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溶山区坡面一孔多层地下水监测试验及科学意义
1
作者 郭芳 姜光辉 +1 位作者 刘凡 李志杰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1-499,共9页
钻孔是揭露含水层结构和开展地下水监测的重要载体。在场地地下水监测中,不分层的丛式钻孔存在成本高、代表性不全等缺陷。“一孔多层”分层监测对水头或溶质分布的区分度高,在孔隙和裂隙含水层应用广泛,但岩溶介质因结构复杂,极少有案... 钻孔是揭露含水层结构和开展地下水监测的重要载体。在场地地下水监测中,不分层的丛式钻孔存在成本高、代表性不全等缺陷。“一孔多层”分层监测对水头或溶质分布的区分度高,在孔隙和裂隙含水层应用广泛,但岩溶介质因结构复杂,极少有案例研究。文章对丫吉试验场西坡径流小区的一个钻孔(ZK6)进行分层并开展监测。依据钻孔岩芯编录资料、抽水试验以及水化学与温度测孔的结果,判断岩溶发育的特征,确定将ZK6孔划分为四层,实施了钻孔封隔。对四个层位的水文观测发现,四个层位的水位动态对降雨的响应有较大差异。其中,第一层一个水文年中无水和充水状态时长分别占79%和21%,说明该层的岩溶介质处于充水和无水交替,且更多时间处于无水状态;第二层水位响应滞后明显;第三层和第四层水头差异表现出地下水排泄区的水头垂直分布特征。ZK6孔四个层位的水化学存在差异,表明岩溶介质结构的差异不仅影响了水文过程也影响水化学特征。第四层的电导率基本稳定在450μS·cm^(-1),而第二层因表层元素积累和水更新速率慢,电导率是第四层的2倍,第一层电导率的剧烈变化则反映表层岩溶带受到降雨补给影响最为强烈。综合钻孔分层的水文和水化学特征,认为第一至第四层分别代表表层岩溶带、裂隙基质带、上部饱水带和下部饱水带。岩溶山坡的“一孔多层”分层技术难度大,但一旦实现不仅可以认识岩溶垂向分带的水动力机制,也为地下水分层开发利用技术突破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水文 钻孔多层监测技术 表层岩溶带 岩溶水 丫吉试验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模型的钦江流域水土流失模拟研究
2
作者 张志勇 李勋贵 +5 位作者 杨其永 孙剑 李政昌 赵张 甘富万 陈立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7-298,共12页
为了研究平陆运河所在的钦江流域水土流失变化规律,建立了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通过土壤与水评估工具(SWAT)模型模拟了2005—2019年钦江径流和泥沙输移过程,并耦合水文工程中心-河流分析系统(HEC-RAS)模型对钦江流域上游河道(陆屋水文... 为了研究平陆运河所在的钦江流域水土流失变化规律,建立了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通过土壤与水评估工具(SWAT)模型模拟了2005—2019年钦江径流和泥沙输移过程,并耦合水文工程中心-河流分析系统(HEC-RAS)模型对钦江流域上游河道(陆屋水文站以上长度约12 km的干流)开展水动力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SWAT模型在径流和泥沙模拟结果中纳什效率系数(NSE)值均大于0.561,表明该模型在钦江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HEC-RAS模型在5次洪水事件的流量、水位模拟中,NSE值均大于0.758(除2017-07-09场次的NSE值为0.420外),表明模型在河道洪水演进模拟中具有较强的稳健性;(3)钦江流域的主要沙源位于陆屋江上游,该区域为土壤侵蚀严重敏感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模拟 水文水动力耦合 土壤与水评估工具 水文工程中心-河流分析系统 钦江流域 平陆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续节理产状对砂岩破坏特征影响的真三轴试验研究
3
作者 蒋剑青 罗敏华 +1 位作者 胡诗红 柳志灏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077-3092,3103,共17页
