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4.5算法在广州小斑螟发生与气候因素分析中的应用——以广西山口国家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梁燕红 梁志清 +2 位作者 黄琦 苏炳欢 陈其应 《中国森林病虫》 2019年第1期34-37,共4页
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红树林虫害成因分析中,利用广西山口国家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2004—2015年广州小斑螟发生面积数据,分别选取1月和4月平均气温、降水量4个气候因子,采用C 4.5算法在WEKA平台建立决策树模型,预测2016、2017年广州小斑... 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红树林虫害成因分析中,利用广西山口国家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2004—2015年广州小斑螟发生面积数据,分别选取1月和4月平均气温、降水量4个气候因子,采用C 4.5算法在WEKA平台建立决策树模型,预测2016、2017年广州小斑螟发生面积,并检验实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对广州小斑螟发生影响力由大到小依次为1月降水量,1月平均气温,4月平均气温,4月降水量;该模型分类正确率较高,预测2016、2017年广州小斑螟发生情况与实际情况总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C4.5算法 广州小斑螟 气候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近15 a主要虫害调查 被引量:12
2
作者 韦江玲 刘文爱 +2 位作者 黄琦 陈其应 苏炳欢 《福建林业科技》 2019年第4期66-69,共4页
总结近15 a来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虫害,得出山口保护区主要虫害为4种:广州小斑螟(Oligochroa cantonella)、三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毛颚小卷蛾(Lasiognatha cellifera)、柚木驼蛾(Hyblaea puera),分析主要虫害习性和... 总结近15 a来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虫害,得出山口保护区主要虫害为4种:广州小斑螟(Oligochroa cantonella)、三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毛颚小卷蛾(Lasiognatha cellifera)、柚木驼蛾(Hyblaea puera),分析主要虫害习性和危害特点。提出利用远程监控、遥感监测,结合人工监测,建立跨行业的虫害监测网络,加强对滨海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重视对天敌的保护利用研究和强化宣教等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广州小斑螟 毛颚小卷蛾 柚木驼蛾 防治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SD模型的铁山港湾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初步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小维 黄子眉 +2 位作者 陈剑锋 王欣 韦江玲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54,共8页
基于脆弱性域图(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VSD)评价模型,从暴露程度、敏感性、适应能力3个方面构建了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综合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重新定义脆弱性分级标准,定量评价了铁山港湾红树... 基于脆弱性域图(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VSD)评价模型,从暴露程度、敏感性、适应能力3个方面构建了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综合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重新定义脆弱性分级标准,定量评价了铁山港湾红树林生态系统在1989年、2003年和2014年3个年份的脆弱性水平。结果显示,铁山港湾红树林生态系统在3个年份的脆弱性水平值分别为0.145、0.255、0.334,呈现增加趋势。首先,铁山港湾红树林生态系统面临的暴露程度不断增大,主要胁迫因子为滩涂围垦面积、废水排放量;其次,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增强,主要敏感因子是海洋生物质量综合指数、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多样性指数;第三,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略有增加,总体上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 红树林 生态 评价 铁山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山口不同演替阶段红树植物叶茎根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邱瑾 戴洪涛 +3 位作者 邢永泽 黄大吉 尹群健 程德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9-157,共9页
红树林是一种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了解不同演替阶段红树植物养分利用、分配以及环境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由海向岸不同演替阶段的三种红树植物(白骨壤、秋茄和木榄)为研究对象,比... 红树林是一种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了解不同演替阶段红树植物养分利用、分配以及环境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由海向岸不同演替阶段的三种红树植物(白骨壤、秋茄和木榄)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器官碳(C)、氮(N)、磷(P)以及沉积物中有机碳(sedimenta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全磷(total phosphorus,TP)的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三个演替阶段的红树植物不同器官和沉积物养分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C、N、P含量在三个演替阶段植物中均表现为叶、茎大于根(P<0.05),白骨壤叶和茎的N、P含量显著高于秋茄和木榄(P<0.05),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对于养分的利用策略不同,演替初期为竞争,演替后期为防御。相关性分析显示,秋茄茎与根中的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木榄叶与茎中的N含量、P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红树植物叶、茎的N、P含量与土壤SOC、TP以及C:N有显著的负相关性,随着由海向岸的群落演替,红树植物生长从N限制转为N、P两种元素共同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演替 适应机制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红树植物幼苗叶片解剖结构及生态适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韦江玲 王增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8期115-118,共4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4种红树植物幼苗——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秋茄(Kandelia candel)的叶片解剖结构,揭示其适应滨海盐渍环境的机...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4种红树植物幼苗——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秋茄(Kandelia candel)的叶片解剖结构,揭示其适应滨海盐渍环境的机理。结果表明,4种植物均具有适应海生环境的共同叶片结构特征:具较厚角质层,表皮之内有贮水组织的内皮层,气孔下陷,有发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同时,4种植物又各自表现出与其生境相适应的叶片形态特征:秋茄为等面叶,白骨壤和桐花树上下表皮具盐腺,白骨壤密被表皮毛,桐花树和秋茄树叶片结构中有木栓瘤结构,木榄和秋茄叶片含晶体。单宁含量大小为秋茄、桐花树、木榄、白骨壤。该研究为红树植物的生态功能、分类、生境、移栽以及湿地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叶片结构 比较解剖 生态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Cr^(6+)胁迫对茳芏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韦江玲 潘良浩 +1 位作者 陈元松 范航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4,共6页
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平重金属Cr6+对茳芏生理生态的影响,探索了茳芏对重金属的抗性机理,充实有关盐沼植物的污染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1)Cr6+胁迫对茳芏生物量具抑制作用;(2)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显著降低,并对净光合速... 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平重金属Cr6+对茳芏生理生态的影响,探索了茳芏对重金属的抗性机理,充实有关盐沼植物的污染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1)Cr6+胁迫对茳芏生物量具抑制作用;(2)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显著降低,并对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产生显著负面影响;(3)各浓度Cr6+胁迫对茳芏根系活力表现为抑制效应;(4)在Cr6+胁迫下,茳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比对照低(除50mg/L外),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随Cr6+浓度增加呈降低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持续上升。丙二醛(MDA)、细胞膜透性和脯氨酸(Pro)随Cr6+浓度增加显著增加,表明Cr6+胁迫对茳芏细胞质膜系统及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都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6+ 茳芏 胁迫 生理生态特征 Cr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