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素标记的甾体化合物探针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钦洲 陈华龙 +3 位作者 刘晓兰 黄晓彤 黄燕敏 甘春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96-1903,共8页
分别以去氢表雄酮和孕烯醇酮为原料,通过保护3-位羟基,对甾核支链上的的羰基进行肟化,胺化,将D-生物素酰氯与胺反应,合成了新型生物素探针标记的甾体衍生物,采用红外,核磁和高分辨质谱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 分别以去氢表雄酮和孕烯醇酮为原料,通过保护3-位羟基,对甾核支链上的的羰基进行肟化,胺化,将D-生物素酰氯与胺反应,合成了新型生物素探针标记的甾体衍生物,采用红外,核磁和高分辨质谱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8、13和14对某些肿瘤细胞株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对正常细胞株(HEK293T)没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表雄酮 孕烯醇酮 生物素标记 探针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钨酸对苯并■嗪开环聚合历程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永飞 王乐萌 +1 位作者 苏俊铭 李沛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8-35,共8页
在室温下首先制备了磷钨酸/苯酚-苯胺型苯并噁嗪(Pa)混合体系,然后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研究了磷钨酸(PWA)对Pa开环聚合过程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由于磷钨酸中氢离子、钨原子与Pa中氧原子的相互作用... 在室温下首先制备了磷钨酸/苯酚-苯胺型苯并噁嗪(Pa)混合体系,然后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研究了磷钨酸(PWA)对Pa开环聚合过程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由于磷钨酸中氢离子、钨原子与Pa中氧原子的相互作用,不仅使得Pa开环聚合起始温度和峰值温度随磷钨酸的引入而明显降低,甚至在室温下也可促使Pa开环聚合。通过Kissinger和Ozawa法对苯并噁嗪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开环聚合反应活化能随磷钨酸的引入而降低,进一步证明磷钨酸对苯并噁嗪开环聚合有促进作用。此外,磷钨酸还使得Pa开环聚合过程中形成的碳正离子中间体与苯胺对位反应的几率增加,形成了更多的1,4-二取代芳胺结构,抑制了热降解过程中苯胺结构的挥发。以对甲酚-苯胺型苯并噁嗪为模型的GPC测试表明,磷钨酸还可使聚苯并噁嗪的相对分子质量有所增加。另外,热重分析结果表明Pa聚合物的热稳定性随磷钨酸的加入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钨酸 苯并噁嗪 开环聚合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二甲氨基吡啶和乙醇胺催化苯并噁嗪开环聚合的研究
3
作者 朱永飞 王乐萌 +2 位作者 苏俊铭 李沛林 杨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3-1132,共10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situ FTIR)研究了4-二甲氨基吡啶(DMAP)、乙醇胺对苯酚-苯胺型苯并噁嗪(pa)开环聚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DMAP、乙醇胺及其混合物可使pa开环聚合的起始...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situ FTIR)研究了4-二甲氨基吡啶(DMAP)、乙醇胺对苯酚-苯胺型苯并噁嗪(pa)开环聚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DMAP、乙醇胺及其混合物可使pa开环聚合的起始、峰值温度及其活化能明显降低,其起始温度甚至可降至80℃以下;同时,这些物质的加入还改善了pa聚合放热集中的不足;但它们基本不影响pa开环聚合过程中的化学结构演变及最终固化物结构。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DMAP、乙醇胺几乎不影响pa固化物的热稳定性。上述结果说明,DMAP、乙醇胺只催化了pa的开环聚合,而基本不影响其聚合物结构及性能,因而是一类适宜于工业化应用的苯并噁嗪开环聚合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噁嗪 4-二甲氨基吡啶 乙醇胺 开环聚合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