为揭示深埋工程中断续节理岩体的破坏机制,开展了含不同节理产状(倾角和走向)断续节理砂岩的真三轴压缩试验,并利用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系统实时监测试样破坏过程,系统分析了节理产状对砂岩破坏形态、强度、变形特性、声... 为揭示深埋工程中断续节理岩体的破坏机制,开展了含不同节理产状(倾角和走向)断续节理砂岩的真三轴压缩试验,并利用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系统实时监测试样破坏过程,系统分析了节理产状对砂岩破坏形态、强度、变形特性、声发射演化特征及特征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真三轴应力条件下,当断续节理走向与σ_(2)平行时,节理倾角为0°、30°和45°的试样出现拉剪混合破坏,节理倾角为60°和90°的试样分别出现滑移剪切破坏和共轭剪切破坏;当断续节理走向与σ_(3)平行时,含不同节理倾角试样的破坏模式均为外部板裂内部剪切破坏,说明节理走向对试样破坏模式的影响大于节理倾角。试样强度、起裂应力、损伤应力、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均随着节理倾角的增加而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节理走向与σ_(2)平行的试样强度、起裂应力、损伤应力和峰值应变低于节理走向与σ_(3)平行的试样,而节理走向对试样弹性模量的影响不大。此外,AE平静期持续时间和AE高频信号比例随着节理倾角的增加而先降低后增加。当断续节理走向与σ_(2)平行时,试样破坏过程的AE累计撞击数随节理倾角的增加而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当断续节理走向与σ_(3)平行时,试样破坏过程的AE累计撞击数随节理倾角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该研究结果为深埋工程的断续节理岩体破坏机制分析及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岩体 断续节理 节理产状 真三轴试验 破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的三维极限平衡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苏国韶 刘本朝 +1 位作者 刘友能 范秋雁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0,共9页
针对二维极限平衡法不完全适用于三维危岩体稳定性分析的问题,根据极限平衡理论,考虑结构面宽度方向两侧贯通程度不一致时危岩体具有侧向扭转倾向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危岩稳定性分析的三维极限平衡法。该方法通过对危岩体主控结构... 针对二维极限平衡法不完全适用于三维危岩体稳定性分析的问题,根据极限平衡理论,考虑结构面宽度方向两侧贯通程度不一致时危岩体具有侧向扭转倾向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危岩稳定性分析的三维极限平衡法。该方法通过对危岩体主控结构面进行拉伸拓展,得到三维计算简图,进而对三维计算简图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其抗滑(扭)力(矩)和滑动(扭转)力(矩)的比值,得出了滑移式、坠落式和倾倒式3类危岩相应的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依据所提公式与数值模拟分析了侧向贯通率及上部贯通率对危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侧向贯通率及上部贯通率增大,危岩体稳定性呈下降趋势。相较于传统的二维极限平衡法,所提方法计算精度更高,计算相对误差降低了50%以上,并且能够同时适用于主控结构面竖向与侧向完全贯通条件与不完全贯通条件下的危岩稳定性分析,有效解决了现行规范推荐的二维极限平衡法无法考虑主控结构面侧向贯通影响的问题,扩展了二维极限平衡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丰富了危岩稳定性分析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 崩塌 稳定性系数 极限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SAT-Canegro模型的广西来宾市甘蔗生长对气象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8
5
