金电极为工作电极电致化学发光测定盐酸苯海索的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致化学发光法研究了盐酸苯海索-Ru(bpy)32+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发光行为。结果表明,在pH值8.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扫描速率为0.10 V.s-1时,电致... 首次建立了以金电极为工作电极电致化学发光测定盐酸苯海索的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致化学发光法研究了盐酸苯海索-Ru(bpy)32+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发光行为。结果表明,在pH值8.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扫描速率为0.10 V.s-1时,电致化学发光(ECL)强度值与盐酸苯海索浓度在2.00×10-7~1.0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Counts)=300.00×105c-120.71,方法检出限为1.00×10-8mol.L-1(s/n=3)。不同时段测定5.9184×10-5mol.L-1的盐酸苯海索片溶液4次,所测样品含量值的RSD为1.55%。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回收率为97.50%~104.00%。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用于盐酸苯海索片的测定,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电极 电致化学发光 盐酸苯海索 Ru(bpy)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盐酸苯海索-Ru(bpy)_3^(2+)体系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利军 邓春燕 +4 位作者 高文燕 吴美艳 胡大春 黄文艺 李彦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6-220,共5页
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考察了盐酸苯海索(BH)-Ru(bpy)32+体系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BH对Ru(bpy)32+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具有增敏效应;在SDBS存在下,BH对Ru(bpy)32+体系电化学发光的增敏效应显著增强,发光强度提高约16... 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考察了盐酸苯海索(BH)-Ru(bpy)32+体系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BH对Ru(bpy)32+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具有增敏效应;在SDBS存在下,BH对Ru(bpy)32+体系电化学发光的增敏效应显著增强,发光强度提高约16倍。据此建立了一种高效、简便的BH电化学发光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BH的浓度在4.0×10-7~1.0×10-4 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0.995 5),检出限(S/N=3)为1.11×10-9 mol/L;连续平行测定1.0×10-5 mol/L BH溶液10次,发光强度的RSD为3.2%。样品的回收率为96%~108%,RSD为4.3%。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用于实际样品中BH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苯海索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联吡啶钌 电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多巴胺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李利军 钟招亨 +5 位作者 冯军 陈其锋 程昊 黄文艺 孔红星 吴健玲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5-127,共3页
实验发现铈(Ⅳ)氧化盐酸多巴胺能产生弱发光,而罗丹明6G(Rh6G)能大大增强此弱发光,由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多巴胺的新体系。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6-1.0×10^-4mol/L,方法的检出限为4.0×10... 实验发现铈(Ⅳ)氧化盐酸多巴胺能产生弱发光,而罗丹明6G(Rh6G)能大大增强此弱发光,由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多巴胺的新体系。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6-1.0×10^-4mol/L,方法的检出限为4.0×10^-7mol/L。对1.0×10^-5mol/L的盐酸多巴胺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2%。该法已应用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中盐酸多巴胺含量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铈(Ⅳ) 罗丹明6G 盐酸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酯衍生物稳定性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军生 黄位明 +2 位作者 秦国梅 唐军 阎柳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9-32,共4页
为了研究维生素E酯衍生物的稳定性能及其应用注意事项,本文探讨了水分、温度、pH值、脂肪酶、血清等因素对维生素E醋酸酯化学稳定的影响,并比较了游离维生素E与维生素E醋酸酯在油脂抗氧化性能方面的区别。结果表明维生素E乙酸酯在较低... 为了研究维生素E酯衍生物的稳定性能及其应用注意事项,本文探讨了水分、温度、pH值、脂肪酶、血清等因素对维生素E醋酸酯化学稳定的影响,并比较了游离维生素E与维生素E醋酸酯在油脂抗氧化性能方面的区别。结果表明维生素E乙酸酯在较低温度含水溶液中基本不解离;在较高温的酸性或碱性含有水条件下,维生素E乙酸酯有一定程度的解离;而在含有脂肪酶的体系中,维生素E乙酸酯十分容易解离。维生素E乙酸酯和游离的维生素E的生理活性基本相同,但是在化学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为了提高维生素E的使用效率,在食品或保健品的生产过程中,应根据生产或产品的实际需要添加适当形式的维生素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维生素E乙酸酯 食品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芦丁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利军 钟招亨 +3 位作者 冯军 陈其锋 孔红星 吴健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25-1628,共4页