作者 杨云川 张会娅 +4 位作者 程禹灏 廖丽萍 杨家祯 邓思敏 谢鑫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旱灾是制约甘蔗高产高糖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研究甘蔗生长过程对气象干旱的响应机制是实现其旱灾风险智慧管理、提高中国蔗糖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该研究基于来宾市1979—2018年0.1°格点及地面气象站点的多源气象要素数据,... 旱灾是制约甘蔗高产高糖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研究甘蔗生长过程对气象干旱的响应机制是实现其旱灾风险智慧管理、提高中国蔗糖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该研究基于来宾市1979—2018年0.1°格点及地面气象站点的多源气象要素数据,计算逐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序列并分析气象干旱特征,借助DSSAT-Canegro模型开展了甘蔗生长过程及产量累积对各气象干旱情景的响应机制模拟。研究明晰了来宾市气象干旱在甘蔗不同生育期发生的强度、历时及频次差异,设置了反映实际的气象干旱模拟情景。敏感性分析筛选出DSSAT-Canegro模型的8个显著敏感参数,参数本地化的模型模拟结果与田间试验观测拟合的确定性系数均超过0.95。气象干旱强度越大、历时越长,对区域甘蔗的产量、茎高、叶面积指数、冠层蒸散发等的抑制作用越强;其中,叶面积指数在茎伸长期的响应最敏感。甘蔗苗期发生轻旱、成熟期发生轻旱、中旱及重旱等均对蔗茎产量累积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增产不超过5%;发现30 d的气象干旱历时阈值,可划分蔗茎产量累积响应从增产转为减产(苗期轻旱)、减产变化由弱转强(苗期中旱)的效应;茎伸长期发生各强度气象干旱均对蔗茎产量累积有显著抑制作用,导致减产率分别达到7.12%(轻旱)、16.48%(中旱)、18.80%(重旱)、29.05%(特旱)。该研究明晰了蔗茎产量累积响应各种气象干旱情景的定量映射关系,可为揭示来宾市气象干旱-土壤水分-甘蔗长势的旱灾链式传递机理,实现区域旱灾动态风险模拟、调控及多阶段预警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气象干旱 甘蔗 响应机制 蔗茎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预制单裂隙花岗岩的真三轴单面临空岩爆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罗丹旎 卢思航 +1 位作者 苏国韶 陶洪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7,共13页
通过开展含预制单裂隙花岗岩的真三轴单面临空岩爆试验,并利用高速摄像系统和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系统监测岩爆过程,探究了不同产状裂隙岩石的破坏模式、强度变形和声发射演化特性,分析了裂隙产状与岩爆过程及弹射动能之... 通过开展含预制单裂隙花岗岩的真三轴单面临空岩爆试验,并利用高速摄像系统和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系统监测岩爆过程,探究了不同产状裂隙岩石的破坏模式、强度变形和声发射演化特性,分析了裂隙产状与岩爆过程及弹射动能之间的关系,对比了含裂隙岩石岩爆发生机制与无裂隙完整岩石的差异。有关力学特性的分析表明,随着裂隙倾角的减小,岩样破坏模式大体呈现由“内剪外劈”向“Z型斜剪”变化的趋势,裂隙对岩石强度的削弱作用不断增大。当裂隙倾角小于30°时,岩石峰值应力普遍仅为完整岩样的一半左右;小倾角裂隙的长度越大,岩样岩板劈裂现象变得显著,形成岩爆坑略微变大,且强度折减幅度越大,峰值轴向应变相应变小;裂隙位置向临空面靠近会加剧岩板的劈裂效应,塑性阶段普遍会产生较大变形并萌生大量裂纹,当裂隙已出露且切断临空面将不易形成岩爆坑。有关岩爆过程及弹射动能的分析表明,随着裂隙倾角的减小,岩样弹射动能呈现先显著降低后小幅回升的变化规律,30°倾角为转变拐点;岩样内部裂隙距临空面越近,裂隙岩样的弹射动能越小;树脂填充裂隙使得岩样弹射动能极大提升,而水泥填充的则无明显提升。有关声发射特征的分析表明,裂隙长度越长,裂隙倾角越小,“平静期”相对岩爆过程的时间占比越大,峰后阶段岩爆瞬间的绝对能量占比越小;若裂隙位置靠近临空面,普遍会形成两个“平静期”,AE绝对能量演化曲线也会额外多一次突增;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大,裂隙岩样b值初期波动阶段的持续时间变长,下降阶段的速率变大,最小b值点与岩爆时刻越相近。大体看来,含裂隙岩石的应变型岩爆发生机制与无裂隙完整岩石是有区别的,其岩爆发生机制主要有剪切破裂型和张拉板裂型两大类。研究成果为裂隙岩石的岩爆灾害发生机制分析、利用声发射手段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岩石 裂隙 声发射 弹射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SAT的广西来宾甘蔗水分利用效率指标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会娅 杨云川 +3 位作者 莫崇勋 杨家祯 邓思敏 谢鑫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2-107,共6页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是衡量农业用水科学性与合理性的重要指标,研究甘蔗水分利用效率是实现其高效灌溉管理、提高我国蔗糖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基于SPEI指数,选取典型干旱年,采用DSSAT-Canegro模型开展了不同典型干旱年的甘蔗产量对...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是衡量农业用水科学性与合理性的重要指标,研究甘蔗水分利用效率是实现其高效灌溉管理、提高我国蔗糖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基于SPEI指数,选取典型干旱年,采用DSSAT-Canegro模型开展了不同典型干旱年的甘蔗产量对灌溉制度情景响应机制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对农田总供水利用效率WUE_(g)、田间水分利用效率WP、真实灌溉水利用效率WUE_(ti)、和灌溉水利用效率WUE_(i)进行评价分析。研究明晰了不同典型干旱年模拟产量的均值随灌溉定额的增加均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特旱年;WUE_(g)、WUE_(ti)和WP指标能较好地反映甘蔗产量和水分消耗的关系,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显著,但WP由于田间蒸散发量的数据不易获取,限制了它在大尺度及长时段的应用。WUE_(i)只反映了甘蔗产量和灌溉量之间的关系,不适用于降水丰富的地区。经分析,推荐WUE_(g)和WUE_(ti)作为广西来宾市甘蔗灌溉用水效率指标。该研究对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和灌溉决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甘蔗 DSSAT-Canegro模型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达西效应下瞬态承压无压转换数值解
8
作者 史鹏钰 韦宇杰 +1 位作者 肖良 陈立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7-528,共12页
为了研究承压含水层中不稳定承压无压完整井渗流转换机制,提出了一个考虑非达西效应的数值模型。利用Izbash方程描述了比流量与水力梯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通过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与达西渗流模型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出模... 为了研究承压含水层中不稳定承压无压完整井渗流转换机制,提出了一个考虑非达西效应的数值模型。利用Izbash方程描述了比流量与水力梯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通过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与达西渗流模型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非达西指数、准水力渗透系数及单位储水量与非承压区的发育和含水层的降深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这是由湍流程度的增大加速了对抽水井的补给所致。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降深对非达西指数、准水力渗透系数较为敏感,但对弹性储水系数和重力储水系数等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压含水层 非达西流 Izbash方程 有限差分法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qua Crop的南宁市甘蔗响应气象干旱情景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杨云川 程禹灏 +5 位作者 梁丽青 廖丽萍 王婷艳 张会娅 杨星星 胡甲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00-1912,共13页