在酸性介质中,硫酸高铈氧化芦丁能产生弱发光,而罗丹明6G(Rh6G)能大大增强此弱发光,由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芦丁的新方法。研究了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各种因素,优化了硫酸、硫酸高铈和Rh6G等条件,对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干... 在酸性介质中,硫酸高铈氧化芦丁能产生弱发光,而罗丹明6G(Rh6G)能大大增强此弱发光,由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芦丁的新方法。研究了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各种因素,优化了硫酸、硫酸高铈和Rh6G等条件,对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干扰物质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化学发光反应可能的机理。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7-1.0×10^-4mol·L^-1,方法的检出限为8.1×10^-8mol·L^-1,对1.0×10-5mol.L-1的芦丁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5%,回收率为99.0%-104.0%。该方法应用于芦丁片剂中芦丁含量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硫酸高铈 罗丹明6G 芦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青霉胺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利军 钟招亨 +3 位作者 陈其锋 冯军 孔红星 吴健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68-870,877,共4页
在酸性条件下高碘酸钠氧化过氧化氢产生弱发光,青霉胺的加入能大大增强此弱发光,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青霉胺的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O×10^(-6)~8.0×10^(-4)mol·L^(-1),检出限为5.6×10^(-7)mol&... 在酸性条件下高碘酸钠氧化过氧化氢产生弱发光,青霉胺的加入能大大增强此弱发光,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青霉胺的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O×10^(-6)~8.0×10^(-4)mol·L^(-1),检出限为5.6×10^(-7)mol·L^(-1),对8.0×10^(-5)mol·L^(-1)的青霉胺进行7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9%。已应用于青霉胺片中青霉胺含量的测定,结果与中国药典法测得值一致。在青霉胺片中加入6×10^(-5)~2×10^(-4)mol·L^(-1)青霉胺标准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7.8%~104.4%之间。对化学发光反应的化学机理也作了简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测定 流动注射 高碘酸钠 过氧化氢 青霉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脱除蚕蛹蛋白臭味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任仙娥 杨锋 +1 位作者 黄永春 项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59-261,共3页
利用微生物发酵法脱除蚕蛹蛋白的臭味。结果表明:活性干酵母和瑞士乳杆菌发酵均可有效去除蚕蛹蛋白的臭味。活性干酵母发酵脱臭工艺条件为:从节省原料考虑,活性干酵母用量为0.3%,不加葡萄糖和其他营养物质,37℃发酵80min可完全除臭;从... 利用微生物发酵法脱除蚕蛹蛋白的臭味。结果表明:活性干酵母和瑞士乳杆菌发酵均可有效去除蚕蛹蛋白的臭味。活性干酵母发酵脱臭工艺条件为:从节省原料考虑,活性干酵母用量为0.3%,不加葡萄糖和其他营养物质,37℃发酵80min可完全除臭;从节省时间考虑,活性干酵母用量为0.3%、葡萄糖用量为2%,37℃下发酵28~35min可完全除臭。瑞士乳杆菌发酵脱臭工艺条件为:活菌数为108CFU/ml的瑞士乳杆菌液用量为2%、MRS培养基用量为10%,37℃下发酵7h可完全除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瑞士乳杆菌 发酵 蚕蛹蛋白 脱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L-苏氨酸铅笔芯修饰电极对盐酸异丙嗪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利军 喻来波 +4 位作者 程昊 陈其锋 吴峰敏 朱晓勇 吴健玲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7-522,共6页
通过循环伏安法(CV法)在铅笔芯电极上成功地制备了聚L-苏氨酸修饰膜,研究了铅笔芯修饰电极上的最佳聚合条件,并对电极的表面结构进行显微表征。同时,研究了盐酸异丙嗪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由盐酸异丙嗪在聚L-苏氨酸修饰电... 通过循环伏安法(CV法)在铅笔芯电极上成功地制备了聚L-苏氨酸修饰膜,研究了铅笔芯修饰电极上的最佳聚合条件,并对电极的表面结构进行显微表征。同时,研究了盐酸异丙嗪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由盐酸异丙嗪在聚L-苏氨酸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和高锰酸钾在金电极上的还原组成双安培检测体系,建立了在外加电压为0V条件下流动注射双安培法直接测定盐酸异丙嗪的新方法。在pH6.8PBs(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该氧化峰峰电流与盐酸异丙嗪浓度在2.0×10^-6~1.5×10^-3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79,n=12),线性回归方程为,(nA)=1.97×10^7c-300,方法检出限为8.5×10^-7mol/L(S/N=3)。RSD为1.60%(n=20),进样频率为100样/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苏氨酸 修饰电极 铅笔芯电极 不可逆双安培法 盐酸异丙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竹材热裂解制备生物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谢清若 童张法 +3 位作者 韦藤幼 彭梦微 陈晓光 李立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7-492,共6页
为了提高竹材生物质流化床快速热裂解制备生物油产率,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最佳工艺条件。试验选择热裂解温度(450~550℃)、气相停留时间(1.5~2.5 s)和物料粒径(0.18~0.22 mm)三因素作为独立变量,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模型和考察上述... 为了提高竹材生物质流化床快速热裂解制备生物油产率,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最佳工艺条件。试验选择热裂解温度(450~550℃)、气相停留时间(1.5~2.5 s)和物料粒径(0.18~0.22 mm)三因素作为独立变量,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模型和考察上述因素对生物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因素对生物油收率具有显著影响而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依据所得到的模型,在各因素设定范围内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热裂解温度519.0℃、气相停留时间2.1 s、物料粒径0.18 mm,生物油理论收率为58.17%。在该条件下进行的三次重复试验,竹材生物油的实际平均收率为57.85%,与模型预测值58.17%无显著差异。响应面法简便、高效,优化结果能给生物质流化床快速热裂解制备生物油制备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解 生物质 生物油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溶胶-纳米金修饰金电极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苦参碱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应 李利军 +3 位作者 邓春燕 程昊 孙科 李彦青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78,共5页
基于苦参碱对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利用溶胶-凝胶固定化稳定的优点和纳米金对苦参碱的电催化作用,建立了硅溶胶-纳米金修饰金电极电化学发光检测苦参碱的新方法,考察了苦参碱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此... 基于苦参碱对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利用溶胶-凝胶固定化稳定的优点和纳米金对苦参碱的电催化作用,建立了硅溶胶-纳米金修饰金电极电化学发光检测苦参碱的新方法,考察了苦参碱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此修饰电极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化学发光(ECL)响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苦参碱浓度在1.5×10-7~1.5×10-4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2=0.998 4),检出限(S/N=3)为7.3×10-9mol/L。连续平行测定1.5×10-5mol/L的苦参碱溶液8次,发光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1.4%。样品回收实验得到苦参碱的加标回收率为98%~102%,RSD(n=5)为1.8%。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用于苦参碱栓中苦参碱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联吡啶钌 硅溶胶 纳米金 苦参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内酯/聚硅氧烷/环氧树脂复合体系的形态和耐热性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江选 刘平桂 +3 位作者 赫丽华 梁兴泉 李克文 唐忠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5-28,共4页
利用—OH与—NCO的亲核加成反应,直接合成出端硅氧基封端的聚己内酯-聚二甲基硅氧烷(PCL-TESi/PDMS-TESi)。利用合成出的PCL-TESi/PDMS-TESi对环氧树脂进行复合改性,通过sol-gel技术及胺类固化剂与环氧基的交联作用固化复合体系。利用... 利用—OH与—NCO的亲核加成反应,直接合成出端硅氧基封端的聚己内酯-聚二甲基硅氧烷(PCL-TESi/PDMS-TESi)。利用合成出的PCL-TESi/PDMS-TESi对环氧树脂进行复合改性,通过sol-gel技术及胺类固化剂与环氧基的交联作用固化复合体系。利用扫描电镜(SEM)、热失重分析(TGA)及在甲苯中的溶胀试验对不同含量的PCL-TE-Si/PDMS-TESi的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CL-TESi/PDMS-TESi含量的增加,体系的交联密度下降。SEM结果表明,此复合体系微观上存在着两相结构,聚己内酯和聚硅氧烷柔性链的引入可显著改善环氧树脂的脆性。当环氧树脂与PCL-TESi/PDMS-TESi以1∶1(质量比)比例复合时,可显著提高体系的耐热性和柔韧性,其5%失重时的热分解温度可达310.2℃,比纯环氧树脂固化体系提高了14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端硅氧烷基聚己内酯 端硅氧烷基聚二甲基硅烷 形貌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负载铂修饰玻碳电极用于电化学发光的研究及其对富马酸酮替芬的测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利军 高文燕 +2 位作者 胡大春 蔡卓 李彦青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14-1120,共7页
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碳纳米管负载纳米铂修饰电极(Pt-MWCNTs/GCE)。考察了联吡啶钌和富马酸酮替芬在3个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并对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Pt-MWCNTs/GCE上富马酸酮替芬对联吡啶钌的电化学发光强度有明显的... 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碳纳米管负载纳米铂修饰电极(Pt-MWCNTs/GCE)。考察了联吡啶钌和富马酸酮替芬在3个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并对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Pt-MWCNTs/GCE上富马酸酮替芬对联吡啶钌的电化学发光强度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其增敏效果约为MWCNTs/GCE电极的2倍,约为裸玻碳电极的3.5倍,据此,建立了一种Pt-MWCNTs/GCE电极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富马酸酮替芬的新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富马酸酮替芬的浓度在1.0×10-7~1.0×10-4mol/L范围内与其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48.805×106c+221.03(r=0.9969),检出限为2.4×10-9mol/L,连续平行测定1.0×10-5mol/L的富马酸酮替芬溶液5次,发光强度的RSD为3.3%。对样品进行回收率实验,回收率为99%~104%,RSD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化学发光法 联吡啶钌 多壁碳纳米管 纳米铂 富马酸酮替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