南宁市多低山丘陵、岩溶发育,甘蔗种植以雨养为主,气象干旱造成的土壤水分亏缺一直是影响该区域甘蔗生长和产量累积的主要因子,多年来旱灾造成的甘蔗产量损失巨大。为此,本文基于1979—2018年0.1°格点逐日气象数据,计算逐日标准化... 南宁市多低山丘陵、岩溶发育,甘蔗种植以雨养为主,气象干旱造成的土壤水分亏缺一直是影响该区域甘蔗生长和产量累积的主要因子,多年来旱灾造成的甘蔗产量损失巨大。为此,本文基于1979—2018年0.1°格点逐日气象数据,计算逐日标准化加权平均降水指数(SWAP)并分析了南宁市气象干旱特征及其在甘蔗生育期的可能发生情景,并采用水分要素驱动的Aqua Crop作物模型,开展了该区域甘蔗生长、生物量及产量累积过程对不同强度、历时的气象干旱的响应机制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经扩展傅里叶幅度检验法(EFAST)对作物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和本地化率定后,该模型模拟研究区的甘蔗产量拟合精度达0.92、均方根误差百分率为3.84%。历时典型气象干旱年情景模拟表明:产量和生物量累积对各强度气象干旱均有显著响应,蒸腾量变化只有在分蘖期和伸长期对气象干旱的响应敏感,而冠层覆盖度对气象干旱的响应具有显著的滞后递减特征。甘蔗各生育期的气象干旱情景模拟发现:萌芽期发生轻、中旱历时达15 d及以上时甘蔗的上述4个要素开始出现显著响应,伸长期发生轻、中和重旱历时为5 d及以上时,甘蔗各要素即出现显著响应,而成熟期基本不受气象干旱影响。各强度气象干旱情景下,甘蔗的产量、生物量、蒸腾量的减少率随干旱历时的变化分别为0~24.0%、0~18.5%及0~15.9%(轻旱历时5~35 d),25.0%~37.0%、20.0%~29.3%及8.0%~24.4%(中旱历时15~45 d),33.5%~40.0%、26.2%~31.7%及18.9%~25.7%(重旱历时35~50 d)。上述成果揭示了研究区甘蔗生长过程及累计产量等与各强度、历时气象干旱之间的定量映射关系,可为南宁市解析气象干旱-土壤水分-甘蔗长势的旱灾链式传递机理、多阶段旱灾预警及旱灾动态风险智慧调控等奠定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响应机制 Aqua Crop模型 甘蔗 蔗茎产量 生物量 蒸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中间主应力下花岗岩失稳过程的微震信号演化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国韶 胡诗红 +1 位作者 蒋剑青 任泓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146,共5页
为探究深埋隧洞围岩失稳破坏的微震演化特征,开展了不同中间主应力(σ2)下的花岗岩双轴压缩试验,运用微震监测系统和高清摄像机实时监测花岗岩破裂失稳过程。分析了不同σ2下岩石失稳过程的微震b值和主频的演化特征,并提出微震能量释放... 为探究深埋隧洞围岩失稳破坏的微震演化特征,开展了不同中间主应力(σ2)下的花岗岩双轴压缩试验,运用微震监测系统和高清摄像机实时监测花岗岩破裂失稳过程。分析了不同σ2下岩石失稳过程的微震b值和主频的演化特征,并提出微震能量释放指标来描述岩石破坏的剧烈程度。结果表明,随着σ2的增加,累积微震能量释放、岩石失稳前夕lgN/b的最大值和低频信号占比、岩石失稳时刻的微震能量释放率均增加,而在岩石失稳前夕b值最小值减少。此外,岩石失稳的微震前兆有b值下降至低于0.8、lgN/b上升至大于3和高幅低频信号出现。岩石出现板裂的前兆是高幅低频信号伴随少量高幅高频信号同时出现;岩石出现岩爆破坏的前兆是b值下降至小于0.5,lgN/b上升至大于5,且高幅值的信号只出现在低频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洞 微震 试验研究 中间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隧洞掌子面岩爆的真三轴试验模拟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国韶 任泓宇 +2 位作者 蒋剑青 胡诗红 陈贤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0-1138,共9页
深埋隧洞施工过程中开挖掌子面上发生的岩爆灾害严重威胁施工人员与设备安全。为了探究掌子面岩爆的发生机制与特征,利用高压伺服真三轴试验机,采用预制非贯通圆孔花岗岩立方体岩样(150 mm×150 mm×150 mm),成功模拟了深埋隧... 深埋隧洞施工过程中开挖掌子面上发生的岩爆灾害严重威胁施工人员与设备安全。为了探究掌子面岩爆的发生机制与特征,利用高压伺服真三轴试验机,采用预制非贯通圆孔花岗岩立方体岩样(150 mm×150 mm×150 mm),成功模拟了深埋隧洞掌子面岩爆过程。结果表明:掌子面岩爆主要经历颗粒弹射、劈裂成板和板折弹射3个阶段;在相同加卸载条件下,与常见的出现在围岩四周洞壁的岩爆现象相比,掌子面岩爆的孕育过程以张拉破裂模式为主,动力失稳前夕出现明显板裂屈曲现象,岩块弹射烈度相对较弱,但动力失稳过程在时间上更为集中,岩体破损体积较大;与单向开挖情况相比,双向开挖情况下且掌子面岩柱厚度较小时,掌子面岩爆更易发生,岩爆烈度更高,需采取有效安全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隧洞 岩爆 掌子面 真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力学参数反演的代理蜜獾优化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建合 孙伟哲 苏国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6-384,共9页
针对复杂地下工程岩体力学参数反演时因大量调用数值计算模型导致计算耗时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仿生优化代理反演方法,即蜜獾优化算法-高斯过程回归-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数值计算(honey badger algorithm-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FLA... 针对复杂地下工程岩体力学参数反演时因大量调用数值计算模型导致计算耗时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仿生优化代理反演方法,即蜜獾优化算法-高斯过程回归-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数值计算(honey badger algorithm-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FLAC3D,HBA-GPR-FLAC3D)方法。该方法将围岩的实测位移与数值计算结果间的误差作为目标函数,将岩体力学参数作为优化变量,利用全局寻优性能优异的HBA搜索目标函数全局极小值,并采用牛顿优化算法进行当前最优算子邻域的局部寻优,局部寻优中采用GPR代理模型而非基于FLAC3D计算所构建的目标函数作为算子适应度评价工具。研究表明,与基于单纯仿生优化算法的反演方法相比,在达到相同计算精度条件下,所提出方法的数值模型调用次数显著降低,适用于单次数值计算较为耗时的复杂地下工程岩体力学参数快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反演 蜜獾优化 高斯过程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市设计降雨及其总量控制率时空异质性特征
13
作者 马秘 杨云川 +4 位作者 黎倩云 周津羽 韦姣崟 廖丽萍 韦钧培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44,53,共11页
针对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及成效考核中设计降雨及其控制率指标单一均化、难以有效定量指导不同下垫面LID设施建设并评价其效果等问题,以南宁市市区为例,基于2020年Quick Bird土地利用及子流域精细划分,根据1981-2010年南宁市0.1°C... 针对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及成效考核中设计降雨及其控制率指标单一均化、难以有效定量指导不同下垫面LID设施建设并评价其效果等问题,以南宁市市区为例,基于2020年Quick Bird土地利用及子流域精细划分,根据1981-2010年南宁市0.1°CMFD格点日降雨序列资料,采用ArcGIS空间插值法、《指南》中设计降雨量与控制率关系法以及容积法,分析了研究区日降雨量、设计降雨量及其总量控制率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并讨论了现状下垫面调蓄及管网排水对控制率指标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南宁市市区日降雨频次、年分配、设计降雨量及其控制率均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特征,按75%控制率对应各月的日设计降雨量变化范围为9.72(2月)~32.05 mm(7月);南宁市主城区(面积占比31.99%)现状年降雨总量控制率普遍低于50%,仅靠绿色LID设施难以实现75%控制率目标,要实现该控制率目标,主城区还需增加调蓄容积120~211 m^(3)/hm^(2),若考虑管网排水能力70~103 m^(3)/hm^(2),则所需调蓄容积可减少30~108 m^(3)/hm^(2)。综上,为实现南宁市75%控制率目标,应针对现状下垫面水平,建立考虑时空异质性的不同控制率目标与调蓄容积、管网排水之间的定量函数关系,这是有效提升海绵城市调控雨洪径流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设计降雨 年降雨总量控制率 时空异质性 调蓄容积 南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